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好消息,而是“好到难以置信”的消息——ASCO中国军团,来了!
而现在,中国创新药,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登上这个世界顶级舞台。
今年的ASCO,中国研究者共计70余项原创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包括诸多“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头号选手。
你可以说,这是成绩单,还可以说,这,是宣言书。宣告一个时代的到来——中国创新药,已经开始改写世界抗癌格局!
而领衔的中国创新力量中,谁又是C位担当?
第一个引爆关注的,是中国生物制药。12项口头报告刷新了中国药企在ASCO的纪录。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产业信心的提振。
从核心产品“贝莫苏拜单抗 安罗替尼胶囊”组合与K药正面PK,到HER2双抗ADC药物首次人体数据公布,再到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CCR8抗体……几乎涵盖了从靶向到免疫、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的一整条创新路径。
这是在告诉世界:中国不仅能仿制,更能首创;不仅能跟跑,更能领跑。
恒瑞医药也不甘示弱:15款创新药、67项入选研究、4项口头报告,依然是“排面担当”。别以为它只是靠量取胜,多款ADC、双抗药物入选,比如HER2 ADC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数据更新,疾病控制率超70%,联合疗法潜力巨大。看得出来,恒瑞这次的策略很清晰:稳住大分子、发力ADC、补上免疫联合短板,稳中有进。
复宏汉霖本次共计发布近20项研究数据,ADC和双抗依然是绝对站C位。其中,PD-L1 靶向ADC HLX43进入实体瘤治疗早期研究,引发不少海外专家关注。
另一边,信达没有多说话,只是拿出双抗,直接放大招。
这不是群像,这是中国力量的集体亮相。
我们当然记得2015年的ASCO,那一年,最多的中国声音是“也做了一个类似的研究”。
而到了2025年,关键词已经变成了“首次公布”、“全球首次”、“优于标准治疗”。
这不是某家公司的胜利,而是中国药企从基础研究、临床设计、国际合作到商业路径一次整体升级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群像”背后有“群策群力”,才能真正从“亮相”走向“引领”。
未来的悬念还没结束。如果你问我,哪款药最有可能改写全球治疗格局?也许是亚盛的全球首个选择性Bcl-2抑制剂;也许是恒瑞的HER2 ADC,正在直逼第一梯队;也许是科伦博泰刷新纪录的SKB264……又或许,是那个还没被注意、但数据异常亮眼的早期分子。
ASCO不是终点,而是战场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而中国药企,已经不是坐在看台上的观众,而是手握兵器、正面交锋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