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大厂发布动态迭出,AIoT生态正快速扩容。近期,AIoT浪潮迭起,字节2025火山引擎大会聚焦端侧AI密集布局;小米AI眼镜发布并通过多模态交互重构了可穿戴设备生态,首销三天销量突破5万台,创下国内智能眼镜最快销售纪录,凭借其品牌优势推动行业走向新阶段。与此同时,瑞芯微将与7月17-18日举办开发者大会,预计重磅发布包含端侧算力协处理器芯片(NPU)、4K视觉芯片、音频处理器等新品,推动工业网关、商业大屏等传统IoT设备向场景化智能终端转型。当前,轻量化AI模型部署门槛的逐步下探、高集成芯片硬件成本的缩减、生态展会及行业巨头的演进迭代与密集发布,正共同驱动AIoT从单品智能向系统生态跃迁。
端侧AI部署与硬件配套全面落地升级中,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当前,手机、PC等传统消费电子在AI赋能下,电池容量、散热设计等硬件架构面临需求重构。与此同时,AI的通用性使得硬件厂商可依托成熟通信模组和开源工具链,以较低的边际研发成本,突破原有市场边界,AI技术正从PC、手机等传统计算中心向泛在的物联终端溢出,打破场景边界,驱动产品价值跃迁。如AI玩具、AI眼镜、AI家居热潮层出不穷,其技术方案与终端品牌的合作也正同步深化。除此之外,AI大模型本地部署催生边缘算力需求,边缘算力是AIoT“最后一公里”,率先助力智慧工业与智慧城市进入端侧AI时代,在自动驾驶、工业质检等场景,端侧推理延迟能够降至毫秒级,较云端方案提升5倍,专用AI芯片将充分受益AI应用在端侧的进一步普及,伴随AIoT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快速提升。
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AI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宏观经济及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
汇率变动风险。
正文
1►
本周市场表现
1.1 电子板块本周表现
大盘表现上,本周(0707-0711)创业板指数上涨2.36%,沪深300指数上涨0.82%。本周电子行业指数上涨0.93%。行业表现上,电子行业涨跌幅位列全行业的第24位,本周房地产、钢铁、非银金融行业涨跌幅位居前列。

从电子细分行业指数看,本周电子细分板块均迎来上涨。具体来看,光学光电子板块涨跌幅最大,周涨跌幅为1.34%;其他电子板块涨跌幅最小,周涨跌幅为0.11%。


1.2 SW电子个股本周表现
从个股维度来看,SW电子板块中,新亚电子(31.85%)、*ST宇顺(21.71%)等位列涨幅前列;瑞联新材(-15.98%)、中京电子(-13.78%)等位列跌幅前列。


从换手率来看,本周电子行业个股换手率最高的是隆扬电子,换手率为238.30%。其余换手率较高的还有逸豪新材(229.75%)、中京电子(161.09%)、满坤科技(141.59%)。

1.3 电子板块估值分析
从本周PE走势来看,本周整体电子行业估值高于近一年、三年、五年平均值水平。本周PE(TTM)为53.2倍,较上周略有增长。

细分领域上,本周消费电子、电子化学品、元件、其他电子、光学光电子和半导体板块PE分别为28.62、57.31、43.66、65.27、50.12和83.08。除其他电子板块较上周略有回落以外,本周其余电子细分板块估值均较上周有所上涨。

2►
行业动态跟踪
1)台积电6月营收2637.9亿元新台币 年增26.9%
7月10日,台积电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6月营收为2637.9亿元新台币,月减17.7%,但较去年同期增长26.9%。累计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9338.8亿元新台币,较第一季度的8210.8亿元新台币增长约13.6%,略高于市场分析师预测的13%。
台积电预计将于7月17日召开法说会,市场关注焦点将聚集在下半年接单展望、2026年资本支出计划,以及2nm制程进度。业内人士指出,AI需求动能与先进封装产能扩张进程,亦将成为此次法说会的关键观察指标。
此前台积电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表示,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因客户3nm强劲需求而复苏,整体晶圆代工2.0将因AI需求持续增长。魏哲家提到,虽然近期关税因素带来风险与不确定因素,但尚未看见客户态度出现改变,并重申全年美元营收维持增长中双位数增长(24%~26%,约25%)预估不变。对于关税影响,魏哲家称,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获得更多信息,将继续密切关注对终端市场需求的潜在影响,并谨慎管理业务。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台积电继续专注于业务基本面。他表示,台积电有信心在2025年能够超越晶圆代工2.0的年增长。
2)受中国半导体需求刺激,韩国8英寸晶圆代工厂订单激增
在中美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大力推动国内半导体生产,加上全面的“以旧换新”补贴计划,导致流向韩国8英寸晶圆代工厂的订单激增,为中国成熟的芯片制造业带来了意外的利好。
据报道,中国本土8英寸晶圆制造需求日益转向精通成熟制程技术的韩国企业。DB HiTek(东部高科))、SK Key Foundry等韩国代工企业在中国客户的推动下实现了持续增长。
自2025年初以来,DB HiTek来自中国的订单激增,其富川工厂的利用率已攀升至100%以上,8英寸整体产能利用率已超过85%,较2024年底的约74%大幅提升。这一产能提升体现了公司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订单所做的努力。为了把握这一趋势,DB HiTek于2025年3月正式将其上海办事处转型为一家正式成立的公司,彰显了其拓展中国市场业务的决心。2025年第一季度,DB HiTek报告总收入约为2.76万亿韩元,其中估计有1.7万亿韩元直接来自中国客户。
同样,SK Key Foundry也专注于8英寸晶圆制造,并受益于中国的“以旧换新”政策。据报道,该代工厂的利用率在2025年上半年已攀升至80%以上。与DB HiTek不同,SK Key Foundry的收入传统上主要来自SK海力士的AI内存芯片需求。然而,近期中国订单激增,中国市场可能占其总销售额的30%。
这一进展标志着美国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技术以来的重大转变。美国政府已禁止采用美国技术的半导体设备出口,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提高芯片制造自给自足能力的动力。中国本土晶圆代工企业吸收了本土IT企业的大部分需求,迅速提升了其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份额。
中国实施的“以旧换新”政策正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需求激增,并刺激半导体消费。2025年上半年,政府为该政策拨款约1620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在下半年再投入1380亿元人民币,使全年拨款总额达到约3000亿元人民币。
受此影响,中国制造商纷纷提高产量并推出新产品,引发了对电源管理集成电路 (PMIC)、显示驱动集成电路 (IC) 以及家用电器和汽车中使用的微控制器 (MCU) 等关键半导体的需求急剧增长。然而,随着中国国内晶圆代工产能接近饱和,许多中国客户已转向韩国以满足其芯片需求。
新思科技于5月25日已暂停发布全年和单季度财务预测,随后向中国员工发出内部通知。信件中表示:“根据我们初步解读,这些新限制大体上禁止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销售,且自2025年5月29日生效。”为确保合规,公司决定立即暂停在中国的业务活动,直到获得更明确的指示。
3)台积电加速美国布局,2028年先进封装厂动工
据报道,业界传出,台积电在美国所规划的两座先进封装厂计划于2028年动工,规划扩充最先进的SoIC、CoPoS封装技术,以应对当地生产AI、HPC芯片封装需求。
根据业界最新消息,台积电先进封装厂将与美国第三座晶圆厂相连,率先导入的并非是CoWoS,而是SoIC、CoPoS。业界人士指出,SoIC是目前台积电已量产的封装技术中、最为领先的,并会与后段CoWoS、甚至到未来的CoPoS进行整合。
据悉,台积电美国第三座晶圆厂(F21 P3)将采用N2(2nm)和A16制程技术,已通知设备商2025年第二季度搬入设备。
台积电先前表示,第三座晶圆厂将采用N2和A16制程技术,第四座晶圆厂也将采用N2和A16制程技术,第五座和第六座晶圆厂则将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这些晶圆厂的建设和量产计划将依客户的需求而定。
台积电CoPoS封装技术刚刚起步,由于SoIC成熟度相较CoPoS高,客户除了有AMD已实现量产外,苹果、英伟达、博通等也都会在高端产品采用。台积电预计在2026年设立首条CoPoS实验线,而真正大规模生产的量产厂则敲定将落脚在嘉义AP7,目标2028年底至2029年之间实现大规模量产。
4)SIA: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9.8%至590亿美元,中国增长20.5%
7月7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宣布,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90亿美元,比2024年5月的492亿美元增长19.8%,比2025年4月的570亿美元增长3.5%。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5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保持强劲,略高于上月的总销售额,远高于去年同期的销售额。全球芯片市场的增长继续受到美洲和亚太/所有其他地区强劲需求的推动。”
从地区来看,5月份美洲(45.2%)、亚太/所有其他地区(30.5%)、中国(20.5%)、日本(4.5%)和欧洲(4.1%)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月份,亚太/所有其他地区(6.0%)、中国(5.4%)、欧洲(4.0%)、美洲(0.5%)和日本(0.2%)的销售额环比增长。
5)机构:尽管产量持续提高,英伟达B200芯片仍供不应求
据报道,Wedbush证券在进行供应链调查后发现,英伟达“B200”图形处理器(GPU)目前供不应求,这表明该公司在未来几个季度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Wedbush分析师Matt Bryson和Antoine Legault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尽管英伟达持续提高产量,但B200/GB200的供给仍未能满足客户需求。
这一情况与戴尔(Dell)强劲的第二季展望、技嘉营收上扬以及纬创5月份的强劲表现相符。这些服务器预计将搭配更多英伟达网络解决方案,并由OEM厂商负责生产。
花旗分析师Atif Malik预计2028年数据中心AI芯片的整体潜在市场将达到5630亿美元,高于先前预估的5000亿美元。Malik指出,仅2025年,主权AI业务就有望为英伟达贡献数十亿美元营收,2026年的营收占比可能进一步提高。
Malik还预期,英伟达经调整的毛利率有望在本财年结束前重新提升至74%至76%,主要得益于过渡至Blackwell新平台遇到的问题获得解决。
6)巨头逐步撤出,DRAM现货价格1个月涨至2倍
据媒体报道,半导体存储器DRAM的现货(即时合约)价格正在上涨。作为指标的8GB DDR4的价格在一个月内涨至2倍。
DRAM是嵌入信息设备和家电,用于临时数据存储的存储器。DDR4型被用于个人电脑等。截至6月25日,8GB DDR4的售价为每个4.9美元左右,最近一个月涨至逾2倍。
报道指出,存储巨头们正在逐步撤出利润率下降的DDR4,转向加强新一代产品DDR5、驱动生成式AI所需的堆叠DRAM、高带宽存储器(HBM)的生产。占DRAM交易量大部分的是作为卖方的存储器制造商、作为买方的设备制造商和模块制造商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的“大宗交易”。从5月的大宗交易价格来看,8GB DDR4每个为2.06美元左右。
7)消息称英伟达最快9月推出中国特供AI芯片 黄仁勋将访问中国
7月11日消息,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英伟达计划最早于今年9月推出一款专为中国设计的全新AI芯片,CEO黄仁勋计划访问北京,重申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承诺。
报道称,这款全新芯片是英伟达现有Blackwell RTX Pro 6000处理器的修改版本,将去除一些最先进的技术,例如改善互连性能以及加速数据传输的高带宽内存(HBM)和NVLink,以符合美国收紧的出口管制规定。
报道还称,黄仁勋计划于下周三(7月16日)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或与中国高层领导人会面。
英伟达年报显示,在截至今年1月的2024自然年中,英伟达中国区营收171.08亿美元,同比增长66%,为史上最高。中国是英伟达的第四大销售额市场,仅次于美国、新加坡等。
8) 苹果计划在2026年初推出新款MacBook Pro、iPhone 17e和iPad
知情人士透露,这批产品预计将在明年春季前问世,其中包括入门款 iPad 及 iPad Air 的更新版,以及一款外接 Mac屏幕显示器。新的平价 iPhone 预计命名为 iPhone 17e,是今年稍早推出、售价 599 美元机型的后继版本。
据悉,苹果也正研发升级版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这些机型原订 2025 年推出,但公司正考虑将时程延后至 2026 年。
这波新品发布,是为了延续今年秋季 iPhone 推出后的销售动能。自疫情初期销售暴增后,苹果过去两年需求减缓,加上新机种推出放缓,导致业绩疲弱。
2026 年初的新一波产品将紧接今年秋季的标准升级周期,包括全新、更加轻薄的 iPhone 17 和重新设计的 Pro 机型。苹果也将推出新款入门与高端 Apple Watch、升级版 iPad Pro,以及效能更快的 Vision Pro 头戴设备。
在目前版本于去年 3 月上市后,入门款 iPad——代号 J581 和 J582——与 iPad Air 机型——代号 J707、J708、J737 和 J738——预计相对更快发表。
据悉,新款低阶 iPad 将于 2026 年 3 月或 4 月上市,外观与现行版本类似,但将采用效能更快的芯片。现有机型搭载的是 2022 年推出的 A16 芯片。
新 iPad Air 将从 M3 升级至 M4 芯片,其他变动不大。虽然开发进度领先入门款 iPad,但上市时程预计相近。
iPad Air 作为苹果的中阶平板,自 2024 年推出 13 英寸版本后,销量表现强劲。该机种结合了 iPad Pro 等级的荧幕尺寸与相对亲民的 800 美元售价,深受消费者、企业与学校欢迎。
iPad Pro 自去年 5 月后尚未更新,预计最快将于今年 10 月升级至 M5 芯片,代号为 J817、J818、J820 与 J821,目前售价从 999 美元起跳。
iPhone 17e 将沿用 16e 的外观设计,但内建 A19 芯片,与今年主力 iPhone 17 系列同步。现行机型使用 A18 芯片。新机代号为 V159,预计明年初推出。现有版本于今年2月推出。
这项快速更新显示苹果将低阶 iPhone 改为「每年升级」模式,与先前 iPhone SE 系列策略不同,该系列自 2016 年推出后仅升级两次。
原定今年推出、搭载 M5 芯片的 14 英寸与 16 英寸 MacBook Pro——代号 J714 与 J716——可能延至明年初登场,意味目前 MacBook Pro 的更新周期可能略为延长。苹果以往通常在 10 或 11 月推出 M1、M3、M4 MacBook Pro,唯一例外是 2023 年 1 月推出的 M2 MacBook Pro。
这批 M5 MacBook Pro 将是现行设计的最后一代。后续机型将采用全新外壳设计,并导入 OLED屏幕技术。苹果 2017 年已于 iPhone 采用该技术,2024 年也扩展至 iPad Pro。
新款 MacBook Air——代号 J813 与 J815——也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且苹果正计划自 2022 年发表 Apple Studio Display 后,首次推出新的 Mac 外接荧幕显示器,代号为 J427,预计 2026 年初亮相。
除了核心产品外,苹果也持续开发智能家庭中枢设备,代号为 J490。该设备原本预计今年 3 月推出,但因依赖延后上线的新 Siri 语音功能而延期,现在可能于明年上半年问世。收将达到460亿美元。
9)机构:Q2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7%,联想稳居榜首
7月10日,Canalys(现并入Omdi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的总出货量同比增长7.4%,达到6760万台。其中,笔记本(包括移动工作站)出货量达5390万台,同比增长7%;台式机(包括台式工作站)出货量增长9%,达到1370万台。
从厂商表现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联想继续稳居全球PC市场领导地位,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1700万台,同比增长15.2%。惠普以141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二,年增长率为3.2%。戴尔排名第三,出货量为980万台,同比下降3.0%。苹果以640万台的出货量排名第四,增长率高达21.3%,市场份额达9.4%。华硕以500万台的出货量名列第五,年增长率为18.4%。
展望未来,特朗普政府多变且不明确的关税政策持续带来不确定性。尽管第二季度PC设备尚未被纳入加征关税范围,但相关的间接影响仍可能阻碍美国乃至全球PC市场的复苏进程。Canalys(现并入Omdia)首席分析师叶茂盛(Ben Yeh)表示:“特朗普政府不断演变的关税政策正在重塑全球PC供应链,并为市场复苏带来显著不确定性。为规避潜在关税,美国PC进口已大幅从中国转向越南。尽管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再度被推迟至8月1日,且目前无论原产地为何,PC仍被豁免于关税之外,但潜在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近期美越贸易协议规定,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关税,而对“转口”商品征收高达40%的关税。原本只是为了规避中国制造,如今却演变成一套复杂的监管体系。关键问题在于,在越南生产但使用中国零部件,或由中国企业实际控制的PC产品,是否会被视为转口货物,从而适用40%的关税。在执法标准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供应链的多元化,可能无法带来他们原本期望的成本稳定性。”
10)机构:AR眼镜、汽车等推动,第一季度OLED面板收入同比增长2%
7月9日,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OLED面板收入在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3%之后,于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面板收入的增长得益于AR眼镜、汽车、智能手表、电视和显示器等类别出货量加速增长,单位出货量同比增长4%。然而,作为OLED收入最大贡献者,智能手机的收入却趋于平缓,而笔记本电脑则出现负增长。
Counterpoint Research副总监David Naranjo指出,“2025年第二季度将是一个艰难的季度。随着新的可折叠设备和旗舰产品在假日季前夕的发布,下半年将会复苏。然而,这不足以抵消2025年全年整体收入增长的平缓。智能设备领域需要可折叠和可卷曲等新型OLED屏幕的强劲推动,才能成为主流,并重振营收增长。与去年相比,OLED在人工智能PC和平板电脑中的应用速度也有所放缓,而这原本会成为今年的增长动力。”
该机构预测,2025年全年OLED面板整体出货量将增长4%。但由于所有应用领域的面板平均售价(ASP)均有所下降,其中智能手机面板平均售价同比下降2%,因此营收将保持平稳。
11)机构:Q1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下降2%,中国市场大增37%
近日,市调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下降2%,为连续第五个季度同比下降。曾经蓬勃发展的印度智能手表市场持续减速,加上苹果智能手表销量萎缩,是全球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中国表现强劲,出货量同比增长37%,创历史新高。这使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从厂商表现来看,尽管苹果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下滑,但得益于其不断增长的iOS用户群,苹果仍保持了全球市场领先地位。紧随苹果之后的是华为和小米,出货量均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它们的复苏得益于强劲的国内市场表现、更广泛的产品组合吸引力以及针对中高端市场的竞争性定价策略。相比之下,三星上一代机型在所有主要市场的销量均出现下滑,导致其本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18%。
展望未来,该机构预计,到2025年,市场将温和复苏,增长率预计在3%左右。随着制造商越来越多地将人工智能功能和下一代健康传感器集成到其设备中,这一反弹将由产品功能的不断改进所驱动。与此同时,监管部门的审批进展也为部分智能手表成为经过认证的医疗级工具铺平了道路,使其使用场景扩展到生活方式和健身追踪之外。
12)机构:AirPods累计收入将在2026年突破1000亿美元
7月7日,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在产品组合多样化和持续产品改进的推动下,苹果来自 AirPods 的收入预计到 2026 年将同比增长 2.4%,超过 1000 亿美元的累计收入。
该机构称,苹果一直在扩展其AirPods产品线。2024年,它推出了价格实惠、不带主动降噪 (ANC) 功能的AirPods 4版本,为这款设备开辟了新的切入点。这一战略举措使苹果能够触达更广泛的价格敏感型客户群,例如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和学生。新兴市场一直是iPhone的主要增长动力,随着iPhone需求的增长,AirPods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此外,Apple不断通过降噪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并与iOS系统无缝集成,实现即时配对和设备切换。Apple还通过集成健康追踪功能,为TWS设备带来革新。AirPods Pro 2新增了经FDA批准的临床级助听功能,进一步拓展了该产品的使用场景,触达新的消费群体。
近日,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2025年全球TWS市场销量将同比增长3% ,到2028年,TWS市场将保持温和稳定的增长。从各TWS厂商2025年第一季度的表现来看,苹果的新款机型阵容重振了市场,即将发布的 AirPods Pro 3 预计将凭借其增强的医疗保健功能和沉浸式音频体验刺激现有Pro用户的换机需求。然而,由于Pro型号价格较高,其出货量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13)中汽协:6月汽车销量达290.4万辆,出口同比增长22.2%
7月10日,中汽协发布2025年6月汽车工业产销数据,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4万辆和29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3.8%。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其中,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4.1万辆和25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4.5%。1-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
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6.8万辆和13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4%和26.7%;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出口方面,6月汽车出口59.2万辆,同比增长22.2%;1-6月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0.5万辆,同比增长1.4倍;1-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14)乘联分会: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4.1万辆,特斯拉中国达7.12万辆
7月8日,乘联分会发布6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今年累计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
其中,6月自主品牌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30%,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4.2%,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1-6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7.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
6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48万辆,同比增长23.8%,1-6月乘用车厂商出口247.9万辆,同比增长6.8%。6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41.1%,较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6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41万辆,同比增长28%;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6.2万辆,同比下降9%。
新能源汽车方面,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24.1万辆,同比增长27%,1-6月累计批发644.7万辆,增长37.4%。
其中,6月纯电动批发销量77.1万辆,同比增长39.2%;6月增程式批发12.2万辆,同比增长13.6%,环比增长0.3%。
比亚迪以377,628辆位列第一,其后分别为吉利汽车(122,367辆)、长安汽车(87,458辆)、特斯拉中国(合计71,599辆,国内销量61,484辆)、奇瑞汽车(66,368辆)、上汽通用五菱(61,810辆)、零跑汽车(48,006辆)、赛力斯汽车(43,354辆)、长城汽车(36,375辆)、理想汽车(36,279辆)、小鹏汽车(34,611辆)等。
15)极氪9X亮相:首发五激光雷达方案,搭载浩瀚超级电混系统
7月9日,极氪今日举行了浩瀚-S架构暨极氪9X技术发布会,基于该架构打造的全新旗舰SUV车型极氪9X正式亮相。此次发布会为我们展示了“浩瀚超级电混”、“浩瀚AI数字底盘”以及“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方案”。
据介绍,极氪9X搭载的浩瀚超级电混系统,是基于纯电架构开发的专属电混技术。该系统通过三台电机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峰值功率1030千瓦(约1400匹马力)的动力输出,并使全系车型均进入了“3秒俱乐部”。值得注意的是,该车在满电与馈电状态下的零百加速时间仅相差0.2秒,旨在为用户提供始终如一的强劲性能体验。同时,系统匹配了一台热效率高达46%以上的2.0T混动专用发动机,在保证动力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了燃油经济性。
在底盘技术方面,极氪9X搭载了被称为“浩瀚AI数字底盘”的系统。该底盘的核心硬件包括了闭式双腔空气悬挂、CCD电磁减振器以及48V主动稳定杆,这些配置旨在提升车辆在高速过弯时的车身稳定性与日常行驶的舒适性。官方资料显示,该智能底盘具备强大的全地形自适应能力,可智能匹配深雪、泥地等多种复杂路况模式,并能在时速100公里的十级横风工况下,将车身偏移控制在20厘米以内。
安全是本次技术发布的另一大重点。极氪9X采用了名为“浩瀚安全盔甲”的车身结构,其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1600牛米/度,高强度钢与铝合金的整体应用比例超过91%。发布会特别强调了其行业首创的四大一体式集成结构,包括一体式热成型门环和一体式压铸后端铝车身等,进一步强化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在智能驾驶层面,极氪9X将首发搭载“千里浩瀚H9”智能辅助驾驶方案。该方案在硬件上采用了行业唯一的五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实现了360度的全方位覆盖,配合双英伟达Thor-U智驾芯片,总算力高达1400TOPS,为实现L3级智能辅助驾驶提供了硬件基础。算法层面,该方案独创了“双端到端大模型”,并额外部署了安全对抗模型,形成了算法上的双重冗余保障。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极氪9X将于今年8月底在成都车展上正式开启预售。
(第二章资料来源:集微网、TechWeb)
3►
公司动态跟踪





4►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及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