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银行板块则指股市中银行类股票组成的板块。
银行:银行是强顺周期性行业,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经济复苏预期及低估值优势
银行属于传统金融行业,从中观层面看,银行业估值水平与宏观经济相关性高度一致,我们将其归因为商业银行生息资产规模与净息差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同时伴随资产质量波动的信用成本也是影响银行业 PB 估值的关键要素;从微观的代表银行看,经济危机的发生对投资稳健、风控严格的商业银行造成的负面效应较小,盈利水平波动并不剧烈,并且有机会在危机期吞并大型银行,扩张资产规模;投资激进的银行在危机期承受比金融市场更加剧烈的波动,但在随着经济的复苏,其复苏的速度比稳健经营的银行更快。
资产发放端的收益和收集端的成本之差就成了银行的主要收入。所有银行的一切经营上的有效努力都可以归结于五个方面:1、提高资产端收益率;2、降低资金成本;3、降低资产端的资金回收风险(信用风险);4、防止出现挤兑(流动性风险);5、满足监管要求(合规风险)。
在不考虑资产端信用风险的情况下,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两个,即净利差和净息差。相比净利差,净息差还考虑了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的相对规模。而净利差直接反应银行的收益端和成本端的息差,较净息差指标更为原始,更能体现出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变动。
疫情后美国银行股PB估值已迅速升至1.3倍,背后的逻辑是风险快速出清,银行股展现了很强的顺周期属性。目前A股上市银行已步入风险出清后半程,尤其是经历2020年的严认定、强计提、多处置之后,结合投资者结构改变,本轮板块估值有望回到1倍PB以上,接近2018 年初(板块PB估值约1.2倍)。大行顺周期特征更显著,利润增速显著上行,机构认为银行股PB有望向1倍以上修复。
目前标普500银行指数PB达1.3倍,较A股银行溢价近70%,优质个股PB突破2-3倍。同时,美股银行强周期、高弹性,后疫情时代估值迅速修复,板块PB在20年3月跌至0.7倍低谷(接近同期A股银行),而近1年以来涨幅空间已高达 89%,中美估值差距被重新拉开。美股银行高估值中枢源于ROE较高、机构投资者主导市场,而疫情后快速修复是源于风险剧烈出清机制,轻装上阵后快速修复。
通过将银行过去十年的pb数据进行百分位分析,从2020年开始,银行的整体估值水平偏低,目前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视角来看,未来的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银行板块作为典型顺周期行业,当前资产质量指标改善趋势明朗。一方面2020年疫情背景下,银行业对不良资产严格认定,拨备计提力度和不良处置力度显著上升,助存量风险不断出清,尤其是给予优质银行股系统风险出清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偿债能力提升、零售风险拐点已现,预计新增风险较为可控。对比历史经验,当前风险出清逐步进入后半程,估值进入提升阶段。贷款利率上行驱动息差企稳、投资者国际化和机构化趋势则有望进一步催化银行股估值修复行情。
国际化+机构化+被动化,A 股三大资金配置趋势有望助推银行板块估值提升。第一,监管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境外资金入市的便利程度显著提升,北向资金在市场
的重要性处于快速提升通道,未来QFII/RQFII仍有广阔发展空间,有望带动A股投资风格与国际趋同,2021 年以来北向资金不断流入银行股。
第二,监管多举措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保险、社保、养老金、银行理财等资金地位不断提升,A 股迎来机构投资者的增量资金。
第三,近十余年来被动管理的指数型资金加速崛起,对标海外目前仍有一定提升空间(2019年末国内指数基金持股市值占股市总市值比例为 1.3%,而美国则为 15%)。以上三类资金均更为青睐高稳定度、高股息率、高流动性的银行股。2020 年以来三大资金配置趋势愈发明确,未来有望为银行板块估值提升提供有力动能。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吸引外资流入 A 股市场,外资银行板块持仓市值有望稳步提升。在国际化和机构化资金配置趋势下,境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风格有望与海外趋同,叠加保险、社保、养老金、银行理财等机构资金地位不断提升,机构资金银行股持仓比例有望稳步提升,为银行板块估值修复提供有力动能。
贷款利率锚定LPR,应用场景“先增量后存量”。2019 年 8 月,央行发布利率市场化改革新规,宣布“银行新发放贷款中主要参考 LPR 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 LPR 作为定价基准”以来,货币政策利率→LPR→贷款实际执行利率的传导路径打通。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央行主要通过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OMO)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等措施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各报价行在政策利率基础上加点报价,从而贷款利率可以对市场利率下行予以更多反映,LPR报价市场化的程度明显提升,市场也逐渐形成了LPR跟随MLF利率同步调整的预期。
机构认为,未来随着存量贷款LPR定价转换的完成,后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深水区改革的窗口期或打开,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2020年以来逆周期调节政策叠加疫情影响,货币政策处于宽松周期,政策利率持续调降,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并趋近存款基准利率;1)上半年隔夜Shibor多次降至1%以下,与活期存款监管基准利率差距在 4 月底逼近 31BP。2)同时,三个月的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降至 1.5%-2%的区间,成本低于部分长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其次,资管新规下表外刚兑逐渐打破的背景下,市场利率下行叠加债市调整,部分4-6月新发理财累计净值跌破1;货基及银行“类货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断下台阶,6 月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降至1.31%,创历史新低,已经低于1.5%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更显著低于大额存单利率,一定程度上也倒逼存款回流银行体系。存款脱媒现象较之前有明显的缓解。再者,猪价上涨引发的结构性通胀已接近尾声,CPI增速见顶,资本外流的压力也减轻。低通胀下,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也较为温和。
名词解释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和权益,可以转让和买卖。
什么是银行
定义与性质
银行是经营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业务范围
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票据贴现、外汇业务、发行金融债券、承销政府债券等。此外,银行还提供信用证服务、担保服务、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银行板块与股票市场
在股票市场中,银行板块通常指由多家上市银行组成的股票集合。这些银行股票的价格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货币政策、银行自身业绩等。
国际化与金融服务
许多大型银行还拥有广泛的海外分支机构网络,为全球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总结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和权益。而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两者虽然不同,但共同构成了金融市场的基石。通过了解股票与银行的基本知识,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银行贷款可以用于补缴养老保险?近日,湖南省多家农商行推出以补缴养老保险等为专属用途的“养老贷”,包括长沙农商行、华容农商行、临澧农商行、津市农商行、邵阳农商行、茶陵农商行等。这一创新虽为养老保障补上了缺口,却也引发业内对金融边界的热议。今日,多家银行火速撤下“养老贷”相关宣传。多位银行业专家表示,在银行贷款市场竞争加剧、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正积极开拓养老金融这一新业务增长点。这类产品主要针对临近退休但社保缴费不足的城乡居民,具有一定的普惠性质,但同时也引发了对老年人债务负担加重的担忧。(上证报)
周二(7月8日),能源业ETF收涨2.69%,半导体ETF涨1.33%,生物科技指数ETF、区域银行ETF、银行业ETF至少涨约0.7%,可选消费ETF则收跌0.34%,网络股指数ETF跌0.77%,金融业ETF跌0.89%。 在标普500指数的能源板块,DVN、哈里伯顿、APA、西方石油公司、赫斯公司、贝克休斯、Diamondback Energy至少涨4.21%领跑,其中,Diamondback能源在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分股中表现第五,EQT则收跌2.33%,Expand能源跌2.38%。
据新华社,当地时间7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里约热内卢出席在巴西中资企业座谈会。中国银行、长城汽车、国家电网、金风科技、中粮集团、格力电器、大华技术、中天科技等企业的当地负责人参加。
周一(7月7日),生物科技指数ETF收跌1.45%,半导体ETF跌1.36%,全球航空业ETF和银行业ETF跌1.29%,可选消费ETF跌1.27%,区域银行ETF跌1.03%,能源业ETF跌0.97%,金融业ETF跌0.96%,全球科技股指数ETF、科技行业ETF至多跌0.83%,网络股指数ETF和公用事业ETF则至多收涨0.18%。
经济日报发文称,近日,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对新时代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为失信主体提供了更加规范、透明的修复通道。信用修复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此次《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信用监管正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这一改革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失信主体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的重要途径。事实上,信用修复制度是否完善,事关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也影响着千万劳动者的就业生计,其意义已远超单纯的制度调整。
主动调整上市计划的中小银行名单持续拉长。深交所官网最新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广州银行、广东顺德农商银行已先后撤回上市申请文件。据了解,两家银行撤回IPO申请的原因均为“战略规划调整”,且无赴港上市安排。至此,2023年3月排队银行A股IPO“换道”注册制审核以来,已有6家中小银行撤回上市申请,包括重庆三峡银行、亳州药都农商银行、江苏海安农商银行、安徽马鞍山农商银行及广州银行、顺德农商银行。整体来看,多家排队银行撤回上市申请是监管环境、市场逻辑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证券时报)
近日,香港立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香港立业”)通过场外交易的方式买入民生银行约1.99亿股H股,占该行总股本比例约为0.455%。记者调查获悉,香港立业集团系民生银行现有前十大股东深圳立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立业集团”)旗下公司。此番增持后,立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对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增至4.945%,成为该行第四大股东。立业集团为深圳前首富林立发起设立的控股集团公司。(券商中国)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