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事件:202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明确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新能源相关表述包括: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推动氢能和核聚变能、具身智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点评:“十五五”重点强调储能电网,光伏反内卷有望加快,风电深远海空间可期。
“十五五”侧重点从此前的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消纳相关的储能和电网被重点突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提及,光伏做为重点行业后续可能有引导政策出台,风电深远海海风空间有望打开,新方向氢能、核聚变、具身智能等定位为新增长点。
储能方面,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和价格机制
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特征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这一转型直接催生了储能的刚性需求,使其从过去的辅助补充角色跃升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支撑,需求增长速度远超市场预期。
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今年底前储能有望迎来政策密集发布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容量电价相关的全国统筹性政策值得期待。
成本下降与政策加持的底层逻辑清晰明确,招中标规模持续超预期。预计到2026年,国内储能装机有望实现翻倍增长,全球储能需求增速有望从40%-50%上修至60%-70%以上,“十五五”期间国内储能装机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可达30%。
电网方面:规划建议继续强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
在明确“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将主要由清洁能源满足的同时,政策重点聚焦于电网调节与消纳能力建设,通过“供给扩容”与“系统支撑”的双轮驱动,稳步实现能源转型目标。
“十五五”期间,电网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特高压输电、跨省跨区互补互济、智能微电网等方向有望持续保持高景气度,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预计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政策着重发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储能等领域将显著受益。尤其是新兴储能技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和主要增量,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此外,电网灵活性资源建设的推进也将为煤电灵活性改造带来新的机遇。
光伏方面,规划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加强质量监管,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形成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
建议明确提出要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和堵点。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促进行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现象。全面整治“内卷式”竞争,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监管层面,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加强质量监管,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与司法力度,形成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
政策的提及表明反内卷已上升至战略高度,这将助力光伏、储能、锂电等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摆脱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光伏装机的高速增长态势贯穿能源转型的全过程。光伏行业不仅已实现从“增量主体”向“存量主体”的跨越,更将在未来五年持续保持领跑姿态。
今年以来,光伏产能及价格相关政策持续推进。硅料收并购方案近期有望取得阶段性成效,能耗标准制定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不得低于成本价”的政策逐步得到执行。《规划》的推进有望加快进程,促进产业链价格加快修复,推动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风电方面,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推进海洋能源资源和海域海岛开发利用
作为新型能源体系中技术最为成熟、经济性最优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风电凭借其广阔的资源禀赋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十五五”期间的装机需求将持续保持强劲态势,成为非化石能源增量的核心贡献者。
近期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明确提出,“十五五”期间海上风电的年均装机量将不低于15吉瓦,相较于“十四五”期间有显著增长。国家能源局也明确表示将出台深远海海上风电的相关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浙江、山东、海南、辽宁等地的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这不仅将有力推动国内海上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将进一步打开国内海上风电未来的广阔成长空间。
除了新型能源体系带来行业变化以外,当前电新行业面临的行业机遇包括AIDC需求增量 固态电池技术变革。
从历史角度看,海外厂商的供应链通常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稳定性较高,这使得中国厂商难以充分发挥自身成本优势来抢占市场份额,传统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难度也极大。
然而,SST主流企业目前大多处于研发初期,如果中国厂商能够在这一阶段成功卡位海外客户,那么在后期获得市场份额的概率将显著提升。此外,中压整理器方案在国内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这为中国厂商切入海外市场提供了明显的优势。
工信部对固态电池的中期审核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头部厂商所测试的产品预计能够适配富锂锰基正极、锂金属负极等先进材料,其性能表现有望超出预期。
《建议》提出,应推动氢能和核聚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氢能作为当前清洁能源体系的关键纽带,正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目前的重点是聚焦绿氢制取、安全储运和应用场景拓展,旨在为工业、交通及储能等领域提供深度脱碳方案。预计在规划期内,氢能将实现成本下降与商业模式的突破。
核聚变则面向未来,为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奠定基础。它将为我国未来的人工智能算力、6G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能源供给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也将助力我国实现建设能源强国与能源安全自主可控的目标。预计在规划期内,可控核聚变相关技术有望逐步突破并加速产业化进程。
小结
《建议》作为顶层设计文件,为“十五五”新能源行业发展指明方向。“十五五”碳达峰是核心目标,新能源龙头发展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储能、锂电等供需较好环节可优选,弹性选择为涨价、AI 等领域;光伏反内卷有望使底部更加夯实。在《建议》的指导下,看好四条主线:
1)能源基础设施升级主线: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和主要增量,将迎来快速发展;
2)节能降碳主线,零碳园区建设与传统行业节能改造,相关供能服务商、技术设备商、工程服务商将受益,同时利好光伏、锂电产业链发展;
3)反内卷主线:反内卷持续深化,有利于光伏、锂电相关过剩产能出清,产业链盈利能力修复;
4)前瞻产业主线:关注氢能与核聚变等前瞻产业趋势,相关领域市场空间广阔,政策规划布局将有望带动材料、设备等细分环节的快速发展


					
							VIP复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