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建:大基建板块是指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产业和企业所构成的股票投资板块,涵盖建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大多参与到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中,其股价表现与宏观经济周期及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大基建:稳增长政策加码推动基建投资提速,水利/城轨/新基建获万亿专项债支持,低估值龙头业绩确定性强
大基建板块是个精选板块,收纳的公司主要是基建领域重要的国字号公司,地方重量级企业,以及知名的民营公司,用以反映大基建概念最受益标的动向。主要涵盖传统的“铁公基”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
投资、消费、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基建项目作为投资的一个关键领域,在历次国内振兴经济的政策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基建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发展生产面进行的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即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增加固定资产面进行的建筑、购置和安装工作的总称。基建可以看作是建筑工程领域特殊细分,其投资主体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参考建筑工程行业,从产业链角度看,基建产业链包括上游勘察设计,中游施工安装,下游运营维护;从基建细分类型看,子行业包括国际工程承包、路桥施工、铁路建设、城轨建设、水利工程、房屋建设、化学工程、园林工程、装修装饰、钢结构等。
基建固定资产投资是稳增长及对冲制造业投资下滑的主要手段。而目前全球疫情肆虐下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投资增长主力。从长期来看,基建投资增速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明显的互补。在当前外需不景气,国内产业升级寻找新动能过程中,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将得到更多重视。
参考统计局口径,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可分为五类,分别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
1、国家预算内资金包括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其中政府性基金与基建相关的支出统计于自筹资金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一方面占比很小,另一方面其支出与基建相关性较小。因此对于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来自国家预算内资金部分,我们仅分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基建相关部分。
基建投资(国家预算内资金)=β×(全国财政收入+狭义赤字率×名义GDP)
其中,β为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基建投资占比
2、国内贷款主要为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单位向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借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国内借款(包括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吸入存款发放的贷款、上级主管部门拨入贷款、各类专项贷款等)。
基建投资(国内贷款)=β×新增人民币贷款
其中,β为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用于基建投资的比例
3、自筹资金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报告期收到的,由各企、事业单位筹集用于固定投资的资金,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和其他单位筹集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具体而言,包括政府性基金支出、债权类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城投债、铁道债等)、非标资金(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PPP非贷款类资金等。
基建投资(政府性基金)=收入×支出收入比×基建相关支出占比
基建投资(专项债)=发行新增专项债×用于基建相关领域占比
基建投资(信托贷款)=新增信托贷款×10%
基建投资(信托贷款)=新增委托贷款×20%
基建投资(自筹资金,PPP)=新增落地PPP项目投资额×δ×τ
其中,δ为新增落地PPP项目的融资到位率,τ为对应项目平均的资本金比例。
4、利用外资为来自境外(外国及港澳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5、其他资金为上述之外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社会集资、个人资金、无偿捐赠的资金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等。
总体而言,近年基建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在持续提升,14-18年国内贷款占比基本稳定于15%左右,自筹资金稳定于60%左右,利用外资占比可忽略,其他资金占比有小幅提升。18年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占比分别为17.3%、14.9%、0.3%、58.4%、9.7%。
基建—铁路
“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发展成效显著,基础网络初步形成。截至2019年底,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北京大兴机场段、昌赣高铁、成贵高铁等51条新线建成投产。2016年7月发改委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此次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至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超8000亿元,投产新线为8489公里,高铁为5474公里。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累计完成铁路基建投资4176亿元,占铁路基建投资总额的75.9%;西部地区完成铁路基建投资1588亿元,占铁路基建投资的28.9%。这表明我们国家铁路发展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更多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社会性、民族性和开发性,呈现日益向中西部重点加强的总体发展趋势。
基建—民航
民航机场旅客周转量逐年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第三产业增速开始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民航发展提供了庞大空间,对民航运输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民航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显著增强。2019年我国民航机场旅客周转量和吞吐量持续提升。2019年我国民航旅客周转量11705亿人公里,吞吐量13.52亿人次,较2018年增长6.9%,增速有所放缓。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78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1%);国际航线完成1.3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4%。
基建补短板,中国未来有望打造世界一流货运航空平台。目前我国全货机只有173架,只占全国运输机队4.5%,规模最大的顺丰航空也只有59架,而美国FEDEX一家就达到618架,主基地孟菲斯机场2019年货运量432万吨,排名世界第二,除港澳台外,国内进入世界货运吞吐前十位的只有浦东机场一家,可见我国的航空货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任虹表示,在“十四五”规划中,初步考虑要继续加快推进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大世界级机场群、国际枢纽和区域枢纽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序推进支线机场建设进程。同时,要充分挖掘我国机场现有货运能力,并计划加大航空货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还要促进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协同发展。未来伴随着中国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中国航空物流综合承运商将会异军突起,参与全球竞争。
大基建板块定义
大基建板块是股票市场中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主要涉及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关的产业和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高速公路、铁路、桥梁、水电站等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产业构成与特点
建筑产业:作为大基建板块的核心,建筑企业承担了大部分基础设施项目的施工任务。
交通产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个细分领域,是连接各地的重要纽带。
能源与通信:能源设施如水电站、核电站,以及通信基站的建设,是大基建板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济意义与政策影响
在中国经济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大基建板块的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这一板块的发展对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科技进步与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大基建板块也在不断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建设理念逐渐成为主流,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股票投资视角
从股票投资的角度来看,大基建板块具有较为稳健的经营状况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总结
大基建板块作为股票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涵盖了多个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关的产业和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有稳健的经营状况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大基建板块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投资领域,值得投资者深入研究和关注。
据交通运输报,8月27日,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李颖介绍,今年7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货运量、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保持平稳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较快,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高位。7月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分方式看,铁路完成投资771亿元;公路完成投资2005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分别完成投资981亿元、529亿元和317亿元;水路完成投资173亿元;民航完成投资112亿元。1—7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95万亿元。
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加快。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完成六期发行,累计规模9960亿元,发行进度达76.6%;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已发行31497.6亿元,超过去年同期发行规模。专家认为,随着各级财政部门加快债券发行使用,相关资金持续落地,将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增量政策有望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将持续扩围。(中证报)
8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进一步深化产业援藏,出台更多务实管用有针对性的举措,鼓励引导央企在西藏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力度,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雅下水电工程、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在藏投资兴业力度。要进一步做好就业援藏,通过面向西藏青海新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和“央企市场化促就业”项目,大力促进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做好干部人才援藏。要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指导中央企业把民族工作与援藏工作同谋划同部署,通过项目建设、产业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更好助力边疆稳固、边境安全,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8月21日,随着18辆总载重630吨的卡车分批行驶上桥,停放至预先划定的停靠点,在建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启动荷载试验。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建成后,主桥跨径将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梁高度将居世界第一。记者了解到,荷载试验是桥梁通车前验证大桥结构安全性与承载能力的关键环节,也被称为大桥的“全身体检”。(新华社)
2025年铁路暑运自7月1日启动。记者8月12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自7月1日至8月1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6亿人次,达到6.16亿人次,同比增长4.0%,日均发送旅客1467.5万人次。(新华社)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7月,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挖掘机17138台,同比增长25.2%。其中,国内销售7306台,同比增长17.2%;出口9832台,同比增长31.9%。 一位长期跟踪专项债的专业人士表示,随着地方债加力提速,下半年包括水电在内的基建投资仍有较强支撑,相关实物工作量正逐步形成。同时地方基建投资也有望加速向支撑未来产业升级的核心基础设施倾斜。不过,某工程机械行业头部企业人士持谨慎态度。该企业人士强调,长期来看,行业无疑会受益,但短期效果难以验证。“仅依靠国内市场,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要回到历史峰值是很难的。”(上证报)
据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消息,由中国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我国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8月10日发布。据中国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该模型依托盾构/TBM工程大数据中心773条工程线路,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构建了通用大模型调度中小模型驱动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体系。目前,该模型已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等工程完成验证,实现隧道建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新华社)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正在配合新藏铁路的勘察设计、可研评审等工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人士近日对记者透露上述信息。(中国经营报)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6周年。记者从重庆海关了解到,自2019年8月规划实施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经新通道累计进出口突破4万亿元,达到4.06万亿元。(央视新闻)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马殷军,注册资本95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监理、铁路运输基础设备制造、公共铁路运输、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房地产开发经营、旅游业务、工程管理服务、对外承包工程、信息咨询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