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板块是指涉及卫星互联网技术、制造、运营等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集合。这些公司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全球覆盖的互联网服务,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和风险。
卫星互联网: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升空,拉开天基互联网概念炒作大幕
卫星通信技术(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卫星移动通信的进步。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组网方便迅速、便于实现全球无缝链接等众多优点,被认为是建立全球移动通信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手段。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系统,以IP为网络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应用为服务对象,能够成为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能够独立运行的网络系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地面基站被搬入空中的卫星平台,每颗卫星都是天上的移动基站,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用户提供全覆盖、高带宽、灵活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卫星互联网主要由空间段、用户段、地面段、公用及专用网络四部分等组成。在若干个轨道平面上布置多颗卫星,由通信链路将多个轨道平面上的卫星联结起来。整个星座如同结构上连成一体的大型平台,在地球表面形成蜂窝状服务区域,服务区域内用户至少被一颗卫星覆盖,用户可以随时接入系统。低轨卫星通信可以在用户段直接与地面终端连接,也可以通过地面关口站与地面公共网络连接。
据Statista公司的测算,截至2023年7月,全球互联网普及率为64.5%,仍有约28亿人口尚未连接互联网。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近年来空客、亚马逊、Google、Facebook、SpaceX等高科技企业纷纷投资卫星互联网领域,提出了Starlink、OneWeb等多个卫星互联网计划,目标是实现全球互联网覆盖。截至2023年7月,Starlink已经发射4800余颗卫星。
相比地面蜂窝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一颗“星链”卫星在550km轨道上地面通信覆盖半径约为500公里。从边际成本上来看,对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地区,使用卫星互联网不需要大量地面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比地面基站具有更大的边际成本优势。
随着卫星互联网方案中卫星数量的大幅增加,为批次建造卫星提供了前提,从而能够通过批量化制造来降低单星成本。国内“G60星链”产业基地通过批量化生产,单星成本有望下降35%。为了提高航天器电子器件的抗辐照能力,通常采用成本高昂的专用抗辐照芯片,从而推高了卫星成本。由于低轨卫星所受辐照相对较低,商用货架器件(COTS)有望批量应用于低轨卫星,并通过系统冗余设计等方法提高系统可靠性,从而进一步降低卫星成本。
面对国外发展迅猛的卫星互联网通信系统,国内也提出了“鸿雁”、“虹云”、“G60”等卫星星座计划,将分别发射多颗低轨通信卫星组建卫星互联网,组网建设投资规模有望超过300亿元。根据SIA的数据,卫星组网费用占整个卫星产业链产值的8.1%左右,由此测算,预计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约3600亿元。
从系统组成上,低轨卫星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空间段、控制段以及地面段。
空间段由空中所有的卫星组成,卫星分布在多个轨道面上,形成一种特定的卫星星座结构。控制段由卫星系统的所有地面控制和管理设施组成,对运行的卫星实施跟踪、遥测和控制等管理功能,对卫星通信的网络节点、链路进行监测、控制以及日常维护。地面段包括用户终端、业务地面站等,用户终端包括便携设备、舰载/机载通信终端等形式,将用户直接连接到空间段;业务地面站又称为关口站,相当于陆地蜂窝网的移动交换中心,实现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通信网络的互连。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低轨卫星互联网上游为卫星、火箭设计制造,中游为卫星发射、地面系统建设以及星座系统运营,下游为卫星互联网的应用。
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低轨卫星互联网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星座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上游需求相对明确;未来随着系统建设完成,产值占比更大的应用服务将快速增长。从行业未来竞争格局来看,低轨卫星互联网资源壁垒高、前期投入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未来星座互联网将成为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
卫星互联网板块概述
卫星互联网板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股票投资领域之一。该板块涵盖了卫星制造、通信技术、运营服务等多个方面,相关公司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全球覆盖的互联网服务,为地面、空中、海上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
卫星互联网概念解析
技术基础:
卫星互联网依赖于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构建实时信息传输能力的星座系统。这些卫星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如双通道通信和单通道仅接收通信,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应用领域:
- 全球覆盖:卫星互联网能够解决偏远地区、岛屿等难以铺设光纤网络的通信问题,实现全球无死角覆盖。
- 应急通信:在自然灾害、战争等紧急情况下,卫星互联网可作为主要的通信手段,保障信息畅通。
市场潜力:
- 用户需求: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偏远地区和特殊行业对卫星互联网的需求日益增加。
-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发展:
- 卫星制造:卫星制造周期持续缩短,卫星功能逐步丰富,天线普遍采用相控阵阵面,提高了通信效率和质量。
- 星间链路:星间链路的搭建使得卫星之间可以直接通信,提高了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卫星互联网股票投资分析
卫星互联网板块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应关注相关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占有率、政策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
卫星互联网板块作为新兴的股票投资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潜力。投资者应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投资风险,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综上所述,卫星互联网板块是股票投资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的卫星制造、通信技术、运营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和市场价值。
2025年,中国计划发射700-800颗低轨卫星。今日重要性:✨
近年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旗下的“星链”卫星不断提前坠落,引发人们对太空环境安全与卫星运行稳定性的广泛关注。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瑞士《天文学与太空科学前沿》杂志上发布一项新研究,分析了2020年至2024年期间地磁活动对“星链”卫星坠落的影响,首次系统揭示了太阳活动加剧对低轨卫星运行寿命的显著影响。研究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有583颗“星链”卫星从极低地球轨道坠落,其中2020年仅有2颗坠落,2021年有78颗坠落,而2024年坠落数量多达316颗。每年坠落“星链”卫星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与太阳活动处于增强阶段高度相关。(央视新闻)
北京时间2025年6月6日04时4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马斯克星链Starlink”竞争对手AST SpaceMobile Inc.涨5.8%,EchoStar Corp.涨16%,Viasat Inc.涨6.5%。特斯拉暴跌16%。
5月21日至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与俄罗斯无线电主管部门在莫斯科举行了第十六次卫星网络协调会谈。中俄双方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框架下,就160余项议题开展了磋商,包括L、S、C、X、Ku、Ka、Q/V等频段,涵盖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等业务,涉及双方多个静止轨道与非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签署了会议纪要,进一步推动了双方卫星系统的频率兼容共用。
华尔街见闻从吉利汽车了解到,吉利将于近期进行多颗卫星的发射,其中包括“千里浩瀚”卫星。今年内,吉利还将进行密集发射,完成星座一期卫星的组网部署。届时,吉利将实现覆盖全球的实时卫星通信服务。
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近日,该研究院联合国内科技企业在空天院丽江站开展了面向新一代高阶高通量星地数传系统的高阶体制高码率星地通信地面技术实验,通过在地面模拟卫星数传发射,成功实现了X频段单通道最高2100Mbps@128QAM(128正交幅度调制解调模式下,可以实现每秒2100兆比特的通信码速率)的高通量数据通信,将微波通信码速率提升了75%,为当前国内最高的X频段单通道星地通信码速率。(央视新闻)
卫星发射成本有望持续降低。今日重要性:✨
“AI不能只局限于电脑、手机等,现在正是要思考如何将AI应用于太空的时候。”5月21日,在澳门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发表题为《计算和无尽的探索》的主题演讲。王坚在演讲中透露,之江实验室今年将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并计划在2027年前完成约100颗计算卫星的规模建设。(澎湃新闻)
5月17日12时12分,随着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六星”方式成功发射,“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卫星顺利升空。后期传回的卫星遥测数据显示,两颗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天算星座”二期正式启动。“天算星座”是一个开放开源的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天算星座”二期共计划发射24颗卫星,将重点围绕空天计算、6G网络、智能遥感等多个前沿领域展开创新研究,为我国6G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和太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科技日报)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当前,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在向时空服务产业跨越升级。2025年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研究将立足于时空服务产业的范畴,面向新的应用市场,涵盖地理信息、遥感、室内定位、低轨星座、移动通信、惯性导航、视觉导航、地磁导航、大数据等能够产生和处理时间空间信息的相关领域,以及相关服务提供商,在此基础上,预计2025年我国时空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将超万亿元人民币。
Al+卫星正在技术与产业共振。今日重要性:✨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