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全球人形机器人资本和产业端再次提速。
订单端方面,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国移动1.24亿人形机器人订单,优必选天工行者机器人订单预计交付超300台。
产业端来看,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将将于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3000余项前沿展品将集中亮相,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新品。
海外方面,特斯拉也在加速做积极调整,今年11月6日特斯拉预期召开股东大会,且此前马斯克的X论述来看,Gen-3或正在进行积极迭代。
当前人形机器人场景分层推进,下半年行业核心重点聚焦于交付能力与应用落地效果,有望率先在局部场景落地最后推广至全场景。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梳理了人形机器人六大核心赛道、减速器全解析、人形机器人电机、特种机器人解析
本文重点解析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关键材料PEEK材料。
01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概览
轻量化是当前人形机器人主流主机厂正在发力的方向,主要分为结构轻量化及材料轻量化。
结构轻量化:通过优化机器人结构形状、尺寸和拓扑来实现减重。例如,采用一体化关节、或者直接减少不必要的外观结构件。该方案无需更换材料,且具有成本低、易实现的优势。在机器人整机重量分布中,关节模组占比较大,结构件次之。
PEEK在人形机器人上应用的主要部件:

材料轻量化: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的核心路径之一,通过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替代传统金属,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减重。轻量化材料可以减少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机器人实现轻量化的材料主要为高端工程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镁铝合金。
高端工程塑料包含聚醚醚酮(PEEK)、聚酰胺(PA)、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热塑性弹性体(TPE)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
综合考虑市场空间、竞争格局、技术难度:PEEK>镁合金>尼龙。
当前在“以塑代钢”趋势下,PEEK材料以其优异性能有望在中高端应用中逐步取代金属材料的使用。而为了解决PEEK低温脆性问题,常用做法是PEEK与碳纤维复合。
02
PEEK材料概览
PEEK(聚醚醚酮)材料是金字塔尖的特种工程塑料,其综合性能处于塑料金字塔顶端。
PEEK具有机械特性好、耐热等级高和加工特性优异等特点,机械强度和高温性能等性能上都契合人形机器人性能需求,是轻量化首选材料。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主要用在齿轮、关节和四肢骨架等部位。
关节和四肢:
PEEK齿轮: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关节四肢等部位,提供稳定的传动和支撑。
PEEK轴承: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关节等位置,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能够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躯体和四肢骨架:
PEEK骨架: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躯体和四肢,相比金属材料,PEEK骨架能够减重40%,同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刚性,满足机器人的
根据公开披露数据对比,特斯拉、优必选、智元等机器人平均重量约在58Kg。
其中齿轮和关节用1kg纯PEEK材料,肢体中用8kgCF/PEEK,预计单台机器人对PEEK消耗量为6.6kg。
特斯拉Optimus Gen2通过拓扑优化结构设计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在传感器升级的同时减重10kg,步行速度提升30%。
优必选Walker S系列采用铝合金框架与PEEK材料减速器,实现整机重量控制与负载能力平衡。

03
PEEK材料产业链
PEEK属于合成树脂,产业链上游是化学原料和化学纤维制造行业,原材料主要包括氟酮(最关键)、对苯二酚、二苯砜和碳酸钠等,添加剂包含碳纤维、玻璃纤维和PTFE;中游包括PEEK颗粒、PEEK粉末、PEEK增强颗粒等PEEK产品制造;下游为各类终端领域。
PEEK产业链图示:
上游原材料
原材料整体成本占比较高,其中氟酮占PEEK原材料成本的50%以上,是产业链中“卡脖子”环节。
氟酮(DFBP):合成PEEK的关键原材料,DFBP合成需高纯度(99.95%以上)和低杂质(如金属离子含量<1ppm),其纯度和品质直接影响PEEK的产品质量。国内企业已突破技术封锁。
全球除英国威格斯有部分自有产能以及印度有极少产能外,氟酮主要产能集中在我国的三家企业:新瀚新材,中欣氟材和营口兴福。
公开资料显示,新瀚新材客户覆盖索尔维、威格斯等国际巨头,此外与EVONIK(赢创)及国内主要PEEK生产商中研股份、吉大特塑及鹏孚隆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中欣氟材是国内特色氟精细化工龙头,已建成5000吨PEEK核心中间体DFBP的产能,该产品是PEEK材料合成的关键单体,占据PEEK产业链上游核心地位;营口兴福技术来源为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此外,凯盛新材生产的DFBP主要用作特种工程塑料PEEK(聚醚醚酮)的单体。
对苯二酚:PEEK聚合反应的主要原材料,占粗粉成本比例15%左右,其价格波动对PEEK成本产生影响。该环节对进口产品不存在依赖,国内主流对苯二酚生产厂商包含南京华虹化工、南京新化原等企业已实现高纯度对苯二酚的稳定供应,完全替代进口。
添加剂(碳纤维、玻璃纤维、PTFE):在复合增强类PEEK中占20%,在全部PEEK产品中仅占5%。玻璃纤维随全球需求转移至中国后,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目前碳纤维需求也正在往中国转移。中国巨石、泰山玻纤等企业占据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完全实现国产替代;吉林化纤、宝旌系、上海石化、中复神鹰、中简科技、恒神股份和光威复材等厂商引领碳纤维国产替代;东岳集团、巨化股份等企业产能全球领先,满足PEEK改性需求。
中游:PEEK材料生产制造
PEEK产业链中游生产进入门槛高,生产工艺复杂。
全球PEEK材料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国际三巨头合计占比超85%。英国威格斯是全球PEEK龙头,产能占比超60%,掌握核心聚合技术,产品覆盖医疗、航空等高端领域。比利时索尔维通过收购印度Garda公司进入PEEK市场,产能占比约15%,专注特种改性PEEK如导电、耐磨牌号。德国赢创产能占比约10%,产品以颗粒料为主。
2016年起,国产企业逐步打破海外PEEK垄断。我国PEEK的研发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少数企业。
当前多个国产PEEK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产能集中在中研股份、浙江鹏孚隆、吉大特塑料等公司。
中研股份是是继英国威格斯、比利时索尔维和德国赢创之后全球第4家PEEK产能超过千吨级的企业。5000L反应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产品纯度达99.98%,接近威格斯水平,也是目前PEEK产量最大的中国企业。
浙江鹏孚隆产能约500吨/年,专注医疗级PEEK(如骨科植入物),通过ISO13485医疗认证;吉大特塑依托吉林大学技术,产能约300吨/年,在核电和半导体领域有应用。
近年来众多厂商也加速在该领域布局。沃特股份2024年9月千吨级PEEK产线投产,采用自主开发的“两步法”聚合工艺;金发科技拥有500吨/年PEEK聚合产能,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机器人关节;双林股份PEEK蜗杆产品已应用于座椅驱动器,耐磨损性比金属提升3倍;华密新材料募投之一的特种工程塑料项目目前主要产出PA6、PA66、PEEK等中高端特种改性工程塑料;南京聚隆完成PPA、PEEK、LCP等材料的开发;普利特改性材料产品中包括改性PEEK材料;康拓医疗是国内第一个取得PEEK颅骨修补产品注册证的国产厂家;崇德科技开发的PEEK材料滑动轴承适用于极端工况。
此外,包括会通股份、万润股份、同益股份、双一科技、超捷股份、盛邦股份、金田股份、富恒新材、肯特股份、天赐材料、聚赛龙、山东君昊、万润股份等众也在该领域有所布局。
PEEK材料加工
PEEK材料加工包括注塑成型、热压成型、模压成型等成型方法。
其中,注塑成型是PEEK材料加工中效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成型方法,尤其适合大批量生产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零件。
需要专用的高温注塑机,料筒、螺杆、喷嘴等耐高温部件。
其中注塑机是关键加工设备,其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国内注塑机厂家众多,海天国际、伊之密、力劲科技、博创智能等是主要供应商。
PEEK材料与碳纤维复合
当前市场普遍也关心PEEK材料较脆,以及单价偏贵等问题。
根据《CF/PEEK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数据,碳纤维体积含量70%的CF/PEEK织物拉伸强度、拉伸模量与铝合金、钛合金基本相当,而密度仅为铝合金的58%、钛合金的36%。
因此通过CF/PEEK复合,可在解决塑料脆性问题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目前常用于制造连续CF/PEEK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预浸料的技术主要有熔融浸渍、粉末悬浮和混编模压。
预浸料生产海外厂家包括TenCate(原荷兰,现已被日本东丽收购)、GuritSuprem(瑞典)、ICI(英国)等。
国内技术还不太成熟,肯特股份、光威复材等一些厂商有相关布局。肯特股份2023年建成国内首条连续CF/PEEK熔融浸渍生产线,产能50吨/年,产品通过空客A350材料认证,应用于飞机襟翼作动筒实现减重40%;光威复材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开发粉末悬浮技术,建成20吨/年医疗级CF/PEEK预浸料产线,产品用于骨科手术机器人臂。
当前下游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和医疗植入物等多领域需求爆发,对PEEK材料需求强劲。未来产业趋势有望加速向高端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国产产品的成本优势也将带动我国PEEK产品迎来新一轮增长,行业需求量有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