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科学:股票相关名词解释:脑科学板块指的是股票市场中,那些与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应用相关的上市公司所组成的板块。这些公司通常涉及神经科学、人工智能、脑部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
脑科学:国家前沿科技战略,政策力推技术攻关,神经疾病诊疗、脑机接口应用前景广阔,开启脑智产业新征程
人脑工程,全称是国际性人脑计划(HunmanBrainProject,HBP),项目起源可以追溯到1989年由美国国防部等部门资助,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召集有关神经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参与的“利用新的计算机技术构建脑的数据库和模型”的问题。人脑工程(HBP)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个科研大计划。
2023年5月25日,美国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获得FDA的临床许可。Neuralink采用的是侵入式方案,通过神经手术机器人,将柔性电极植入至大脑皮层中,植入后不可移除。此前2022年初,FDA基于安全等因素拒绝了公司的临床申请,此次再次获批,在安全性等方面已经获得更多的证据。除了Neuralink之外,Precision Neuroscience等多家脑机接口公司也计划在2023-2024年申请人体临床。虽然从第一例临床到产品上市到大规模临床应用,仍有较长的时间验证,但万里征途已踏出关键一步。
目前药物和手术等技术对于因卒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引起的中枢神经受损患者,缺少足够的治疗效果,患者长期处于瘫痪等功能失常状态,生活质量差。脑机接口的技术突破了传统机体组织修复的范围,以人机方式实现了功能的替代,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并且在一些个案上取得突破。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一位高位截瘫的青年身披借助机械辅助,利用脑机接口开出第一脚球,向全世界展示了脑机接口最直观的临床价值——为运动障碍提供辅助工具。目前全球每年新增1200万卒中患者,其中约40%的人群存在中度功能障碍,未来脑机接口在医疗上应用存在广泛的需求。
侵入式脑机接口整合脑科学、材料、微电子、手术机器人等多学科多技术领域,其植入的电极和操控的精度达到微米级。进入临床阶段,侵入式电极的植入,依然面临的对大脑皮层损伤,免疫排斥反应等系列问题。即使最终临床证明有效,其大规模应用,也需要考虑其经济成本的可及性。目前进展脑机接口研发企业,都有独特的电极设计方案、植入区域和植入方式均存在差异,最终获得功能补偿目标各异,脑机接口需要多次迭代,才能看出最终的技术趋势。
国内对脑机接口探索已开启,政策重点支持。国内早于十三五期间已启动中国“脑计划”,十四五又提出“一体两翼”规划,重点支持类脑计算与脑机融合计算研发。在脑机接口方面,国内研究团队从逐步跟随到齐头并集,在脑机接口专用芯片、深部脑刺激、静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脑波音乐脑机接口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相对于海外,国内的试验动物审批和临床资源支持都有具有优势。
“脑语者”由天津大学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联合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芯片的发布脑-机接口技术被誉为人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公认的新一代人机交互和人机混合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被美国商务部列为14项出口管制技术之一。目前国际上没有专用的脑-机编解码芯片,我国脑-机接口研发使用的脑电采集和处理设备仍大量依赖进口,在解码可靠性、使用便捷性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精解码、高指令、快通讯、强交互,这是‘脑语者’的四大优势。”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天津神经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明东教授介绍,“这款芯片可以识别出头皮脑电中极微弱的神经信息,高效计算解码用户操作指令,极大提升大脑与机器之间的通讯效率,拓展功能充分满足日常交流需求,让脑机交互设备真正成为使用者的‘第三只手’。”明东表示,“脑语者”有望为脑-机交互技术走向民用化、便携化、可穿戴化及简单易用化开辟道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数据科学家、中电云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龙龙博士表示,“脑语者”系列芯片有望实现我国脑-机接口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引领我国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变道超车。未来该芯片系列还将不断“进化”,为新一代脑机智能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神经科学领域(脑科学基础研究)
神经机器人系统提供工具,使得认知神经学家能在虚拟环境中,对大脑进行模拟,让仿真机器人与科学家在实验室创造的虚拟环境进行互动,以研究不同层次的大脑机制与各种感觉如何相关。此项研究利用模拟大脑,使得科学家得以区分不同神经的功能,同时还能对负责各个感官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以仔细观察神经系统的各项职能。
医药领域(脑疾病治疗)
人类大脑计划旨在为医药研究提供工具,以加快神经疾病方面的研究转化成临床治疗的速度:
(1)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医疗数据,可以鉴别不同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在症状和危害发生前,就能根据某些生理功能缺陷以及其他先兆来预测某些疾病的发生;
(2)利用生物标志物,仔细观察和研究疾病的过程,利用模拟技术建立模型,发展新的疾病研究理论;
(3)对药物的作用标的进行更好的识别,预测治疗方案的正面和负面效果;
(4)为个性化医疗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允许治疗手段适配敏感的个体或部分群体。鉴别精神和神经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在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中至关重要。人类大脑计划的试点项目其中之一就是研究阿尔兹海默症的模型。此模型具有特点:(1)易于理解:用可行范围内最简单的形式描述每个疾病的主要特性;(2)复杂:发觉非线性反应、易混淆的因素和目前为止无法证明或未知的个体差异;(3)对疾病的发生时间和机理进行明确地预测。
计算机领域(类脑计算)
在对人类大脑有全面的认识之后,以此为基础,建立、测试虚拟软件、硬件和机器人系统。新建立的系统有望克服目前集成电路系统的诸多限制(例如程序、能耗和稳定性),应用前景及其广阔。人类大脑计划将有部分早期项目专注于实现这些可能性,并对大脑计划外的相关开发者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新计算机系统开发成功后,会对各种经济领域(包括生产、服务、医疗、家庭等)有革命性影响。未来,自动化、自我修正的计算机系统将以神经形态计算技术为基础,取代传统机器,进行大量科技、商业与安全方面的数据分析。
一、脑科学板块概述
脑科学板块作为股票市场中的一个独特领域,汇聚了众多致力于脑科学研究与应用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二、脑科学的定义与意义
什么是脑科学?
脑科学,作为一门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还涉及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旨在揭示人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人类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研究方向与内容
1. 神经科学研究:脑科学狭义上解释为神经科学,研究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细胞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的整合作用。
2. 认知神经科学:探索人类认知、思维、意识和语言等脑功能原理,对人类认识自身有重大科学意义。
3. 脑疾病治疗:对各种脑功能神经基础进行解析,对有效诊断和治疗脑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技术进展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新技术的加入,脑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理解了脑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神经元分化等机制,解析了一些脑功能相关的神经环路和电活动的规律。这些成果为治疗脑部疾病、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市场前景
脑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脑科学板块中的上市公司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增长空间。同时,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将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三、脑科学概念股的投资价值
脑科学概念股作为股票市场中的一个热点板块,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这些公司通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研发经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这些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和技术面走势,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以期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
总结
脑科学板块作为股票市场中的一个独特领域,汇聚了众多致力于脑科学研究与应用的企业。这些公司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同时,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1月6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Nature期刊发表题为“Adenosine Signalling Drives Antidepressant Actions of Ketamine and ECT”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大脑中一种名为腺苷(Adenosine )的信号分子,是氯胺酮(Ketamine)与电休克疗法(ECT)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的核心通路,并基于此提出“间歇性低氧干预方案”(aIH),实现安全、可控地诱发大脑内腺苷释放,从而达到显著抗抑郁效果。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快速抗抑郁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新一代基于腺苷信号调控的、副作用更小的抗抑郁策略(包括小分子药物与非药物干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明确的靶点。(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
全球多机构科学家联合绘制出首个迄今最详细的跨物种哺乳动物脑细胞发育图谱,为人类理解大脑早期形成过程和神经发育障碍的起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详细参考。这项里程碑式的工作,覆盖从小鼠到人类的多种哺乳动物,揭示了脑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如何出现、迁移、成熟并建立复杂网络的关键机制,标志着脑科学研究进入新阶段。研究成果以12篇论文的形式发表于最新的《自然》系列期刊。(科技日报)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关于支持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依托北京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所等形成的成像、加工、检测、计算等平台能力,设立脑机接口专项孵化基金,打造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打造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高质量建设中关村(昌平)智能眼科医工产业园。
公司与傲意科技及其股东坚果兄弟、坚果极客、广发信德、广远众合、广州国发、星陀资本、洪科三号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增资协议》及《股东协议》,以现金方式合计7999.98万元受让上述股东持有的傲意科技74.41万元注册资本,占上海傲意13.33%股权;同时,向傲意科技合计增资8000万元认购上海傲意新增注册资本49.61万元,占本次增资后的上海傲意8.16%股权。本次交易取得傲意科技20.41%股权整体对价约为1.6亿元人民币。上述股权转让及增资完成后,上海傲意注册资本变更为607.69万元,公司持有上海傲意20.41%股权。傲意科技主营业务为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灵巧手及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为智能仿生手、灵巧手、智能脑电图机、可穿戴外骨骼设备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神经康复、人形机器人等场景。
十五五规划建议重磅发布,科技、消费仍是核心关键。
其中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监管方式,发展创业投资,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独角兽企业。
中共中央今天(2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央视新闻)
北京市发改委、市住建委近日联合发布通知,启动2026年市重点工程征集。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项目也被纳入征集范围。 通知明确,申报项目应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全市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落实“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切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引领新时代首都发展、回应人民关切,具备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对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北京日报)
9月28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宣布近日顺利完成扩募,规模由100亿元增至150亿元,并已实缴到位80亿元。目前,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已经在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Al for Science、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布局了一批优秀项目。下一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将持续聚焦颠覆式创新、前沿平台性技术等未来领域早期布局,联动上海未来启点社区构建创新资源协同网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与更多优秀的子基金及项目开展“投资+生态”的全方位合作,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上海未来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表示,要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该技术能直接从大脑读取语音信号,将思维转化为文本,主要面向语言障碍患者。公司计划3-4年内为健康人植入设备,目标2030年前实现消费级应用。用户未来可通过思维直接与AI平台交互,速度超越正常说话。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联合东华大学科研团队,历经5年多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出如头发丝般纤细、柔软可拉伸、可自由驱动的神经纤维电极“神经蠕虫”(NeuroWorm)。这项技术标志着生物电子接口(脑机接口、人机接口)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被动记录走向主动智能探测的范式转变。该研究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央视新闻)
记者9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其他单位科研人员,在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刚柔可调的“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损伤降低超74%。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科技日报)
|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