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器械:板块介绍
医疗器械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材料等器具,包括配套使用的软件。涉及到医药、医疗、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智能互联网等多学科领域交叉,它的独特属性造成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壁垒比较深,也属于科技立国的政策。
行业景气度高,和药品相比爆发潜力巨大,整体增速远高于药品板块。同时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受到医保控费政策影响较少。
目前,国产医疗设备已逐步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已经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国产占比超过 50%)的细分领域包括:植入性耗材中的心血管支架、心脏封堵器、人工脑膜、骨科植入物中的创伤类及脊柱类产品等;大中型医疗设备中的监护仪、DR 等;体外诊断领域的生化诊断;家用医疗器械中的制氧机、血压计等。

分析师认为进口替代在未来十年仍然是中国医疗器械发展的主旋律,这个过程需要伴随着国产自有技术的创新与升级。通过追溯已经实现进口替代领域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未实现进口替代的细分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强烈指导意义。
2、医疗器械:行业格局和规模
我国共有约 1.5 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中 90%以上规模 2000 万元以下,年产值过亿的企业仅 300-400家左右。2017 年,营业收入最高的三家公司为迈瑞医疗(111.7 亿人民币)、新华医疗(99.8 亿人民币)和威高股份(62.9 亿人民币),与国际医疗器械龙头美敦力(300 亿美元)、强生(266 亿美元)和雅培(160 亿美元)等公司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从增速来看,全球巨头由于产品线和区域市场成熟,大多数公司处在个位数增长阶段,而我国医疗器械公司仍然保持平均 10%以上的增速,有巨大的成长潜力。

3、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按用途分类

4、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子行业增速


5、医疗器械:投资机会
1、从政策角度:
贸易摩擦以及进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将促进国家积极支持自主研发创新;国内器械公司从产品、人才、资金、研发和渠道实力、品牌等方面的积累程度来看,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公司浮出水面,甚至进入资本市场,具备国产替代的基础;
2、从行业角度:
医疗器械全球增速为5.6%,而中国未来5年增长约为 15-20%。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依然保持旺盛;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国产占比较低,除个别细分外,大部分进口占比较高,具有较大的替代空间;

3、从企业角度:
医疗器械细分子行业众多,需要选择空间大、前景好的细分赛道。医疗器械公司子行业空间不足,大格局需要外延式的发展,跨界不易,因此具有较强的产业整合能力的企业,将有更广阔的空间。本身具备平台价值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先发优势,由于平台体系的搭建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可以完成,因此医疗器械竞争格局相对固定。
4、从估值和空间的角度:
医疗器械是高度技术集中型的行业,美股成熟市场的器械估值相对增长(PE/G)平均为 2-3(医药为 1-1.5),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人口红利、需求基础都比欧美具有更大的潜力,理应给予更高的估值。
6、医疗器械:产业链核心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