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产业正在加速落地,那就是人形机器人。比如之前的机器人马拉松,一方面可以牵引技术突破升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产业不断发展。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今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14.9万套、260.4万套,同比增长都超过了20%。
而如果我们把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拆开,除了玩家们正在加速落地汽车工厂、家庭服务等场景之外,如果我们往产业链上游零部件看去,其实也有着不少的投资机会。其中,丝杠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简单来说,丝杠就是一种能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者反过来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的机械部件。虽然我们平常生活中很少能直接看到丝杠,但它可是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常客。
最近几天,丝杠玩家们也迎来了集体大涨,比如恒而达(300946)在四天时间内上涨幅度超过了20%,秦川机床(000837)也在最近震荡上行。

恒而达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那么,丝杠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让投资者们前簇后拥呢?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01
如果我们沿着丝杠的应用场景看去,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汽车是三个最重要的需求场景。其中人形机器人存在最大的需求增量。据专业机构预测,2030年,人形机器人领域中丝杠的市场需求有望达到500多亿元,其需求规模是传统工业母机市场的10倍以上。
丝杠对于人形机器人有多重要。就以特斯拉的Optimus为例,马斯克的计划是今年制造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2026年的产量将增加10倍。
其中,机器人的灵巧手要想更像“人手”,自由度还需要不断提升。这样一来,丝杠成为未来的重要增量。据专业机构预测,单台人形机器人未来所需微型丝杠数量有望达到34-44个。丝杠占机器人的成本也超过20%。
以大规模量产后单台机器人2.5万美元单价计算,单机丝杠价值量高达4万元人民币。
据华西证券预测,当人形机器人产量达到100、500万台时,我们预计对应的行星滚柱丝杠市场需求分别为141和445亿元,将彻底打开行星滚柱丝杠的需求空间。
02
而在这种背景下,玩家们也在积极扩产能,希望能跟上需求的增长。
比如五洲新春(603667)在去年下半年发布公告,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项目为线控执行系统核心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说白了就是用于丝杠生产,总投资额1.6亿元。在此之前,五洲新春已建设两个专业化丝杠车间。
虽然公司开发的行星滚柱丝杠对应的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需求小,去年仅有少量样品收入,但行星滚柱丝杠拥有效率、体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已是人形机器人中的重要零部件。五洲新春在这个领域加码,也算是合情合理。

行星滚柱丝杠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北特科技(603009)去年年底投资18.5亿元建设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基地,计划2025年年底建成投产,尽早实现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技术创新与规模化生产。
无独有偶,新剑传动年产100万台人形机器人及汽车行星滚柱丝杠产业化项目建设用地也已正式过审,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40亩。
玩家们在丝杠上的加码,可以说是不留余力。
03
当我们把丝杠的竞争格局打开,你会发现,虽然丝杠未来的增长潜力不小,但是高端市场仍由欧洲、日本企业主导。比如在滚珠丝杠领域,国外CR5已经接近了50%。所以,这个领域有着不小的自主突破的空间。

高端滚珠丝杠竞争(来源:智研咨询)
而在人形机器人需求的行星滚柱丝杠赛道上,在全球头部企业中,据笔者了解,目前Rollvis(瑞士)单个行星滚柱丝杠价格约2000元/个,而国内玩家还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那你可能要问了,这个赛道的壁垒究竟在哪里呢?作为高精度的传动部件,材料的选择和配比对于滚动丝杠的性能指标至关重要。而在加工工艺端来看,滚动丝杠核心壁垒在于螺纹加工。
除此之外,磨床为丝杠扩产主要资本支出之一,高端磨床基本由欧洲、日本企业主导。这样一来,设备供应为另一大产业化壁垒。
但是,国内玩家也在这个领域积极布局。比如双林股份(300100)已经于2024年底建立了年产12000套行星滚柱丝杠产品的试制产线。
在今年年初,通过收购科之鑫,双林股份获得了高精度螺纹磨削技术。而就在上个月,公司首款国产“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正式亮相,第一批样件订单已经开始交付。
毕竟,有专业机构预测,如果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百万级别,行星滚柱丝杠的市场空间在2030年有望超过180亿元。所以,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实现自主的玩家,双林股份股价连续大涨。
而从业绩上看,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超100%。如果公司的行星滚柱丝杠能够实现规划化交付,那么这个业绩还有上升的空间。
所以,掌握着核心“传动命脉”的丝杠,未来肯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