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机会: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补充关键“生命线”
4月11日晚,一批重约20吨的大科学装置关键部件将从合肥港出发,经由上海远渡重洋运向法国,为全球最大“人造太阳”——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补充关键“生命线”。 ITER,被誉为全球最大“人造太阳”,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该项目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受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 此次从中国运往法国ITER现场的部件属于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 作为磁体馈线系统中尺寸最大的部件,本次交付的校正场线圈内馈线共有9套,由直径16米、高度3米的半环结构组成。这一整套部件的制造耗时近6年。本次超大部件的竣工交付意味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任务顺利完成,整体馈线系统采购包任务完成度达85%。 聚变堆磁体可以视作ITER的“大骨架”,而磁体馈线则相当于穿连其中的“血管”,被称为ITER磁体系统的“生命线”。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陆坤介绍,馈线系统是ITER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聚变堆磁体传输能量和冷却介质,以及提供控制信号的反馈,同时作为磁体储能的泄放通道,确保磁体能量的及时安全泄放。这一系统由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制造及测试,也是国内承接的工程复杂程度最高的ITER采购包,共计31套,总重约1600吨。 长时间以来,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却因实现技术难度大而遥不可及,随着高温超导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正持续推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展。 华金证券称,产业链已迎来密集招标。聚变新能、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公布了多项招标公告,涵盖水冷系统水泵、水冷系统6000T冷却塔和中压高压氦气纯化器等多个环节。 方正证券表示,自2025年开年以来,尤其3月以来我国BEST项目招标进展明显加快,叠加未来CFETR项目的启动,资本开支上行明显,聚变设备企业将逐渐从预研订单阶段进入工程订单阶段,真正在产业端见到相应的收入与利润,实现从0-1的跨越
ID | 股票名称 | 代码 | 辨识度 | 热度 | 涨幅 | 备注 |
---|
ID | 评论人 | 时间 | 评论 |
---|---|---|---|
1 | u379401380 | 04-13 15:27 | 对农作物种植具有重要作用 |
2 | 何haha | 04-13 15:30 | 冲冲冲 |
3 | u251643251 | 04-13 15:32 | 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