1、数字经济:板块介绍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 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依据中国信通院的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2022年1月 12 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年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两文重磅齐发,将数字经济提升到了极高的战略位置,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时代核心主题之一。
我国数字经济按内部结构可划分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大部分。近年来,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获得新机遇,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数字化新模式接替涌现,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前景广阔,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全面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孕育广阔成长空间。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最大,达80.9%,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输出强劲动力。
随着数字产业化实力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发展,产业生产体系更加完备,正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跃进。数据显示,数字产业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为19.1%。


2、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相关政策
我国从信息化到数字经济历经三个发展阶段:1)信息化建设阶段:1997 年,《国家信息化“九五”和 2010 远景规划》将信息资源列于重要地位,随后相关政府正式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政府的专项工作展开。 这段时期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初步完善,为未来的技术、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2)互联网+蓬勃发展:2016 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数据应用和信息化为核心,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这一阶段一方面在政策引导下,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围绕数据的商业模式崭露头角。3)数字经济腾飞:2022 年《“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正式将发展数字经济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在过去奠定的 基础设施之上,数字经济有望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3、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投资主线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共九大重点任务涉及36个重点方面,数字经济作为36项之一,单独成段进行表述,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以“单独成段”的方式对数字经济进行表述,与创新、制造业等处于同等地位,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2022 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路径、方向及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到2025 明确提出关键性的指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需要占GDP比重10%;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率为45%;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为8亿人。
从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经济”中得出四个关键字: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包括工业互联网)、数字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关键软硬件,作为主线梳理投资:
1)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5G、光纤宽带、数据中心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2022年2月启动的“东数西算”作为一项优化全国算力基础设施分布的顶层战略,有望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相关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
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5 大类。其中前 4 大类为数字产业化部分,“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则属于产业数字化,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涵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在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带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发挥效能。目前,我国已经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 150 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 160 万家,接入设备总量超过 7600 万台(套)。通过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加速融合渗透。
3)集成电路&人工智能: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了“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两项创新技术型数字产业。集成电路方面,芯片是突破“卡脖子”的关键,尤其“缺芯”背景下,芯片国产替代也成为了两会的一个热议话题。人工智能方面,随着 AI 落地越来越多垂直场景,其降本增效作用将愈发突出。
4)关键软硬件
数字产业化领域面临的困境更多的是被卡脖子,无论是工具软件还是核心系统。
4、数字经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前景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2002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0.0%提升至38.6%。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占GDP比重为31.2%,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而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也成为多地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中锚定的发展目标。江苏、重庆、湖北、四川等地均确定了类似的目标。
机构认为,未来“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将有望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速增长,到2026年达到9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有望超过65%。

5、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年5月17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中共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全球数字经济正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等新特征。要努力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全方位变,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处理好府和市场关系,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创新。
这是自4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及5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来,在重要会议中第三次谈到“支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复盘过去两年的重要会议,从语句表述上,可以看到政策态度从“加强监管”到“支持发展”的转变。

年初以来,数字经济相关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加速地方支持政策出台。方向上,对“数字经济”的供需支持齐头并进:一方面引导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建立数字产业集群,支持数字企业上市、开放创新。
机构认为,资本无序扩张、平台垄断得到有效遏制后,能进一步释放中小数字企业的竞争和创新活力,数字企业迎来黄金发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