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啤酒:板块介绍
啤酒是以小麦芽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经过液态糊化和糖化,再经过液态发酵而酿制成的。其酒精含量较低,含有二氧化碳,富有营养。它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低分子糖、无机盐和多种酶。这些营养成分人体容易吸收利用。啤酒中的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容易被消化吸收,在体内产生大量热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们称为“液体面包”。
近年来,行业销售费用率开始从高点下降,行业进入价格战尾声。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消费者对高端化和差异化的追求也为酒企发展提供出路。各大酒企开始丰富生产线,布局中高端,迎合消费者对“质”的追求。销售费用率的下降导致了酒企利润率的改善。

2、啤酒:产业链

3、啤酒:啤酒分类
- 纯生啤酒,采用特殊的酿造工艺,严格控制微生物指标,使用包括45微米微孔过滤的三级过滤,不进行热杀菌让啤酒保持较高的生物、非生物、风味稳定性。这种啤酒非常新鲜、可口,保质期达半年以上。
- 干啤酒,该啤酒的发酵度高,残糖低,二氧化碳含量高。故具有口味干爽、杀口力强的特点。由于糖的含量低,属于低热量啤酒。
- 全麦芽啤酒,酿造中遵循德国的纯酿法,原料全部采用麦芽,不添加任何辅料。生产出的啤酒成本较高,但麦芽香味突出。
- 头道麦汁啤酒,即利用过滤所得的麦汁直接进行发酵,而不掺入冲洗残糖的二道麦汁。具有口味醇爽、后味干净的特点。
- 黑啤酒,麦芽原料中加入部分焦香麦芽酿制成的啤酒。具有色泽深、苦味重、泡沫好、酒精含量高的特点,并具有焦糖香味。
- 低(无)醇啤酒,基于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减少酒精的摄入量所推出的新品种。其生产方法与普通啤酒的生产方法一样,但最后经过脱醇方法,将酒精分离。无醇啤酒的酒精含量少于5%(v/v)。
- 冰啤酒,将啤酒冷却至冰点,使啤酒出现微小冰晶,然后经过过滤,将大冰晶过滤掉。解决了啤酒冷浑浊和氧化浑浊问题。冰啤色泽特别清亮,酒精含量较一般啤酒高,口味柔和、醇厚、爽口,尤其适合年轻人饮用。
- 果味啤酒,发酵中加入果汁提取物,酒精度低。本品即有啤酒特有的清爽口感,又有水果的香甜味道,适于妇女、老年人饮用。
- 小麦啤酒,以添加小麦芽生产的啤酒,生产工艺要求较高,酒液清亮透明,酒的储藏期较短。此种酒的特点为色泽较浅,口感淡爽,苦味轻。
- 淡色啤酒,色度在5~14EBC之间。淡色啤酒为啤酒类中产量最大的一种。淡色啤酒又分为浅黄色啤酒、金黄色啤酒。浅黄色啤酒口味淡爽,酒花香味突出。金黄色啤酒口味清爽而醇和,酒花香味也突出。
- 浓色啤酒,色泽呈红棕色或红褐色,色度在14~40EBC之间。浓色啤酒麦芽香味突出、口味醇厚、酒花口味较轻。
- 黑色啤酒,色泽呈深红褐色乃至黑褐色。黑色啤酒麦芽香味突出、口味浓醇、泡沫细腻,苦味根据产品类型而有较大差异。
- 鲜啤酒,啤酒包装后,不经巴氏热灭菌的啤酒。这种啤酒味道鲜美,但容易变质,保质期7天左右。
- 熟啤酒,经过巴氏热灭菌的啤酒。可以存放较长时间,可用于外地销售,优级啤酒保质期为120天。
- 浑浊啤酒,在成品中含有一定量的酵母菌或显示特殊风味的胶体物质,浊度大于等于0 EBC的啤酒。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类型啤酒的规定。
- 果蔬汁型啤酒,添加一定量的果蔬汁,具有其特征性量化指标和风味,并保持啤酒基本口味。除特征性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应啤酒的规定。
- 果蔬味型啤酒,在保持啤酒基本口味的基础上,添加少量食用香精,具有相应的果蔬风味。除特征性外,其他应要求符合相应啤酒的规定。
- 顶部发酵,使用该酵母发酵的啤酒在发酵过程中,液体表面大量聚集泡沫发酵。这种方式发酵的啤酒适合温度高的环境16~24 °C。
- 底部发酵,顾名思义,该啤酒酵母在底部发酵,发酵温度要求较低,酒精含量较低。这类啤酒的代表就是国内常喝的窖藏啤酒。
4、啤酒:行业现状
随着一大批新建产能的投产,我国啤酒产量规模自21世纪初开始快速提升,2013年产量达到5061.5万千升的历史峰值水平。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加之进口啤酒的持续冲击,我国啤酒产量已较峰值下降约10个百分点,目前稳定在4500万千升左右水平。与产量相对应的是,啤酒行业的销售规模仍在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846.5亿元,同比增长4.46%,市场呈现出量稳价增的趋势,行业吨价逐年提高。

依据欧睿的统计标准,按照每升售价的不同,将啤酒分为高档、中档和经济型三类(高档、中档、经济型的零售价分别为高于14元/500ml、7-14元/500ml和低于7元/500ml),可以看到高档啤酒的年销量由2012年的185.20万千升跃升至2017年的412.57万千升,CAGR为17.37%,对应的市场占比也由3.79%增至9.18%。中档啤酒和经济型啤酒在2012-2017年间的CAGR则分别为6.81%和-4.66%,远远落后于高档啤酒的增长速度。收入方面,2017年高档、中档及经济型啤酒销售规模分别为1567.37亿元、1701.18亿元和2098.43亿元,占比29.20%、31.70%和39.10%。伴随消费升级的大潮,2012-2017年期间,高档啤酒销售额整体CAGR为23.47%,其中进口高档啤酒CAGR高达38.76%,同时期中档啤酒销售额仅有大个位数增长,经济型啤酒收入小幅下滑。

行业集中度
我国啤酒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在过去的十年中,啤酒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华润雪花为代表的全国性啤酒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收购地方酒企,不断扩大在各地区市占率,逐渐形成华润雪花、百威英博、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嘉士伯五大CR5企业。CR5从2005年不足50%,上升到2017年80%。预计2020年CR5将达到85%。

5、啤酒:成本分析
啤酒主要成本占比近50%,相关成本价格变动对毛利影响较大。由于不同厂家的营销和生产方式有所不同,生产成本构成也有所区别,但能看到的是包材和大麦成本的占比是啤酒生产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据公司财报,青岛啤酒(2013)和燕京啤酒(2017)包材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分别为48.5%和33.0%。

自2015年供给侧改革以及环保限产以来,上游材料产能加速出清,价格一路攀升。玻璃期货价格在16-17年上涨76.9%,瓦楞纸价格上涨52.2%。包材占成本比例高达30%以上,成本上涨使得企业毛利率下行。2017年燕京、重啤、青啤的毛利率分别为38.00%、49.03%、40.64%,较2016年分别下降2.9%、0.5%、0.96%。18年下半年包材成本回落,19年成本压力有望持续减缓。


我国大麦对进口有较高依赖度,约85%的大麦来自于进口。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大麦价格低、品质高,近年来,逐步替代国产大麦成为啤酒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国内大麦种植面积不断缩减,进口大麦主导国内啤酒生产。目前我国大麦主要进口国家为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2017年我国从三个国家的进口量分别为650万吨、130万吨、25万吨。
大麦进口价于2018年攀升,且将持续至19年。我国大麦进口价在2018年上涨20.7%,主要原因系供给端大麦主产区的减产及需求端大麦需求处于高位。2019年大麦进口价或延续18年上涨态势,主要在于两大出口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出口量预期收紧。

18年市场普遍预期到19年大麦进口量将收紧,价格上行推升酒企成本。但进入19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有望减缓一部分成本压力。
6、啤酒:行业竞争

7、啤酒:产业链代表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