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中欧班列板块是指与连接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定期货运列车业务相关的股票集合,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投资者需关注政策、市场需求及企业盈利能力。
中欧班列:受益于“一带一路”深化合作,作为亚欧陆路贸易核心通道,货运量持续增长,政策红利显著,是国际物流供应链升级的关键载体
中欧班列(英文名称CHINA RAILWAY Express,缩写CR Express)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中欧班列通道不仅连通欧洲及沿线国家,也连通东亚、东南亚及其他地区;不仅是铁路通道,也是多式联运走廊。
中欧班列自2011年3月19日开始运行,首列中欧班列由重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当时称作“渝新欧”国际铁路。2016年6月8日,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品牌,按照“六统一”(统一品牌标志、统一运输组织、统一全程价格、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经营团队、统一协调平台)的机制运行,集合各地力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020年12月3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中欧双方在投资方面潜力巨大。2019年中国和欧盟27国合计GDP达到30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34%左右。但相较于这样的经济体量,目前双边投资规模依然相对较小。2001年-2019年期间,欧盟对中国累计实际投资金额约为1,100亿美元,而中国对欧盟各成员国累计投资近940亿美元,仅占中国对外投资总存量的4.3%。协定的签署将有利于中欧加强投资合作、构建开放的经济秩序、推动全球化。
中欧合作意味着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形成了全球化的重心,也是对自由贸易、开放合作的坚持。中欧投资协定签订,我国改革开放的路会更宽。对于欧洲而言,若能控制住疫情,就将迎来疫后重建的阶段。作为运输核心,中欧班列有望因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受益。
西通道:一是由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途经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通达欧洲其他各国。二是由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通达欧洲各国;或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进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保加利亚等国,通达欧洲各国。三是由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与规划中的中吉乌铁路等连接,通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通达欧洲各国。
中通道:由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途经蒙古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通达欧洲各国。
东通道:由内蒙古满洲里(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出境,接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通达欧洲各国。中欧班列通道不仅连通欧洲及沿线国家,也连通东亚、东南亚及其他地区;不仅是铁路通道,也是多式联运走廊。
中欧班列按照铁路“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班列组织方式,在内陆主要货源地、主要铁路枢纽、沿海重要港口、沿边陆路口岸等地规划设立一批中欧班列枢纽节点。
中欧班列运行线分为中欧班列直达线和中欧班列中转线。中欧班列直达线是指内陆主要货源地节点、沿海重要港口节点与国外城市之间开行的点对点班列线;中欧班列中转线是指经主要铁路枢纽节点集结本地区及其他城市零散货源开行的班列线。
中欧班列主要运输货物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轻纺、服装等:
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中欧班列国内重点铁路口岸及境外主要运输通道保持安全畅通,总体运行平稳高效,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3630列、运送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9%,综合重箱率97.7%,单月开行量连续20多个月保持千列以上,有效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名词解释:中欧班列板块
中欧班列板块是指在股票市场中,与连接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定期货运列车业务紧密相关的股票集合。这些股票主要归属于交通运输板块,涵盖了铁路、物流等多个细分领域。
什么是中欧班列
# 一、定义与背景
中欧班列是指连接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定期货运列车,旨在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货物运输提供便捷、稳定的通道。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中欧班列逐渐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物流纽带。
# 二、发展历程
中欧班列自开通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初期,中欧班列面临着线路规划、运行效率、货物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然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努力下,中欧班列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实现了快速发展。
# 三、经济意义
中欧班列的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贸易增长:中欧班列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运输方式,有助于推动双边贸易的增长。
2. 优化物流结构: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助于优化物流结构,减少中转环节,降低物流成本。
3. 增强国际合作:中欧班列不仅是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物流通道,更是两国经济合作的桥梁。通过中欧班列,双方可以更加深入地开展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四、股票投资视角
对于投资者而言,中欧班列板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随着中欧班列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续提升。然而,投资者在投资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 政策风险: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中欧班列的运营产生影响,进而对相关企业的业绩造成波动。
2. 市场需求风险:全球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中欧班列的市场需求出现波动。
3. 企业运营风险:相关企业的运营效率、成本控制能力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其盈利能力。
总结
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物流通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股票投资的角度来看,中欧班列板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然而,投资者在投资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以及企业运营风险等因素。
7月31日下午,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希望欧方保持市场开放,重视中国企业关切,克制使用限制性经贸工具,为中国企业赴欧开展贸易和投资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与此同时,中国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国民待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中方欢迎更多的欧洲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日月谭天)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郭嘉昆在会上就7月24日举行的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进一步介绍情况。 谈及双方存在的分歧,郭嘉昆表示,同任何双边关系一样,中欧之间当然也存在一些分歧。对欧方关切的经贸问题,中方本着友好、尊重、坦诚的态度就相关问题全面、耐心、深入、细致地表明了立场。中方强调,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应该也完全能够在发展中实现动态平衡。中方致力于实现中欧贸易可持续、平衡发展,愿进口更多适销对路的欧洲优质产品,欧方应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 中方强调,产能是不是过剩,要放在全球看,由市场来判断。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缺口将达2700万辆。中国的新能源产能是可以填补世界“绿色缺口”的先进产能,是贡献不是“过剩”。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论调,实质上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市场供需关系的片面认识,是为保护主义措施寻找托词。 中方重申,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坚持开放、公平、合规原则,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从世界范围看,产业补贴政策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欧盟自己也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补贴,不应该在产业补贴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澎湃)
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2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出席中欧企业家座谈会。在听取双方企业代表发言后,李强表示,从中欧建交50年历程看,合作是中欧双方的唯一正确选择。当前,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中欧合作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既能增强双方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更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也能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供链稳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为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中欧可以聚焦服务贸易、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第三方合作等领域,培育更多合作新增长点。双方要打造良性竞合关系,推进更高水平的对接协同,打造出更加稳定高效的产业生态,共同把握未来机遇。(央视新闻)
7月2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欧方推动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巩固深化贸易、投资等传统领域合作,积极拓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双方可以打造“升级版”中欧出口管制对话机制,保证中欧产供链稳定。双方要坚持通过对话磋商、深化合作,妥善解决分歧摩擦。希望欧方坚持市场原则,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李强表示,面对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欧作为全球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应当进一步密切多边协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抵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世贸组织改革发展,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和全球经贸秩序,共促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新华社)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1日表示,欧盟不顾中方多次交涉和反对,一意孤行,在第18轮对俄制裁中继续将部分中国企业列入清单,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制裁两家中国金融机构。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有记者问:7月18日,欧盟宣布在第18轮对俄制裁中将部分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列入清单。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作出上述回应。 发言人说,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欧方做法有违中欧领导人共识精神,对中欧经贸关系和金融合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中方敦促欧方,立即停止列单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正当合法权益。(新华社)
7月4日,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谭主注意到,不少外媒将电动汽车案与白兰地案“挂钩”,暗示两起案件会相互影响。实际上,无论哪个案件,中方维护自身企业利益的决心都是一以贯之的。当然,白兰地案的解决,对欧方来说,是个启示。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王毅说,中欧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双方都支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都支持联合国核心地位和国际关系民主化,都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面对国际局势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中欧作为两大力量和两大经济体,应加强交往、深化了解、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确定性。中方愿同欧方推动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取得积极成果,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卡拉斯表示,欧中是伙伴,双方在支持联合国主导地位、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等重大议题上有着共同责任和重要影响。欧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筹备好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通过坦诚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发展更具建设性的欧中关系,开展更为均衡、公平的经贸合作。(外交部)
从国铁集团获悉,今天(21日)3时55分,随着X8155次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00列。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与普通中欧班列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有贯通全线的运行时刻表,列车途经的各个国家有统一的车次、线路、班期,以及固定的境内外始发站点、经停口岸和终到时间。西安至杜伊斯堡的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运行时间已经缩短到10天左右,时效更高。(央视新闻)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6月19日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贸易救济案件、出口管制、市场准入等经贸议题进行了深入、专业的磋商。双方一致同意,应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为中欧今年重要议程做好经贸准备,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6月19日下午,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就中欧经贸关系提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中欧互为主要贸易伙伴,中方高度重视中欧经贸关系,一直与欧方保持各层级的密切沟通,推动双边贸易投资合作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在世贸组织等多边领域的立场协调,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来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五十周年。中方将与欧方一道,全面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积极推动中欧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推动解决彼此关切,共同为中欧高层交往做好经贸议题和成果筹备。(日月谭天)
5月13日至14日,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与欧盟委员会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联盟总司长约翰·贝里根共同主持会议。此次会议围绕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欧各自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稳定形势、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养老基金与租赁公司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可持续金融、跨境数据流动与跨境支付体系建设等新兴领域合作进行了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对中欧金融工作组成立以来取得的积极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机制是中欧金融政策沟通的重要渠道、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平台以及探讨全球经济与金融问题的专业论坛。双方将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合作,推动更多实质性成果落地,并及时向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及双方领导人报告合作成果。 作为中欧金融工作组的配套活动,中欧金融机构圆桌会同期举行。中欧金融管理部门认真听取了与会金融机构就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创新等前沿领域提出的专业建议,并就优化市场准入、促进业务创新等具体诉求进行了充分沟通。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共同推动中欧金融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5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彭博社记者提问,上周五,欧盟驻华大使称,过去20年来,中国一直忽视欧盟在经贸问题上的关切。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表示,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50年来中欧的交往对话日益紧密,利益融合不断加深,合作规模和水平大幅地提升,多边的协调卓有成效。 林剑介绍,双方建成70多个对话机制,就双边合作和双方的关切进行深入沟通,达成众多共识,推动中欧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增长了300多倍,双向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2600亿美元。中国单方面的免签政策也惠及24个欧盟成员国。 “事实证明中欧相互成就,共同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为近20亿中欧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互利合作树立了典范。”林剑强调。(澎湃)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