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块链:板块介绍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它维持了一个(连续增长的不能被篡改和修订的)记录区块序列,每个区块都包含了一个连接到前一区块的时间戳。如果我们把数据库假设成一本账本,读写数据库就是一种记账行为:
(1)记账,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找出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然后将账本的这一页信息广播给全网其他每个节点,这也就相当于改变数据库记录;(共识机制,密码学)
(2)核对,全网其他有效节点核对该区块记账的正确性,并且盖上时间戳,确认区块合法;(时间戳,数学)
(3)形成单链,即在上一合法区块之后竞争下一个区块;(智能合约,加密技术)
(4)存储,账簿是分区块存储的,随着交易的增加,新的数据块会附加到已存在的链上,形成链状结构;(分布式结构,信息技术)
(5)备份,每一个参与交易者都是区块网络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账簿备份,也就是分布式账本。

2、区块链:区块链的特点
1、去中心化:在区块链网络中分布着众多的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自由连接进行数据、资产、信息等的交换,而无需通过第三方中心机构。
2、不可篡改:区块链使用了密码学技术来保证区块链上的信息不被篡改,主要用 到的是密码学中的哈希函数以及非对称加密。
3、可追朔:区块+链的形式保存了从第一个区块开始的所有历史数据,连接的形式是后一个区块拥有前一个区块的HASH值,区块链上任一一条记录都可通过链式结构追溯本源。


3、区块链:产业链
区块链产业链的参与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中间层和应用层。
(1) 基础层:区块链生态的底层架构、逻辑框架和算法模式等,无论是共识算法的更新、加密模式的创新、奖励机制的完善等,都需要依赖结合实际应用来发展基础层的逻辑和架构;
(2) 中间层:基于区块链底层逻辑、技术、算法、机制的中间应用,致力于完善基于区块链逻辑的各种系统的流程改造、二次应用等;
(3) 应用层:开发解决用户实际需求的区块链应用,比如基于分布式账本开发的应用,包括身份验证、交易所、比特币、云存储等;再比如基于去中心化体系开发的应用,包括跨境金融、P2P 借贷等。

4、区块链:区块链应用落地情况
2016年以来,区块链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纷纷投入资金、人员进行区块链落地研究,目前主要落地项目在金融、银行、物联网、能源管理等领域,新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其中,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好,相关技术也发展的最快。从支付结算,到票据流转和供应链金融,到更复杂的证券发行与交易等各核心业务领域,均已有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在积极探索和尝试。


5、区块链:比特币
比特币的初始定位是成为“电子现金”,其主要功能在于实现点对点的价值流通。然而,相比于将比特币作为电子现金使用,更多的人将比特币作为一种投资品。尽管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的普及度、应用的广泛性与目前的移动支付相距甚远,但比特币网络十年间的稳定运行,使得其作为一种价值载体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之后,随着山寨币的普及,中本聪在重新设计比特币时结合了多种计算机技术,包括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试图借助区块链来探索数字货币之外的价值。截至2018年10月31日,据bitinfocharts,比特币区块链上每日活跃地址数只有60万左右,每日链上交易约30万笔,平均每笔交易的价值约为2万美元,每日通过比特币网络转移价值为60亿美元,支持比特币支付的线下场所有13437个,包括零售店、商场、咖啡厅、ATM等。

6、区块链:产业链核心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