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网站公告:为了给家人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股票复盘网V3.0正式上线,新版侧重股市情报和股票资讯,而旧版的复盘工具(连板梯队、热点解读、市场情绪、主线题材、复盘啦、龙虎榜、人气榜等功能)将全部移至VIP复盘网,VIP复盘网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每日涨停复盘工具龙头复盘神器股票复盘工具复盘啦官网复盘盒子股票复盘软件复盘宝,持续上新功能,目前已经上新至V6.2.7版本,请家人们移步至VIP复盘网 / vip.fupanwang.com,另外,每周一、周三晚上20:00~21:00举办VIP复盘网线上实战课,由具有15年私募基金实战经验,精通龙头、短线、中长线等各种模式,熟悉游资操作的竹炜老师给家人们实战复盘,并讲解操盘技巧,每期只开放100个名额,请家人们快速联系客服报名!!!

扫码VIP小程序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财经 澳华内镜24年报解读:海外业务亮眼,国内招投标市场拖累

股市情报: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Buffett读书会;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澳华内镜24年报解读:海外业务亮眼,国内招投标市场拖累

时间:2025-05-21 21:14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Buffett读书会;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图片


产品靠硬功夫,市场是硬骨头

一.业绩情况

澳华内镜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同比上涨10.54%;

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63.68%;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06亿元,同比下降114.13%。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下降26.92%;

归母净利润亏损0.29亿元,同比下降1143.36%。

公司经营业绩主要受以下因素的综合影响:

1)海外多个国家的产品准入以及市场推广进展顺利,海外业务取得了收 入增长,带动了公司整体业务收入增长。同时,国内终端市场招采活动减少,受招投标总额下降影响,公司国内业务收入增长有限

(2)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强市场营销体系以及品牌影响力建设,致使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均呈现增长趋势,增长速度大于公司收入增长速度,致使净利润发生变化;

3)报告期内,公司预计无法完成《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考核期所设定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于2024 年冲回之前年度累计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

二.亮点工作

1、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2024年,澳华内镜进一步布局海外营销网络,大力进行市场推广和多个国家的产品准入。2024年实现境外销售收入1.6亿元,相较于2023年海外营业收入增长42.7%。



2、国内大型医疗终端客户数量不断增长,带动了中高端系列产品销量的稳步提升

2024 年,依托于AQ-300 4K超高清内镜系统的持续推广,国内大型医疗终端客户数量不断增长,带动了中高端系列产品销量的稳步提升。报告期内中高端机型主机、镜体在三级医院装机(含中标)数量分别是 137 台、522 根,装机(含中标)三级医院116家2025年,随着设备更新逐步落地,招投标数据恢复,有望带动公司产品放量。


3、聚焦研发创新,高效推动产品研发与发布


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为1.6亿元,同比增长11.29%,占营业收入比例21.83%。产品管线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1)发布电子经皮胆道镜,通过电子胆道镜,医生能够直接观察胆道内部情况,获取更为准确的诊断信息,极大提升了对胆道疾病的诊疗水平。

2)发布电子膀胱镜、电子输尿管肾盂镜,布局泌尿领域。

3)发布高光谱平台,布局26个窄带光波段,能够更细致地区分不同深度的血管和组织。

4)发布AQ-150、AQ-120等内镜系统,其中 AQ-150系列为全新 4K 内镜系统,配合可翻盖触屏的设计。

5)发布640倍细胞内镜以及140倍光学放大内镜。

6)发布超细胃镜,最细达5.4mm的头端直径,可突破狭窄节段并明确狭窄远端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

三.热点回应

1、内镜行业的竞争格局

软镜赛道目前来说,从行业景气度看,长期应该还是有保证的,必然会吸引一些新的竞争者加入。

软镜设备赛道,技术壁垒相对比较高,需要通过临床打磨产品,获得临床的认可。

目前整个国内市场格局,需求和供给两旺主要在三甲占市场的80%。这一块(三甲)对产品要求相对比较高,到目前为止,国产(软镜)渗透的比例还是偏低的,特别是超三甲医院,基本上到现在为止还很难说已经完全可以做国产替代了,外资特别日本的奥巴、富士处于一个非常绝对的领先状态。核心是他们产品力,包括医生应用的各方面需求,他们能够去满足。作为在这个赛道深耕了几十年的企业来说,我们还是在不断发展产品,去了解临床的需求,把这些产品一步步打磨的更好,我们是在盯着上面(奥巴、富士)。

竞争加剧,更深的点是奥巴、富士的竞争,而不是说这些新进入者,因为新进入者直接去切超三甲市场是不现实的,公司是做了这么多年,经过这么多代产品的迭代,才有一点希望和机会往这些三甲医院进行渗透。

对于很多新进入者,逻辑肯定是需要投一定的时间,才能把产品打磨到临床认可的状态中。

所以特别是高端市场(三甲医院)来说,竞争格局是比较稳定的。公司还是会聚焦这个赛道,把产品做好。

2、公司应对日系企业竞争的措施

应对日系产品加大投入,我们这边打法会有变化。超三甲市场或者头部的三甲这些市场,是打阵地战的,不是打游击战的,需要去做学术,需要去做展会,让医生用你的产品,认可你的产品,然后一步步的去打这个市场

现在渗透率这么低,就是因为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是你的产品达到一定的临床需求,然后通过营销人员不懈努力,一步步的赢得这些临床医生们的认可。这个过程是挺难的。
今年随着我们产品力不断提升,AQ-300产品上市已经蛮长时间的,产品也一直在改进,一些细节在不断完善,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人员认可。从整个趋势上,包括一些三甲医院,我们已经能够批量装机了。

3、日系厂商的中国市场策略

日系品牌对内镜市场,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判断是变化的过程。早些时候你去跟日系产品厂商聊,他们仍然觉得国产产品跟他们差距还挺大的,特别在他们固有的超三甲医院的市场,他们觉得这个优势非常明显。但我们通过不懈努力,陆陆续续在攻下这些市场。

他们会有感受到,特别是一些他们固有的基本盘,头部的三甲医院。以奥巴为例,最核心市场就那么几块,中国市场肯定是其中之一,以前都要在中国投资建厂等,所以中国市场在奥巴这里一定会有长期性或者发展的预期,肯定会有相对应的,包括有新产品上,会加大投入。他们是感受到了一点的压力,但目前压力还不是那么明显。去年主要还是因为行业的不景气,他们感受到了最核心的还是政策上面的因素,以及在客户里,听到了国产一些产品近两年的进步。

今年整个竞争加剧,说明国产产品通过自己这些年的努力,而且逐渐在获得临床的认可。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努力,去提高在头部医院,特别三甲医院,这是最核心的主战场。

4、软镜赛道的AI应用场景

目前软镜的临床应用,AI应用场景不是特别多,主要是围绕做早期病变的发现,各家内镜企业都有相应的产品,从目前判断,商业模式实际上不特别成熟,你不光要能够成为医生的助手,更要能够帮医生去发现大家发现不了的东西,这更有意义。我们后续研发是往这个方向在走,现在处于比较初期阶段,不方便说太多,但这块肯定会持续关注。

5、关于库存

AQ-300合理的库存水位取决于对于市场的判断,相对景气度比较高,还景气度比较低。

去年年初甚至前年市场给到比较高增长,在这个背景下,公司需要有足够的库存去让产品放量。但整体去年跑下来以后,还是要谨慎一些。

财务的稳定性,包括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维度。今年把去库存作为一个核心任务去做,具体定量是多少,是均匀的去还是怎么去,实际上是把库存控制在一个相对比较良性的状态。今年任务,无论是高端产品还是低端产品,整个库存首位是一种比较舒适的状态,包括对后面金融的压力都会小一些。

6、关于海外

1)海外营销

海外营销团队从年报批露数字看,营销团队增加了几十人,其中海外营销团队增加人数是比较多的。公司陆陆续续拿证在一些区域销售,肯定需要区域的销售进行渗透,每一个市场都要销售去渗透,对人员是需求扩张。从整个机制来说,现在主要是两个团队在做。一个是在深圳的团队,主要覆盖除了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另一个团队在慕尼黑的团队,主要覆盖欧洲。

定性来说,今年预计海外增长会比国内更快一些。

定量来说,现在没有办法给出数据。总体来说,在海外,公司处于比较初期的状态,还没有掌握终端的情况。后面随着我们产品渗透率提升,包括产品得到临床的认可以后,以后也会更多的知道产品到哪,然后围绕去做一些临床的工作,但现在公司属于第一阶段。

2)海外拓展市场的重点国家

海外拓展来说,我们处于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还没有很有策略的说这个地方/国家应该用什么样的团队去打,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

目前来说,还是在筛选比较好的代理,有些区域我们开始拿证销售了,就要找当地合作伙伴,处于这么一个阶段。经销商买,可能都批次买,有的经销商比较有实力,可以买好多套;有的经销商可能实力不够,或者比较谨慎,一开始就买两三套先试。这种情况都带有非常大的偶然性。

总策略,除了本土市场外,下一步肯定要发力欧洲市场。但这是线性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中筛选出一些比较好的市场,我们去做标杆。

7、渠道商近况

在行业冬季的时候,渠道会有一些洗牌,包括我们营销团队,去年也有调整,对应渠道商也会有一些变化。总体来说,还是往好的一面更多。

公司的渠道商,特别是一级代理,是更多有实力的,在行业做的很久的渠道商。这跟他们对产品临床的认可也是有关系的,大家对于产品更有信心,所以一些有实力经销商去买,开始做我们的代理。整个行业洗牌,有一些实力不够,会被洗出去。从整体渠道商的资质来说,应该是变得更好了。

8、在研产品进展更新

在研产品情况,下一代AQ-400产品,最迟明年会推出来

旗舰机型的迭代周期是4-5年,所以明年到一个新的周期。

其他相关产品,在年报会有披露。总体新产品发布的节奏,是比较透明,能看到的。

1)AQ-400

AQ-400主打功能中一个是3D,第二个是Edof。Edof本身是奥巴X1已经有的,而且得到临床非常大的认可的功能,

我们在做国产替代的一个突破。这两个应该是AQ-400目前能看到的功能,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核心功能提升。

从定价来说,还没到那个阶段。总体来说,AQ-400会比较X1去定价。

2)内镜机器人

内镜机器人现在谈销售预区还有点早,从整个研发进展来说,已经进入到注册环节。它是一个全新的产品,需要做临床,今年会进入临床,快的话也要到2027年才能上。等确定性越来越高以后,我们可能会对它的未来空间去做一些商业上的判断,目前还太早。



9、中高端机型的销售情况

AQ-300占我们出货的一半,在高等级医院的装机肯定AQ-300是主体,占多数。但有一些比较偏远的三甲医院,确实经费各方面有难处,目前阶段只能买AQ-200。现在也做了150,可以提供到性价比市场一个4k的性能。总体来说以300为主,定量没有办法给出。

10、新一轮设备以旧换新

设备以旧换新后面是不是有扩大的,这不好说。因为到目前为止,跟业内人士交流,他们是听到以旧换新,包括有一些需求起来,但是不是后面量有质的提升、飞跃,目前还没了解到,没听到。

11、集采规则的区别

对于内镜市场,不管它的需求怎么产生,集采产生也好,或者本院的正常诊疗设备更新需求产生的,我们不分的,我们都要去努力。

只是以一种以旧换新,或集采的形式推出来,对价格会有一些要求,各家都有相应的策略。

集采情况下,毛利率和净利率走势情况

如果集采占到整个市场份额很高的话,毛利肯定会有体现,会下降。我们的毛利率实际上下来并不多,第一是集采并不是非常核心主流的需求因素;第二各家对于应对集采的方案很多。日系品牌必然会去维护它的价格,核心一定是它在中国的销售额,且主流型号也就那么多。

从基本商业逻辑来讲,他们也不会破坏自己的价格体系。

竞争更多的是指三级医院,对临床、对学术、营销上、资源上的投入,竞争体现在这方面,而不是说价格。目前还没有到那个阶段,有很多小厂去搅和毛利率,还没到那个阶段。

12、非消化内科市场发展

核心肯定还是消化和呼吸。内销的团队,实际上人员增长并不多。有其他一些小镜种,有一定市场需求,一定产品壁垒特性,我们会做一些这样的品类,但不是核心。

总体来说最核心的还是两大科室,一个消化,占70-80%以上,然后是呼吸,呼吸未来成长非常好的科室。其他是一些补充,我们也不会投入特别多的资源做这些科室。

13、回购进展以及激励计划

回购正在进行中。回购结束以后,会开始考虑激励的相关动作。

14、友商新产品的上市对AQ-300销售的影响

友商推出的产品也是往超三甲,或者三甲头部医院去攻的。这一块主要还是品牌处于垄断的状态,我们现在要一起努力,改变这些顶尖的临床专家对国产不如进口的成见,需要国产企业一起去努力,把这个关键给它改变过来。大家把产品做的越来越好,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替代状态,能够提高国产替代的速度。

15、国内产品出厂价格

目前没有变动,但是变不变,取决于头部企业,看奥巴的策略会不会变,因为X1的镜体一直没上,所以整个价格体系目前还是相对比较稳,没做大的调整,所以奥巴不变,我们也不会变的。如果奥巴后面有一些比较大的动作,其他厂商要根据自身情况会有一些调整。

16、收入确认周期

从整个招投标到收入确认,这是两条线。但从入院到装机的节奏去看,两三个月的状态。

四.基本面数据对比(澳华内镜VS开立医疗

1、业绩

1)营业收入: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2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澳华内镜开立医疗

3)扣非净利润: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2、盈利能力

1)毛利率:澳华内镜开立医疗

2)净利率: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3)净资产收益率: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3、控费能力

1)销售费用率: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2)管理费用率: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3)财务费用率: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4、偿债能力

1)资产负债率:澳华内镜开立医疗

2)有息负债率:澳华内镜开立医疗



5、研发能力

1)研发费用: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2)研发费用率: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6、运营能力

1)资产周转率: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2)存货周转天数: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小结:

1、在业绩上,澳华内镜同比增速略好于开立医疗

2、盈利能力上,澳华毛利率好于开立,但整体是下降趋势,主要是境外业务处于初期阶段,产品结构相对分散,中低价格带产品在业务收入中占比较大,因此境外业务相较境内业务,毛利率偏低,从而影响整体毛利率水平。净利润有所上升,但整体还是低于开立。

3、控费能力上,澳华产品不断优化,且海外业务刚起步,整体费用上比开立高。

4、偿债能力上,两家偿债能力都差,澳华相对好一点。

5、研发能力上,开立好于澳华。

6、运营能力上,开立医疗整体周转率相对优秀。

7、现金流上,开立医疗现金流充沛。

股票复盘网
当前版本: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