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板块是指与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相关的行业领域在股票市场中的表现。这一板块涵盖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概念股。
医疗器械:集采规则优化叠加创新审批加速,国产高端器械崛起,AI 融合催生新品,医疗新基建加持,行业增长动力强劲
医疗器械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效用,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等,涉及到医药、医疗、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智能互联网等多学科领域交叉,它的独特属性造成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壁垒比较深,也属于科技立国的政策。
行业景气度高,和药品相比爆发潜力巨大,整体增速远高于药品板块。同时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受到医保控费政策影响较少。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增强,生命健康需求不断拓展,医疗支出逐年递增,医疗器械行业稳健增长。根据Evaluate Med Tech预计,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约为5328亿美元,2016-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复合增速5.50%,2024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945亿美元。
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但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现状及“十四五”展望》,202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规上+规下数据)约达12995亿元,预测到2025 年可达18750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12453亿元,累计增长197.88%,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2倍。
医疗器械商业模式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研发生产制造及下游流通应用三个产业链环节。上游核心原材料依赖境外进口,由贸易摩擦导致的货源短缺以及价格波动或成为制约行业的关键因素,目前未实现进口替代的原材料以探测器、芯片等核心电子零部件,医用陶瓷、聚醚醚酮PEEK等高端医用材料和诊断酶、抗体、抗原等生物活性原料为主,开发技术要求高,短期突破难;中游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不同领域的产品功能差异较大,单一业务难以支撑规模化发展,面向多个赛道进行创新研发成为新的增长动能;下游“两票制”背景下,国内基本形成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产品流通渠道,随着带量采购的深入实施,经销产品降价、利润走低加速部分业务规模小、管理能力弱的经销商出清,大型经销商加快物流配送、跟台消毒、售后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医疗器械可以按产品特性大致分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医疗设备四大类。
1.医疗设备是医疗器械系列最大子板块,可以分为医学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康复设备等细分板块。
影像设备领域处于国产替代萌芽阶段。存量市场传统三巨头GE、西门子、飞利浦市场占有率居前,如CT类、磁共振、超声影像、血管造影机DSA、X射线累计份额分别达到78.87%、78.85%、65.77%、93.07%、49.56%。新增市场方面(按2022 年度国内新增中标金额口径)GE、西门子、飞利浦等海外龙头仍然占优,但部分国产龙头已经实现突围。治疗与生命支持领域处于国产替代高速成长阶段。呼吸麻醉急救设备方面,心肺复苏、体外除颤国产设备招投标金额达到全部品牌73%以上,呼吸机、麻醉机虽目前不及50%,但连续三年实现市场占有率正增长;监护方面,监护、心电图机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血氧测量、眼震电图仪2022年招投标中选金额占比接近过半,睡眠呼吸监测亦出现多个潜力产品。康复设备领域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仿制、低端产品国产占比较大,高端产品尚未形成有效突破,同时行业集中度极低,上市企业规模偏小,未来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
2.高值耗材: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严、产品价格贵的医疗耗材,主要包括植(介)入性的骨科、心血管、眼科、神经外科器械以及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类设备等。
高值耗材国产品牌市占率不高、集中度偏低较有待改善。截至2023年3月,A股医疗耗材上市企业44家,主营业务涉及高值耗材领域的企业共25家,2022年国内累计营收约为228.97亿元,约占行业规模的12.87%;港股医疗保健设备上市企业40家,主营业务涉及涉及高值耗材领域的企业共23家,2022年国内累计营收约为140.33亿元,约占行业规模7.89%。
细分领域来看,先天病封堵器、冠脉支架、骨科创伤等少数品种实现国产替代,随着集采提速扩面,其他品种国产市占率和集中度有望得到改善。国产高值耗材起步晚,相比国际品牌产能主要集中于发展成熟度高、技术含量较低的封堵器、冠脉支架、骨科创伤等领域。早在2020年,先天病封堵器、冠脉支架、骨科创伤已经实现国产占有率95%、75%、68%,涌现出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威高骨科等一批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
近年来,随着国家带量采购深入实施,部分领域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我们重点分析纳入国家集采和多省联盟集采的相关品种,冠脉支架、人工关节、脊柱集采之后国产市占率大幅提高,部分产品因报价策略突出,渗透率实现较大飞跃;骨科创伤河南十二省联盟中标协议采购结果显示,中标的品种以国产为主,大博医疗、天津正天、迈瑞、威高骨科等CR4占有率达到约40%,相对集采前国产率和集中度大为改善。
3.体外诊断:将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从人体中取出,使用体外检测试剂、仪器等对样本进行检测与校验,以便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检测、后期观察、健康评价、遗传疾病预测。
体外诊断产品主要由诊断设备(仪器)和诊断试剂构成,根据检测原理方法以及检测环境条件可以分成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现场即时检测(POCT)等主要领域。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发展成熟,行业集中度高,罗氏、雅培、丹纳赫(贝克曼)、西门子四足鼎立,形成垄断格局。2022年,罗氏、雅培、丹纳赫(贝克曼)、西门子诊断业务板块占行业规模20%、18%、12%、7%。国内当前市场集中度低,龙头企业竞争较为激烈。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器械企业116家,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的共38家,2022年累计国内营收约为797.09亿元,约占行业规模的50.56%。
安全性是器械审批注册的主要分类标准。据药监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我国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三类:
1)第一类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仅需备案管理,监管部门是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周期:3~6个月左右。
2)第二类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需要申报注册,监管部门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周期:不含临床约1~2年左右,含临床1.5~3年左右。
3)第三类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需要申报注册,监管部门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周期:含临床2~10年左右。
关于临床试验,办理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不需进行临床试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但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情形的,可免于进行临床试验。
股票相关名词解释:医疗器械板块
医疗器械板块是股票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了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产业代表。
什么是医疗器械:股票类百科
# 定义与范围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以及所需的软件。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治疗、康复等多个领域,是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种类与分类
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包括影像设备、治疗设备、康复设备、口腔设备、眼科设备、医疗软件、床边设备、健康管理设备、试剂和耗材等多个细分领域。这些产品各具特色,满足不同医疗场景的需求。
# 市场与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医疗器械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股票投资视角
从股票投资的角度来看,医疗器械板块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众多上市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表现出色,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总结
医疗器械板块作为股票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概念股。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医疗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医疗器械板块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培育年产值超100亿元。今日重要性:✨
从国家医保局获悉,目前,我国已完成血管介入支架、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7类医保医用耗材的分类优化工作,将逐步解决医用耗材“识别难、区分难、管理难”等问题,提升了医保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央视新闻)
方案涉及多个品类。今日重要性:✨
商务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方案》要求,力争到2030年,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在大分子生物药、细胞和基因治疗、创新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培育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
近日,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对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加大注册指导,给予优先支持。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已有研发相对成熟的控制交互类、闭环神经调控类、感知重建类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器审中心正在积极介入,加大指导力度。此外,一些还在研发阶段的产品也进入了审评前置通道,器审中心与相关企业正密集沟通交流,为其研发提速,力争尽快助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中国医药报)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由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这是我国在医疗科技领域实现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十四五”科技部“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光子计数能谱CT研发”项目取得的重大进展。至此,联影医疗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家成功实现光子计数能谱CT商业化的中国企业。
强化重点人群的听力损失预防、筛查、诊治和康复服务。今日重要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进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支持耳与听力领域前沿技术发展与转化。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探索医工、医技结合,推动耳科相关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听力检测、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耳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技术的临床研究创新,推广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在听力损失治疗与康复方面的应用。依托卫生健康和残疾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整合听力筛查、诊疗、康复等数据,做好统计与分析,为优化服务管理、政策效果评估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推动数据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在耳与听力健康领域的应用。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