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飞机:板块介绍
“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民用飞机(客机、货机)和军用运输机,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民用航空工业甚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整体水平。目前,大飞机的典型代表有空中客车公司的A300、A330、A350、A380和波音公司的B747、B777、B787等。中国的最新大型军用运输机是运-20“鲲鹏”和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与国产大型民机C919飞机共同组成了中国“大飞机三剑客”。

我国的C919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通道民用飞机,是在研、试飞的最大型客机,最大起飞重量72.5吨,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也可称为“大飞机”。

C919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空客A320-200和波音B737-800飞机,巴西航空工业出品的E195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小,潜在的竞争对手还包括庞巴迪CS300、俄罗斯伊尔库特公司的MS-21等。据新浪网报道,截止2020年5月,C919已经获得来自全球28家客户的815架订单。

C919客机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计划2021年取得适航证。

2、大飞机:战略意义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大飞机制造产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主要体现在:
1)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波音公司研究表明,民用机销售额每增长1%,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拉动为0.714%。国际经验表明,一个航空项目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发展大飞机产业,不仅可以带来制造和运营使用的直接经济贡献,而且将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各部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2)牵引科学技术进步
根据美国兰德智库研究,大飞机研制及其核心技术衍射到相关产业,可以达到1:15的带动效应。研制和发展大飞机,不仅能带动诸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还能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可见,大飞机产业通过显著的技术扩散和溢出,将推动整个工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3)彰显国家综合实力
大飞机不仅具有难以替代的直接军事用途属性,还可作为平台载体发展为加油机、预警机等大型军用特种飞机,而且大飞机产业的长足发展,将提高国防工业质量和水平。目前,大飞机产业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3、大飞机:大飞机产业链
大飞机价值链条是由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的一系列环节组成,价值分布呈“微笑曲线”状。位于前端的研发设计、发动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位于后端的营销、售后服务属于管理和信息密集型,附加值也较高;中间的一般零部件制造、整机组装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附加值相对较低。
世界民用大飞机市场长期被波音和空中客车“双寡头垄断”,除了发动机制造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两个环节由 GE、普惠、罗克韦尔、川崎重工等欧美日公司占据以外,波音和空客几乎囊括了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所有较高附加值的环节,并且承担大部分的整机组装环节,而以西飞、哈飞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只能参与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一般零部件制造。

大型客机的产业链长度长、复杂度高,将制造环节进行价值拆分之后可以发现,机体制造、发动机、机载设备分别占比30%-35%、20%-25%、25%-30%,其余系统如内饰等占比10%-15%。

C919各部件供应商:

4、大飞机: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长期的投资机会在于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领域,如高端加工、动力系统、机载系统等,通过吸收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自主研发,伴随着国产大飞机产业的成长和壮大,在这些领域国内会诞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公司,形成我国自己的民机产业链,带动我国高端制造业整体发展。
(1)机体结构目前仍以航空工业主机厂为主,中短期受益相对最直接。例如,中航飞机承担中机身(含中央翼)和副翼等部件的研制,而且联营的西飞民机、沈飞民机和成都民机公司分别承担着机身、发动机吊挂、机头等部件的生产;
(2)发动机系统以航发集团为主,例如中国航发商发公司、西航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随着两机专项持续推进和逐步落地,国产代替迎来历史机遇期,产业链各环节市场空间广阔;
(3)机载系统将依托航空工业机载系统公司和中电科下属院所逐步突进国产化,按照具体系统分类研制,分享民机发展的产业红利;
(4)具有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也值得关注。随着国产化逐步提升,必将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助力我国高端制造业整体发展。
5、大飞机:产业链核心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