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产业链:手机产业链板块指的是隶属于手机行业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集合。这些公司涵盖了从手机芯片设计、零部件生产到手机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整个产业链。
手机产业链:5G换机潮叠加AI手机创新周期,新兴市场需求攀升以及国补政策助力,产业链重回增长可期
我国是全球电子制造基地,具有最完善的产业链以及庞大的消费群体。一方面,随着国内手机品牌在全球占据一定份额,国内厂商零部件供应逐步崛起,在部分细分领域国产替代的趋势会进一步明显。
观手机发展史,直板智能手机凭借革新的产品体验替代了传统功能手机并成为主流产品形态,但历经多年的迭代和发展,如今直板智能手机的硬件配置和功能体验陷入发展瓶颈,用户的换机动力下降,换机周期也在进一步延长。直板智能机的尺寸发展受用户便携性需求的制约,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用户对于大屏的需求;而折叠形态手机在保证便携性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大屏需求,折叠屏成为智能手机行业发展新的机会点。
根据手机的构成情况,手机终端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几个环节:上游手机芯片设计和制造,操作存储系统开发、零部件生产等。中游手机产品的代工、生产及下游不同渠道手机产品的销售及后端手机的维修、回购等延伸交易价值链。
从产业链全景图来看,我国手机行业上游涉及到众多细分行业,其中操作系统、芯片为手机行业上游领域最为重要的软硬件设备,两个领域代表企业分别为安卓、iOS和高通、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除此,手机显示屏、内存、PCB/FPC和电池对于手机行业也十分重要。
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提出,2024年我国手机市场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过85%。
智能手机生产工序及不同企业按照自身技术水平承担的生产环节,智能手机产业链可分为三大部分。
上游: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开发商、芯片开发商及元器件供应商。操作系统:Android(谷歌)、IOS(苹果);屏幕供应商:三星、LGD、JDI、深天马A、京东方A;处理器供应商:高通、三星、苹果、海思、联发科等;基带供应商:高通、英特尔、三星等;内存供应商:三星、西部数据、镁光、东芝、海力士等。
中游:主要包括手机设计公司、智能手机生产企业等。ODM厂商:华勤、中诺、闻泰、龙旗、辉烨、与德;OEM厂商:富士康、比亚迪电子、伟创力、仁宝、和硕、光弘科技、深科技。
下游:以手机为主的品牌商,主要有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联想、TCL和中兴等。
天线:5G手机天线相比于传统手机天线有比较大的变化。第一点,关于MIMO的应用,要求手机内部要有更多的天线数量,手机内的天线数量将会是几倍的增长,这将会给手机天线市场带来增量。第二点是传输线部分,过去是用同轴电缆做一个射频信号的传输线,而5G手机无论是内部的空间要求还是频段的要求,5G的整个传输线会采用柔性的传输线。目前各大通信厂商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大部分采用了MIMO。MIMO是一种天线技术阵列,又叫多入多出技术,是5G通信技术的一种。它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MIMO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发射/接收分集与空间复用。
滤波器:手机频段增加,叠加WiFi、蓝牙和导航系统,单机滤波器的用量达到50只以上。以单只滤波器价格0.2-0.25美元估算,单个手机中滤波器的成本将达13美元。滤波器主要包括SAW(声表面波滤波器)和BAW(声体波滤波器)。两者均基于压电效应通过电-声-电的转换达到滤波效果。
PA(功率放大器):手机PA随着天线的数量增多而增多:随着通讯频段提升,手机PA用量在2G、3G、4G时代不断提升,分别为1颗、4颗和6-7颗,5G时代需要多颗PA组成发射通道,单机用量可能提升至16颗,ASP也从3-4美元提升至7-8美元。GaAs仍是主流,GaN在毫米波频段可能得到应用。
射频开关:5G通道数提升带动射频开关市场容量增长:射频开关是指可对射频信号通路进行导通和截止的射频控制元件。其性能指标主要是隔离度、工作带宽、插入损耗、开关时间、功率容量、使用寿命等。类似于滤波器的需求提升,5G因为频段的增加将带来通道数的提升,进而推动开关市场的容量增长。
电感:电感作为电路配套用被动元件,其用量随手记射频器件的增多而增多,相应拉升单机价值。手机内部空间功能密度加大,片式电感日益向小型化、高频化、低功耗、多功能复合化方向发展,ASP存在提升空间。我们认为5G手机相较于4G,电感单机价值有望实现翻倍增长。目前4G安卓手机使用的电感数量大约为120-150颗,5G安卓手机使用的电感数量预计将会增加到180-250颗;4G iPhone使用的电感数量约为200-220颗,而5G iPhone使用的电感数量预计将会增加到250-280颗。
手机产业链板块定义
手机产业链板块是股市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它包含了手机行业从上游到下游各个关键环节的上市公司股票。这些公司共同构成了手机产业的完整生态,通过相互依存和协同效应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手机产业链构成分析
# 上游环节
关键词:芯片设计, 操作系统, 零部件生产
手机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操作系统的开发以及零部件的生产。芯片是智能手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手机的运算能力和功耗。目前,高通、华为等企业在芯片设计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操作系统方面,Android和iOS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华为自研的鸿蒙OS也在逐步拓展市场份额。此外,各类元器件如屏幕、摄像头、传感器等也是上游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游环节
关键词:手机设计, 代工生产
中游环节主要涵盖手机的设计和生产。手机设计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上游提供的技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然后交由代工厂进行生产。这一环节的企业如ODM、OEM等,在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
# 下游环节
关键词:品牌销售, 售后服务
下游环节以手机品牌商为主,他们通过不同的销售渠道将手机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并提供售后服务。这一环节的企业不仅关注产品的销售,还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内知名品牌在这一环节具有显著的市场影响力。
总结
手机产业链板块是一个涵盖广泛、相互依存的复杂系统。从上游的芯片设计、操作系统开发到中游的手机设计、代工生产,再到下游的品牌销售和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手机产业链板块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总结:手机产业链板块作为股市中的重要分类,涵盖了手机行业的各个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分析上中下游各环节的特点和市场表现,可以更好地理解手机产业链的发展动态和投资潜力。
10月14日,小米集团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将于10月15日20点进行返场直播,再聊聊小米17系列。卢伟冰表示,“小米17系列上市后,卖得非常火爆,也看到大家有很多关心的话题。”
苹果公司宣布eSIM手机 iPhone Air将于10月22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发售,售价7999元起。此前因三大运营商eSIM业务未获批导致该机型无法及时上市。10月13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均宣布已获得工信部批复,可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
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在报告中指出,苹果可折叠iPhone铰链的大规模量产成本预计为70至80美元,远低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每台100至120美元。这一成本差距为苹果提供了更大的定价灵活性,同时不会侵蚀其作为旗舰新品实验项目的利润空间。富士康与新日兴已成立合资企业,承担大部分铰链单元的生产任务。据郭明錤估计,两家合计市场份额约为65%,剩余约35%由安费诺供应。郭明錤还指出,立讯精密最快可在2027年加入并成为新铰链供应商。
小米集团手机部总裁卢伟冰发文称,假期已经过半,小米17全系列销量比往代同期显著增长超过20%,Pro系列大幅超出预期,正在积极补货。
9月30日获悉,传音控股将在明年上半年发布搭载高通第三代骁龙7移动处理平台,该移动平台部分型号将被用于传音的手机和平板产品上。对此,传音回应称,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信息。(界面新闻)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布消息称,目前没有任何削减订单的计划,因为新增了小米17标准版的16GB+1TB版本,加之17Pro系列加单,产品的结构配比会发生改变,整体的产品订单会较上一代增加。
小米17系列的总出货量将下降约20%,原定目标约为1000万台。如果未来定价策略或市场营销没有进一步提升,17系列的总出货量可能会低于15系列的约800万台。 小米港股跌2.6%。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调查发现,小米17系列的总出货量将下降约20%(原定目标约为1000万台)。如果未来定价策略或市场营销没有进一步提升,17系列的总出货量可能会低于15系列的约800万台。小米17系列销量下调主要由于标准型号的需求低于预期。预计标准型号将占17系列总销量的50-55%左右,但上市后销量仅为15-20%左右。小米17标准款表现不佳的一个关键原因是苹果iPhone 17标准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强于预期。
小米集团CEO雷军在发布会上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采用第三代3nm制程工艺,移动平台史上最高主频 4.6GHz。
9月25日,高通公司发布了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在“2025骁龙峰会·中国”活动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宣布,小米17系列手机将全球首发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当日,荣耀、一加、iQOO、红魔等手机品牌厂商也宣布将首批搭载新一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