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板块是指在股票市场中,与激光雷达技术相关的一系列公司和股票所形成的投资板块。激光雷达作为高科技传感器和测量器材的代表,正逐渐成为股票市场的热门投资领域。
激光雷达:2021年4月14日,小鹏汽车正式发布了小鹏P5,是首款量产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2022年,多款激光雷达量产车型重磅发布
激光雷达属于感知设备,其通过发射接收激光束,实现对外界环境的3D建模。激光雷达不断向外发射激光束,并接收物体反射回的光脉冲,根据已知光速计算出两者信号之间的时间差、相位差来确定车与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再通过水
平旋转扫描或相控扫描测量物体的角度,通过获取不同俯仰角度的信号获得高度信息。感知到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角度等信息后,再通过软件算法去做 3D 建模,构建一个机器能够理解的虚拟模型。
激光雷达分类:一般分为机械式、半固态、固态。机械式多用于无人驾驶,其体积大、价格高,不适合量产车。高级辅助驾驶汽车上目前以转镜、MEMS的半固态激光雷达为主。中长期随固态激光雷达技术逐渐成熟,有替代半固态的可能性。
激光雷达组成:主要包括激光发射、接收、扫描、信息处理四个子系统。从核心零部件上看,激光雷达由发射器,接收器,配套的芯片,以及光学扫描件构成。激光雷达厂商负责整体设计,绝大部分零部件外购。外购的零部件有激光器
(发射器主要部件)、探测器(接收器主要部件)、芯片,光学部件由激光雷达厂商自主研发设计,再由代工厂生产加工。
自动驾驶传感器主要包括摄像头和雷达:1)摄像头:利用计算机视觉判别周围环境与物体,判断前车距离;2)雷达:分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三类,利用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相位差获得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等数据。当前 L2 级自动驾驶感知系统主要由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组成。
性能方面: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远,测量精度是毫米波雷达的 10 倍,可以对物体 3D 形状精准刻画,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受限于精度,区分不了缓慢移动的人和其它静止物体。
成本方面: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成本单价通常在 200 美元以内,激光雷达价格在8000-75000 美金不等,远远高于其他传感器,这也是掣肘激光雷达迈向商业化的瓶颈。
摄像头主导的纯视觉解决方案:由摄像头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传感器组成构成纯视觉计算,典型代表为特斯拉、Mobileye 和国内唯一自动驾驶纯视觉城市道路闭环解决方案百度 Apollo Lite。特斯拉自建芯片和算法团队,认为通过视觉系统优化自身 AI 算法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智能驾驶水平。由于纯视觉方案存在精度、稳定性和视野等方面的局限性,无法满足 L3 级以上自动驾驶对于传感器的性能要求,曾经同样以视觉为核心的 Mobileye 在 2025 年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系统发展计划中提出了将使用内置的激光雷达传感器。
激光雷达主导的强感知方案:该方案由激光雷达主导,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组成,典型代表企业为 Waymo、Uber、百度 Apollo 等科技和出行公司。Waymo定位 Robotaxi,直接瞄准 L5 智能驾驶,所以采用 5 个激光雷达去保证车辆安全,Waymo 针对 2B 市场,主要目的是积累运营经验数据,随着未来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可以大规模推广。对于特斯拉之外无法通过 AI 弥补硬件缺陷的汽车厂商而言,采用更多类型传感器是更好的选择。奥迪之后,其他主流车厂都推出激光雷达方案,戴姆勒、保时捷、宝马、蔚来都投资了激光雷达公司。
按照扫描方式,激光雷达可以分成机械和固态激光,固态激光包括 MEMS、OPA、Flash、棱镜、转镜等,固态激光雷达目前主要采用 MEMS、Flash 和 OPA 方案
机械式激光雷达:优点是线别丰富(有 64 线、32 线,16 线、8 线、4 线不同的价格层次),性能高(可以实现 360 度高速旋转),劣势是体积大、成本高、验证时间长。机械式激光雷达是目前 Robotaxi 的主流方案,Waymo 自研的 Honeycomb 依然是传统机械式构造。海外市场以 Velydone 为主,国内玩家有禾赛、速腾。
MEMS(混合固态激光雷达):MEMS 激光雷达使用微振镜替代机械式产品中的宏观扫描仪,将机械部件集成到单个芯片。根据 MEMS 咨询估算,机械式雷达每组芯片成
本约 200 美元,仅 16 组芯片成本已高达 3200 美元,因此 MEMS 方案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和体积。同时由微振镜反射激光形成较广的扫描角度和较大的扫描范围,可以形成更多的点云,有效克服了机械式激光雷达在寿命和良品率方面的不足。MEMS 方案是目前激光雷达市场的最主流方案。代表公司为 Luminar 和 Innoviz,其中 Luminar有 Iria 和 Hydra 两款产品亮相,Ira 预计 2022 年量产,L3+激光雷达售价约 1000 美元/个。Innoviz 第一代产品 InnovizOne 最远探测距离 250 米,已经获得宝马订单,最新发布的 InnovizTwo 比 InnovizOne 成本下降 70%。
OPA:OPA 取消了机械结构,激光控制集成在一块 OPA 芯片,结构简单,体积更小,可以动态控制扫描频率、分辨率和焦距调整,同时多线多维扫描能获得更高的数据采集率。但另一方面,采用 OPA 路线的企业需要自主研发芯片,上游核心电子元器件、技术支持不成熟,制造工艺复杂,短期产业化难度大。Quarnergy 是最早提出 OPA 方案的公司,Quarnergy 的 S 系列是业内首款 OPA 架构的激光雷达,但目前尚未落地。
Flash:Flash 激光雷达类似数字照相机,用单次激光脉冲照亮目标环境,对抗震要求极高,同时发射高功率单次激光脉冲,需要对光源能量、发射方式进行创新,成本较高。Flash 激光以 LeddarTech 为代表,但采用 1064nm 激光功率,并且没有采用昂贵的 SPAD 方案,因此功率和灵敏度受限。
棱镜:采用非重复扫描方式,类似视网膜的中央凹,通过对两个棱镜转速的调整,激光雷达会获得不同扫描图案,时间越长,点云密度越高,对场景的还原度越好。大疆独创的双棱镜方案,预计明年在小鹏新车上量产。
激光雷达板块概述
激光雷达板块是股票市场中一个与高科技传感器和测量器材紧密相关的投资领域。随着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无人机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激光雷达作为这些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激光雷达技术原理
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先进的遥感技术,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反射光的返回时间或频率变化,来精确探测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角度及其三维形状等信息。其核心技术基于光的飞行时间(ToF)或多普勒效应,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实时数据处理能力。
# 高精度测距
激光雷达能够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图像,实现高精度测距。这一特性使其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帮助设备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实现自主导航和障碍物识别。
# 广视角与环境适应性
激光雷达通常具有广阔的水平和垂直视角,能够全方位感知周围环境。同时,它不依赖可见光,能在弱光、夜间或强光干扰的条件下正常工作,甚至适应雨雾天气,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多样化应用场景
- 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传感器,提供车辆周围环境的高精度三维地图,支持路径规划、避障、车速控制等驾驶决策。
- 地理测绘:激光雷达被广泛用于地形地貌的快速测量与地图绘制,绘制高精度地形图和三维模型,用于水下地形探测、森林覆盖分析、城市建模等。
- 环境监测:激光雷达在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大气监测、气象监测以及森林资源管理等。
- 工业与安防:激光雷达帮助工业机器人实现自主移动和避障,同时在区域监控和安全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股票投资中的激光雷达概念
在股票市场中,激光雷达概念股主要涉及计算机设备、通用设备、软件开发、汽车零部件、光学光电子、半导体、互联网服务和通信设备等行业。这些行业中的公司通过研发和生产激光雷达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满足市场对高精度测距和感知技术的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激光雷达板块的投资潜力巨大。投资者可以关注与激光雷达技术相关的公司和股票,把握市场机遇,实现投资回报。
总结
激光雷达板块作为股票市场中的热门投资领域,其背后依托的是激光雷达技术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实时数据处理能力。这些特性使得激光雷达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相关公司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市场应用情况,以便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
华为此前透露,ADS 4将于2025年推出高速L3级自动驾驶的商用服务以及城区L3级自动驾驶试点。
激光雷达在复杂/极限场景下具备绝对的性能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今日重要性:✨
禾赛科技今日宣布,与一家欧洲顶级主机厂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年独家定点合作,为其下一代汽车平台提供高性能超远距激光雷达,覆盖其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多款车型。这是一个跨越2030年的多年长期合作项目,也是至今为止海外前装量产激光雷达领域规模最大的订单。另据路透报道,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为全球市场开发配备禾赛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智能驾驶汽车,这是外国汽车制造商首次将中国制造的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全球销售车型。
该企业24年第四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超过2023年全年。
禾赛科技成为全球首家全年盈利且经营现金流为正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全年营收较上年增长10.7%至20.8亿元、创历史新高,非GAAP口径下净利润约1370万元,正向经营现金流6300万元;去年交付量同比增长126%至50.19万台,年交付量连续四年翻倍增长,今年出货指引上调至120万至150万台、较去年增长139%至200%。禾赛科技计划,今年二季度量产面向L3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机器人激光雷达全年出货目标20万台。
华尔街见闻获悉,禾赛科技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2024年,禾赛实现全年营收20.8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营收7.2亿元。禾赛第四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222,054台,同比增长153.1%,超过2023年全年;2024全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501,889台,同比增长126.0%;2025年出货量预计将达120万至150万台,其中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预计将达20万台。此外,2025年禾赛净营收预计将达30亿至35亿元,GAAP盈利预计将达 2 亿至3.5亿元,Non-GAAP盈利预计将达3.5亿至5亿元。(全天候科技)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在其智驾发布会展示了智驾系统研发和商业成果,其2025年高阶智驾将向10万元甚至7万元车型下沉,该战略将使得同行业车企跟进,带来全行业的智驾下沉。根据亿欧智库,2024年L2+(高速NOA)渗透率达到8%,L2+(城市NOA)则为0%,预计到2030年L2+(高速NOA)和L2+(城市NOA)的渗透率分别达到55%、25%。智驾平权背景下,智驾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对应地,激光雷达、摄像头、算力芯片、域控制器等环节将迎来出货量增长和配置升级机会,车载电子元件需求有望爆发。
禾赛科技今日宣布,将加深与比亚迪在智驾方面的合作,并即将进入大规模量产上车阶段。2025年,比亚迪旗下十余款车型将搭载禾赛激光雷达陆续上市。(全天候科技)
2022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50.6%。
据禾赛科技CFO Andrew Fan和机器人感知业务VP刘兴伟,“目前扫地机和割草机是最早实现规模化应用的一个领域,率先起量。这次发布的新品已经实现了量产交付。实际上,我们在2024年12月实现单月交付10万台,其中机器人领域月交付已经超过2万台。”未来各种形态的机器人会进一步走进千家万户。“在移动机器人领域,仅割草机机器人市场可能就会有百万台量级的应用,考虑到未来还会出现其他服务型机器人市场,整体市场规模非常有希望超过车载领域。”(21世纪经济报道)
禾赛计划在2025年实现年产能超过200万台。今日重要性:✨
华尔街见闻获悉,禾赛科技12月激光雷达交付量突破10万台,成为全球首个达成单月交付量超过10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此外,禾赛面向机器人市场单月交付激光雷达超2万台,广泛覆盖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多个领域。2025年,禾赛规划年产能将超过200万台。
祥鑫科技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人形机器人是公司未来重要的战略布局方向之一,机器人产业链与电动车零部件产业链在技术上有较高的重叠度,公司部分客户已涉足机器人业务,公司也在密切关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情况,并提前进行战略布局,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金力永磁表示,公司进一步完善包括人形机器人领域在内的稀土永磁产业链布局,促使公司业务经营和资本运营达到良性互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目前公司已通过全资子公司金力永磁(宁波)投资有限公司参与了建银国际、东方富海等知名投资机构设立的产业基金。 奥比中光称,近年来,公司围绕各类型机器人推出了丰富且全面的3D视觉感知方案。面向人形机器人等下游领域,公司可提供3D结构光、iToF、激光雷达等全技术路线3D视觉传感器方案。 信维通信表示,目前公司已规划机器人零部件业务,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连接器、精密结构件、传感器等产品,会根据市场需求加快业务进展。 此外,汇川技术表示,公司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相关布局处于早期的研发阶段,目前暂未引入大学的研发合作伙伴。博实股份表示,公司与哈工大合作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原理样机产业化研发项目,现处于开发原理样机阶段。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