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名词解释:医药板块是指在股票市场中,专注于医疗健康相关企业的集合,包括制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
医药: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扩大了医药消费需求,医药市场得以快速发展
经过长期回落调整,医药板块在2023年下半年-2024年迎来大拐点,政策面、业绩面、筹码面等多重因素见底反转。
自2018年“4+7”药品集中采购以来,药品和器械集中采购范围持续扩大,规则不断成熟完善,总体来看,集采控费对国内医药产业边际影响最大的时期已经接近尾声。常态化的集采控费机制,一方面其价格预期趋于稳定和温和,另一方面集采的落地进一步催化国产品牌提升医院报量和市场份额,加速对进口替代。
公共卫生环境因素出清,院内诊疗和消费医疗受到的限制解除,诊疗流量修复;各类国家、联盟和地方集采控费举措持续落地,行业格局和预期管理逐渐稳定;医疗领域反腐廓清行业生态,市场预期稳定后头部企业受益集中度提升。但未来板块投资风格上相较于上一轮上行周期会有明显变化,自下而上在稳健成长的行业贝塔中寻找超额收益,强调医药板块的需求刚性、防守价值和稳健成长抗波动能力,做价值成长投资。从板块选择上看,院外板块强于院内板块,医药强于医疗;考虑当前市场资金特点,和医药板块发审环境变化,建议尤其重视中小盘医药标的主业见底回升困境反转机会;同时外延并购、商业授权BD也极有可能是2024年医药板块催化的重要机会。同时,创新药品器械的成长价值,创新成长也依然是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
创新药与仿创药:建议重视创新和存量品种兼具,现金流和估值水平有优势的仿创结合药企;把握出海创新机会,寻找海外合作与商业拓展预期差;与此同时,随着宏观环境和流动性的改变,港股生物科技类创新药企同样具备重大估值开发潜力。建议关注ADC、GLP-1以及AD等创新赛道的龙头以及估值底部业绩向上空间较大的龙头类。
仿制药与原料药:建议重点关注仿制药集采出清反转机会、新产品批量上市和海外突破三大关键催化。
近年来由于国际公共卫生环境和供应链秩序变化,部分原料药品种价格出现波动。随着上述影响因素逐步解除,目前行业价格处于恢复过程中,原料药主业有望企稳。同时,仿制药制剂品种集采出清已经大面积完成,部分行业优秀企业实行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保证质量同时成本可控,集采谈判中在价格上更具优势。部分企业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开展高端突破和国内首仿,同时叠加增量品种批量上市,长期成长通道进一步拓宽。一部分优质企业布局突破特色品种,打造国际化产品管线,加快出海进程。
生物制品:建议重点关注高性价比标的以及大单品加速放量的相关标的。生长激素:政策影响预期温和,性价比高有望迎来强修复。长效干扰素:慢乙治愈临床探索逐步深入,市场独占期放量快。胰岛素:集采影响逐步出清,关注创新+国际化催化落地。疫苗:围绕大品种布局。血制品:看好具备浆源优势的企业。医疗器械:目前时间点板块估值仍处于行业底部,未来板块存在较大反弹空间,建议重点关注院内器械设备领域的底部反转和创新出海机遇,如化学发光、优质高值耗材、医疗设备出海等。
中药与药店板块:中药重点看好国企改革、中药消费品以及基药受益相关标的。门诊统筹将进一步加速处方外流,为院外连锁药房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持续看好头部药房在未来的处方外流市场中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CXO与医药商业供应链:CXO产业仍处于景气度修复期,随着周期内的投融资寒冬逐渐触底,看好竞争格局优质的临床前CRO企业。医药上游产业链短期业绩压力不改整体趋势,持续看好国产替代和研发创新主线。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客观需求具有刚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服务板块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医美板块:展望2024年,医美行业将受益于消费力释放,行业整体增速回升。在研管线储备丰富、新品上市或放量在即、有望受益于营销改革的企业有望受益。
医疗器械: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中依然只有少部分完成了国产替代,大量高端细分领域国产化率仍较低,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近年来部分领先的国产厂商依靠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和丰富的产品线逐渐靠近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医药板块概述
医药板块作为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于健康与生命的深切关注。这一板块汇聚了众多致力于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的企业,涵盖了从原料药到成品药,从医疗设备到医疗服务的全产业链。
二、行业特点
- 高技术含量:医药研发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积累,持续的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高成长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升,医药行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 政策敏感:医药行业的监管政策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策导向往往决定行业未来的走向。
三、细分领域分析
- 制药企业:专注于新药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医药板块的中坚力量。
- 生物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药物研发,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
- 医疗器械: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诊断、治疗所需的各类设备。
- 医疗服务:包括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等,提供直接的医疗照护服务。
四、投资风险与机遇
医药行业虽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政策变动等风险。然而,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药行业依然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总结而言,医药板块作为股票市场中的健康守护者,其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在关注其高成长性的同时,也应审慎评估潜在风险,以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周一(7月7日),生物科技指数ETF收跌1.45%,半导体ETF跌1.36%,全球航空业ETF和银行业ETF跌1.29%,可选消费ETF跌1.27%,区域银行ETF跌1.03%,能源业ETF跌0.97%,金融业ETF跌0.96%,全球科技股指数ETF、科技行业ETF至多跌0.83%,网络股指数ETF和公用事业ETF则至多收涨0.18%。
周一(7月7日),美国科技股七巨头(Magnificent 7)指数跌1.03%,报173.67点。 特斯拉收跌6.79%,苹果跌1.69%,谷歌A跌1.53%,英伟达跌0.69%,微软跌0.22%,Meta Platforms跌0.09%,亚马逊则收涨0.03%。 此外,台积电ADR收跌2.40%,AMD跌2.26%,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类股跌1.44%,礼来制药跌1%。
艾迪药业7月6日消息,近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抗HIV感染药物临床耐药性研究及数据递交指导原则》,为抗HIV药物研发筑牢规范根基。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24年9月,作为国内抗HIV研发药企的领军者,艾迪药业受邀参加了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专家咨询会,深度参与其中。
锦波生物近日披露,将向养生堂有限公司(简称养生堂)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杨霞还将向久视管理咨询(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股份,两项交易(融资额+转让款)合计为34.03亿元。本次转让完成后,杨霞持有锦波生物50.73%的股份,杭州久视与养生堂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71%、5.87%。
记者5日从武汉海关获悉,武汉海关所属恩施海关近日通过“远程查检平台”,对恩施一农产品公司申报出口的中药材实施远程属地查检,并依托“云签发”模式快速出具植物检疫证书。这是全国首票采用远程属地查检模式验放的中药材出口货物。今年上半年,恩施海关共受理进出口中药材报检687批次,货值1.77亿元,同比增长29.9%。但受制于山区地理条件,辖区5家出口企业长期面临查验耗时长、物流成本高等难题,远程属地查检模式有效破解了这一地理瓶颈。(中新网)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学技术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全省中药材生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不断提高中药材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构建具有齐鲁特色的北方道地药材生产高地。促进中药材生产高质量发展,对推动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培育特色乡村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具有重要意义。《若干措施》提出,着力培优鲁中山区、鲁西南、黄河三角洲、胶东半岛4大中药材种植区和南四湖、东平湖水生药材养殖区,推动金银花、西洋参、丹参、山楂等齐鲁大宗道地药材品种集群式发展,稳步有序扩大“鲁十味”等重点道地药材品种种植规模,力争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80万亩左右。(大众日报)
7月4日,中欧医疗健康宣布增聘赵磊为共管基金经理,与葛兰共同管理该产品。中欧医疗创新等产品则继续由葛兰单独管理。据Wind统计,截至6月底,今年共有来自122家基金公司的666只产品变更为“共管式增聘”,其中不乏多位知名百亿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近一年来,中欧基金旗下也有29只产品实行“共管式增聘”。从个体到团队化管理,是公募行业的重要转型方向之一。记者注意到,监管机构多次发布相关政策指导,在基金行业推动团队制管理模式。(券商中国)
记者4日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获悉,该院血液科团队日前实现用体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成功,取得血液肿瘤细胞疗法的新进展。这一新疗法采取体内制备CAR-T的模式,相比传统体外制备CAR-T疗法,可简化操作、降低成本,有望大幅提升细胞疗法的可及性。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澎湃)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
1 | 联环药业 | 10.01% | 13.08 | 5.9% | 37亿 | 公司主导产品之一爱普列特片为国家一类新药,是国内首创的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症的有效药物,生产的美愈伪麻胶囊可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症状 |
2 | 小方制药 | 10% | 33.78 | 15.81% | 14亿 | 外用药生产商,产品以消化类、皮肤类为主 |
3 | 卫信康 | 10.02% | 14.06 | 4.56% | 61亿 | 公司核心产品覆盖肠外营养维生素、电解质补充用药、静脉补铁用药、消化系统及肝病用药等专业领域 |
4 | 美迪西 | 20% | 45.3 | 10.47% | 61亿 | 1、国内少有的能够以一站式生物医药临床前研发服务平台; 2、公司有合成生物学服务平台,采用酶法催化或者细胞工厂,积极探索小分子药物合成,如非天然氨基酸,多功能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