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可证仅发放给了欧洲和越南客户的供应商,考虑中美谈判近期阶段性达成一致,美国客户供应后续或将陆续放开。
稀土永磁材料是整个稀土产业链发展最快、产业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方向,也是我国的关键战略优势新材料。
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中国稀土永磁出口许可证发放是一个重要信号,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稀土永磁厂商的全球竞争优势以及加速全球战略化布局。
稀土永磁产业链概览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和出口地,具备较强的产业竞争力。
稀土永磁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稀土资源开采冶炼,中游原料加工和下游应用领域构成。
上游:一般是在独居石和氟碳铈矿等轻稀土矿和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中提取稀土元素,冶炼形成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等。
中游:以上游开采的矿石冶炼提纯成各类稀土材料,如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和发光材料等,其中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价值最高、占比最大的应用领域。
下游:高性能钕铁硼的应用主要分布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变频空调、消费电子、机器人、智能制造等行业。
稀土产业链图示:
上游:稀土&稀土矿开采
稀土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被誉为“新材料之母”。
中国稀土产量、储量均为全球第一,主导供给格局,主要稀土资源分布在内蒙古、山东、四川及南方七省。
根据稀土硫酸盐溶解度的差异,稀土元素被分为轻稀土、中稀土和重稀土。
中国稀土矿分布呈“北轻南重”格局。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
从资源类别上来看,内蒙古、山东、四川主要为轻稀土资源,而南方稀土主要为重稀土资源。
北方轻稀土矿储量大,易规模化开采具备成本优势;南方中重稀土矿储量大放射性低,易开采且经济效益好,战略意义重大。
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矿区稀土储量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83%以上,居世界第一,是我国轻稀土主要生产基地。白云鄂博稀土矿与铁共生,主要稀土矿物有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其比例为3∶1,都达到了稀土回收品位,故称混合矿。
离子型中重稀土是稀土离子以离子形式吸附在矿物上的,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尤其是在南岭地区分布可观的离子吸附型中稀土、重稀土矿,易采、易提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
稀土矿:在资源禀赋上,我国资源优于全球,表现为稀土矿种和元素齐全。
稀土元素主要提取自独居石、氟碳铈矿、淋积型矿等稀土矿,原矿采选将稀土原矿开采并经过处理后得到稀土精矿。
在原生资源供给中,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白云鄂博轻稀土矿以及南方地区特有的风化淋积型矿为代表的离子型稀土矿,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2016年我国确定了以北方稀土、南方稀土、中铝公司、广东稀土、五矿稀土和厦门钨业六大国企为主导的行业竞争格局。
2021年底我国宣布成立以中铝公司、五矿稀土、赣州稀土三大稀土集团为主体的“中国稀土集团”,并同时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两家稀土科研技术研发企业,以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稀土产业发展协同,保证我国管控分散的中重稀土供给,我国供给格局进一步优化。
当前南北双雄中国稀土集团(中重稀土)与北方稀土集团(轻稀土)占据全国90%以上的稀土指标,已形成“南重北轻”的稀土格局。
中国稀土集团、厦门钨业以及广东稀土(广晟有色是广东省属稀土产业集团旗下唯一稀土上市平台)重点覆盖江西、湖南、广东、福建、云南、广西、江苏、山东、四川等地的稀土资源与企业,主要产品以重稀土为主。
中国稀土集团目前集团下属稀土矿山企业72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33家。中国稀土为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现阶段唯一上市平台。
北方稀土重点覆盖内蒙古自治区的稀土资源,主要产品以轻稀土为主。
稀土冶炼分离
冶炼分离是将稀土精矿通过火法或湿法冶金技术得到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等。
开采冶炼流程主要包括选矿、精矿分解、稀土元素分离和金属冶炼。
冶炼分离技术上,我国对稀土冶炼分离环节形成垄断,冶炼分离产量占全球比例约90%。
在以包头稀土研究院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带领下突破稀土开采冶炼与分离的技术瓶颈。
徐光宪院士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极大减少了萃取工艺实验的盲目性,使我国稀土冶炼分离成本大幅降低,在世界稀土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我国稀土冶炼分离水平全球领先并延续至今,控制着高纯单一稀土的全球市场。头部轻稀土开采冶炼企业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稀土冶炼垄断地位短期不会改变。
稀土监管
我国对稀土矿开采进行严格的管控。
稀土行业的监管政策与规范文件在过去十多年间不断完善和细化。
自2011年起,国务院明确了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奠定了行业发展的基础。
2024年,国务院再次强调建立产品追溯制度,严格流通管理,确保产业链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至2025年,工信部推动资源集中,防止海外稀土资源冲击国内市场,实现全流程精细化治理,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今年4月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当前我国稀土行业供给侧正加快结构性改革,总量调控升级、行业整合提速、进口管控强化、非法产能出清对供给格局形成重塑。
中游:稀土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是将钐、钕混合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如钴、铁等)组成的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压型烧结,经磁场充磁后制得的一种磁性材料。
稀土永磁分为钐钴(SmCo)永磁体和钕铁硼(NdFeB)永磁体。
其中钕铁硼系磁体的磁能积在27–50MGOe之间,被称为“永磁王”,是磁性最高的永磁材料。
钕铁硼: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
钕铁硼永磁材料是迄今为止磁性最强和性能最优的永磁材料,且应用最为广泛。
普通钕铁硼:主要应用于磁吸附、磁选、电动自行车、箱包扣、门扣、玩具等领域。
高性能钕铁硼:是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之和大于60的烧结钕铁硼磁材。烧结钕铁硼具有减小产品体积和重量的同时,能够提供更高的使用效率的特点。
稀土永磁材料产业格局
我国稀土永磁材料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尚未出现垄断型企业。但在行业上一轮周期的发展过程中,一批先进的规模型企业陆续诞生。
我国稀土钕铁硼产业主要集中在宁波、包头、赣州、京津、山西等地区。
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企业众多,但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商较为集中。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中科三环、宁波韵升、正海磁材、英洛华、金力永磁、天和磁材、厦门钨业、横店东磁、金田铜业、中钢天源、有研新材、盛和资源、英思特、银河磁体、九菱科技等厂商。
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的说明,烧结钕铁硼毛坯年产量达到5000吨的企业属于行业第一梯队。
该类企业产能和产量都较为可观,并各具技术特点与市场特色,在长期的竞争与发展中形成自身优势,共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头部企业梯队,包括中科三环、正海磁材、宁波韵升、英洛华、金力永磁、天和磁材、中科磁业、大地熊、安泰科技等。
第二梯队则由年产量介于3,000吨到5,000吨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组成,虽然规模稍逊于第一梯队,但在市场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第三梯队则是年产量小于3,000吨的众多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此外,永磁材料按照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分为不同系列和牌号,对于磁材企业而言,掌握的牌号越多,则越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下游:应用加工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提供数据显示,稀土下游消费中,磁性材料消耗占比达42%,市场规模占据稀土下游市场75%。
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稀土永磁材料将作为主要增长极打开稀土需求空间。
以钕铁硼为代表的第三代永磁材料价值有望持续提升。
高性能钕铁硼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变频空调、节能电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领域。
其中,新能源车需求贡献高性能钕铁硼主要增量,人形机器人将是行业未来的星辰大海。
当前稀土供给的市场格局正在全面重塑,稀土原料企业向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也正在成为行业长远发展的主流趋势,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稀土磁材领域在全球影响力与话语权有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