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零增速放缓,在储蓄意愿增强以及外部宏观环境影响下,零售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消费信心仍有待提振。其中,网络零售仍为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增速有所放缓;百货业态增长乏力,提升改造与投入产出匹配存在难度;连锁业态展现出一定发展韧性,但回暖趋势不明显,行业内资本事件重启,整合后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对外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确定性显著加大,扩大内需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预计,2025年政府针对消费领域的政策支持将延续并有望加大力度,但政策落地效果取决于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提升;网络零售仍将是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实体零售企业经营持续承压,具备贴近消费者需求的经营策略、全渠道服务能力与良好经营效率的企业有望实现结构性增长。
(一)行业概况
2024年,消费支出对拉动GDP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消费增速放缓,百货业态经营压力较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储蓄意愿增强以及在外部宏观环境影响下,对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形成制约,导致零售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消费信心仍有待提振。
零售业关系国计民生,是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载体,在繁荣市场、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零售行业整体增长与GDP增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起到重要作用,2024年全国GDP同比增长5.0%,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增幅较上年明显放缓,零售行业景气度仍有恢复空间。按零售业态分,2024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7%,专业店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2%,超市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7%,百货店零售额比上年下降2.4%,品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下降0.4%,百货店经营压力持续承压。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5%。2024年,便利店、专业店和网络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的增长贡献突出。

居民收入、消费者信心等是支撑零售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持续增长,但增速波动明显。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增长5.1%,增速较上年放缓;同期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比上年增长5.1%,消费支出增速与可支配收入增速一致,但受消费降级、投资保守以及储蓄意愿增强的影响下,支出增速收窄较为明显,消费意愿下降。

根据消费者信心指数,2022年以来,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行并在低谷小幅波动,收入变化是影响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同时在经济、地缘政治、国际市场需求等外部宏观环境影响下,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增长担忧,对未来预期出现疲软态势,对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形成制约。整体看,零售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消费信心仍有待提升。

2025年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同比变化不大。按零售业态分,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9%、4.6%、1.2%、6.7%、1.4%,增速分别比上年全年提升5.2、1.9、3.6、2.0和1.8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为 5.7%。2025年一季度,便利店、专业店和网络零售表现突出,是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细分业态
1.百货业态(含购物中心)
2024年以来,以百货业态为主的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但整体降幅随着下半年来“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落地有所收窄;受商业地产规模红利逐渐消减,当期新开项目数量、体量均创下近十年新低。整体看,百货业态增长乏力,经营压力大。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以百货业态为主)零售额累计下降5.0%,同比呈现较大幅度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累计同比增长10.5%)。从2024年前三季度主要商品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服装类、化妆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9.4%、10.1%和11.5%;金银珠宝类降幅明显,零售额同比下降14.3%;家用电器类在家电以旧换新、节能补贴政策拉动下实现同比正增长,零售额同比增长3.3%。
从月度零售额看,2024年以来,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以百货业态为主)各月的零售增速均为负值,7月达到最低值-13.10%,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家用电器市场销售增长明显,带动8月之后零售额增速降幅持续收窄,12月恢复至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为-0.1%。12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仍突出,同比增长41.0%,增速相比上月加快了7.0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销售改善最为明显,增速好于上月14.3个百分点。
开闭店方面,根据联商网、赢商网统计,2024年至少有38家商场闭店(包含宣布闭店),其中运营10年以上的商场有29家,约占总数的76%;受商业地产规模红利逐渐消减,2024年集中式商业(含购物中心、百货)新开业项目数量、体量均创下近十年新低,当期开业数量、体量同比分别下降17.58%和12.52%。企业投资策略较为谨慎,新开业项目中,存量调改再开业项目的占比越来越大,2024年占比为21.79%。
经营业绩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38家百货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27亿元,同比下降6.80%;实现净利润60.37亿元,同比下降2.19%。根据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零售企业发展指数,2024年前三季度,大型百货零售企业营业收入指数和净利润指数均处于近十年来低水平(2024年上半年为谷底)。整体看,百货企业经营压力大,行业发展处于低谷期。


2. 超市连锁
2024年,连锁超市展现出一定发展韧性,在消费增速放缓状态下,零售额仍维持增长,但行业整体回暖趋势不明显,行业内企业表现为增收不增利,门店数量呈收缩态势;行业内企业采取的发展战略分化,未来发展走势有待关注。
2024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超市增长2.7%,行业整体回暖趋势仍不明显。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47家连锁超市企业的调查,2024年,38.2%的超市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实现增长,57.4%的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出现下降。经营业绩方面,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较为突出,25.5%超市企业净利同比增长,53.25%的超市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销售额增长的企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利润未同步增长。
根据百货商业协会数据统计,大型超市营业收入指数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整体呈下行趋势,净利润指数在2020年底达到历史顶点,随后下降,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前三季度为-217。门店数量方面,2024年样本企业新开门店737家,关闭门店994家,净增-196家,其中9成开店和闭店都是2000平以下的门店,这与小型社区业态调整较为灵活有关。面对竞争激烈的现状下,零售企业发展战略不尽相同,其中选择扩张战略和收缩战略的企业占比均为36.2%,扩张战略包括深耕已有区域、改造升级设施设备、跨区域发展等,收缩战略包括关闭不良门店和优化既存门店,其余选择平稳发展的企业占比约28%,不同战略下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势有待关注。
此外,即时零售与社区服务集成模式逐步深化。在“15分钟生活圈”政策的推动下,社区超市正从单一的商品销售场所,向集购物、服务、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转变。这一转变打破了传统零售的固有边界,深度整合生鲜采购、应急用药、家政服务、快递代收等高频民生需求,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解决方案,同时提升门店服务性收入,丰富门店收入来源。另有永辉、物美等头部零售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通过前置仓模式实现30分钟即时配送,其中物美2025年即时零售占比超30%。供应链端,即时零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销售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可以准确预测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商品需求,实现动态调整库存,降低缺货和积压风险,进而降低运营成本。

3.网络零售
近年来网络零售增速放缓,但仍为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零售消费市场线上线下渠道的加速融合和业态模式的持续创新已成为促进网络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
网络零售一直是国内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除2020年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外,其发展增速均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然近年来网络零售增速放缓,但仍为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5%,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0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6.5%。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网络零售Top100企业网络销售总体规模为1.91万亿元,较上年的网络零售Top100增长2.7%。Top100企业包括电商企业8家、实体零售企业47家、消费品企业45家;排名前三的企业依次为京东、阿里巴巴和唯品会,3家企业网络销售规模均超千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0.7%、6.4%和8.6%。从增速和增长来看,Top100企业中实现网络销售正增长的企业65家,其中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的企业达到38家(电商企业2家、实体零售企业19家、消费品企业17家)。零售消费市场线上线下渠道的加速融合和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的持续创新已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关键动力。

1.行业政策
2024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以提振及促进消费,对零售行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当期,政府大力推进了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并配套落地超长期国债资金保障。随着政策发力显效,为消费市场的增长提供了良好支撑。2025年,随着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叠加发力,市场活力有望得到提升。

(二)行业关注
2024年以来零售行业内资本事件不断,资本项目重启,行业内资产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整合后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4年以来,实体百货零售企业持续面对严峻的经营压力。险峻形势下,零售企业发展路径不尽相同,有的选择瘦身,收缩战线,比如中百集团计划剥离亏损子公司湖北永辉中百超市,出售其45%股权;有的选择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和多业态协同发展,2024年9月,名创优品计划以63亿元收购永辉超市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同月,华联股份收购北京SKP持有的北京华联美好生活百货有限公司100%的股权;11月,四川商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红旗连锁,并成为其控股股东;12月,雅戈尔集团或将接手阿里巴巴持有的银泰百货股权,预计收购金额在70-80亿元。此外,另有企业选择跨界经营,湖南商业零售龙头友阿股份公告,拟收购专注高端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的研发设计企业深圳尚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尚阳通科技成立于2014年,专注高端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的研发设计,深度聚焦工业级、车规级先进功率器件芯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零售行业在消费复苏乏力、成本持续上升的多重压力下,行业内企业对优化资产结构、拓展销售渠道、多业态协同发展等更为重视,或将持续推升资本事件活跃,同时整合后的文化融合、管理融合对企业管理层带来挑战,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仍待进一步观察。

消费者需求多变,零售门店期望利用调改获得客流增量,如果调改后的门店未在短期内实现盈利,或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大、经营主体多,从商品结构到业态布局,服务模式到消费体验都高度同质化,因此当电商平台凭借优势持续分流时,百货零售企业线下实体场景优势受到一定压制。随着消费者对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提出更高要求,消费品零售企业需要重新回归消费者本身,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全域营销体系,实现对消费者的精准触达、进而维持流量、提升效益。上述因素导致近年来各实体零售纷纷对门店进行调改,包括场景改造、提升产品结构和产品品类,优化购物流程等,但提升改造与投入产出匹配存在难度,面临调整转型后坪效随体验面积扩大递减,调改效果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如果调改后的门店未在短期内实现盈利,或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对外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确定性显著加大,扩大内需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预计,2025年政府针对消费领域的政策支持将延续并有望加大力度,但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仍偏弱,政策落地效果有待观察;网络零售仍将是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实体零售企业经营持续承压,具备贴近消费者需求的经营策略、全渠道服务能力与良好经营效率的企业有望实现结构性增长。
2018年以来,美国多次挑起贸易战,特朗普政府有意通过加征关税来解决美国自身的问题和压制中国的发展。进入 2025 年,美国再次以 “对等关税” 等为由,对中国钢铁、铝制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多行业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使得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严峻,进一步抑制了对外贸易的活力,国内对外贸易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能够增强内部经济的自主性和稳定性,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提升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中央政府将 “扩大内需” 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战略,围绕激发消费潜力、优化供需结构推出一系列系统性政策举措。2024 年,国家以超长期特别国债为杠杆,撬动消费品更新换代的万亿级市场。2025 年,“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被列为政府九项重点任务之首,预示着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加码。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的提升是政策效果落地的关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对就业稳定性存在担忧,对收入增长预期放缓,导致零售市场消费需求不足,进而对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形成制约,相关促消费政策落地效果有待持续观察。
中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低,竞争程度高,面对当前动能不足的局面,各业态零售企业正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同时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数字化平台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带动企业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提升。预计,网络零售将依托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与动态供应链优化,持续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实体零售企业经营压力仍大,具备贴近消费者需求的经营策略、全渠道服务能力与良好经营效率的企业有望实现结构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