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硅:股票相关名词解释:有机硅板块指的是在股票市场中,涉及有机硅生产、制造、销售等相关业务的企业所组成的板块。这些企业的股价波动受到有机硅市场需求、价格变化以及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有机硅: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国和消费国,产能占比过半,有机硅在新能源、电子和建筑等领域需求旺盛
有机硅一般泛指硅原子四个键上连接有羰基的化学分子材料,硅原子上带有各种有机集团,包括甲基,乙基,烷氧基,苯基等,但目前最主要应用的是[Si-O-Si-O]n为主链,且硅原子上另外两个集团是甲基的环硅氧烷(DMC),下游占比在90%以上,也是我们日常所说有机硅单体。
电绝缘性,耐高低温,异质高粘结,绝水性是有机硅四大优良性能。国内有机硅下游需求以硅橡胶为主,目前国内下游需求占比在70%左右,除了硅橡胶,主要用于纺织品、日化的硅油,硅烷偶联剂也是下游主要需求领域。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国和消费国,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51.3%。有机硅单体/中间体的生产制造是整条产业链的核心,其生产工艺复杂、流程长、技术壁垒较高,属于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外集中度均较高,议价能力强。
有机硅产业链主要分为: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深加工四个环节,其中有机硅单体/中间体生产环节是有机硅产业链的核心。
有机硅的主要商品都为聚合物形式,而相应的单体称为有机硅单体,主要包括甲基氯硅烷、苯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甲基苯基氯硅烷等,最常用的有机硅单体为二甲基二氯硅烷,约占市场总量的90%以上,其次为苯基氯硅烷,约占市场总量的5%。
有机硅中间体DMC指的是二甲基二氯硅烷经水解、裂解工艺后制得的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的原料为二甲基二氯硅烷;而二甲基二氯硅烷则主要由甲醇与氯化氢气液相催化法合成氯甲烷,再以氯甲烷与硅粉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合成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混合单体经过精馏分离得到产品二甲基二氯硅烷。
下游产品方面,主要有硅橡胶(室温硫化胶和高温硫化胶)、硅油、硅树脂、硅偶联剂等四大类别,具体产品多达7000多种,终端应用领域遍布建筑材料、电子电器、医药卫生、化工、汽车、纺织等行业。
硅橡胶是有机硅最重要的下游产品,其具有橡胶种类中最广的工作温度范围(-100~350℃),耐高、低温性能优异,按其硫化度可分为室温硫化型和高温硫化型两类;建筑幕墙、门窗密封和汽车、中空玻璃加工是室温硫化硅橡胶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分别占室温硫化硅橡胶消费量的27%、25%、13%和12%。高温硫化硅橡胶主要应用于电子、绝缘子、电线电缆、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硅油对有机硅需求占比为20%,是有机硅第二大的消费领域。硅油是无色(或淡黄色)、无味、无毒、不易挥发的液体,具有卓越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主要应用于纺织助剂和个人护理用品。
硅树脂是一类热固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在250℃高温下加热24小时后,仅失重2~8%;并且电绝缘性能优异,在常温下能保持其良好的绝缘性能,主要应用于绝缘漆、高温涂料、变压器线圈和封装材料等领域。
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在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其分子中同时具有能和无机质材料(如玻璃、硅砂、金属等)化学结合的反应基团及与有机质材料(合成树脂等)化学结合的反应基团,广泛用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填充塑料和作为密封剂、胶粘剂和涂料的增粘剂等。
环保政策趋严,产能扩张门槛提高。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修正)》将新建初始规模小于20万吨/年、单套规模小于10万吨/年的甲基氯硅烷单体(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归为“限制类”,因此新进入者的门槛被提高到20万吨,投资额至少20个亿;对于现存在生产者来讲,受限制类的影响,国内目前的12家企业在原有园区内新建装置,单套产能至少10万吨,如果在新的园区建设,同样要求新建规模为20万吨,这无疑提高了产能扩张的门槛。此外,有机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因此通过环评难度较大,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有机硅新增产能投放的难度。
有机硅板块概述
有机硅板块是股票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从事有机硅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凭借其在有机硅产业链中的不同位置,共同构成了有机硅板块的完整生态。
小标题 有机硅的基本概念
有机硅是指含有Si-C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它具有电绝缘性、耐高低温、异质高粘结、绝水性四大优良性能,是化工行业高性能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硅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医药医疗、先进装备制造等高端领域。
小标题 有机硅的产业链分析
有机硅产业链主要分为原料、单体、中间体、深加工四个环节。
* 原料:主要包括金属硅、氯化氢、氯甲烷等基础化工原料。
* 单体:最常用的有机硅单体为二甲基二氯硅烷,约占市场总量的90%以上。
* 中间体:二甲基二氯硅烷经过水解、裂解等工艺后制得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
* 深加工:下游产品主要有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等四大类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电子电器、医药卫生、化工、:汽车作为、有机纺织硅等行业最重要的。下游
产品
,硅 橡胶小。具有标题优异的耐 有高机低温硅性能的市场,应用被
广泛应用于
建筑有机幕墙硅、的市场门窗需求密封持续增长、,汽车主要、得益于电子其在、多个航空航天领域的等领域广泛应用。
* 硅橡胶
* 硅油:硅油具有卓越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等性能,主要应用于纺织助剂和个人护理用品。
* 硅树脂:硅树脂具有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和电绝缘性能,主要应用于绝缘漆、高温涂料、变压器线圈和封装材料等领域。
* 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填充塑料和作为密封剂、胶粘剂和涂料的增粘剂等。
小标题 有机硅板块的股票表现
近年来,随着有机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有机硅板块的股票表现活跃。多家上市公司因其在有机硅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和良好业绩,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总结
综上所述,有机硅作为一种高性能新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巨大市场潜力。有机硅板块的股票在股票市场中表现出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10月16日,有传闻显示,多晶硅收储平台已经成立,其中,平台公司工商注册完成(名称“中硅产能整合有限公司”),共管账号也已开立。针对这一情况,从业内权威人士处获悉,该传闻消息不实。(证券时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消息,据安泰科统计,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9—5.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5.32万元/吨,环比持平。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5.0—5.1万元/吨,成交均价为5.05万元/吨,环比持平。本周国内多晶硅市场成交整体清淡,签单量环比有所下降,主流签单企业减少至2—3家。价格持稳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硅片企业开工率保持稳定,且仍持有相当数量的多晶硅库存,对硅料的定期采购需求总体平稳;另一方面,部分硅料企业因检修或减产,可销售余量接近上限,故近期新签订单较少,仅少量保供订单成交,发货期已延至11月。
集邦咨询报告指出,虽然多晶硅库存水平已达到约40万吨的高位,且9月料企排产继续环比微增,但市场关注的焦点已转向远期,普遍预期10月枯水期将致四川、云南基地大幅减产。由于担忧后市价格持续上涨及供给减少,下游拉晶厂的采购策略正由被动转为主动。当前硅料价格已因下游积极采购而明显上涨。展望后市,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是未来供给端的减产预期与政策干预,下游主动备货则起到了加速作用。市场交易逻辑已从关注“当前库存”转向押注“未来短缺”。预计Q4减产兑现前,看涨氛围将持续升温,价格维持上涨态势,但需关注实际减产规模及下游的成本接受度。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最新多晶硅价格,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5万元-5.2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79万元/吨,周环比上涨1.05%。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5万元-4.7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60万元/吨,周环比上涨3.37%。
硅宝科技8月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有机硅材料具有卓越的耐高低温性能、耐老化性能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泛应用。公司产品暂未应用于大飞机,将积极拓展业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n型复投料成交价最高4.90万元/吨,最低4.50万元/吨,均价4.68万元/吨,周环比上涨12.23%。n型颗粒硅成交价最高4.50元/吨,最低4.30元/吨,均价4.40元/吨,周环比上涨7.3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文称,本周硅料市场呈现回暖迹象,虽绝大多数企业并无大量新增订单成交,但一方面部分前期暂缓执行的订单,本周经协商以高于预期的价格重新成交,另一方面本周也有个别企业少量订单涨价成交,故本周多晶硅市场均价呈现小幅回升的趋势。
|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
| 1 | 东岳硅材 | 20.04% | 11.38 | 7.93% | 137亿 | 中国有机硅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位列有机硅行业全球前十、中国第四,具备年产30万吨有机硅单体的产能 |
| 2 | 瑞泰新材 | 20% | 26.7 | 7.94% | 196亿 | 公司的有机硅产品现阶段主要是硅烷偶联剂,主要包括氨基硅烷、酰氧基硅烷、环氧烃基硅烷等,用于高档涂料、玻璃纤维等领域 |
| 3 | 合盛硅业 | 10.01% | 54.85 | 1.49% | 648亿 | 1、公司拟175亿投建年产20万吨多晶硅项目; 2、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工业硅产能国内排名第一,有机硅产能排名第三;公司拥有工业硅产能73万吨(市占率约为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