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银行板块则指股市中银行类股票组成的板块。
银行:政策力挺银行合理息差,信贷需求回暖叠加资产质量改善,数字化转型加速,高股息优势凸显,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银行属于传统金融行业,从中观层面看,银行业估值水平与宏观经济相关性高度一致,我们将其归因为商业银行生息资产规模与净息差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同时伴随资产质量波动的信用成本也是影响银行业 PB 估值的关键要素;从微观的代表银行看,经济危机的发生对投资稳健、风控严格的商业银行造成的负面效应较小,盈利水平波动并不剧烈,并且有机会在危机期吞并大型银行,扩张资产规模;投资激进的银行在危机期承受比金融市场更加剧烈的波动,但在随着经济的复苏,其复苏的速度比稳健经营的银行更快。
资产发放端的收益和收集端的成本之差就成了银行的主要收入。所有银行的一切经营上的有效努力都可以归结于五个方面:1、提高资产端收益率;2、降低资金成本;3、降低资产端的资金回收风险(信用风险);4、防止出现挤兑(流动性风险);5、满足监管要求(合规风险)。
在不考虑资产端信用风险的情况下,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两个,即净利差和净息差。相比净利差,净息差还考虑了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的相对规模。而净利差直接反应银行的收益端和成本端的息差,较净息差指标更为原始,更能体现出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变动。
疫情后美国银行股PB估值已迅速升至1.3倍,背后的逻辑是风险快速出清,银行股展现了很强的顺周期属性。目前A股上市银行已步入风险出清后半程,尤其是经历2020年的严认定、强计提、多处置之后,结合投资者结构改变,本轮板块估值有望回到1倍PB以上,接近2018 年初(板块PB估值约1.2倍)。大行顺周期特征更显著,利润增速显著上行,机构认为银行股PB有望向1倍以上修复。
目前标普500银行指数PB达1.3倍,较A股银行溢价近70%,优质个股PB突破2-3倍。同时,美股银行强周期、高弹性,后疫情时代估值迅速修复,板块PB在20年3月跌至0.7倍低谷(接近同期A股银行),而近1年以来涨幅空间已高达 89%,中美估值差距被重新拉开。美股银行高估值中枢源于ROE较高、机构投资者主导市场,而疫情后快速修复是源于风险剧烈出清机制,轻装上阵后快速修复。
通过将银行过去十年的pb数据进行百分位分析,从2020年开始,银行的整体估值水平偏低,目前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视角来看,未来的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银行板块作为典型顺周期行业,当前资产质量指标改善趋势明朗。一方面2020年疫情背景下,银行业对不良资产严格认定,拨备计提力度和不良处置力度显著上升,助存量风险不断出清,尤其是给予优质银行股系统风险出清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偿债能力提升、零售风险拐点已现,预计新增风险较为可控。对比历史经验,当前风险出清逐步进入后半程,估值进入提升阶段。贷款利率上行驱动息差企稳、投资者国际化和机构化趋势则有望进一步催化银行股估值修复行情。
国际化+机构化+被动化,A 股三大资金配置趋势有望助推银行板块估值提升。第一,监管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境外资金入市的便利程度显著提升,北向资金在市场
的重要性处于快速提升通道,未来QFII/RQFII仍有广阔发展空间,有望带动A股投资风格与国际趋同,2021 年以来北向资金不断流入银行股。
第二,监管多举措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保险、社保、养老金、银行理财等资金地位不断提升,A 股迎来机构投资者的增量资金。
第三,近十余年来被动管理的指数型资金加速崛起,对标海外目前仍有一定提升空间(2019年末国内指数基金持股市值占股市总市值比例为 1.3%,而美国则为 15%)。以上三类资金均更为青睐高稳定度、高股息率、高流动性的银行股。2020 年以来三大资金配置趋势愈发明确,未来有望为银行板块估值提升提供有力动能。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吸引外资流入 A 股市场,外资银行板块持仓市值有望稳步提升。在国际化和机构化资金配置趋势下,境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风格有望与海外趋同,叠加保险、社保、养老金、银行理财等机构资金地位不断提升,机构资金银行股持仓比例有望稳步提升,为银行板块估值修复提供有力动能。
贷款利率锚定LPR,应用场景“先增量后存量”。2019 年 8 月,央行发布利率市场化改革新规,宣布“银行新发放贷款中主要参考 LPR 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 LPR 作为定价基准”以来,货币政策利率→LPR→贷款实际执行利率的传导路径打通。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央行主要通过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OMO)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等措施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各报价行在政策利率基础上加点报价,从而贷款利率可以对市场利率下行予以更多反映,LPR报价市场化的程度明显提升,市场也逐渐形成了LPR跟随MLF利率同步调整的预期。
机构认为,未来随着存量贷款LPR定价转换的完成,后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深水区改革的窗口期或打开,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2020年以来逆周期调节政策叠加疫情影响,货币政策处于宽松周期,政策利率持续调降,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并趋近存款基准利率;1)上半年隔夜Shibor多次降至1%以下,与活期存款监管基准利率差距在 4 月底逼近 31BP。2)同时,三个月的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降至 1.5%-2%的区间,成本低于部分长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其次,资管新规下表外刚兑逐渐打破的背景下,市场利率下行叠加债市调整,部分4-6月新发理财累计净值跌破1;货基及银行“类货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断下台阶,6 月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降至1.31%,创历史新低,已经低于1.5%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更显著低于大额存单利率,一定程度上也倒逼存款回流银行体系。存款脱媒现象较之前有明显的缓解。再者,猪价上涨引发的结构性通胀已接近尾声,CPI增速见顶,资本外流的压力也减轻。低通胀下,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也较为温和。
名词解释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和权益,可以转让和买卖。
什么是银行
定义与性质
银行是经营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业务范围
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票据贴现、外汇业务、发行金融债券、承销政府债券等。此外,银行还提供信用证服务、担保服务、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银行板块与股票市场
在股票市场中,银行板块通常指由多家上市银行组成的股票集合。这些银行股票的价格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货币政策、银行自身业绩等。
国际化与金融服务
许多大型银行还拥有广泛的海外分支机构网络,为全球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总结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和权益。而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两者虽然不同,但共同构成了金融市场的基石。通过了解股票与银行的基本知识,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上半年多数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健向好,仅有7家银行不良率较年初有小幅反弹,其余35家均保持资产质量平稳或优化。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不良资产拨备计提,导致近七成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下滑。日前,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回应银行资产质量话题,这些高管提及风险管理有两大趋势: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的风险得到持续出清;另一方面零售领域如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资产质量承受压力,不良率有所上升。(证券时报)
9月1日起,我国将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已经做好准备,确保新政策落地后,消费者能够及时拿到贴息“红包”。目前,参与消费贷贴息的6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等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都已经完成了系统开发,正在进行最后测试,大部分机构将在9月1日正式上线消费贷贴息功能。(央视财经)
针对市场普遍关注的房地产领域,多家银行都表示,上半年持续助力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加大按揭贷款投放力度。上半年,在国家实施助力提振消费行动中,六大行积极扩大消费金融服务覆盖面。针对九月即将开始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多家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正在抓紧调整研发相关技术系统,做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服务工作的落实。(央视财经)
据证券日报,8月29日晚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均已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由此国有六大行上半年“成绩单”全部揭晓。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健均衡,资产质量稳定向好。统计结果显示,6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合计约6825.24亿元;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3家银行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双增。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