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连续3周大涨,但整体系统性风险并不大,股权风险溢价指标显示目前仍然处在机会水平附近,“上台阶”行情有望延续,若短期调整则是布局良机。今年银行板块的表现继续强势,财政注资叠加化债推进有望带来估值修复,险资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资金面支撑,下半年资金面支撑可能边际放缓,但大资金趋势性撤出的概率低。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里,长周期考核配合OCI账户,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配置层面关注中报业绩和反内卷主题,行业重点关注:有色、建材、电力设备、非银、创新药、养殖、物流、算力、银行、新消费等。

如何看待强势的银行板块及其持续性?今年银行板块的表现继续强势,长期视角来看,财政注资叠加化债推进,银行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险资提供了有效的资金面支撑。在连续两年高增的基础上,今年1-5月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继续增长3.8%,2025Q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16732亿元。展望下半年,险资对银行板块的资金面支撑可能边际放缓,但大资金趋势性撤出的概率低。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里,长周期考核配合OCI账户,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南向资金可以作为另一个有效的观测窗口。5月下旬以来,随着外围风险缓释和情绪修复,南向资金再度开启流入态势,但斜率相较之前略有放缓。截至7/11日,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7100亿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其中不乏保险资金的贡献。行业维度来看,2024到2025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通银行板块超过3000亿港币,在规模上遥遥领先其他行业。


“上台阶”行情有望延续
流动性充裕叠加市场情绪升温,推动A股“上台阶”。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银行间资金利率已经降至1.5%附近,10Y国债收益率降至1.7%下方接近前低水平。市场情绪继续升温,7/11日全A成交额超过1.7万亿,创4月中旬以来的新高,市场融资余额和融资买入额占比也出现抬升。
外部环境也较为有利,积极情绪或蔓延至A股。近期人民币汇率趋势性走强,历史来看人民币升值阶段A股大多有可观涨幅。美股已经从前期恐慌中修复,VIX指数降至接近年内低值,道琼斯指数接近前高,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创下新高。
展望后市,我们继续维持战略乐观判断。正如我们在中期策略展望《变革大时代,赢在新赛道》中指出的:在弱美元趋势、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和流动性环境整体性改善的推动下,A股市场震荡中枢有望逐渐上移。目前海内外宏观环境、市场风险偏好和新赛道结构性景气均出现积极信号,预计市场有望进一步“上台阶”。短期来看,在连续3周市场大涨后,A股阶段性回调压力正在上升,但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不大,股权风险溢价指标显示目前仍然处在机会水平附近。因此我们依然看好后市行情,若短期市场出现调整则是布局良机。





关注中报业绩和反内卷主题
随着2025年中报季的临近,A股市场的中报预告陆续拉开帷幕,新旧经济皆有表现。截至7/11日,已有接近5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中报业绩预告,预告率接近10%,整体来看目前预喜居多。行业维度来看,向好率较高的行业包括:美容护理、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农林牧渔、家用电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


“反内卷”自提出后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投资者多将其类比为新一轮“供给侧改革”。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后一度引发市场关注,2025年随着政策预期升温再次成为市场焦点。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治理内卷信号后,次日光伏、钢铁板块掀起涨停潮,光伏板块的通威股份、双良节能等龙头股涨停,钢铁ETF指数单日涨3.5%。
整体来看,本轮“反内卷”考验更多政策智慧。一方面,当前“反内卷”更多依赖企业自律与行业倡导,缺乏强制执行机制,未来还需要更多兼具执行效力与市场机制灵活性的调控手段;另一方面,当前宏观经济内生需求偏弱,居民部门杠杆率继续提升的空间不大,地方政府首要解决债务问题,而单纯依靠中央政府加杠杆的效果可能较为有限,叠加去全球化背景下外需可能面临冲击,需求侧管理的任务较重。、
因此尽管概念驱动能够带来阶段性交易机会,但市场最终将回归政策实质推进与产能周期逻辑。我们认为,“反内卷”当前更多是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映射主题引发市场短期行情,政策力度尚不足以改变行业长期趋势。多数板块行情预计在概念热度消退后重新回归基本面,而在更有实质约束力的政策举措落地后,“反内卷”这一横跨多个政策约束力和执行路径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后续各部委具体政策有望在今年9月前后集中出台。

综合考虑产能周期的四个核心指标——产能利用率、毛利率、产能扩张水平、营收增速,我们总结了“困境反转”、“产能扩张”、“周期底部”、“产能过剩”四个行业组合。看好后续“困境反转”、“产能扩张”两个组合的投资机遇,关注“周期底部”行业产能周期见底回升的进程,谨慎看待“产能过剩”行业,因其需要等待更多政策支撑和产能去化后才具备投资价值。
首先,最为看好的是“困境反转”组合,这些行业具有位于产能周期低点、需求开始扩张、产能仍在收缩的特征。行业筛选条件为:1)营收增速近一个季度出现改善;2)产能扩张近10年分位<30%,且近半年出现收缩;3)产能利用率和毛利率近10年分位数均低于50%。由此可以选出9个具有“困境反转”特征的行业,分别是:玻璃玻纤、光伏设备、非金属材料Ⅱ、动物保健Ⅱ、家居用品、电池、饲料、物流、医疗服务(按照毛利率分位数从低到高排序,毛利率分位越低困境反转后向上空间越大),由于其产能周期即将见底回升,有望在“反内卷”中最为受益。
其次看好的是“产能扩张”组合,这些行业具有需求改善、产能扩张、盈利能力改善的特征,已经走出产能周期低点。行业筛选条件为:产能利用率、毛利率、产能扩张水平和营收增速均出现向上趋势。由此可以选出9个具有“产能扩张”特征的行业,分别是:养殖业、元件、轨交设备Ⅱ、水泥、其他电子Ⅱ、影视院线、航海装备Ⅱ、其他电源设备Ⅱ、摩托车及其他(按照产能利用率分位数从低到高排序,越低说明刚刚走出产能周期低点,后续扩张空间大)。这些行业已经从产能周期底部走出,基本面上行趋势较为明确,同样看好后续行情,但这些行业基本都不处于周期低点,股价向上空间相对有限,是次优品种。(其中影视院线营收增速可能有《哪吒2》的特殊情况影响,水泥营收增速也偏低,是相对较差的两个行业)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