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网站公告:为了给家人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股票复盘网V3.0正式上线,新版侧重股市情报和股票资讯,而旧版的复盘工具(连板梯队、热点解读、市场情绪、主线题材、复盘啦、龙虎榜、人气榜等功能)将全部移至VIP复盘网,VIP复盘网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每日涨停复盘工具龙头复盘神器股票复盘工具复盘啦官网复盘盒子股票复盘软件复盘宝,持续上新功能,目前已经上新至V6.2.7版本,请家人们移步至VIP复盘网 / vip.fupanwang.com,另外,每周一、周三晚上20:00~21:00举办VIP复盘网线上实战课,由具有15年私募基金实战经验,精通龙头、短线、中长线等各种模式,熟悉游资操作的竹炜老师给家人们实战复盘,并讲解操盘技巧,每期只开放100个名额,请家人们快速联系客服报名!!!

扫码VIP小程序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财经 【国盛军工&化工】中简科技:先进航空装备、国产大飞机赛道核心的先进碳纤维供应商

股市情报: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军工平论;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国盛军工&化工】中简科技:先进航空装备、国产大飞机赛道核心的先进碳纤维供应商

时间:2025-05-04 21:37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军工平论;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公司是我国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纤维核心供应商。公司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山西煤化所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发任务,目前核心产品ZT7系列于2012年通过航空领域试验验证并于2014年批量稳定生产,满足新一代型号需求的ZT9系列于2015年研制成功并于2023年稳定批产。


ZT7新一轮采购周期 ZT9新产品放量 航天领域持续突破,未来3年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国产大飞机碳纤维预浸料,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产业化推进。

第一,新一轮航空装备放量即将到来,公司作为最上游原材料环节有望率先受益。“十四五”航空主机厂订单在2021年落地,但是军工材料企业作为上游环节往往需要提前备货导致景气周期较下游主机厂提前,中简科技单季度收入早在2020Q2就迎来环比大幅度提升。我们认为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下一批次航空装备订单即将批量落地,中简科技作为最上游环节有望率先受益,2024Q3单季度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187.44%、环比增长67.58%,2024Q4收入持续环比增长。


第二,除主力型号ZT7系列外,新型号ZT9系列碳纤维进入批量供应阶段、T800等产品在航天领域逐步取得突破。ZT9H是现阶段国内唯一一款已经工程化应用的第三代碳纤维产品,主要用于满足新一代型号需求。公司2015年率先研制并于2023年开始稳定批产,2023年ZT9系列碳纤维收入达到1.50亿元。ZT9H作为支撑新一代航空装备等高端装备的新产品,未来具备巨大成长空间,此外T800产品有望在航天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将带来新增长点。


第三,公司积极布局国产大飞机碳纤维预浸料,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产业化推进。目前公司预浸料技术团队已经掌握了行业一流的技术水平且成熟度较高,公司的定位是长期陪伴商用航空成长,根据商飞选型要求以T800及以上纤维做成预浸料参与到商飞的评价体系中,未来有望凭借自身实力成为国产大飞机重要供应商并充分受益于产业发展。


第四,公司积极扩产以满足下游需求增长和应用领域扩充,未来产能仍将持续增长。2022年ZT7系列一、二期产能合计420吨,2023年三期项目(3条200吨ZT9系列)已经投产,目前公司为了满足下游需求已经开始建设四期项目相关工作,四期项目主要是基于客户产能需求启动,旨在突破高端碳纤维产能瓶颈。


第五,规模效应叠加高单价新产品占比提升,公司将有效对冲降价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一方面,碳纤维企业规模效应显著,公司碳纤维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18亿元增至2020年的3.29亿元,对应毛利率由2016年的69.22%增至2020年的84.15%,其中制造费用占收入比例下滑明显,由2016年的22.22%下滑至2020年的11.97%。另一方面,ZT7系列碳纤维已经经历降价未来价格或趋于稳定,ZT9系列碳纤维作为新一代产品单价更高且增速更快,高单价产品收入占比有望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2、6.61、7.93亿元,对应PE为29X、24X、20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超出预期,新产能释放、新型号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相关数据滞后。



内容目录


1. 中简科技:国内航空航天碳纤维核心供应商

公司是我国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纤维核心供应商。2008年公司为承担科技部“863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工程化”重点项目成立,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山西煤化所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发任务。公司碳纤维产品包括ZT7、ZT8、ZT9、ZM40J等多个系列,其中核心产品ZT7系列碳纤维于2012年通过航空领域试验验证并于2014年开始批量稳定生产,满足新一代型号需求的ZT9系列碳纤维于2015年研制成功并于2023年实现稳定批产供应。

下游航空装备放量带来2019~2022年的收入高速增长,2023年受下游需求阶段性节奏变化收入出现下滑。公司收入由2019年的2.3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97亿元,期间复合增速为50.37%,由于2021年公司碳纤维出现降价,因此若仅看碳纤维销量则是从2019年的79.86吨增长至2022年的299.11吨,期间复合增速高达55.30%。2023年由于下游需求阶段性节奏变化收入出现下滑,2024年公司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45.39%,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23.16%,主要系下游需求开始恢复。


未来中石化有望成为中简科技股东,将推动公司市场持续开拓。2025年3月2日,华泰投资与中石化资本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将所持中简科技总股本5.0927%的股份转让至中石化资本,若转让完成则中石化资本将成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有望充分发挥其央企优势,推动中简科技及子公司产品在商用大飞机等应用领域的市场开拓。



2. 碳纤维长期成长属性显著,公司未来3年有望高弹性增长

2.1 碳纤维作为高端装备代表性材料,是具备长期成长属性的赛道

碳纤维复材用量已经成为高端装备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各种装备中渗透率不断提升。以军机为例,使用碳纤维复材的优势表现为:实现飞机轻量化,具备巨大的节能效益;增加飞机耐用性:碳纤维复材克服了金属材料容易出现疲劳和被腐蚀的缺点;降低飞机设计和制造成本:碳纤维复材具备良好成型性,可以整体成型、减少零件数量,从而使结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1、军机:碳纤维复材在先进军机使用比例不断提升,先进战机碳纤维复材用量超20%。美国最先将碳纤维复材用于军机,从20世纪60年代用于军机舱门、口盖、整流罩以及副翼、方向舵等受力较小或非承力部件,到80年代初发展到垂尾、平尾等尾翼一级的次承力部件,再到80年代末到机翼、机身等主要承力结构。美国F-22和F35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机碳纤维复材用量达到25%和35%,我国战斗机J-20碳纤维复材用量高达27%。


无人机和直升机也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占结构重量甚至高达80%以上。直升机方面,其需要面临湿/热、干/寒、沙尘/雨淋、海水等恶劣环境,对材料综合性能要求同样很高,目前复材已广泛用于直升机,海外NH90复合材料用量占总质量的95%,国内直升机的复合材料用量已接近50%,在斜梁、整流罩、蒙皮、尾梁、舱罩等结构都用复合材料。无人机方面,世界各国都在无人机上大幅度使用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的先进复合材料,占到了结构总质量65%~92%,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复材占结构总重92%,国内“彩虹4”机体结构80%以上使用复合材料。

2、民机:碳纤维复材能有效为飞机减重,进而增加民机载重量、延长航程,同时轻量化还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先进民机复材使用比例不断提升,正在向50%水平发展。波音787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复材结构占飞机结构质量比向50%提升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空客A380复材用量超20%,波音787上估计复材用量接近50%,远远超过了A380;国产大飞机C919和CR929复材用量可达12%、50%。


3、海洋装备:碳纤维复材已经广泛用于军舰、水下潜器等领域。军舰方面,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强质轻、耐腐蚀、抗磨损、吸能减震、可设计性等特点,可有效提高舰船的稳定性、航速及运载能力,降低噪声,还可加工成具有流线型复杂形状。因此先进复合材料将成为未来舰船具备更大有效负载、更强综合隐身能力、更低全寿期费用的最佳材料之一,目前在全球多个型号海军舰船上得到应用。水下潜器方面,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由于其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耐疲劳性、耐腐蚀性和可设计性等优异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载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等设备的耐压结构之中,目前进行圆柱形耐压壳体材料选型时,600~1000m潜深范围内建议选用钛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1000~3000m潜深范围内的最佳方案则选用碳纤维和硼纤维复合材料壳体。


4、航天:碳纤维复材在导弹、运载火箭和卫星飞行器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推动了航天整体技术的发展。目前碳纤维复材主要用于导弹弹头、弹体箭体和发动机壳体的结构部件和卫星主体结构承力件上。对于导弹来说,碳纤维复材可以减轻质量、增加射程、提高落点精度;对于火箭来说,碳纤维复材可以降低自身结构重量、提高有效载荷;对于卫星来说,碳纤维复材刚性大、尺寸稳定性和导热性好,适合用于卫星结构体、太阳能电池板和天线,根据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官网,目前复合材料结构件占卫星结构高达80%~85%,带动卫星结构质量不断减小,占卫星总质量由原来大于15%下降到6%~7%,获得可观的结构效益和经济效益。


5、低空经济:碳纤维复材是飞行汽车核心材料,目前国内核心飞行汽车企业产品均有所使用。由于大多数飞行汽车将以电池为动力系统,所以轻量化在多个方面都是必要的(即制造更轻的部件,并选择更少部件的设计),碳纤维复材轻量化的特点使得国内核心企业如亿航、峰飞、小鹏汇天均在自己的产品中有所使用。根据StratviewResearch,全球飞行汽车复材需求价值将从2024年的0.36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6.73亿美元。


2.2 军品:新一轮采购周期 ZT9放量 航天,未来3年有望迎来高增长


我们认为中简科技作为国内军工碳纤维核心供应商,在未来3年有望迎来高弹性增长,主要原因包括:1)新一轮航空装备放量即将到来,公司作为最上游材料环节有望率先实现高增长;2)除了此前主力型号ZT7系列外,用于下一代装备的新型号ZT9系列正处于高增长状态、T800等产品在航天领域逐步取得突破。


新一轮航空装备放量即将到来,公司作为最上游原材料环节有望率先受益。“十四五”期间,以中航成飞为代表的航空主机厂2021年合同负债金额巨大,表明航空主机厂大额预付款在2021年落地,但是军工材料企业作为上游环节往往需要提前备货导致景气周期较下游主机厂提前,比如中简科技单季度收入在2020Q2就开始迎来环比大幅度提升,主要系航空碳纤维需要经历“碳纤维-预浸料-复材制件-主机”这一生产流程,因此相对主机厂而言景气度会有前置。我们认为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下一批次航空装备订单即将批量落地,中简科技作为最上游环节有望率先受益,2024Q3单季度收入已经开始同比、环比大幅增长。


除主力型号ZT7系列外,新型号ZT9进入批量供应阶段、T800等产品在航天领域逐步取得突破。ZT9H是现阶段国内唯一一款已经工程化应用的第三代碳纤维产品,公司2015年率先研制并于2019年实现性能指标跨代提升,开始了新一代应用的研究和验证工作。2022年公司ZT9H系列产品在多个应用领域进行验证,2023年收入达到1.50亿元,实现稳定批产供应。目前ZT9H成为继ZT7H之后持续引领国内高性能碳纤维技术创新的高端产品,有力支撑了新一代航空装备等高端装备的应用场景,由于碳纤维复材在新型装备应用比例逐步上升,随着多个型号研制与定型迎来进展,未来下游对ZT9系列碳纤维需求更多,远期具备巨大的成长空间。此外T800产品有望在航天领域取得突破,未来有望带来新增长点。



公司积极扩产以满足下游需求增长和应用领域扩充,未来产能仍将持续增长。2023年之前公司一、二期产线产品均为ZT7系列碳纤维,2022年ZT7系列产能高达420吨。2023年随着三期项目逐步投产,满足新一代型号需求的ZT9系列产品开始快速放量,未来随着三期项目3条200吨产线陆续投产,公司ZT9系列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此外公司已经开始建设四期项目,主要是基于客户产能需求启动,旨在突破高端碳纤维产能瓶颈。


规模效应叠加高单价新产品占比提升,公司将有效对冲降价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一方面,碳纤维企业规模效应显著,公司碳纤维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18亿元增至2020年的3.29亿元,对应毛利率由2016年的69.22%增至2020年的84.15%,其中制造费用占收入比例下滑明显,由2016年的22.22%下滑至2020年的11.97%。因此未来公司收入规模增长将有力对冲降价对盈利能力影响。另一方面,ZT7系列碳纤维已经降价未来价格或趋于稳定,ZT9系列碳纤维作为新一代产品单价更高(公司碳纤维单价从2022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87万/吨)且增速更快,高单价产品收入占比有望提升。


2.3 民品:国产大飞机产业化持续推进,公司布局预浸料带来巨大成长空间


公司积极布局国产大飞机预浸料,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产业化推进。目前公司预浸料技术团队已经掌握了行业一流的技术水平且成熟度较高,定位是长期陪伴商用航空成长,根据商飞选型要求以T800及以上纤维做成预浸料参与到商飞的评价体系中,未来有望凭借自身实力成为国产大飞机重要供应商并充分受益于产业发展。


C919:我们认为2025~2027年是C919交付加速、产业扩产加速的关键期,未来3年产业有望实现高速增长。一方面,2024年以来国内航司持续签订C919订单,计划交付周期跨越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根据《2023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截至2023年底C919累计获得1061架订单,考虑2024年订单目前C919订单数量高达1391架。另一方面,在订单量巨大且订单仍在持续落地的背景下,C919产能也正在处于加速扩张状态,将从2024年的50架提至2025年的75架,2026年计划产能为100架,2027年和2028年的计划产能均为150架,2029年将达到200架。



宽体客机C929:签署首家用户框架协议,远期来看给产业链带来巨大成长机遇。2024年11月12日,中国国航与中国商飞签署C929客机首家用户框架协议,意向成为C929宽体客机的全球首家用户。虽然C929产业化仍需要较长时间(参考C919在2016年和中国东航签署首家用户框架协议),但是届时国内大飞机产业链或已发展成熟,C929若批产则有望给国内产业链企业带来巨大成长空间。


公司积极布局国产大飞机碳纤维预浸料,未来C919和C929有望给公司带来巨大成长空间。和军用飞机相比民机体型更加巨大,且下游客户范围更广,未来国产大飞机产业的持续发展将给国产碳纤维复材企业带来巨大成长空间,公司作为目前国内军用航空碳纤维复材领域核心供应商,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产业发展。


3.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我国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纤维核心供应商,未来3年ZT7新一轮采购周期 ZT9新产品放量、T800等在航天领域突破将给公司带来高弹性增长,远期公司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产业发展。


第一,新一轮航空装备放量即将到来,公司作为最上游原材料环节有望率先受益。“十四五”航空主机厂订单在2021年落地,但是军工材料企业作为上游环节往往需要提前备货导致景气周期较下游主机厂提前,中简科技单季度收入早在2020Q2就迎来环比大幅度提升。我们认为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下一批次航空装备订单即将批量落地,公司作为最上游环节有望率先受益,2024Q3单季度收入同比环比大幅增长。


第二,除主力型号ZT7系列外,新型号ZT9系列碳纤维进入批量供应阶段、T800等在航天领域实现突破。ZT9H主要用于满足新一代型号需求,公司2015年率先研制并于2023年开始稳定批产,2023年ZT9系列碳纤维收入达到1.50亿元。ZT9H作为支撑新一代航空装备等高端装备的新产品,未来具备巨大成长空间。此外T800产品有望在航天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将带来新增长点。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47.01%、24.99%、18.31%,毛利率分别为62.97%、63.47%、63.98%。


费用端: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收入稳定增长,公司费用率整体保持下行趋势,预计2025~2027年营业费用率分别为0.70%、0.68%、0.65%,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60%、4.20%、4.00%,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00%、9.50%、9.00%,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0%、-1.04%、-0.93%。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2、6.61、7.93亿元,对应PE为29X、24X、20X。采用西部超导(航空钛合金主要供应商)、中航高科(主业是航空复材)、菲利华(军工石英纤维供应商)三家军工材料企业作为可比公司,公司目前估值低于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风险提示

1)产品价格波动超出预期:军用碳纤维毛利率较高,若未来产品价格波动超出预期,则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2)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公司正处于新产能释放阶段,若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则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3)下游新型号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公司T900系列碳纤维对应众多新型号航空装备,若新型号航空装备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则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4)相关数据滞后:报告部分数据来自若干年前,可能会有滞后风险。

股票复盘网
当前版本: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