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将单结钙钛矿电池效率提升至27.2%,逼近单晶硅电池的理论极限,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

今天我重点梳理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电池基本介绍
钙钛矿电池的概念
钙钛矿电池,是依靠钙钛矿(CaTiO₃)结构材料进行光电转换的一种新型光伏电池,它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按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单结钙钛矿电池和叠层钙钛矿电池。

电池的能量转换原理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般由透明导电基底、电子传输层(ETL)、空穴传输层(HTL)、钙钛矿层及金属电极组成。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优势
1)光电转换效率高
目前的单结钙钛矿电池,实验室效率已达27.2%,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突破34.6%,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28.44%,理论极限可达43%,远超传统光伏技术。他的效率提升速度非常显著,从2009年的3.8%跃升至30%,仅用十年时间就完成了晶硅技术数十年的迭代。

2)成本竞争优势显著
材料成本方面,钙钛矿原材料价格低廉,材料成本仅为晶硅的1/20,吸光层厚度仅需300-500nm,用量极少。生产方面,可通过溶液印刷、刮刀涂布等低温工艺制备,生产能耗仅0.12-0.23kWh/W,为晶硅电池的 1/8-1/13,GW级量产后组件成本有望降至0.5-0.6元/W。

3)柔性与形态适配性强
钙钛矿薄膜可沉积于塑料、金属箔等柔性基底,制备的柔性组件重量仅为0.3kg/㎡左右,可弯曲、可折叠,适配曲面与复杂载体。同时通过调节材料组分,可实现带隙与颜色的精准调控,具备透光性定制能力,适配多元化场景。

4)弱光响应性能优异
在室内低光照环境(200-1000lux)下,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5%-40%,是传统非晶硅电池的2-3倍,且开路电压衰减极小,适合物联网设备、智能传感器等室内供电场景。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1)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透光性、色彩定制与轻量化优势,其组件可集成于建筑幕墙、屋顶、遮阳系统,实现“发电 装饰 节能”一体化功能。当前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比较普遍。

2)柔性与移动能源场景
柔性钙钛矿组件适配车载光伏(车顶、车身曲面)、可穿戴设备、应急电源等场景。特斯拉等车企已开展车顶光伏模块合作,柔性组件日发电量可达4-5度,可支撑电动车数十公里的续航。

3)室内光伏领域
针对室内LED、荧光灯光源,钙钛矿电池在1000lux光照下效率可达30%以上,为物联网传感器、智能遥控、电子标签等设备提供长效供电。

4)太空探测与太空算力应用
钙钛矿电池轻量化、抗辐射的特性使其适配低轨卫星、深空探测器等空间装备。太空真空无水分的环境解决了其在地面的稳定性难题,衰减速率也降至地面的1/10,寿命可达15年以上,还能借助深空低温降低散热成本,将成为太空算力基建的核心供能支撑。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链
上游
聚焦核心辅材与核心设备,核心辅材涵盖TCO导电玻璃、靶材、POE胶膜、丁基胶等,这些材料是钙钛矿电池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了电池的基础性能与封装质量。核心设备包含镀膜设备、涂布设备、激光设备、封装设备等,为电池的规模化制备提供工艺保障,其精度与稳定性直接影响电池的量产效率与品质一致性。

中游
围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制造展开。众多参与者在此环节进行电池的研发、生产以及组件的封装,将上游的材料与设备整合,形成可投入应用的电池产品。这一环节是衔接上游供给与下游需求的关键枢纽,其技术研发能力与量产水平,直接关系到钙钛矿电池的性能表现与市场供给能力。

下游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拥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汽车光伏、室内光伏、太空探索等领域。通过这些场景,钙钛矿电池产品实现商业化落地。下游应用的拓展不仅拉动中游电池的市场需求,也反向推动上游材料与设备的技术迭代,助力整个产业链持续完善与升级。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重点公司
截至2025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已从实验室验证阶段迈向初步商业化和GW级量产探索,多家企业凭借技术突破、产线落地或产业链协同优势成为行业重点公司。
根据公开信息和产业进展,可将钙钛矿领域的重点公司分为以下几类:
领先制造企业(具备GW级规划或已投产)
极电光能:全球首条GW级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已于2025年2月正式投产,实现全球最大面积(2.8平方米)组件效率达16.1%,目标2025年量产效率提升至20%以上。背靠长城汽车生态,资金与工程化能力强劲。
协鑫光电(协鑫科技旗下):正在建设全球首条2GW大规模产线(单结1GW 叠层1GW),预计2025年内投产,1m×2m单结组件效率达18.04%,叠层组件效率超26%,BIPV产品已通过3C认证,率先切入建筑光伏场景。
纤纳光电:810cm²组件效率突破21.86%,GW级量产线目标实现2.88平米组件效率超20%。已完成IEC全体系稳定性认证,是全球首家实现钙钛矿组件商用出货的企业,GW线预计2025年投产。
杭州柯林:2025年3月公告募资14.6亿元建设1GW高效钙钛矿组件项目,由子公司杭州柯能实施。100MW中试线已于2024年底试生产,GW级规划明确,产业化节奏加快。
仁烁光能:常熟150MW产线已于2024年底投产,GW级产线建设中,专注全钙钛矿叠层技术,叠层电池效率达29.0%,代表世界领先水平。
传统光伏巨头(技术储备 叠层布局)
天合光能:2025年3月成功制备全球首块功率超800W的210大尺寸钙钛矿/晶硅叠层组件(面积3.1m²);小面积叠层电池效率实验室超32%,大面积叠层效率达28%以上;具备HJT/TOPCon与钙钛矿融合的技术路径优势。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东方日升均拥有钙钛矿或叠层技术专利与实验线,但尚未大规模量产。更倾向于“观望 技术卡位”,待GW级经济性验证后快速跟进。
设备核心供应商
捷佳伟创:RPD、蒸镀设备已出货,整线方案成熟。
京山轻机:PVD、蒸镀、ALD等多设备覆盖,客户包括极电、协鑫等。
德龙激光、帝尔激光:激光划线设备已用于纤纳等百兆瓦级产线。
微导纳米:ALD设备获海外客户验收,用于叠层电池制备。
材料核心供应商
金晶科技:TCO导电玻璃国内龙头,配套纤纳、协鑫等客户。
奥来德:开发钙钛矿蒸镀设备及空穴传输材料


VIP复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