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隆鑫通用概况:制造经验丰富,聚焦摩托车 通机
摩托车业务贡献70%以上营收,主要包含自主品牌无极、宝马合作、贴牌业务、发动机。公司摩托车出海经验丰富,2024年出口147w位列第一,占我国行业总量的14%。
通机业务贡献20%左右营收,包括小型家用发电机组、非道路用发动机、园林机械等产品。
核心看点:产品力 性价比 品牌力驱动,无极出海高增
2024年无极海外销量8w,占比40%,其中八成为欧洲市场。
欧洲市场含金量高,核心五个国家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市场总量110w台,其中中大排量占60%以上。当地骑行文化根深蒂固,欧洲消费降级趋势下,中国品牌高性价比优势放大。
无极优势:
- 20年宝马合作,发动机技术领先、品牌认可度高。1)在制造技术方面,公司2005年起开始给宝马代工大排量发动机,在技术上有长期积累,且能满足高端品牌宝马的品控要求。国内品牌如春风首款踏板车SC150同样采购隆鑫的发动机。2)在品牌认可度方面,与宝马的合作能高度为品牌赋能。
- 渠道布局:“1 N”战略,从重点国家到同语系地区。公司首先选取具有强文化影响力 无垄断且少本土品牌的市场进入,能做到事半功倍、高投入产出比。这种优秀的运营思路是市场不断竞争和变化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摩托车出海是产业趋势,海外市场空间充足。看无极品牌,当前在欧洲市占率不足5%,而头部日系单个品牌可高达20% ;此外拉美 土耳其等市场仍有增量。把通路车纳入考虑,以2024年公司两轮摩托车160w销量计算,全球市占率不足3%,而日系龙头本田市占率可达30%左右。
股权重整落地,业务有望充分协同
宗申 隆鑫规模翻倍,在供应商议价权、生产管理协同上正面效应强。当前在费用率管控上效果已经非常明显,24Q4、25Q1三费用率分别为5.84%、5.53%,同比分别-5.39pct、-3.90pct。
高股息属性下,投资价值更高
2024年分红率73.26%。若2025年分红率70%,在实现净利润18e的假设下,对应当前市值股息率近5%。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公司当下销量高速增长 远期海外拓展空间广阔,同时股权重整后协同效应带来潜在毛利率净利率提升空间,高股息属性强化投资价值。我们预计2025年净利润18e,对应PE 15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关税等政策风险;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整合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1. 制造经验丰富,聚焦摩托车 通机
1993年隆鑫通用成立,以生产摩托车发动机起家;1998年公司第一台摩托车上市。2005年,公司与德国BMW公司开始合作,同年隆鑫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2012年8月,隆鑫通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14年11月,隆鑫通用合资成立“珠海隆华直升机科技有限公司”,将业务拓展至无人机产业领域。2018年公司自主品牌高端化之路正式开启,2018年9月公司发布摩托车自主高端品牌VOGE无极、2022年7月发布电动摩托车品牌“茵未BICOSE”。
公司产品主要有三类:摩托车及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机械、充电桩等其他业务。

财务表现:公司毛利率趋势稳健上行,费用率管控良好。2025Q1公司净利率10.9%,较2024年全年提升4.2pct;费用率从2024年的7.3%下降到2025Q1的4.8%。
业务拆分:摩托车业务和通机分别贡献营收的77%/19%,1)摩托车业务:整车包括无极、隆鑫非道路运动机车、宝马合作、贴牌业务、三轮摩托、茵未电摩。其中无极增速高,是核心看点,其他业务维持稳定或稳中有增的态势;另外摩托车发动机收入20e左右。2)通机:营收30e左右,基本稳定。


2.核心看点:产品力 性价比 品牌力驱动,无极出海高增
2.1. 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当前主要出口欧洲
公司自主高端品牌无极成立于2018年,定位“极致驾驭乐趣的运动机车品牌”,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的中国新大排。
品牌多数车型布局250cc 中大排量市场,另有4款150cc产品,全面覆盖巡航/街车/仿赛/复古/休旅/踏板等品类。2023年以来无极新车型密集上市,打造了爆款产品CU525、SR250GT、DS525X等。
无极品牌营业收入对公司摩托车整车业务的贡献比例不断提升,从2020年占比10.3%提升到2024年的30.5%。品牌海外营收占比43%,其中八成出口到欧洲、其余出口到拉美 东南亚。

欧洲市场:高含金量,大排量占比过半
据acem数据,2024年欧洲摩托车五个主要市场法/德/意/西/英摩托车总销量116w。
欧洲摩托车文化根深蒂固、人均可支配收入能支撑玩乐需求,是全球最重要的大排量市场之一。
多个全球顶级摩托车赛事在欧洲举办,时间久远、关注度参与度高。例如Moto GP(1949年创立)、达喀尔拉力赛(1978年创立)、WSBK(1988年创立)等。
摩托车俱乐部数量多、专业,部分大型俱乐部有跨国分会,组织各种骑行/竞技活动。
欧洲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能负担用于骑行玩乐、长途旅行等大排量车的售价。
从数据来看,欧洲五国大排量占比超过50%,大排量摩托车市场空间在60万辆以上。

欧洲市场:消费降级趋势下,高性价比产品销量有望增长
欧洲经济恢复较弱,消费者信心不足&实际可支配收入承压,有消费降级趋势。
欧元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3月欧洲央行将2025年增长预期从1.1%下调到0.95%,并同步下修对2026、2027年的增速预测。
2025年3月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0.9点至-14.5,欧盟整体指数下降1.0点至-13.9,进一步偏离长期平均水平。
美国计划对欧盟部分产品加征20%关税,贸易摩擦加剧。
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目前失业率或失业人数处在近期高点。 ü通胀压力仍在,一定程度压制对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

日系头部品牌本田、雅马哈、川崎合计占有30-40%的市场。
2023年欧洲市场,三大日系品牌合计市占率30%。
2025年3月西班牙市场,三大日系品牌合计市占率42%。

高性价比有利于抢占市场,消费降级趋势下增速值得期待
以西班牙热销产品为例:2025年2月无极有两款产品进入西班牙热销前30车型,1)525 DSX,主要竞品是本田CB 500X;2)SR1 125,主要竞品是本田PCX 125、雅马哈NMAX 125。对比无极与日系竞品,同等配置下无极售价低10-20%,与本田和雅马哈部分公里数较少的二手车售价接近。

2.2. 公司优势1:20年宝马合作,制造能力强、品牌认可度高
欧洲经销商一般同时负责售后服务,同时欧洲消费者消费习惯上高度重视产品品质,因此更高的产品质量有利于在欧洲打开和维护市场。
公司本身自1993年起生产摩托车发动机,在技术上有长期积累,制造能力领先。
2005年起公司与宝马密切合作:1)先后为宝马代工生产了大排量发动机、大排量踏板车等产品;2)无极品牌三款产品是基于宝马车型打造的,使用同款车架和发动机;3)2024年双方签订合约期20年的新项目,合作进一步升级。宝马是摩托车品牌中消费者高度认可的高端品牌,且欧洲是宝马摩托车的销量主基地,与宝马品牌的代工合作对无极品牌形象高度赋能。

2.3. 公司优势2:渠道布局广泛、社群营销能力强
截至2024年报,无极海外网点1165个,其中欧洲地区876个,基本覆盖主要国家。后续将力求渠道优化,包括开设旗舰店、增加渠道数量等。
品牌营销能力强,1)亮相各类车展、举办经销商年会;2)主要出海摩托车品牌中无极facebook账号粉丝数领先,更新频次高。

2.4. 中期出海空间大
看欧洲市场,当前无极市占率不足5%,而头部日系品牌市占率30-40%。当前销量的高增尤其是大排量销量的高增,意味着当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信任已经初步建立,这对玩乐属性强的大排量摩托车产品来说是重要的壁垒,可以对后续份额增长更乐观。
更远期看,全球5000-6000w摩托车销量,头部品牌本田市占率30%左右,而公司无极 贴牌市占率仍仅3%,成长空间极大。

3. 股权重整落地,业务有望充分协同
2024年12月,公司资产重整股权交割完毕,隆鑫控股持有的隆鑫通用累计5.04亿股股票过户给宗申新智造,占总股本的24.55%,宗申新智造成为隆鑫通用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左宗申先生成为隆鑫通用的实控人。
宗申集团始创于1982年,2003年宗申动力通过资产重组在深交所上市,目前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机械、航空发动机等。后续将以资产注入等方式稳妥解决二者的同业竞争问题。

据摩托车商会数据,以销售数据计算,隆鑫和宗申分别是我国摩托车行业规模第二、第三的公司,分别占全行业销量的10.6%、6.1%。 双方摩托车业务的整合,有望在供应链、发动机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充分协同。

4. 减值风险出尽,高股息属性强化投资价值
减值风险已经出尽,后续业绩有望充分释放
2019-2023年公司业绩严重受减值损失的影响,每年减值3-6亿元;2024年减值金额下降到1.87亿元。
隆鑫通用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商誉减值,当前商誉账面价值已清零,风险基本出清。商誉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司于2015年收购广州威能75%股权、增持31%山东丽驰股份,产生商誉共计8.66亿元;于2017年收购意大利CMD约67%的股权、骐风设计80%的股份,产生商誉共计1.441亿元;于2019年收购遵义金业66%的股权,产生商誉2.94亿元。

公司现金流量健康、在手货币资金充足,能为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分红率高。
2025Q1在手现金77亿元,占总资产的45%。同时公司资本支出可控,2019-2024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维持在5-7亿的水平,压力较小。
2024年现金红利8.21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73.3%。

5. 盈利预测&投资建议
公司当下销量高速增长 远期海外拓展空间广阔,同时股权重整后协同效应带来潜在毛利率净利率提升空间,高股息属性强化投资价值。
我们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94.2e,同比 15.4%;其中无极营收43.5e,同比 38%。预计净利润18e,对应PE 15X,给予“买入”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