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旗舰Mate70系列将于11月发布,有望搭载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此前华为高管透露鸿蒙智行智界新 S7 或将和Mate 一起发布,看好产品创新强势拉动四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和相关供应链。11月4日,余承东预告华为最新旗舰手机,华为Mate70系列或将在11月发布,并出厂搭载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和麒麟9100芯片。此外,IT之家表示,Mate 70在11 月部分零部件的计划投产数相较 Mate 60 同期增加约 50%。
端侧AI:字节跳动首款AI智能体耳机Ola Friend落地,看好AI驱动下的TWS需求复苏。Ola Friend接入豆包大模型,并与豆包 APP 深度结合,售价1199元。用户佩戴Ola Friend后,可通过语音与豆包APP交流,并借助高精度的Seed-ASR技术实现多场景智能体验。据IDC数据,2024年上半年真无线耳机市场出货 3,508 万台,同比增长 5.6%;开放式耳机市场强势增长,2024 年上半年出货 1,184万台,同比增长 303.6%。我们认为,在AI刺激下TWS 需求复苏明确,OWS 或将成为新增长点。
智能手机:1)苹果:Apple Intelligence正式上线,目前仅支持英语。写作工具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在邮件和消息App中,AI还可以识别文字内容,然后生成智能回。AI图片处理方面,在相册App中,苹果此次更新了文字搜图功能。2)市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复苏有所放缓,后续有望受益于新机效应(搭载高通Gen 4的安卓旗舰机型,小米15等于10月底陆续推出)复苏。2024年1-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0亿部,同比增长9.9%。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537.1万部,同比下降23.8%。2024年1-9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88亿部,同比增长15.2%;9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2035.9万部,同比下降18.4%。
PC:苹果更新14英寸以及16英寸MacBook Pro,搭载的M4芯片AI 性能相比 M1 芯片提升超过 3 倍,M4 Pro芯片内存带宽提升 75%,M4 Max芯片神经网络引擎性能相比 M1 Max 提升超过 3 倍,并正式引入Apple Intelligence。2024Q3PC出货量为6640万台,yoy 1.3%,相比于Q2季度yoy 1.2%增速持平,PC市场延续缓慢复苏趋势.
面板:1)全球LCD TV面板市场供需平衡且波动放缓,群智咨询预计四季度各尺寸面板价格维持平稳。群智咨询数据显示,11月TV面板价格与10月一致,从需求看,国内需求受政策红利刺激,叠加头部品牌冲量诉求,中国品牌四季度需求有所恢复。从供给看,灵活的按需生产策略成为面板厂稳定供需的重要方式,因此四季度整体处于控产状态。2)中尺寸:和辉光电已量产出货国内首款27英寸4K AMOLED桌面显示器面板,拓宽了AMOLED显示屏的应用场景。在桌面显示器领域,和辉光电表示目前已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27英寸4K AMOLED桌面显示器面板,目前该产品已向客户量产出货。3)小尺寸:LTPO OLED功耗更低,我们认为或将成为生成式AI浪潮下智能手机的首选屏显方案。与LTPS OLED相比,LTPO OLED的漏电流更低,可以在低于30Hz的刷新率下低功耗运行。Omdia预计,到2031年LTPO OLED显示面板需求将达到5.2亿片,复合年增长率预计约为8.0%,其在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中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52.0%,超过低温多晶硅(LTPS)OLED。4)上游方面:中国大陆在全球显示器玻璃基板市场的份额已增至73%,主导地位不断增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在全球显示器玻璃基板需求中的份额已增至73%,这被解读为夏普位于日本堺市的第10代液晶工厂关闭的结果。5)厂商业绩:三季度盈利增长,我们认为OLED面板行业边际向好趋势明显,看好来年周期 成长共振。京东方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258.21%,TCL半导体显示业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改善60.67亿元,深天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4.58%。
建议关注:
消费电子零组件&组装:工业富联、立讯精密、闻泰科技、领益智造、蓝思科技、博硕科技、鹏鼎控股、歌尔股份、长盈精密、国光电器、长信科技、舜宇光学科技(港股)、高伟电子(港股)、东山精密、德赛电池、欣旺达(与电新组联合覆盖)、信维通信、科森科技、环旭电子、兆威机电(机械组覆盖)、比亚迪电子(港股)、智迪科技、雷柏科技;
消费电子材料:创新新材(与金属材料组联合覆盖)、思泉新材、中石科技、福蓉科技、世华科技;
连接器及线束厂商:连接器及相关:立讯精密、华丰科技、中航光电(与军工组联合覆盖)、鼎通科技(通信组覆盖)、博威合金;线束:沃尔核材、新亚电子、兆龙互连、金信诺、电连技术;
被动元件:上游原材料:洁美科技、国瓷材料(与化工组联合覆盖);MLCC:三环集团、风华高科、达利凯普;电感:顺络电子、麦捷科技、铂科新材(金属材料组覆盖);晶振:泰晶科技、惠伦晶体;
面板:京东方、TCL科技、彩虹股份、深天马A、联得装备(与机械组联合覆盖)、精测电子(与机械组联合覆盖)、奥来德、鼎龙股份(与基础化工组联合覆盖)、莱特光电(化工组覆盖)、清溢光电、菲利华、深科达、颀中科技、汇成股份、新相微、天德钰、韦尔股份、中颖电子、易天股份;
CCL&铜箔&PCB:建滔积层板、生益科技、金安国纪、南亚新材、华正新材、中英科技、嘉元科技(电新组和金属材料组联合覆盖)、诺德股份、德福科技、方邦股份、鹏鼎控股、东山精密、深南电路、兴森科技、沪电股份(与通信组联合覆盖)、景旺电子、胜宏科技;
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科瑞技术、智立方、思林杰、大族激光、赛腾股份、杰普特、华兴源创、博杰股份、荣旗科技、天准科技(电新组与机械组联合覆盖)、凌云光、精测电子(与机械组联合覆盖)、博众精工(机械组覆盖);
品牌消费电子:传音控股、漫步者、安克创新(与家电组联合覆盖)、小米集团(港股);
折叠屏产业链:东睦股份(金属材料组与机械组联合覆盖)、精研科技、统联精密、科森股份、凯盛科技(与建筑建材组联合覆盖)、长信科技、长阳科技、汇顶科技;
汽车电子:电连技术、水晶光电、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裕太微、和而泰、科博达、德赛西威(计算机与汽车联合覆盖)、菱电电控、湘油泵(与汽车组联合覆盖)、华阳集团、东软集团(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保隆科技(汽车组覆盖)、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图达通、四维图新、百度集团(海外组覆盖)、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经纬恒润、伯特利(汽车组覆盖)、中鼎股份、天润工业、中科创达(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诚迈科技、小鹏汽车(汽车组与海外组联合覆盖)、理想汽车(汽车组与海外组联合覆盖)、蔚来、上汽集团、比亚迪(汽车组与电新组联合覆盖);
自动驾驶:禾赛科技、图达通、四维图新、百度集团(海外组覆盖)、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东软集团(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经纬恒润、保隆科技(汽车组覆盖)、伯特利(汽车组覆盖)、大华股份、海康威视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创新力度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



1.周观点: 华为mate系列及鸿蒙智行将于本月发布,关注产业链机遇
观点:1)华为:华为旗舰Mate70系列将于11月发布,有望搭载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看好产品创新强势拉动四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和相关供应链。11月4日,余承东预告华为最新旗舰手机,华为Mate70系列或将在11月发布,并出厂搭载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和麒麟9100芯片。此外,IT之家表示,Mate 70在11 月部分零部件的计划投产数相较 Mate 60 同期增加约 50%。2)端侧AI:字节跳动首款AI智能体耳机Ola Friend落地,看好AI驱动下的TWS需求复苏。Ola Friend接入豆包大模型,并与豆包 APP 深度结合,售价1199元。用户佩戴Ola Friend后,可通过语音与豆包APP交流,并借助高精度的Seed-ASR技术实现多场景智能体验。据IDC数据,2024年上半年真无线耳机市场出货 3,508 万台,同比增长 5.6%;开放式耳机市场强势增长,2024 年上半年出货 1,184万台,同比增长 303.6%。我们认为,在AI刺激下TWS 需求复苏明确,OWS 或将成为新增长点。
1.1.华为:华为mate70系列即将发布,有望搭载最新鸿蒙系统
华为Mate 70系列预计11月发布,有望出厂搭载“纯血鸿蒙”系统,此前华为高管透露,鸿蒙智行智界新 S7 或将和Mate 一起发布。11月4日,余承东在互联网发文表示“史上最强大的Mate!11月见”,预告华为最新旗舰产品Mate70系列将在11月发布。10月22日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首个原生版本 HarmonyOS 5,这是我国首个系统底座全部自研的移动操作系统。此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公司努力的目标是期望在今年 Mate 70 系列手机开售时,能够带着“纯血鸿蒙”上市。据好机友公众号消息,Mate 70系列将搭载麒麟9100芯片。此外,IT之家表示,Mate 70在11 月部分零部件的计划投产数相较 Mate 60 同期增加约 50%。

1.2.端侧AI:字节跳动首款Gen AI硬件落地,看好AI驱动无线耳机市场增长
钛媒体App 10月10日消息,字节跳动豆包于上午发布首款 AI 智能体耳机 Ola Friend,接入豆包大模型,售价1199元。该耳机采用开放式设计,单耳6.6克,同时搭载了 5 核音频芯片,支持专业声音解析和智能降噪算法。该款耳机接入豆包大模型,并与豆包APP深度结合。用户戴上耳机后,无需打开手机,便能通过语音唤起豆包进行对话,能够在信息查询、旅游出行、英语学习及情感交流等场景为户提供帮助。

AI层面,用户佩戴Ola Friend后,可通过语音与豆包APP交流,并借助高精度的Seed-ASR技术实现多场景智能体验。用户只需直接触摸耳机或者说出唤醒词“豆包豆包”,就能够通过语音,调用手机上的豆包APP进行交流,在接入豆包后耳机拥有了通用智能,可以在旅游、英语学习、聊天等场景中进行体验。此外,相比智能音箱等产品,耳机也接入了字节豆包大模型的Seed-ASR(语音识别)技术模型。该模型可以高精度识别中英文、口音,甚至能通过上下文识别各类信息。
豆包凭借其出色的用户吸引力,在全球 AI 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唯一入选 a16z 全球 AI 产品 Top 100 榜单的通用型智能助手。豆包虽然是较晚推出的大模型产品,但在一众 AI 智能助手做到了脱颖而出。硅谷知名投资机构 a16z 在 8 月最新一轮的全球 AI 产品 Top 100 榜单中(基于 Similarweb、Sensor Tower 的月活数据),豆包赫然在列,并且同时出现在网页端前 50 以及移动端前 50 的榜单中,是国内唯一一款在榜的类 ChatGPT 产品。雷科技公众号认为,至少在通用型 AI 智能助手的赛道上,豆包对于用户吸引力已经甩开了 Kimi、文心一言等一众国内类 ChatGPT 产品。

我们认为,TWS需求复苏明确,OWS成为或将成为新增长点。根据IDC生态合作俱乐部公众号,2024年上半年中国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达到5540万台,同比增长20.8%;其中,真无线耳机市场出货3508万台,同比增长5.6%;开放式耳机市场强势增长,2024年上半年出货1184万台,同比增长303.6%。IDC预测,市场主流的真无线仍会保持领先优势;开放式在2024年度过窗口期后增速将逐渐趋稳;颈戴市场逐渐萎缩;预计头戴市场能凭借一定的技术壁垒及消费者较稳定的,对高品质音频的需求获得小幅增长。

1.3.智能手机及PC:新机密集发布,关注供应链机遇
1.3.1.智能手机:华为新旗舰11月发布,看好产品创新及供应链
观点: 1)苹果:Apple Intelligence正式上线,目前仅支持英语。写作工具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在邮件和消息App中,AI还可以识别文字内容,然后生成智能回。AI图片处理方面,在相册App中,苹果此次更新了文字搜图功能。2)市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复苏有所放缓,后续有望受益于新机效应(搭载高通Gen 4的安卓旗舰机型,小米15等于10月底陆续推出)复苏。2024年1-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0亿部,同比增长9.9%。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537.1万部,同比下降23.8%。2024年1-9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88亿部,同比增长15.2%;9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2035.9万部,同比下降18.4%。
Apple Intelligence正式上线,目前仅支持英语。据JETech Design公众号,10月29日苹果发布了iOS 18.1,其中包括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在 iOS 18.1 上大致可以分成“写作-Siri-照片-邮件”四类 AI 功能。

写作工具没有固定的入口,只要有字的地方就能用。用户可以对文字进行“校对”,语法或用词、甚至标点符号的错误它都能帮你指出。另外,用户还可以让苹果智能改写文案风格,用“友好”、“专业”、“简洁”三种语气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同场景。在邮件中,AI 可以自动识别重点信息,并将其直观地呈现在标题或发件人下面,让你一眼就能看出邮件的关键内容;在浏览器中,它能在顶部帮你总结一篇文章的重点信息,节省你阅读的时和精力。

AI图片处理方面,在相册App中,苹果支持文字搜索视频。AI 视频创作方面,与其他安卓厂商的“一键生成大片”功能不同,苹果的 AI 视频创作允许用户直接通过输入一段文字描来创建一段视频,让视频完全按照想法呈现出来。

集成Chat GPT的新功能预计年底推出,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苹果发布了iOS 18.2、iPadOS 18.2和macOS Sequoia 15.2的开发者测试版,增加了Genmoji、图像生成Image Playground、视觉智能Visual Intelligence、笔记应用中的AI工具Image Wand,以及集成ChatGPT。ChatGPT提供了更高级的信息处理功能,其准确度比Siri高出25%,并且可以回的问题类型多出30%。该版本预计将于年底与用户见面。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复苏有所放缓,后续有望受益于新机效应(搭载高通Gen 4的安卓旗舰机型,小米15等于10月底陆续推出)复苏。2024年1-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0亿部,同比增长9.9%,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537.1万部,同比下降23.8%。2024年1-9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88亿部,同比增长15.2%;9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2035.9万部,同比下降18.4%。

10月22日,高通正式发布了全新的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Snapdragon 8 Elite)。CPU方面,骁龙 8 至尊版采用了第二代高通 Oryon CPU,第一个丛集包含了2个超级内核(Prime),第二个丛集包含8个性能内核(Performance),取消了能效核心的设计,对比骁龙 8 Gen3,在单核与多核性能上都有 45% 的提升,能耗也降低了40%。GPU方面,Adreno GPU 的切片架构配合 1.1GHz 的主频与 12MB 图形缓存,使GPU性能提升40%,骁龙 8 至尊版也是首个支持虚幻 5 引擎 Nanite 技术的移动平台。NPU方面,配备了全新的 Hexagon NPU,张量、标量、向量三种不同加速器均得到加强,加入了多模态模型,对AI指令响应速度大幅增强。

10月24日晚,OPPO召开了OPPO Find X8系列新品发布会,发布了OPPO Find X8、OPPO Find X8 Pro两款旗舰手机。Find X8凸显出「小而薄」的特性,厚度仅7.85mm,重量仅193g, Find X8 Pro 采用等深四微曲设计,搭载了两颗高素质的潜望式长焦镜头,能够提供3倍以及6倍的光学变焦,还支持13.3倍的传感器变焦。两款机型均搭载联发科天玑9400处理器,支持80W有线闪充,50W无线闪充,拥有无影抓拍、全新人像滤镜和算法、一键问屏AI功能。OPPO Find X8售价4199元起,OPPO Find X8 Pro售价5299元起。

10月29日晚,小米举行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小米15、小米15 Pro 两款旗舰手机。小米15实现了真正的四边等窄设计,边框宽度仅为1.38mm,影像方面搭载全新处理器ISP和Hyper OS2的AI算法,在多种场景下拍摄表现更为出色。小米15 Pro搭载一块6.73英寸、2K分辨率、最高3200nits亮度、1-120Hz LTPO的等深四曲屏,首次实现了全屏AOD显示,并搭载小米14 Ultra同款潜望长焦镜头,支持5倍光学变焦和10倍无损变焦,两款机型均首发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支持90W有线秒充,50W无线秒充,小米15售价4499元起,小米15 Pro售价5299元起。

10月30日,荣耀举行Magic7系列旗舰新品发布会,发布了首款预载MagicOS 9.0的手机Magic7及Magic7 Pro。Magic7系列全系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标配3D超声波指纹识别、IP68/IP69防尘防水、100W超级快充 80W无线快充、新一代青海湖电池、对称式双扬声器等。Magic7 Pro是当前首款同时配备3D超声波指纹识别和3D人脸识别的Android手机,潜望长焦选择了2亿像素的定制款传感器,支持超动态鹰眼抓拍和长焦微距。凭借MagicOS 9.0的支持,Magic7基于L3级AI智能,正式开启了AI体验的「自动驾驶」时代。Magic7售价4499元起,荣耀Magic7 Pro售价5699元起。

1.3.2.PC:看好AI PC渗透拉动产业链复苏
观点:苹果更新14英寸以及16英寸MacBook Pro,搭载的M4芯片AI 性能相比 M1 芯片提升超过 3 倍,M4 Pro芯片内存带宽提升 75%,M4 Max芯片神经网络引擎性能相比 M1 Max 提升超过 3 倍,并正式引入Apple Intelligence。2024Q3PC出货量为66.4百万台,yoy 1.3%,相比于Q2季度yoy 1.2%增速持平,PC市场延续缓慢复苏趋势。
10月30日,苹果更新了14英寸以及16英寸MacBook Pro,搭载M4系列芯片,正式引入Apple Intelligence。新款MacBook Pro搭载的M4芯片集成10和CPU和10核GPU,AI 性能相比 M1 芯片提升超过 3 倍;M4 Pro芯片最高可选14核CPU、20核GPU,内存带宽相比前代机型提升高达 75%,是其他 AI PC 芯片的两倍;M4 Max芯片最高可选16核CPU核40核GPU,神经网络引擎性能相比 M1 Max 提升超过 3 倍。新款MacBook Pro首次全系16GB内存起步,正式搭载Apple Intelligence,但目前仅在美国为 macOS Sequoia 15.1 用户提供英语版本。14英寸售价12999元起,16英寸售价19999元起。

全球 PC 市场延续正增长趋势,增速持平。2024Q3,PC 出货量为 66.4 百万台,yoy 1.3%,相比于 Q2 季度 yoy 1.2%增速持平。分品类来看,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包括移动工作站)
达到 5350 万台,同比增长 2.8%,而台式机出货量(包括台式工作站)同比下降 4.6%,达到 1290 万台。在接下来的 12 个月里,Windows PC 的安装基础的很大一部分仍然需要更新,因为在 Windows 10 于 2025 年 10 月的生命周期结束之前,大部分 Windows PC 的安基础仍需更新。

联想 YOGA Air 15 Aura AI 元启版笔记本全球首搭第二代英特尔酷睿 Ultra 处理器,以联想最轻主板打造轻盈大屏AIPC。IT之家消息,联想 YOGA 9 月 10 日宣布,YOGA Air 15 Aura AI 元启版是全球首款搭载第二代英特尔酷睿 Ultra 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官方称这款电脑采用联想最小主板。YOGA 官方在宣传视频中公布了这款电脑的部分外观,这款电脑号称采用“珍宝工艺”,可以看到这款笔记本左侧有一个 HDMI、一个 USB-C 和一个 3.5mm 接口。

微星展示 Prestige / Summit 笔记本电脑,搭载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V 系列处理器的全新 Windows 11 AI PC 笔记本产品。微星发布了搭载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V 系列处理器的全新 Windows 11 AI PC 笔记本产品,包括Prestige和 Summit 两个系列。Prestige 系列采用超轻设计,电池续航时间长,满电情况下续航长达 20 小时。其中旗舰级的 Prestige 16 AI Evo(B2VM)采用了 16 英寸 UHD (3840x2400) 分辨率的 OLED 面板。支持多种 AI 功能,例如可以分析您的行为和应用使用情况,然后将系统设置自动调整为“最适合您需求的状态”。Summit 13 AI Evo 主要面向商业领域,具备轻巧的设计、全面的安全功能。

1.4. 面板:国补有效刺激需求淡季价格持稳,看好明年顺周期业绩弹性
观点: 1)大尺寸:全球LCD TV面板市场供需平衡且波动放缓,群智咨询预计四季度各尺寸面板价格维持平稳。群智咨询数据显示,11月TV面板价格与10月一致,从需求看,国内需求受政策红利刺激,叠加头部品牌冲量诉求,中国品牌四季度需求有所恢复。从供给看,灵活的按需生产策略成为面板厂稳定供需的重要方式,因此四季度整体处于控产状态。2)中尺寸:和辉光电已量产出货国内首款27英寸4K AMOLED桌面显示器面板,拓宽了AMOLED显示屏的应用场景。在桌面显示器领域,和辉光电表示目前已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27英寸4K AMOLED桌面显示器面板,目前该产品已向客户量产出货。3)小尺寸:LTPO OLED功耗更低,我们认为或将成为生成式AI浪潮下智能手机的首选屏显方案。与LTPS OLED相比,LTPO OLED的漏电流更低,可以在低于30Hz的刷新率下低功耗运行。Omdia预计,到2031年LTPO OLED显示面板需求将达到5.2亿片,复合年增长率预计约为8.0%,其在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中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52.0%,超过低温多晶硅(LTPS)OLED。4)上游方面:中国大陆在全球显示器玻璃基板市场的份额已增至73%,主导地位不断增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在全球显示器玻璃基板需求中的份额已增至73%,这被解读为夏普位于日本堺市的第10代液晶工厂关闭的结果。5)厂商业绩:三季度盈利增长,我们认为OLED面板行业边际向好趋势明显,看好来年周期 成长共振。京东方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258.21%,TCL半导体显示业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改善60.67亿元,深天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4.58%。
1)行业趋势:
大尺寸:
彩电“以旧换新”热度不减,激活国内面板需求增长。AVC数据显示,2024年35-40周(8月26日-10月6日),全国彩电线上、线下零售额均同比增长超过30%,7个地区彩电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福建省同比增长幅度最高。此外,与前34周相比,35-40周的彩电线上和线下零售均价相比均有增长,且一级能效、Mini LED、120Hz 高刷新率、75寸以上的彩电产品同比增速显著提升。从价位上看,高价位产品占总零售量的份额在35-40周也有增长,且线上零售4000-8000元价位段、线下零售8000元及以上价位段增长最明显。可见,“以旧换新”补贴既激活了部分需求,也驱动着结构快速升级。

前三季度全球TV代工出货增长4.5%。根据DISCIEN迪显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TOP19代工规模达到85.1M,同比增长4.5%,分季度来看,由于去年整体出货节奏前移、今年北美渠道品牌备货需求提升等因素为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增长空间,Q3增速较前两季度进一步提升。
旺季备货需求与隐患共存。北美渠道商在今年黑五议价阶段增强了对自有品牌的支持,推动了北美代工需求提升;印度市场因排灯节提前,Q3需集中备货,加之东南亚经济复苏,Q3亚洲市场也展现出较强的成长性。但地缘冲突为后市需求和供应链安全带来了更大不确定性,拉美亚马逊河航运受阻问题也对拉美区域的后市出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市场出货节奏受赛事备货影响前移,DISCIEN迪显公众号预计从10月进入淡季。从全年角度看,代工市场在前三季度的持续增长下,即使面临部分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预计全年仍将保持4%左右的增长幅度。

三季度全球TV出货量同比增长4.1%,预计中国市场将成为四季度TV出货增长引擎。AVC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全球TV出货量同比增长4.1%,实现了近三年以来单季度最大增幅;前三季度全球TV累计出货144M,同比增长2.2%。
前三季度TCL、海信同三星电子的全球出货规模差距进一步缩小,且均实现了高速增长。三星前三季度全球出货26.2M,同比下降0.8%,拉美区域出货增长。随着今年发达市场高通胀的缓解,以及体育赛事的拉动下,三星电子二、三季度全球出货同比均实现增长,结束了2021年三季度以来连续11个季度的负增长,主要由欧洲、北美、拉美的增长所带动。OLED TV表现同样突出,前三季度出货0.94M,同比增长57%。
TCL前三季度 全球出货20.0M,同比增长10.3%。在海外,TCL电子成功把握欧洲杯、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带来的机遇,前三季度海外出货量增长12.3%,欧洲保持高速增长,协同新兴市场与北美实现海外全区域出货规模的增长;在国内,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双品牌战略、大屏化与中高端化策略,前三季度国内出货增长4%。
海信前三季度全球出货19.9M,同比增长4.7%。海信推进全球化战略,坚持“自主品牌出货”和“高端出海”,深化赛事营销策略,前三季度海外出货增长11.4%,欧洲及新兴市场各区域出货规模均有较大幅增长;前三季度,海信国内市场出货量居首,借助“国补”政策,海信迅速完成产品升级,提高四季度出货计划,期望带动出货实现增长。
“国补”政策拉动下,中国TV零售市场已经开始回暖,渠道库存去化明显。但因今年以来,渠道库存长期偏高,TV出货仍未转正,前三季度中国市场TV出货规模同比下降6.7%。中国部分品牌上调四季度出货计划,国内出货有望转正。在渠道补库存拉动下,四季度国内出货预期同比增长,奥维睿沃(AVC Revo)预测,随着海外旺季备货接近尾声,中国市场预计成为四季度全球TV出货增长的引擎,四季度全球TV出货规模预计同比增长0.3%,2024年全球TV出货规模预计会实现1.5%以上的增长。

全球LCD TV面板市场供需平衡且波动放缓,群智咨询预计四季度各尺寸面板价格维持平稳。根据群智咨询数据,11月TV面板价格保持稳定,全球LCD TV面板市场短期稳定平衡。从需求看,四季度品牌备货需求环比回落但好于预期。中国品牌备货需求受政策红利刺激,叠加头部品牌冲量诉求,整体支撑中国品牌四季度需求有所恢复。国际品牌旺季备货需求基本结束,整体备货需求保守。从供应看,灵活的按需生产策略成为面板厂稳定供需的重要方式,因此四季度整体处于控产状态。

LG Display 将收购创维旗下广州液晶显示器 (LCD) 工厂 10% 的股权,LCD持股份额由70%增至80%。随着与广州工厂出售优先竞标方华星光电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股权结构已提前简化。据悉,创维近日在香港联交所宣布,将其持有的广州液晶工厂10%股权出售给LG显示广州有限公司。销售金额为现金13亿元人民币。广州液晶工厂的股份由LG Display 70%、广州地方政府20%以及创维10%组成。LG Display此次收购创维持有的10%股权,正值与华星光电出售广州工厂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此举是作为初步停牌工作的一部分而进行的,因为首选谈判方华星光电可以立即购买LG Display公司持有的全部股权(80%),而无需单独联系 LG Display 和创维来收购。广州工厂是韩国显示行业最后一个大型液晶生产工厂。LG Display和华星光电之间的谈判正在进行中,并进行了详细协调,包括剩余合同的执行以及生产设施运营的未来方向。
头部三家面板厂对于维稳的决心坚决,如若暂停生产最终落实,对价格维稳将发挥关键作用。四季度,需求端步入全年备货淡季,预计面板备货需求环比持续回落。供应端,头部三家面板厂对于维稳的决心更加坚决。因此,在国庆假期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大陆面板厂商陆续宣布了国庆暂停生产。如若最终落实,面板厂商库存水平有望去化,同时推供需环境由宽松转向平衡,对价格维稳将发挥关键作用。

日本夏普关闭旗下10代LCD面板“堺”工厂。夏普公司8 月 21 日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堺显示器产品公司(SDP、堺市)” 即10代LCD面板厂已全面停产。该公司主要生产面向电视机的大型液晶面板,在与中韩等海外公司的价格战中失利,导致显示器业务持续陷入苦战,夏普在 2022 财年(截至 2023 年 3 月)时隔 5 年再次陷入最终亏损的局面。该工厂是日本国内唯一一座生产电视用液晶面板的工厂,随着堺工厂的停产,日本国内本土制造的电视面板已成为过去式。
头部三大面板厂可能在今年十月,国庆期间将法定假期时间翻倍至14天,今年10月,京东方、TCL华星、惠科的整体平均稼动率或低于50%,预测LCD面板有望开始为时3~4个月的涨幅。进入今年第三季度后,受终端需求依旧低迷影响,导致品牌厂去库存能力下降,进而导致LCD面板价格松动。在需求疲软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避免价格战,通过假期合理“保价”则是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这一点在今年春节期间已经得到验证。今年2月春节,市场在经历头部面板厂两周的“最长岁修”后,各尺寸LCD面板立即在当月开始涨价,并持续至今年6月。若以春节的做法为例,今年10月,京东方、TCL华星、惠科的整体平均稼动率或低于50%,并预测LCD面板立即开始为时3~4个月的涨幅。完成这一轮涨幅后,刚好步入春节假期,又是一轮“岁修”调整期。可以预见的是,如今年作为试点成功后,国庆两周假期或成未来面板厂常态。结合春节岁修,LCD面板周期将从以往的两年,缩短至半年。
TCL华星成三星最大供应商。8月13日韩媒消息,中国TCL华星收购LG Display广州LCD工厂后,与京东方的合计全球市场份额将来到51%。据预测,扩大了LCD产能的TCL华星将成为三星电子最重要的供应商。Omdia高级研究总监David Hsieh表示,截至今年,TCL华星的市场份额(基于产能)为19.7%,当收购LG Display广州工厂后,预计2026年市场份额将增至23.9%。与京东方(27.0%)合计市场份额为50.9%,超全球半数。这一分析让人想起2011年的三星显示与LG Display的市场份额(55%)。另一方面,LG Display由于在今年出售仅剩的TV LCD面板厂,其LCD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6.2%,今年将下降至4.2%,2025年将下降至4.0%,2027年将下降至1.8%。考虑到三星显示已经退出LCD市场,日本夏普预计9月关停大阪10.5代产线,未来全球面板供应也将面临“洗牌”。据了解,三星VD(视频事业部)已与TCL华星、友达、群创、LG Display 、广州夏普签署了LTA(长期供应协议)。且在完成LGD广州工厂的并购后,TCL华星将成为最重要的供应商。
2024年上半年,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达到1.23亿片,与2023年上半年出货水平基本一致。若今年维持2023年电视面板上下半年出货布局,今年电视面板整体出货仍将保持在2.4亿片上下,对面板厂来说也是不错的结果。而去年同期电视面板平均尺寸仅约49.4寸,今年上半年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则达到了51.3寸,这也使得尽管出货量差不多,但出货面积以及产线稼动率都较去年同期有更好表现。出货面积上,去年同期,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面积为8,228万平米,而今年上半年则达到了8,714万平米,年同比成长达到6%。

大尺寸显示面板第二季平均稼动率达过去九季以来最高点。据国际数据资讯公司(IDC)指出,显示面板价格自2月螺旋式上升,促使采购者上半年提前拉货,大幅刺激采购需求,也带动大尺寸显示面板第二季平均稼动率达过去九季以来最高点。国际数据资讯报告显示,4月各类大尺寸显示面板月出货量均明显衰退,电视显示面板月减6.9%。IDC评估,面板厂与品牌厂为求未来能有更高的营收与利润,大尺寸显示面板的差异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特别是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将有别于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OLED面板2024年将达双位数的大幅成长。
中尺寸:
和辉光电已量产出货国内首款27英寸4K AMOLED桌面显示器面板。公司代表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和辉光电积极布局中大尺寸AMOLED显示屏市场,拓宽AMOLED显示屏应用场景。在桌面显示器领域,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27英寸4K AMOLED桌面显示器面板,目前该产品已向客户量产出货。
OLED显示器将在人工智能(AI)时代受到更多关注,Micro LED市场潜力较大,但功耗优化仍是挑战。
功耗对于AI来说很重要,因此低功耗的OLED是最合适的选择。13日,三星显示公司显示研究所所长(副社长)Chang Hee Lee,在韩国首尔江南区COEX举办的"2024年显示业务论坛"上表示:"OLED能够提供卓越画质、真正的黑色、高对比度、低蓝光发射等特性,是应用AI的最佳显示技术。" LG Display首席技术官(CTO) Soo young Yoon也认为OLED技术将成为未来10年的核心技术。他表示:“虽然Micro LED技术具有潜力,但由于效率问题,仍需要时间。”他还说:“考虑到成本和质量,未来10年内,OLED将是更优的选择。”Yoon表示,针对IT领域,LG Display正在准备将串联结构和氧化物晶体管等低功耗技术用在人工智能设备上。虽然韩国国内企业一直强调OLED,但中国台湾友达却看到了Micro-LED的商机。友达执行长柯富仁表示:“Micro LED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提是你得在成本和性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需要确定供应链,包括设备制造商、芯片和应用规模,才能找到一个可以大规模生产的点。”不过,他也承认,Micro LED的功耗还没有OLED低。他说:"Micro LED的功耗仍然高于OLED,要找到优化的设计是一项挑战。”
三星将联合英特尔、高通等扩大OLED面板阵容。据《韩国时报》8月14日报道,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公司CEO崔周善当日透露,他将通过加强与英特尔、高通等全球科技巨头的合作,扩大IT设备用OLED面板阵容。崔周善在韩国首尔南部举行的韩国显示器展览会期间对记者表示:“我们将通过与英特尔和高通等各种系统伙伴合作,扩展到IT OLED,从而继续增强移动OLED的差异化。我们正在与许多客户进行洽谈,OLED面板将与端侧AI产生协同作用。”崔周善强调,生产规模、技术以及与客户的合作是增强IT OLED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三星显示一直在扩大产能,到2026年投资4.1万亿韩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215.7亿元人民币)新建一条8.6代OLED生产线,建成每年能够生产1000万片笔记本电脑面板的生产线。崔周善对此回应称:“IT OLED业务才刚刚起步,我们的大规模8.6代生产线即将投产。”
为苹果iPad供货,LG Display上半年IT面板销售额占比超过40%。LG Display 8月15 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IT 面板占公司上半年销售额的比例为 42.3%,比去年年底(36.8%)上升了 5.5 个百分点。与去年上半年(40.1%)相比,增加了2.2个百分点。从金额来看,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5.0589万亿韩元)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约1.4万亿韩元。与去年年底相比,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相当于去年总销售额(7.853万亿韩元)的64%,预计整体销售额将进一步增加。苹果今年5月发布的两款新iPad Pro(11英寸和13英寸)首次配备了OLED面板。该产品采用“Two Stack Tandem OLED”,由两层OLED发光层组成。LG Display 迅速开发出串联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产品中,为 11 英寸和 13 英寸 iPad Pro 提供 OLED。因此,据了解,其供应量大于三星显示,后者仅向 11 英寸机型供应 OLED。
苹果今年新推出的两款iPad Pro机型中首次采用OLED,预估总出货量为900万至1000万台,三星计划从下个月开始减少OLED iPad的产量,LGD追加生产100万台11英寸iPad OLED面板。据业内人士8日透露,LG Display近期决定将苹果最新款OLED iPad面板的出货量增加约100万台。据悉,苹果今年新推出的两款iPad Pro机型(11英寸和12.9英寸)中首次采用OLED,与LCD相比,OLED具有优越的对比度和响应速度的优势。在OLED面板供应方面,三星负责为11英寸机型供应面板,LG Display决定专注于12.9英寸面板,同时也少量供应11英寸面板。首先,OLED iPad的预计总出货量已降至700万至800万台。另一方面,LG Display最近被曝决定将面板供应量从现有的350万片扩大到450万片。具体来说,12.9英寸版本和之前一样是300万台,但11英寸版本则从50万台增加到了150万台。报道称,LG Display之所以增加11英寸面板的出货量是因为三星出货量下降的缘故。三星最近改变了态度,计划从下个月开始减少OLED iPad的产量。据了解,该公司已向相关合作伙伴传达了“我们将从三季度末开始减少近一半的量”的意见。
三星显示和微软达成合作,为微软供应约十万台OLEDoS面板,适用于混合现实(MR)头显设备。韩媒The Elec昨天(8月7日)报道,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和微软公司签署了一项新的合作协议,为微软开发和供应适用于混合现实(MR)头显设备的OLEDoS面板,规模在数十万台左右。报道称微软公司正在开发用于游戏和电影等多媒体内容的MR设备,预估会在敲定OLEDoS规格后推出,主要面向商用领域,最早2026年交付成品。OLEDoS是OLED on Silicon的缩略语,将OLED沉积在硅基板上,而不是现有的玻璃基板上,是比玻璃基板更薄、像素更高的新一代显示屏。一般显示屏每英寸使用数百像素相比,OLEDoS每英寸达数千像素,在相同面积下能实现超高分辨率。此外,OLEDoS技术拥有广视角,可防止Screen Door Effect现象发生,从而为用户提供最佳投入感和最低的疲劳感。
价格方面,8月Monitor面板主流规格价格持稳,TN面板价格维持稳定,主流16:9规格面板价格仍保持稳定,中高阶面板价格仍小幅下跌。Monitor面板:8月,需求端受到备货前移和品牌渠道库存压力的影响,同时受到TV需求和价格转弱的溢出效应影响,品牌及代工厂商显示器面板备货需求较7月进一步走弱。在供应方面,面板厂商对显示器面板供应控制力度也相应加大,特别是中国大陆头部面板厂商陆续下调显示器面板产能稼动率。预测在供需双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8月Monitor面板主流规格价格继续持稳,各尺寸表现如下:21.5"FHD,8月 Open cell面板价格和LCM价格预计持平;23.8"FHD,8月 Open cell面板价格和LCM价格预计持平;27"FHD,8月 Open cell面板和LCM价格预计持平;主流Gaming model面板价格预计继续持平。Notebook面板:8月笔电面板市场低端需求稳定,而消费和gaming需求受需求和库存双重影响呈现低迷,加之Monitor和TV需求的总体走弱,Notebook供需亦承压。供应端面板厂商加大了控产力度,尽管在中高端市场竞争激烈,主流规格市场面板价格仍呈持稳。综合来看,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测,8月TN面板价格维持稳定,主流16:9规格面板价格仍保持稳定。中高阶面板价格则小幅下跌。各尺寸表现如下:低端HD TN:8月主流TN LCM均价预计持平;IPS FHD&FHD 产品,8月16:9主流规格面板价格保持稳定,16:10入门级规格模组价格持平,部分16:10主流规格面板价格小幅下滑。
出货方面,2024上半年显示器面板出货7950万片,笔电面板出货达9480万片。显示器面板出货达到7,950万片,远高于2023年上半年的7,113万片。2024年上半年,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达到9,480万片,也远高于2023年上半年的8,745万片,成长明显。出货面积上,显示器面板今年上半年出货面积达到1,392万平米,2023年上半年则仅为1,231万平米,年同比大幅成长13%;笔记本电脑面板2024年上半年出货面积达到568万平米,而2023年上半年出货面积则仅为521万平米,年同比成长9%。而若IT面板需求维持2023年上下半年分布态势,大概率2024年全年显示器面板出货有望接近1.6亿片,而笔记本电脑面板全年出货则有望超过2亿片,下半年IT面板需求有望出现较去年下半年更好的态势。IT设备换机需求,AI PC带来的新增需求,都可能是当前IT面板需求维持相对强势的重要原因。


全球MNT面板半年度出货:三大因素推动上半年同比增长10%,下半年下滑风险加剧。回顾24年上半年,MNT面板市场表现亮眼。首先,面板价格上涨导致原本谨慎备货的品牌渠道在可预见性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开始拉货;其次,航运订舱问题导致品牌和渠道为确保出货顺利,备货节奏前移;最后,海外商用市场复苏拉动面板需求增长。据DISCIEN(迪显)《全球MNT面板PSI月度数据报告》统计,24H1全球LCD MNT面板出货78.1M,同比增长10%,在分季度表现上,Q2延续上季度同比增长趋势,出货41.2M,同比增长7%。但考虑上半年积极的面板采购在终端未能有效去化,品牌与渠道库存有所增长,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下半年的需求。且随着TV需求下滑,全球高世代线LCD稼动下修后,中大尺寸应用产能可调配空间加大。不可否认,面板厂将持续实行按需生产策略。在下半年需求下滑大背景下,面板厂改善经营性的诉求依然强烈,如何平衡出货规模和营利性将成为面板厂的重要议题,面板价格也将迎来更严峻的挑战。综合来看,短期内需求仍有一定保障,可给予出货一定支撑,但整体下半年,尤其四季度面板需求下滑风险加剧。
MNT出货量因采购需求前移以及航运运力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整体维持较低增长。5月全球中尺寸代工出货因采购需求前移和航运运力紧张共同影响,整体维持较低1%增长。红海冲突长期持续,使得出海航运周期变长,加之部分地区将上调关税,厂商和渠道提前集中出货,运力进一步紧张,同时今年面板价格上涨,品牌采购节奏前移,多方面因素间接影响代工厂出货节奏。据DISCIEN(迪显)《全球MNT代工出货月度数据报告》统计,5月代工出货883万台,同比增长1%。其中TPV(冠捷):5月出货343万台,同比增长6%,仍旧稳居第一。TPV得益于客户结构比较丰富,北美和亚太商用需求复苏,头部商用品牌采购量增加,弥补了国内市场的出货缺口,在去年较高基数背景下仍保持同比增长趋势。Qisda(佳世达):5月出货136万台,同比增长1%,排名第二。客户结构相对简单,Dell/HP二者订单量占比超7成,其余有两成台系品牌客户。同样在北美商用需求复苏下,其出货维持小幅增长。BOE VT(视讯):5月出货85万台,同比减少6%,位列第三。客户结构中小米及国内客户占比逐渐上升,已超6成。虽然Samsung订单的减少致使高创出货同比有所下滑,但预计在后续国内信创订单支撑下规模将有所回升。

2024年第一季OLED平板面板出货量年增131%,达到新高的172万片,看好OLED平板计算机的成长趋势将维持稳定正向成长发展,预期在第二季度将会达到全年度的最高峰。显示器供应链顾问公司DSCC发布最新报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平板计算机所搭载的OLED荧幕面板采购出货数量来到172万片,相比去年同期年增131%,刷新史上新高纪录。DSCC预计第二季度将再次环比增长127%,同比增长333%,达到另一个历史新高。看好OLED平板计算机的成长趋势将维持稳定正向成长发展,乐观预估在2028年全球平板计算机的渗透率,有望达16%市占份额,累计总销售收入额将来到55%。在第一季度期间,苹果采购OLED面板的出货数量就占高达47%,高居前三大品牌冠军,尤以13吋OLED面板为大宗、占35%,11吋OLED面板则占12.5%。OLED面板采购量的前三大品牌平板,除苹果iPad Pro(M4)之外,排名第二则是华为,占比25%;三星则位居第三,占比17%。DSCC预期今年第二季度将是全年平板计算机的OLED面板采购量最高峰,将达到390万片以上,季增127%。预估苹果采购OLED面板的数量也会比第一季要来的更多,推估很有可能从第一季的47%一举大幅攀升来到72%。此外,华为、微软和三星的平板计算机采购OLED面板数量皆会比第一季增长。

2024年一季度平板面板出货量回暖。平板面板出货量过去四个季度经历了显著的起伏:出货量在2023年二季度约7000万片,随后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下滑约18%和7%;2024年第一季度,平板面板出货量回升至约5700万,市场在经历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后,开始出现回暖迹象。2024年第一季度,面板出货量呈现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国内平板品牌需求的攀升。国内厂商对平板产品加大布局力度,相较于2023年同期,平板面板的采购需求大幅增长18%。相比之下,海外品牌及华南渠道市场则显现出不同态势,需求出现了7%的同比下滑。2024年第一、二季度,国内平板品牌如华为、联想、小米、荣耀等纷纷加大对平板产品线的投入与布局,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平板新品,带动一季度面板备货需求增加。

OLED平板面板一季度出货同比增加121%,预计2028年渗透率可达20%。2024年一季度,OLED面板出货约为200万片,同比大幅增长121%,其中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苹果iPad Pro发布带来的需求激增;其他品牌如华为和三星等也对OLED面板表现出增长的需求,这些品牌在第一季度同样对OLED面板的出货量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华为平板业务的复苏,尤其是借助鸿蒙生态系统的互动优势,促使华为平板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其OLED面板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三星作为OLED技术的长期研发厂商,正通过集成AI技术于最新产品线中,以求在高端市场进一步巩固地位。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测数据,2024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约可达1240万片,同比2023年,增长率将超过200%。苹果iPad Pro不仅直接带动了OLED面板在平板电脑市场的份额增长,还间接促使更多平板电脑制造商重新评估并考虑采用OLED面板作为其未来产品的显示解决方案。2026-2027年,多条8.X OLED产线将逐渐投入量产,释放的产能将进一步加速OLED面板技术在平板电脑等中尺寸设备中的广泛应用,预计2028年全球OLED平板面板渗透率将达约20%。

Omdia预测:2023-2031年间,移动PC市场的OLED显示屏年均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7%。受新冠疫情和通货膨胀的影响,2022年和2023年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对OLED的需求增长出现了放缓。然而,随着支持人工智能的个人电脑的出现和人工智能性能的进步,PC厂商正在准备自2024年开始陆续推出相关新产品。此外,预计2025年下半年停止对Windows 10的支持将刺激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市场需求的复苏。据Omdia的《显示面板长期需求预测跟踪报告》,预计2023年到2031年期间,移动PC市场对OLED显示屏的需求将以37%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这一激增显示了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在其高端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上采用OLED面板的趋势。

2024年4月中国大陆显示器出口同比增长,北美、西欧地区涨幅明显。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中国大陆显示器出口市场月度快报(China Monitor Export Market Monthly Express)》数据显示,2024年4月,中国大陆通用显示器的出口量为842万台,同比增长15%;出口额为65.9亿元,同比增长24%,按美元计,出口额为9.3亿美元,同比增长20%。截至现在,前四个月的出口总量为3153.8万台,同比增长15%;出口额为248.5亿元,同比增长26%;平均价格为788元,同比增长9%。分区域来看,2024年4月,中国大陆通用显示器的出口量增长的主要地区是北美、西欧和亚洲,增幅均超15%;中东非地区口量同比下降25%以上。

淡季不淡,显示器面板一季度出货同比增长17%。开年第一个季度,通常为显示器面板出货的淡季,今年表现略显不同,一季度面板出货表现高于预期,根据奥维睿沃(AVC Revo)《全球显示器面板出货月度报告》显示,一季度显示器面板出货37.3M,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5%。一季度平均尺寸25英寸,尺寸结构相对稳定。自去年一季度大尺寸的占比回升后,27寸以上的大尺寸份额表现一直相较稳定,顺应了去年消费市场的需求趋稳的特点,且同步商用市场也在做尺寸的升级。主力尺寸23.8英寸的占比一季度43%,27英寸占比28%。值得关注的是24~25.7英寸的尺寸段占比逐步在提升,其中主要来源于24.5英寸的贡献,顺应了中国大陆厂商今年的尺寸规划,对24.5英寸的出货追求翻倍的增长。
小尺寸:
Omdia:LTPO OLED功耗更低,我们认为或将成为生成式AI浪潮下智能手机的首选屏显方案。与LTPS OLED相比,LTPO OLED的漏电流更低,可以在低于30Hz的刷新率下低功耗运行。预计到2031年,智能手机混合氧化物低温多晶硅(LTPO)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将增至5.2亿片。在此期间,LTPO OLED显示面板在智能手机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中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52.0%,超过低温多晶硅(LTPS)OLED。2020年之前,智能手机OLED显示面板几乎都采用LTPS驱动电路。直到2020年,三星电子首次应用LTPO技术,随后苹果、华为等各大厂商纷纷效仿。Omdia预测,面板制造商将在大部分新投资产线上生产采用LTPO驱动电路的中小尺寸OLED显示面板(第6代及以下),并将改造很大一部分的现有LTPS OLED显示面板产线,转而生产LTPO OLED显示面板。LTPO 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约为8.0%。
价格方面:三季度智能手机面板整体价格方面仍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Tablet面板价格在博弈中将继续保持稳定。进入三季度,随着为下半年新机发布备货做准备,智能手机面板整体需求有所提高,但各技术别之间仍有差异,低端市场及高端旗舰机型积极的备货仍相对比较积极,中端机型在终端品牌选型策略的调整下,市场备货需求仍然较弱。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测,智能手机面板整体价格方面仍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各技术面板具体分析如下:a-Si LCD:8月份,低端市场仍以成本为导向,价格竞争仍较为激烈,随着大尺寸应用产品需求的减弱,a-Si Cell小幅度波动,而模组价格随着新项目的量产仍呈微弱下行。LTPS LCD:LTPS LCD智能手机面板需求短期内仍呈疲软态势,价格随新项目的量产继续小幅度下滑。ROLED:刚性OLED智能手机面板价格目前方面较为稳定,但随着未来中尺寸需求的明显增加,价格有上涨风险。FOLED:随着 iPhone 16系列等高端旗舰机型备货周期的到来,整体FOLED面板的需求有所增加。但由于上半年国内终端品牌的备货节奏较为积极,三季度需求有所减少,国内紧张的供应氛围有所缓解,FOLED面板价格除新项目外维稳。
2024年上半年OLED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3%,营收同比增长7%。根据DSCC的《高级智能手机显示屏出货量和技术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和营收较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0%和3%。高级总监David Naranjo表示,由于面板平均售价(ASP)的下降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稳步向好,同时2024年第一季度表现好于我们的预期,预计OLED智能手机在2024年的出货量增长将达到两位数。最新的经济指标显示通胀环境正趋于稳定,并且有迹象表明,人工智能和三星、苹果等公司的新机型将强有力地推动该增长趋势,并形成一个超级周期。预计2024年OLED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1%,营收同比增长3%,其中柔性OLED出货量同比增长13%,折叠式OLED出货量同比增长26%,刚性OLED出货量同比增长46%。
工信部:2024年1-4月我国智能手机产量3.67亿台,同比增长14.1%。5月30日消息,据工信部官方消息,2024年1-4月我国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稳步增长,出口恢复向好,效益持续改善,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行业整体增势明显。1-4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7.3个和5.2个百分点。4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1-4月份,手机产量4.96亿台,同比增长12.6%,其中智能手机产量3.67亿台,同比增长14.1%;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0亿台,同比增长3.4%;集成电路产量1354亿块,同比增长37.2%。

彭博社:4月份苹果iPhone中国出货量同比大涨52%。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的iPhone在中国市场强势复苏,上个月出货量同比飙升52%,这得益于零售合作伙伴提供的一系列折扣优惠。中国信通院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4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407.1万部,同比增长28.8%。据彭博社计算,其中约350万部来自国外品牌,绝大部分是iPhone。此前,苹果在中国市场经历了艰难的开局,今年头两个月销量大幅下滑,但3月份出现增长势头,4月份更是强势反弹。自2024年初以来,苹果及其中国经销商一直在下调价格,这些优惠举措将持续到即将到来的618电商购物节。彭博社的分析师认为,随着消费者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表现出更高的换新设备的兴趣,iPhone在中国市场的下滑趋势可能即将结束。

2024年Q1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排名:华为超越三星成为第一。5月22日消息,市场研究机构Techinsights今日发布报告称,2024年第一季度华为登顶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同比增长257%,三星、荣耀紧随其后。三星在该季度表现有些低迷,但其翻盖式折叠屏手机仍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书本式折叠屏占据折叠屏手机类别的大部分份额;由于中国消费者更青睐书本式折叠屏手机,该类别同比增长最为强劲。据悉,中国市场整体折叠屏手机市场同比增长94%,其中大部分为横向书本式折叠屏手机;北美市场同比增长143%,其中部分为竖向翻盖式折叠屏手机,摩托罗拉份额超越三星,一加占据第三名。

Q1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排名:前5名中国独占4席。根据群智咨询的统计数据,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在本季度出货量约为5.4亿片,同比增长约24.4%。在OLED面板领域,三星显示(SDC)以42.4%的市场份额保持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市场的领头羊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三星显示在本季度的刚性OLED出货量超过了柔性OLED,显示出市场对刚性OLED需求的增长。京东方(BOE)以约17.7%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位列全球第二。京东方凭借其丰富的客户体系、领先的技术和产能优势,一季度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到约3400万片。此外,京东方还投建了国内首条G8.6代AMOLED生产线,预计将进一步推动OLED显示产业向中尺寸应用发展。此外,中国大陆OLED面板整体出货量在一季度约为9780万片,同比增长55.7%,市场占比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1.8%,较上个季度增加7.4%。

LTPO OLED销量首次超过LTPS,销售额176.2965亿美元,韩企市场占有率达占87%。3月22日,据Omdia统计,去年LTPO OLED面板销售额录得176.2965亿美元。LTPS OLED为169.484亿美元。这是LTPO方式首次在销量上超越LTPS。出货量增加的原因是智能手机制造商自去年以来增加了使用LTPO面板(高附加值面板)的型号数量。去年,LTPO OLED面板出货量达1.882亿片,较2022年(1.4273亿片)增长31.9%。同期,LTPS OLED面板出货量仅增长0.92%。韩国业内人士认为,LTPO应用的扩大对韩国显示企业有利。去年韩国显示器企业的销售份额为86.8%。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的市场份额为61.2%,LG Display的市场份额为25.6%。
2)面板显示厂商进展:
上游: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在全球显示器玻璃基板需求中的份额已增至73%,创历史新高。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显示玻璃基板出货量达到1.7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5%。随着中国大陆在全球液晶显示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其玻璃基板需求份额持续增长。韩国加速向 OLED 转型并关闭 LCD 生产线,其玻璃基板的需求正在下降。
联得装备中标京东方8.6代OLED产线项目,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联得装备公告称必联网发布了《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评标结果公示公告(1)》,公司为该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设备为贴膜机(上/下/弯折)、撕膜机,中标价格为6237.60万元。公司表示,若公司能够签订正式项目合同并顺利实施,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且不会影响公司经营的独立性。
联得装备中标1.79亿元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联得装备7月29日晚间公告,公司成为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设备为散热膜贴附机、偏光片贴片机、自动贴合机,中标价格1.79亿元。
据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官微消息,承建的成都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C标段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30亿元,是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该项目计划占地约1400亩,设计产能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尺寸2290mm×2620mm),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高端触控OLED显示屏。同时,项目将引入低温多晶硅氧化物(LTPO)背板技术与叠层发光器件制备工艺。待2026年末京东方B16完成量产目标后,总产能将会达到现有产能的1.5倍以上。
韩国显示材料公司Weforms投资第8代OLED用OMM产线。Weforms正在投资新建第8代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开放式金属掩模(OMM,Open Metal Mask)生产产线。目标是年内在韩国天安工厂进行试生产。WeForms7月11日宣布将开始投资第8代OMM。这是继去年第六代OLED OMM之后连续第二年投资。具体投资金额不详。预计将达到与第六代类似的水平。目前第6代的月产能约为450张。除了Weforms之外,Seuin Corporation、Poongwon Precision和PIMS也在竞争。WeForms于2021年开始开放掩膜版业务。与此同时,投资了第六代OMM设备,并经历了生产线的稳定期,并向LG Display等客户提供产品。另外,还开展化学气相沉积(CVD)掩模业务。去年销售额达到50亿韩元。今年的销售目标是超过100亿韩元。
夏普将LCD工厂导入先进半导体面板封装产线,用来生产Aoi FOLP。7月10日,夏普(Sharp)已和日本电子元件厂Aoi Electronics达成协议,将在夏普液晶面板工厂(三重工厂)内导入先进半导体封装产线,将用来生产Aoi的FOLP(Fan-out Laminate Package)。夏普7月9日发布新闻稿宣布,Aoi、夏普以及Sharp Display Technology已于当日签订基本协议,Aoi将利用夏普液晶面板工厂的厂房、设施,兴建半导体后段制程产线。Aoi将在2024年内、在夏普三重工厂第1厂房(总楼地板面积约6万平方公尺)打造先进半导体面板封装产线,目标2026年内全面投产、月产能为2万片。夏普指出,上述先进封装产线预定将用来生产可因应先进封装需求的Aoi FOLP。
TCL华星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项目将采用韩国设备厂商Sunic System研发的蒸镀机。6月15日消息,据韩媒报道,经确认,韩国设备厂商Sunic System向TCL华星(CSOT)供应了用于OLED研发的设备。Sunic System独家竞标并赢得了TCL华星发布的“武汉华星光电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项目”的研发设备供应合同。Sunic System的主要业务是生产OLED显示面板的核心设备——蒸镀机。它的作用是将有机发光材料精确地沉积在玻璃基板上,以制造OLED面板。韩国业内人士认为,TCL华星引进Sunic System的研发用蒸镀机是其全面进入OLED市场的一部分。
南宁产投与华芯邦科技共同签约新一代AMOLED显示模组南宁基地,一期计划建设10条产线,看好上游模组设备订单。6月16日下午,2024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南宁市举办,共有40个电子信息项目现场签约落户南宁,签约金额超195亿元,其中包括了新一代AMOLED显示模组南宁基地项目。新一代AMOLED显示模组南宁基地项目,由南宁产投与华芯邦科技共同打造,项目一期计划建设10条AMOLED屏幕模组生产线,满产后计划实现约3000万套的年产能。华芯邦科技在苏州及台北设有芯片研发及工艺制程中心,在江苏、山东和广西自建了芯片框架封装、基板封装、晶圆级封装等先进智造中心,集团总资产超10亿元,是国内少数Fab-Lite模式运作的芯片公司。基于Fab-Lite模式,以及异构集成技术为驱动,华芯邦科技的产品线涉及Power (电源相关)、MEMS (传感器)、Display (显示相关)及其他商用/消费类的芯片或模组。
日商住友化学因电视需求下滑且中国厂商相继增产导致供应过剩,计划在2024年秋将液晶面板材料偏光板产能缩减三成,并拟关停台南一条偏光片产线。6月17日消息,据中国台湾媒体报导,偏光片大厂日商住友化学因大额亏损,除宣布全球裁员,并将关闭台南一条产线。产业界人士表示,住友偏光片在中国台湾地区市占率已低,影响不大,反映的是面板相关产业转型的现实。早在今年1月底,日本经济新闻就报道,住友化学将在今年秋季之前削减液晶面板材料偏光片的产能。在2024年春天至秋天期间,其韩国平泽工厂和中国台湾台南市工厂将分别有一条偏光片生产线停产,其日本一家工厂的部分生产线已经停产,预计住友化学2024财年的产能将比2023年2月的水平削减30%。对此,住友化学减产给出的理由是,电视需求下降和其他制造商产量增加导致供应过剩。此举旨在缩减开支、提高利润。业界分析,住友偏光片在中国台湾地区市占率很低,主因住友偏光片虽然质量好,但面板厂生产一般面板时不愿采用价格较贵的偏光片,只有在生产高阶面板才可能采用。
因三星显示8.6代OLED产线订单,蒸镀设备巨头tokki今年销售额将超10亿美元。5月29日消息,据分析显示,由于三星显示投资用于信息技术(IT)的第8.6代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日本设备公司Canon tokki今年的销售额将超过10亿美元(约合1.36万亿韩元)。tokki为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在忠清南道牙山建设的第8.6代IT OLED生产线(A6)提供蒸镀设备。8.6代(2290㎜ⅹ2620㎜)是玻璃基板尺寸的单位,该尺寸的OLED是全球显示行业首次尝试的技术。据悉,佳能tokki通过向三星显示器供应核心设备而产生了可观的销售额。韩国业界估计Canon Ttokki的订单量在9000亿韩元左右,略低于1万亿韩元。
YMC与三星显示签署1.135亿元供应合同。韩国YMC 5月30日宣布,与三星显示签署了价值216亿韩元(约人民币1.135亿元)的显示器制造设备维护和维修供应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15.9292亿韩元(不含增值税,),相当于YMC 2023年合并销售额2046.332亿韩元的10.55%。YMC和三星显示在过去三年中继续执行类似的合同。该合同计划从2024年6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运行约六个月。
总投资20亿元,贝迪膜材料项目在盐城开工,年产能达2.5亿平方米。5月29日,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在高新区举行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暨贝迪膜材料项目开工活动。此次开工的贝迪膜材料项目,是建湖县电子信息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新上光学膜生产线11条和日本进口铝塑膜生产线10条,年产能达2.5亿平方米。产品可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及终端消费电子等领域。
高仁新材UV阻隔型OCA光学胶为车载显示赋能。5月24日,在上海举办“2024智能座舱及车载显示技术交流沙龙暨采供对接会”。高仁新材产品总监姚玉成现场向参会的嘉宾介绍了高仁新材全贴合OCA光学胶在车载显示领域的应用,阐述了车载显示全贴合OCA光学胶G66系列的性能特点及优势。高仁新材车载全贴合OCA光学胶G66系列是一款非UV固化型,专门针对车载显示贴合需求及场景研发,自带UV阻隔功能,在380nm以下波段的UV阻隔率达99%,能有效阻隔紫外线照射,保护车显产品免受UV破坏,持久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和亮度,提升终端用户的视觉和触觉体验。同时,该系列产品已经过Q-SUN DIN75220标准测试、1000小时双85测试和1000小时QUV测试,耐候性非常优异,满足严苛、复杂的使用场景,能有效改善高温气泡反弹问题,提升车载显示产品的安全性和专业品质。此外,该产品已在2023年实现量产,成功获得行业多个车载显示面板厂商和终端车厂的认可。
莱特光电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1.43%,得益于OLED市场需求增长,并计划将OLED终端材料的年产能提升至15吨。莱特光电作为国产OLED核心材料供应商,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248.45万元,同比增长111.43%。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OLED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京东方是莱特光电的第一大客户,2023年销售收入占比达75.12%。莱特光电预计要进行产能扩充:现有产能3吨/年,另有1吨产能储备。据商显世界报道,莱特光电投资10亿建设的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预计2024年12月达到15吨/年的产能。
大日本印刷在北九州市投资200亿日元建立第8代OLED精细金属掩模板生产线,提升产能一倍,并计划与三星显示合作。大日本印刷(DNP)宣布在北九州市的黑崎工厂投资约200亿日元(约人民币9.2286亿元)建立第8代OLED精细金属掩模板(FMM)生产线,并已开始批量生产。FMM是OLED生产中的关键组件,用于精确沉积OLED材料。DNP在这一领域几乎垄断市场。三星显示引入第8.6代OLED生产线,并计划与DNP合作。DNP计划将黑崎工厂的FMM产能提高一倍。
今年全球显示设备投资反弹54%至557.8亿元:三星显示、天马和京东方合计占75%。据DSCC数据预测显示,今年全球显示设备投资将反弹至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7.8亿元),较上年增长54%。此前,去年12月,DSCC预测2023年全球显示设备投资将达到47亿美元,然后在2024年反弹至85亿美元。将此展望与去年12月的展望相比,2023年的投资规模增加了3亿美元,2024年的投资规模减少了8亿美元。从面板公司今年全球显示设备投资来看,三星显示预计将占据最大份额,达到31%(24亿美元)。其次是天马,占28%(22亿美元),再就是京东方,占16%(12亿美元)。在设备制造商中,按进口计算,日本佳能和Canon tokki预计将占总额的13.4%(10亿美元)。这个数字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00%。佳能tokki在蒸镀设备领域排名第一,佳能在曝光设备领域排名第二。从技术来看,LCD设备投资(38亿美元,49%)预计将高于OLED设备投资(37亿美元,47%)。其余是MicroOLED和McrioLED所需设备的投资。

厂商业绩:
京东方三季度收入略超预期,Oled拐点临近,IT稳健盈利优势凸显。10月30日,京东方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7.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3.8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3.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258.21%。2024年前三季度,京东方显示屏整体出货量和五大主流应用领域液晶显示屏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柔性AMOLED产品出货量进一步增加,同时加快AMOLED产业布局,推动OLED显示产业快速迈进中尺寸发展阶段。
TCL科技三季度净利润超预期,看好明年业绩弹性。10月29日公告,TCL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30.28亿元,同比下降7.57%;归母净利润15.25亿元,同比下降5.34%。第三季度内,显示行业供给侧格局平稳,大尺寸化趋势推动需求面积不断增长,行业供需关系保持健康,以电视面板为代表的主流产品盈利同比改善。TCL科技的半导体显示业务积极优化商业策略和业务结构,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69.56亿元,同比增长25.74%,实现净利润44.43亿元,同比改善60.67亿元。
彩虹股份前三季度营收90.03亿元,净利润12.29亿元。10月28日晚间,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0.03亿元,同比增长4.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9亿元,同比增长301.85%。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9.30亿元,同比下降12.97%,环比下降7.22%;归母净利润3.13亿元,同比下降45.61%,环比下降50.92%。
深天马前三季度营收240.14亿元,三季度营收81.17亿元。10月30日晚,深天马A发布2024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40.14亿元,同比下降2.78%;归母净利润为-4.73亿元,同比增长73.6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11亿元,同比增长56.05%。根据三季报,深天马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1.17亿元,同比下降6.67%,环比下降0.37%;归母净利润1677.37万元,同比增长104.58%,环比增长108.89%;扣非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158.60%,环比增长218.96%。
LG Display披露2024第三季度营收数据。第三季度内销售额为68213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50亿元),营业亏损为806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4.1亿元),净亏损为3381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7.3亿元),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162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59.6亿元)。在盈利方面,企业通过推进业务结构优化成果、全公司范围的成本削减活动和运营效率提升,保持了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的业绩改善趋势,但也受到为提高人力运营效率而产生的一次性费用的影响。后续,LG Display计划通过以OLED为核心的业务结构优化来改善营收,持续扩大经营成果,并集中精力推进运营效率和成本创新活动,以提升盈利能力。
华映科技前三季度营收13.16亿元,净利润亏损8.48亿元。10月23日,华映科技发布2024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3.16亿元,同比增长62.76%;归母净利润为-8.48亿元,同比增长22.5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64亿元,同比增长22.02%。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51.75%,环比增长2.22%;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22.97%,环比增长7.35%;扣非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25.96%,环比增长8.57%。
友达7月营收55.07亿元,同比增加16.95%。8月16日,友达光电公布2024年7月自行结算合并营收为新台币248.63亿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5.07亿元),较上月減少1.4%,同比增加16.95%。公司2024年累计营收为1586.68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351.45亿元),同比增长16.87%。
群创7月营收39.10亿元,同比减少4.65%。8月16日,群创公布2024年7月自结合并营收为新台币176.54亿元(折合人民币为39.10亿元),同比减少4.65%。群创7月大尺寸合并出货量共计904万片,较上月减少6.0%;中小尺寸合并出货量共计1,597万片,较上月减少22.5%。公司2024年累计营收为1250.06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276.89亿元),同比增长4.87%。
彩晶7月营收1.72亿元,同比减少29.23%。8月16日,彩晶公布7月营收为7.78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72亿元),同比减少29.23%。公司2024年累计营收为54.91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月12.16亿元),同比减少23.64%。
凌巨7月营收1.9亿元,同比增加21.12%,环比增加4.77%。8月16日,凌巨公布7月营收为8.75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94亿元),同比增长21.12%,环比增加4.77%。公司2024年累计营收为47.77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为10.58亿元),同比减少11.93%。
TCL华星CEO赵军:计划明年量产消费级印刷OLED产品。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CEO赵军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并透露了TCL华星喷墨印刷OLED的量产计划。对于印刷OLED技术优势,赵军指出,在画质方面,TCL华星印刷OLED技术已达到了主流的OLED水平,通过采用Real RGB像素设计,在文本显示方面实现了更加锐利清晰的显示效果;在功耗方面,TCL华星印刷OLED材料效率提升速度加快,功耗持续降低,后续有望追赶甚至超越当前主流蒸镀OLED技术;在寿命方面,印刷OLED在开口率方面相较于传统的蒸镀OLED有2-3倍以上的优势,相应电流密度可以降低,寿命已有一定优势。关于TCL华星喷墨印刷OLED的量产计划,赵军称:“目前,TCL华星的印刷OLED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现今为止,公司重点应用目标放在高价值的产品上,如医疗、车载显示屏等,并已经成功量产21.6英寸的4K印刷OLED医疗屏。未来,TCL华星会把印刷OLED技术向更多应用领域拓展,包括IT显示领域(平板、笔电产品)。而面向大众的消费级印刷OLED产品,TCL华星计划在明年率先实现高端显示器产品的产业化量产,随后量产笔电产品。同时,TCL华星也在不断地升级技术性能,不排除某一天会推出印刷OLED手机产品。”
供货情况:
TCL华星、天马供屏,moto razr 50 /50 Ultra折叠屏手机发布,搭载4英寸超大尺寸无界AI大外屏和6.9英寸OLED内屏。售价3699元起。moto razr 50 Ultra搭载骁龙8s Gen 3移动处理平台,内屏为6.9英寸2640×1080华星光电/天马OLED内屏,支持165Hz刷新率(1-165Hz LTPO),外屏为4英寸OLED屏幕,417PPI,1-165Hz LTPO高刷,支持10bit色深、HDR 10 。内置4000mAh星海电池,支持45W有线快充,15W无线快充;

天马供屏荣耀200系列发布:搭载6.78吋/6.7吋OLED屏,售价2699元起。5月27日消息,荣耀发布了荣耀200系列手机,新机号称“雅顾光影写真大师”,包含标准版和Pro版两款机型,售价2699元起。荣耀200标准版方面,该机采用全等深悬浮四曲屏幕、立边中框设计,搭载6.7英寸2664×1200 OLED等深四曲屏,支持120Hz刷新率、3840Hz高频PWM调光,局部峰值亮度4000nit,支持10.7亿色彩显示,支持类自然光护眼、助眠显示技术,通过德国莱茵TÜV无频闪认证。

传三星显示、LGD已获准量产苹果iPhone 16 Pro OLED面板。WitsView睿智显示公众号发布消息: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均已获准本月为苹果iPhone 16 Pro量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产品获得批准后,预计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都将开始量产iPhone 16 Pro OLED面板。iPhone 16系列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发布,共有4款机型,包括2款常规机型(普通机型和Plus)和2款专业机型(Pro和Pro Max)。三星显示将提供所有四种类型的OLED,LG Display将在其Pro系列中仅提供2种类型的OLED。京东方预计将为iPhone 16通用机型阵容提供2种类型的OLED。Samsung Display和LG Display在Pro系列中的2款机型中相互竞争。
3)需求端:
LGD、松下推出飞机用OLED面板/显示屏。LG Display与波音、LIG Nexone一起参加了当地时间28日至30日在德国汉堡举行的“飞机内饰博览会(AIX)”,并展示了与飞机天花板曲线相一致的弧形OLED面板、30英寸的机舱隔板透明OLED面板、空姐厨房的27英寸OLED面板。LG Display表示,与普通OLED面板相比,飞机专用OLED面板增强了其阻燃性和耐碎性,具有耐火性,以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自发光OLED功能可以有效地实现在黑暗的机舱环境中的内容,并且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CD)相比,它可以通过减轻重量来提高飞机的成本效益。柯林斯宇航公司(Collins Aerospace)和松下航空电子公司(Panasonic Avionics Corporation)共同推出了下一代商务舱套件,称为MAYA,该套件将两家CMOAPnie在设计、技术开发和集成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到一个单一的集成解决方案中。MAYA套件的核心是45英寸曲面4K OLED显示屏,据两家公司称,它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定制和丰富的个性化观看体验”。当然,该套件包含更多技术,它利用回收、可重复使用和植物基材料以及复合结构来减少生产浪费。

雷鸟AR眼镜新品发布,搭载索尼Micro OLED屏。雷鸟创新发布了最新AR眼镜雷鸟Air 2s,定价2698元,于5月31日正式发售。在显示方面,雷鸟Air 2s搭载了雷鸟自研的BirdBath光引擎和索尼旗舰级低功耗Micro OLED屏幕,具有3840*1080分辨率,600nits入眼亮度,100,000:1高对比度,108% sRGB高色域,Gamma2.2高色准、1670万色高色深等优点,据称是全球首款通过ZREAL帧享超高清认证的AR眼镜。
搭配OLED,iPhone SE系列价格或将上涨。据外媒报道,预计在2022年3月份推出第三代的iPhone SE后,苹果仍会对这一产品线进行更新,预计在明年推出有重大更新的第四代iPhone SE,即iPhone SE 4。业界认为iPhone SE 4在设计上较此前几代将会有重大调整,类似于标准版iPhone 14,硬件上将会有明显升级,将升级OLED显示屏,不再是LCD显示屏,屏幕尺寸也将由上一代的4.7英寸增至6.1英寸。在显示屏升级为OLED且屏幕尺寸增至6.1英寸后,iPhone SE 4的价格预计不会大幅增长,大概率同采用技术成熟的零部件有关。
苹果最新智能眼镜专利:双屏幕 LED阵列。资料显示,苹果未来智能眼镜采用了“主辅双屏幕 LED阵列”的设计,具有三重显示系统、精准定位、个性化的服务与交互等特点。该系统融合了三种显示形式,包括一个主显示器、一个辅助显示器,以及一个以LED灯圈形式存在的第三级显示器。主显示器以高分辨率占据用户的主要视野,用于浏览图片、观看视频以及进行复杂的交互操作;辅助显示器分辨率较低,负责初步展示虚拟对象,并可以在用户需要与特定对象进行深入交互时,由主显示器接管。第三级显示器以LED阵列形式围眼镜内框,提供基本的提醒和指示功能,并能根据应用场景变换颜色与闪烁模式。

2. 细分板块跟踪
2.1. 智能手机光学月度出货量跟踪
智能手机光学模组旺季出货量基本恢复至21年水平,行业有望逐步回暖。2021年OPPO、Vivo等安卓厂商备货激进,舜宇手机摄像头模组单月出货量高增长,2021/02单月出货量创新高,2021 Q2增速放缓,受安卓手机整体需求疲软及高端化不足光学降规降配影响,2021Q3/Q4开始承压,2022需求不振&下游去库存出货量持续下行,2023/02同比增速触底,2023/06同比增速转正,7/8/9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速超过35%,行业呈回暖态势。2021年12月丘钛单月摄像头模组创历史新高,高端(32M以上)摄像头模组出货量持续高增长,2021/11创单月出货量历史新高,同比增速高达75%,22年受安卓需求疲软、行业去库存、手机光学降规降配影响,出货量呈整体下滑趋势,高端出货量承压更为明显,2023高端需求逐步复苏,2023/02同比增速恢复增长,7/8/9月度出货量基本回归2021年水平。2024年势头较好,2024/01出货量较大且同比和环比变动幅度大。


2.2. 主要面板尺寸价格跟踪
五月份,智能手机面板需求仍维持分化趋势,低端市场延续对LCD面板保守的备货策略,中高端OLED面板备货需求积极。a-Si LCD:目前智能手机a-Si LCD面板需求并未明显好转,整体供需仍处于相对宽松状态,但由于目前供应侧厂商成本压力较大,5月份a-Si LCD价格仍保持稳定。LTPS LCD:智能手机对LTPS LCD的面板仍处弱需求状态,5月份,部分LTPS LCD新项目价格已有下调。ROLED:刚性OLED智能手机面板价格保持稳定。FOLED:终端品牌对FOLED面板的备货需求积极性不减,国内OLED面板厂稼动处于较高水平,FOLED面板价格在经历新一轮上涨后逐渐维稳。
五月份,随着a-Si LCD产能的不断提升,在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博弈中,目前价格仍呈维稳趋势。LTPS LCD方面,供应侧厂商继续承压,新项目通过提升技术规格,拉开a-Si LCD和及Oxide LCD的市场定位,增加新的机会,而整体价格仍保持持平。

IT面板价格:Monitor面板方面,根据群智咨询数据,预计5月OC面板价格涨幅小幅缩窄,LCM面板价格涨幅与上月持平。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1.5"FHD,5月Open cell面板价格预计上涨0.6$,LCM价格预计上涨0.5$;23.8"FHD,5月Open cell面板价格预计上涨0.6$,LCM价格预计上涨0.5$;27"FHD,5月Open cell面板价格预计上涨0.6$,LCM价格预计上涨0.5$;主流Gaming model面板价格预计上涨0.8~1$。Notebook面板方面,根据群智咨询数据,预计5月TN面板价格小幅回暖,主流16:9规格面板价格保持稳定,高阶面板价格仍维持下跌。根据群智咨询数据,低端HD TN:5月主流TN LCM均价预计上涨0.1$;IPS FHD&FHD 产品,5月16:9主流规格面板价格保持稳定,部分16:10主流小幅下滑0.2$。
TV面板价格:五月,全球LCD TV面板产业上下游对市场预期出现明显分化,终端零售未见恢复使得渠道及整机厂商预期趋于保守,而面板厂则规划减产应对需求波动。全球LCD TV面板市场供需环境在双向调整中呈现“整体平衡,结构波动”的状态。根据群智咨询调研,TV面板方面,32",需求持续降温伴随供应收缩,5月价格持平。50",面板厂策略趋向温和,5月开始均价止涨回稳。55",备货需求有所回落,5月均价涨幅收窄至1美金。大尺寸方面,供应集中度较高,5月均价上涨2美金。


3. 本周(11/04~11/08)消费电子行情回顾
11月8日申万电子行业指数为4,647.75,本周(11/04~11/08)涨幅为9.36%,11月8日沪深300指数为4,104.05,本周(11/04~11/08)涨幅为5.50%,电子行业整体跑赢大盘。11月8日申万电子行业市盈率为56.78,11月8日沪深300市盈率为15.48。

11月8日美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43,988.9本周(11/04~11/08)涨幅为4.61%,11月8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19,286.78,本周(11/04~11/08)涨幅为5.74%。11月8日恒生指数为20,728.19,本周(11/04~11/08)涨幅为1.08%,11月8日恒生科技指数为4,668.26,本周(11/04~11/08)涨幅为4.11%,11月8日中国台湾加权指数为23,553.89,本周(11/04~11/08)涨幅为3.40%,11月8日中国台湾电子行业指数为1,296.88,本周(11/04~11/08)涨幅为4.56%。



本周(11/04~11/08)消费电子行情跑输主要指数。本周(11/04~11/08)上证综合指数上涨5.51%,同期创业板指数上涨9.32%,深证综指上涨7.65%,中小板指数上涨5.22%,申万消费电子行业指数上涨5.61%。


电子板块细分行业主要呈上涨趋势。半导体/电子化学品/电子/光学光电子/其他电子/元件/消费电子本周涨跌幅分别为11.98%/11.90%/9.36%/7.97%/7.26%/5.85%/5.61%。

本周(11/04~11/08)消费电子板块涨幅前10的个股为:威贸电子/朗特智能/硕贝德/胜利精密/协创数据/捷荣技术/信维通信/智新电子/奋达科技/雅葆轩;

4. 本周(11/04~11/08)重要公司公告
【菲沃泰】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有关规定,公司已完成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登记工作。2024年11月6日,本次激励计划股票期权授予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完成授予登记手续,股票期权登记数量为934.6048万份。
【ST宇顺】自2024年5月16日至2024年11月6日期间,上海奉望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集中竞价的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8,379,560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2.9900%,累计增持金额为2,937.39万元。本次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成。
【和而泰】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9,695,100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1.0475%,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13.18元/股,最低价为9.03元/股,使用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4,989,010.31元(不含交易费用)。本次回购股份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回购价格未超过回购价格上限18.64元/股(含)。本次回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公司既定的回购方案。
【领益智造】截至11月6日,公司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开立本员工持股计划证券专用账户,证券账户名称为“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根据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已收到18名激励对象缴纳的认购款10,452.1355万元,实际认购股数3,003.4872万股,实际认购份额与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拟认购份额保持一致。
【胜蓝股份】本次权益变动系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导致公司总股本增加,控股股东胜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公司股份比例被动稀释超过1%,不涉及持股数量。2024年10月10日日至2024年11月6日,因“胜蓝转债”转股导致公司总股本由152,368,620股增加至155,502,713股,公司控股股东胜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持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其持股比例由58.2338%被动稀释至57.0601%,股份变动超过1%。
【漫步者】2024年11月6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所持公司股票已于2024年11月6日非交易过户至“深圳市漫步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证券账户,过户股份数量为5,100,00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57%,过户价格为5.08元/股。本员工持股计划所获标的股票自公司公告最后一笔标的股票过户至本员工持股计划名下之日起满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后分三批解锁。
【徕木股份】为进一步加强与广大投资者的沟通交流,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将参加“2024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三季报集体业绩说明会”活动。本次活动将采取网络的方式举行,投资者可以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上证路演中心参与互动交流,活动时间为2024年11月13日(周三)15:00至16:30。
5.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预测消费电子需求会增长、但并不排除经济下行导致消费需求降低或者消费降级的风险。
新产品创新力度不及预期风险。预测新产品创新带动需求,但不排除新产品创新力度与并不匹配市场需求和重点导致产品出货量降低的风险。
地缘政治冲突风险。消费电子产业链各环节和材料供应商来自全球各地,不排除地缘政治冲突导致材料紧缺导致产品产量和销量不足的风险。
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风险。不排除消费电子产业链因成本和产能向国外迁移导致国内厂商份额降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