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3.16亿元(-7.26%),归母净利润1.06亿元(-34.74%);2024Q4公司实现营收5.36亿元(-0.15%),归母净利润0.47亿元(-57.59%);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81亿元(-20.78%),归母净利润-0.28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受传统板块收入减少及计提坏账影响业绩短暂承压,新签合同金额大幅增长。2024年全年,受传统板块业务减少及8068.6万元计提坏账影响,公司业绩承压。分板块来看,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实现营收7.36亿元( 27.09%);工程设计检测实现营收2.24亿元(-31.84%);规划咨询服务实现营收3.55亿元(-30.25%);其他业务实现营收0.02亿元(-41.5%)。2025年第一季度,持续受传统业务减少及项目确收影响,公司营收同比下滑,但亏损同比收窄。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25.8亿元,同比增长 49%,同时公司新质业务同比增长138%,业务占比超过67%,为公司转型提供充足动力。在今年财政政策宽松,以及化债力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充足的合同量有望大幅改善公司业绩。
承接多领域低空项目,具备低空全产业链解决能力。截至2024年底,公司低空经济在手订单超过3亿元,是深圳低空经济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持方。咨询领域:公司为国内近20个城市提供低空建设运营咨询业务,2024年低空规划咨询业务确认收入1,858.56万元。新基建领域:除SILAS一期以外,公司新承接深圳南山低空协同感知系统试验点项目,在大鹏新区等启动低空经济起降核心设施枢纽投资建设运营,预计2025年将完成交付确收。同时公司发布通感一体毫米波雷达、直流充电桩、起降场控制站展板等低空基建硬件产品,有望提升基建业务价值量。运营领域:公司成立低空运营公司,开展大鹏新区等低空 AI巡检和低空文旅等商业飞行服务,支持佛山南海区主要医院开展无人机血液运输。同时公司完成多项国家标准制定,构建政策研究-规划咨询-基建建设-场景运营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深圳计划2026年完成1200个起降点建设,并发布低空经济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产业进入快车道,公司将深度受益。
拓展智能算力、超级快充等新领域,加速向产品型、平台型科技公司转型。公司在交能融合、数研智算、智慧建造、应急运维等领域等业务落地一系列标杆项目,包括深圳龙岗大运AI小镇光储充一体化投运项目、湖州南太湖新区全域充电桩及能源一张网项目、香港1000辆电动化智能化出行及服务项目、成都虚拟电厂一二期项目等。同时,公司协助深智城集团开展深圳智能算力建设方案研究筹划,开展川南智算中心建设。公司在传统业务以外开拓新基建工程及运营服务新商业模式,标杆项目的落地为下一步全国化市场复制拓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加速公司向产品型、平台型科技公司转型速度。
发布硬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加速下一代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公司发布基于TransPaas联合生态打造的智能装备与具身智能体系。具体产品包含无人机、机器狗、通感一体雷达、边缘计算网关、液冷超充主机、PVTOL、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等23类硬件产品,涵盖地空一体管控、城市运营运维、新型运输及新能源四大方向,使公司在下一代以智能网联为核心的新一代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中具备软硬一体的产品能力,占据核心主导地位。
盈利预测:公司中标算力、超充、交能融合、智能网联等多领域多项目,发布多类核心硬件产品,瞄准下一代以智能网联为核心的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正式向产品型、平台型科技公司转型,后续业务价值量有望大幅提升,同时深圳处于低空建设加速阶段,公司具备全产业链解决能力,将深度受益。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为20.35/28.07/34.8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27/3.38/4.67亿元;PE为58/39/28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