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储能板块是指在能源领域中专注于储存能量的相关行业和企业的集合,涉及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多种技术形式。股票市场上,储能板块因其与新能源发展的紧密关联而备受关注。
储能:储能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电力供应和能源管理的领域
储能是指使能量转化为在自然条件下比较稳定的存在形态,再通过介质或者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以备在需要时释放的过程。根据能源形态不同,储能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将机械能存储在动能或者势能中,热能储存在潜热或者显热中,目前大多数针对电力市场的储能实际上是电力储能(即储电)。
根据技术特点的不同,储能可划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机械储能以抽水蓄能为主,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最低、使用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发展潜力最大的储能技术;电磁储能成本较高,目前占比较低。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中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9520.5MW,占比5.2%列第二位,仅次于抽水储能;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中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1709.6MW,占比5.3%列第二位。
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材料、中游核心部件制造、下游应用。储能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电池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结构件等。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储能系统的集成与制造,对于一个完整的储能系统,一般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以及储能变流器(PCS)四大组成部分。其中,电池组是储能系统的能量核心,负责电能的存储;BMS是系统的感知核心,主要负责电池监测、评估和保护以及均衡等;EMS是系统的控制核心,主要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能量调度等;PCS是系统的决策核心,主要负责控制充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产业链下游主要为不同应用场景的运维服务等,如储能可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侧、输配电侧、用电侧,实现调峰调频、减少弃光弃风、缓解电网阻塞、峰谷价差套利、容量电费管理等功能;其他应用场景还包括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的备用电源,以及为机器人系统供电,保障高性能武器装备的稳定运行等。
储能系统的成本构成中,电池是储能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占比60%;其次是储能逆变器,占比20%,EMS(能量管理系统)成本占比10%,BMS(电池管理系统)成本占比5%,其他为5%。
从分类上看,储能可以包括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储热、储氢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下有各种细分的储能技术。从技术成熟的角度看,抽水蓄能发展了100多年,其技术最为成熟,应用规模最大,锂电池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已经大规模商业化,铅蓄电池则是经历了从铅酸到铅炭的技术进化,目前铅炭电池在电化学储能制造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不同的储能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大、技术成熟可靠、适合调峰;而化学电池储能技术由于响应时间短,同时可以快速攀升到最大功率,因此很适合调频;高温超导技术需要极低的温度,对于设备要求高,同时因为要保持极低的温度,因此缺乏经济性,但是氢气的储存需要超低温,将制氢和高温超导技术结合就能发挥比较好的作用。因此,总体上看各种技术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
储能应用场景丰富,大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为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大类,包含多种子场景。储能行业应用场景丰富,在电力系统主要有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3大主场景,此外,还包括微电网、分布式离网等,细分应用如下:
发电侧:火储联合调频,稳定输出功率;新能源发电配储,平抑出力波动,提高消纳等。
电网侧:调峰、二次调频、冷备用、黑启动等。
用户侧:峰谷套利、需量管理、动态扩容。用户主要分为家庭、工业、商业、市政等。
微电网:主要为离主电网络较远的无电、弱电地区,需要自建电网,可采用可再生能源与储能作为解决方案。分布式离网:4G/5G基站供电;风景区驿站供电;森林监控站供电;油田采油站供电;高速加油站供电等。
储能板块名词解释
储能板块是股票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涵盖了能源储存技术及其应用的各个领域。该板块包括电池制造商、电池材料供应商、储能项目投资者等多种类型的企业,共同构成了储能产业链。
什么是储能
储能定义与技术分类
储能(Energy Storage)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将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根据能量储存方式的不同,储能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三大类。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化学储能则以电池储能为主,如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电磁储能则包括超级电容器储能等。
储能产业链分析
储能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材料供应、中游的储能设备制造以及下游的应用服务。上游主要包括电池原材料,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中游则是储能系统的集成与制造,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部件;下游则是储能系统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运维服务,如电力系统的发电侧、输配电侧和用电侧等。
储能的市场应用与发展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储能系统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储能还可以在电力需求高峰时释放能量,缓解电网压力,降低用电成本。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欧洲和美国是储能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中中国在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量中占据重要地位。
储能板块的投资机遇
储能板块的投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能源发电的持续增长将带动储能需求的增加;二是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将降低储能成本,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三是储能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带来新的投资机会。然而,投资者也需要注意储能板块蕴含的风险,如政策红利不及预期、新型储能相关产业需求不及预期等。
总结
储能作为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股票市场上,储能板块因其与新能源发展的紧密关联而备受关注,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然而,投资者在参与储能板块投资时,也需要充分了解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谨慎评估投资风险。
交通、通信、医疗等关键领域一度瘫痪。
据新浪财经,继光伏行业自律行动之后,光伏逆变器和储能行业或将紧随其后。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近期组织召开了防止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会议初步审议了逆变器和储能行业健康发展倡议。据悉,会议闭门举行,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高管参加会议。阳光电源、华为、中车、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固德威、古瑞瓦特、锦浪科技、上能电气、正泰、特变电工、禾迈、禾望、德业、首航新能源、昱能科技、远景等企业在会上发言。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宁德时代展出了集成于新型储能系统“天恒”的587Ah大容量电芯。据悉,宁德时代587Ah电芯在实现430Wh/L超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安全性能可以做到比小电芯更优。同时,该电芯引入了仿生SEI膜技术可降低活性锂的消耗,可保证电池全寿命周期的可吞吐电量较上一代提升48%,提升IRR2%~3%。(证券时报)
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李伟伟教授与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等共同研制出一种新型介电储能材料,其能量密度是主流商用介电储能材料的数十至数百倍,有望成为下一代高功率脉冲技术的核心器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4月11日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新华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组织开展了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申报及评审工作。经专家评审,列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的为上海市等9个城市以及“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项目”等30个项目。通知提出,请电网企业积极支持试点建设,做好电网接入、电费计量等支撑保障服务,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方式,充分发挥车网互动在绿电消纳和电力保供中的作用。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要推动完善辖区内电力市场交易规则,支持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投产仪式在珠海举行,该产线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量产大容量314Ah(安时)半固态电池产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型储能领域实现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跨越。据悉,该产线生产的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显著提升电池的热失控起始温度,安全性能实现全面升级。此外,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确保电池在极端环境下仍能安全稳定运行。 (广州日报)
在27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分别为EAST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成功发射第一束光、“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高分辨率三维介观尺度荧光显微技术、基于脱氨酶的转录因子印记技术、己二酸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基于新型光敏蛋白的基因治疗技术、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和北京重大开源成果。 其中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预计于2025年联调发电。投运后,该项目将成为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为我国大规模长时储能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科技日报)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