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主题前瞻
1、算力|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6%,打造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数字产业集群,培育若干高价值数字产业新赛道,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突破6万家,算力规模超过60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加强算力产业新供给,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打造全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点评:分析认为,全球AI产业趋势确定,日前英伟达三季报业绩大超预期,验证AI市场强劲需求,并大幅缓解市场对于AI泡沫担忧。AI是中美竞争的重要方向,云服务商逐步增加资本开支,硬件算力此前英伟达在中国大陆占据9成以上份额,当前自上而下推动替代,将释放巨大弹性。国产算力产业链历经25年供应链调整,预计将进入1-10加速大放量阶段。此前北美大厂一致超预期上修资本开支,未来国产云服务商也将大概率跟进。算力需求持续火热,光模块、液冷等核心产业链公司持续受益。
2、华为产业链| 华为将于11月21日在长沙2025世界计算大会上发布一项AI领域突破性技术,通过软件创新将算力资源利用率从行业平均30%-40%提升至70%,相当于让现有硬件发挥出两倍效能。
点评:分析称,华为这项技术采用"以软件补硬件"的创新思路,通过核心软件创新,实现了对不同算力硬件(英伟达GPU、昇腾NPU及其他三方芯片)的统一调度、资源池化和高效利用,能够“屏蔽”底层硬件差异。分析师认为,华为突破性技术的落地,将有助于国内AI算力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与生态融合,强化产业壁垒(包括CPU、GPU、网络、存储等多环节的高效协同),推动国产算力实现从芯片到系统、到软件全链路的升级。该方案对标并突破了国际龙头企业在AI软硬件协同和算力调度领域的领先优势,有望成为中国AI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
3、量子计算| 据新浪财经报道,IBM与思科近日宣布,致力于网络分布式量子计算的基础工作。通过结合IBM在制造实用量子计算机方面的领导地位与思科的量子网络创新,两家公司计划探索大规模且容错的量子计算机。此外,他们还将致力于解决量子计算互联网面临的根本性挑战。五年内,IBM和思科将致力于展示首个结合单个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的网络概念验证,使它们能够协同运行数万到数十万量子比特的计算。该网络将允许问题运行可能达到数万亿的量子门。IBM和思科计划探索量子硬件和软件的开发,能够物理连接许多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形成网络分布式量子计算。
点评:分析认为,量子计算是遵循量子力学规律来操控信息单元的一种全新计算模式。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驱动力,量子计算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计算算力不足的难题,被视作引领下一代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也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焦点。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产业快速发展,其应用场景从专用计算向通用计算拓展,推动金融、医药、能源等领域深度变革。量子计算产业正处于“技术驱动向应用牵引”的关键转折期,2025-2030年将是商业化落地的黄金窗口,有望迈进千亿美元市场规模。中国“十四五”规划将量子科技列为核心战略。凭借政策支持与工程化能力,中国有望在量子通信、光量子计算等领域实现局部突破。
4、干细胞 | 据北京日报报道,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可能有助于延缓衰老的免疫细胞,为诊疗衰老引起的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人体内的衰老细胞是指在压力作用下因染色体受损而不可逆地停止分裂的细胞。随着年龄增长,衰老细胞会在机体组织内累积,可导致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公报说,一类此前未被充分认识的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会随年龄积累。
点评:研究发现,CD4辅助性T细胞具有“清理”衰老细胞的能力。研究团队认为,这一发现还可为延缓衰老以及诊断和治疗衰老引起的相关疾病提供新方向。
5、钨| 11月20日,章源钨业官微公布11月下半月长单采购报价:55%黑钨精矿32.80万元/标吨;55%白钨精矿32.70万元/标吨;仲钨酸铵(国标零级)47.80万元/吨。相关产品价格相较11月上半月均再次出现上涨,涨幅在6%左右。
点评:分析认为,今年以来,随着光伏、汽车等产业的显著增长,钨的需求量随之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供给端的收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的紧张态势。数据显示,从供给端看,2025年上半年,年度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58,000吨,较2024年第一批指标减少4,000吨,同比下降6.45%。需求方面,新能源领域钨需求近年来显著增长,其中光伏钨丝的需求增长尤为亮眼。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供给端收紧、下游需求刚性支撑及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交织,未来一段时间内价格或将保持高位运行。
6、磷酸铁锂| 据中证报报道,
点评:分析认为,自2022年以来,磷酸铁锂材料行业陷入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泥潭,成本与价格矛盾突出,已成为锂电产业链利润承压最为严重的环节。未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行业反内卷力度,遏制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争。另外,磷酸铁锂电池在新型储能中的装机占比超过了97%,占绝对主导地位。高工产研预计2025四季度行业仍保持供不应求,满产满销态势,全年储能锂电池预计总出货量达到580GWh,增速超过75%。在行业反内卷和下游储能需求高增长的推动下,行业景气度有望改善。
宏观、行业新闻
1、
行情回顾
主题复盘


VIP复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