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网站公告:为了给家人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股票复盘网V3.0正式上线,新版侧重股市情报和股票资讯,而旧版的复盘工具(连板梯队、热点解读、市场情绪、主线题材、复盘啦、龙虎榜、人气榜等功能)将全部移至VIP复盘网,VIP复盘网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每日涨停复盘工具龙头复盘神器股票复盘工具复盘啦官网复盘盒子股票复盘软件复盘宝,持续上新功能,目前已经上新至V6.2.7版本,请家人们移步至VIP复盘网 / vip.fupanwang.com,另外,每周一、周三晚上20:00~21:00举办VIP复盘网线上实战课,由具有15年私募基金实战经验,精通龙头、短线、中长线等各种模式,熟悉游资操作的竹炜老师给家人们实战复盘,并讲解操盘技巧,每期只开放100个名额,请家人们快速联系客服报名!!!

扫码VIP小程序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财经 海博思创·深度|国内储能系统集成龙头,出海二次腾飞【天风电新】

股市情报: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孙潇雅等;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海博思创·深度|国内储能系统集成龙头,出海二次腾飞【天风电新】

时间:2025-04-21 21:31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孙潇雅等;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摘要

公司基本情况: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主要产品包括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等;其中储能系统业务的营收占比已达99%以上。市场地位看,公司为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龙头企业,2021- 2023年全球以及国内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储能装机规模和出货量均位居前列。

公司业绩方面:近年来公司营收持续快速增长,2022-2023年公司营收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yoy 213%/166%)。

看点1—新产品:积极自研储能 PCS,深入布局构网型技术、碳化硅应用技术、并网仿真技术等

公司为国内大储龙头,产品积累及在运营项目丰富,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突出。新品方面,公司积极探索研发:

1)组串式PCS产品,集安全性、高效率、灵活度、低成本等诸多优势于一体。

2)深入布局构网型技术、碳化硅应用技术、并网仿真技术等电力电子相关创新技术,并将逐步应用到自研储能变流器产品中。

看点2—海外市场:2024 年以来,公司在欧洲、美国、亚太地区均取得明显突破

公司聚焦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针对海外市场特点推出了海外产品系列,且均已通过海外产品认证,得益于产品和境外市场需求的契合点,公司海外市场开拓已取得良好的进展,公司 2024 年以来在欧洲、亚太、美国市场均取得有效突破:

与法国独角兽公司NW、全球储能行业领先企业Fluence、行业领先开发商Luminous Energy、美国Clean Energy Services(CES)清洁能源服务公司等达成合作。其中:

  • 与NW签署的合作协议包含2025年底前供货500MWh、2026年底前交付总计超过1GWh的储能产品意向订单。

  • 2024年10月,公司亚太地区新总部落地澳大利亚悉尼,亚太地区的多个项目合作协议和采购订单也在同步洽谈签订中。

行业层面,我们预计全球储能多点开花,下游需求增长具持续性,公司海外市场的开拓及突破,预计后续有望充分受益全球储能需求增长。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营收分别达82.35/114.60/142.83亿元,yoy 17.9%/ 39.2%/ 24.6%,归母净利润分别6.40/8.62/10.63亿元,yoy 10.73%/ 34.71%/ 23.23%。

我们选取国内储能系统集成排名前列的阳光电源,主要产品包括光伏逆变器及储能双向变流器的上能电气,及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有较强技术储备的南网科技作为可比公司,根据WIND一致预期,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17.02X;考虑公司国内储能系统市场地位前列、海外市场逐步开拓,给予公司2025年17.02X PE,对应目标价82.5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电芯采购单一供应商的风险;产业政策变化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文中测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仅供参考。


1. 公司基本情况:行业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及智能微网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储能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三部分:1)储能系统:包括能量型储能系统、功率型储能系统、用户侧储能系统、系统控制类产品如能量管理系统EMS;2)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系统、系统控制类产品如电池管理系统BMS、远程监控终端;3)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实际控制人为张剑辉和徐锐夫妇。张剑辉先生直接持有公司27.08%股份,并作为嘉兴海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通过嘉兴海博合伙协议赋予的权利实际控制嘉兴海博持有公司5.25%的股份。即实际控制人张剑辉和徐锐夫妇直接持有并通过嘉兴海博实际控制的股份比例合计32.33%。

图表1:公司股权结构示意图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的核心成员均为名校出身,进入公司前已经从事相关行业多年。2020年6月起,张剑辉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钱昊、舒鹏、孙敬伟、杨世茁、周志峰担任公司董事;钱昊、舒鹏、杨洸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进入公司前已有丰富的行业相关经验。

图表2:公司部分高管及核心成员背景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北京市民营企业百强。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CMA和CNAS认证的电池及电池系统测试实验室,获准成立了电化学储能系统博士后工作站,并牵头成立了北京市未来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中心。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建模、电池管理、系统集成、系统验证、智能运维等核心技术,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有效提高系统安全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系统运维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资产价值。

根据标普全球(S&PGlobal)统计,海博思创在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储能装机排名中位居前三,其中功率规模排名第二,能量规模排名第三。根据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统计,2021年度、2022年度中国企业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出货量排行榜以及2023年度中国企业国内直流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出货量排行榜中,海博思创连续排名首位。

公司重要发展时点包括:

1)2011年,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中标国家电网微电网储能项目;

2)2012年中标南方电网移动式储能项目;

3)2013年,公司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2016年,实验测试中心成立,北京房山工厂投产;

5)2017年,成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中标200MWh分布式储能项目;

6)2018年,实验测试中心通过CNAS认证,批量中标国网及南网变电站储能项目;

7)2020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储能项目累计装机量超过1GWh;

8)2021年,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装机量超过2GWh;

9)2022年,成为“北京市独角兽企业”,牵头成立“北京未来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中心”,累计装机量超过5GWh;

10)2023年,成为“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公司累计装机量超过12GWh,山西大同、广东珠海工厂投产;

11)2024年,入选“北京市民营企业百强”,累计装机量超过20GWh,江苏南通、内蒙古鄂尔多斯工厂开工建设,甘肃酒泉工厂投产;

12)2025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在科创板上市。

图表3:公司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储能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储能系统为核心产品,同时也为新能源工程机械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客户提供动力电池系统产品、开展新能源车租赁业务,与动力电池系统的生产形成良好协同效应。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1)储能系统产品:产品主要包括功率型储能系统、能量型储能系统、用户侧储能系统和系统控制类产品,主要应用于火电机组联合调频、可再生能源并网、独立储能电站,以及移动充储和工商业储能等场景。

2)动力电池产品:动力电池系统产品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和远程监控终端等,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工程机械和新能源汽车等需求场景。

3)新能源车租赁业务:目前仍有少量新能源车租赁业务,公司拟未来不开展此项业务,将根据车辆状况、折旧年限、租赁期限等因素分批次处理仍持有的新能源车,并计划在2025年完全剥离体内剩余的新能源车租赁业务。

图表4:公司储能系统及动力电池系统业务及产品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2021年-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收入8.38/26.26/69.82/51.98亿元,22年到24年前三季度yoy分别为213%/166%/20.40%,受益于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公司储能系统销量及营业收入快速持续增长。

图表5:公司2021年-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分业务看,近年公司核心业务储能系统业务的营收占比不断增加,从2023年开始该项业务收入占比已达99%以上。公司储能系统业务2021年-2024H1的营收占比分别为78.52%/94.619/99.30%/99.04%,动力电池系统业务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的占比从10.77%逐步下降至0.02%,新能源车租赁业务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的占比从10.34%逐步下降至0.64%。技术服务营收占比较小,不足1%。

Ø 储能系统业务:2021年-2024H1业务营收分别为6.53/24.56/69.27/36.50亿元,2022/2023年同比增长276%/182%,毛利率分别为24.80%/23.05%/20.02%/

19.00%,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2024H1储能系统销售单价分别为1.07/1.16/1.11/0.81元/Wh,2022年和2023年yoy分别为 8.41%/-4.31%;2021年-2024H1出货量分别为590.29/2101.05/6212.36/4468.05MWh,2022-2023年同比增长256%/196%。

Ø 动力电池系统业务:2021-2023年业务营收分别为0.90/0.75/0.01亿元,2022/2023年同比减少16%/98%;毛利率分别为33.92%/23.60%/33.25%。

Ø 新能源车租赁业务:2021-2023年业务营收分别为0.86/0.63/0.44亿元,2022/2023年同比减少27%/30%;毛利率分别为-27.63%/-71.90%/-19.10%。

图表6:公司2021-2024H1营业收入结构(单位:%)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表7:公司2021-2024H1储能系统业务营业收入、毛利率(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表8:公司2021-2024H1动力电池系统业务营业收入、毛利率(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表9:公司2021-2024H1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营业收入、毛利率(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主要客户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电力)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

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2024H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0.49%/20.79%/19.80%/19.47%,2022年起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分业务看,公司核心业务储能系统毛利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我们认为主要与公司储能系统产品销售单价2022年-2024H1下滑有关;动力电池系统产品以及新能源车租赁业务的毛利率在2021-2023年间波动较大。

图表10:公司2021-2024H1综合毛利率(单位:%)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表11:公司2021-2024H1分业务毛利率(单位:%)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24年上半年有所反弹。2021年至2024H1,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8.48%/9.5%/7.76%/9.27%,主要系公司加大销售费用的投入。其中在2021-2023年,研发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均下降。

2021年-2024H1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5594、9410、17857、11697万元,2022、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68.22%/89.76%,研发费用金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公司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工作,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获得专利138项(发明专利62项)。

图表12:公司2021年-2024H1期间费用率(单位:%)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表13:公司2021年-2024H1费用率(单位:%)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2021年-2024H1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0.15/1.82/5.78/

2.80亿元,2022/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1091%/217%;净利率分别为1.83%/6.93%/8.28%/7.60%。2021-2023年净利润和净利率均保持高速增长。

图表14:公司2021年-2024H1净利润(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表15:公司2021年-2024H1净利率(单位:%)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2021年-2024H1,公司产能分别为1304.58/2634.24/20

07.04/1406.54MWh;公司产量分别为1450.64/2351.62

/3976.14/2093.47MWh。公司产能和自身产量、总产量和销量在2021-2022年呈现增长趋势,在2023年自身产能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2022年11月剥离子公司亿恩新动力所致。

2021年-2024H1,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1.20%/

89.27%/198.11%/148.84%,受益于公司储能系统订单大幅增长,产量同步保持大幅增长,公司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图表16:公司2021年-2024H1产能及产量(单位:MWH)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表17:公司2021年-2024H1产能利用率(单位:%)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2025年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在科创板上市,共募集资金7.83亿元,分别投资于以下方向:

1)年产2GWh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拟投资总额2.99亿元,旨在通过购置并装修生产厂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及生产管理系统,扩大公司储能系统生产规模,提高生产线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

2)储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拟投资总额1.64亿元,旨在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研发设备和研发软件,并引进高素质研发人才开展储能相关的研发活动,持续提升和拓展公司的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数字智能化实验室建设项目,拟投资总额1.22亿元,用于扩建测试实验室,持续提升和拓展北京凌碳的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北京凌碳CMA和CNAS资质的三方认证服务能力;

4)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拟投资总额4691万元,用于建设7个城市营销售后网点,旨在提升公司销售能力和客户售后服务能力,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

5)补充1.5亿元流动资金,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提供支持。

图表18:公司募集资金规模及投资方向(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2.行业情况:全球储能需求共振,预计23-27年需求CAGR 60.3%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2GW,年增长率21.9%。根据CNESA,保守场景下,预计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9.3%;理想场景下,预计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138.4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0.3%。储能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1 中国市场:风光装机驱动储能需求,公司位列国内储能集成商前二名

根据2024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我国累计风电装机466.71GW,光伏累计装机713.5GW。但受自然条件影响,风能和太阳能存在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和光伏新能源电站经常出现出力不均衡和弃风弃光的情况,因此我国要求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必须配建一定的调峰能力,2021年以来多个省份和区域分别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储能配置要求,典型的如新疆、内蒙古等地要求新能源装机容量的5%-20%配置储能容量,以及青海、河北等地要求源网荷储一体化配置。

图表19:我国2018-2023年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规模(单位:GW)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发布约2,160余项与储能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政策,广东、浙江、山东、安徽等地储能政策最为集中。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已有26个省市制定了2025年底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86.6GW。

随着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国内储能集成行业涌入了大量市场参与者。储能集成商国内市场出货量排名在2021年-2023年变化较大,暂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但公司近三年国内市场排名相对较为稳定,一直处于行业前二名。

图表20:2021-2023年储能集成商国内市场出货量排名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2.2 美国:考虑大选影响,悲观假设下26-28年储能装机量仍将维持增长

美国储能需求维持高增长Wood Mackenzie口径,预计2024-2025年美国储能装机量分别为11.9GW/34.4GWh、14.2GW/44.6GWh,容量口径分别同比增长26%/30%。短期看,2024Q1-Q3美国大储装机量达到7.4GW/23.1GWh,容量口径同比增长88.8%。

图表21:Wood Mackenzie口径,美国大型储能装机量

数据来源:Wood Mackenzie,天风证券研究所

市场存在担忧——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潜在风险,包括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锂电池关税或将上升至60%等,基于Wood Mackenzie预测,预计悲观情况下2026年美国储能装机量将有所下滑(但仍将高于2023年水平),而后2027-2028年重回增长态势。对此Wood Mackenzie预测,悲观情况下,假设ITC/PTC补贴由2032年结束提前至2029年结束、相关激励取消、保护性贸易政策导致美国进口储能系统成本上升、制造业税收减免激励政策由2030年结束提前至2028年结束等,对应2026年美国储能装机量将下滑至10GW以上(高于2023年的9.3GW),并在2027-2028年持续维持增长态势。

图表22:悲观假设下,2024-2028年美国储能装机量预测(单位:MW)

数据来源:Wood Mackenzie,天风证券研究所

2.3 欧洲:大规模储能需求有望自2024年起快速增长

2024年10月,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Power Europe)发布《欧洲储能市场展望2024-2028》,其中预计2024年欧洲户用储能市场的新增装机量将同比下降26%至8.8GWh,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户储领导市场预计2024年户储装机量将经历同比下滑。

但与户储趋势相反的是,欧洲工商业储能、电网侧储能等大规模储能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欧洲大储装机有望首次突破10GWh。需求高增市场包括英国(预计24年新增大储装机3.7GWh)、意大利(预计24年新增大储装机5GWh),预计欧洲大储新增装机量有望从2023年的3.6GWh增至11GWh。

图表23:2023-2024年欧洲储能市场新增装机及各细分领域占比

资料来源:集邦储能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分市场看,预计2024-2028年维度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均有望实现大储/工商储需求高增。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Power Europe)发布的《欧洲储能市场展望2024-2028》口径:

1、意大利:预计2024年户储新增装机将同比下降40%至1.9GWh。与之对应,意大利的工商业储能预计市场前景良好,投资回收期有望缩短、收益提升。中期预计意大利工商业储能装机量将从2024年的674MWh增长到2028年的3.6GWh。

2、德国:户用储能显著下滑,而工商业储能和大储市场则呈现增长态势。中期预计到2028年,德国户储装机量将重新超过5GWh;工商业储能方面,2024年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612MWh,预计2028年累计装机量达3.8GWh;大储方面,预计新增装机将从2024年的553MWh增至2028年的6GWh。

3、英国:预计2024年英国作为电网侧储能的领导者,新增装机有望达4.5GWh,同比增长70%。在政府取消项目规模限制并提供容量补偿的支持下,预计2024年英国新增大储装机3.7GWh。中期维度,预计户储新增装机将从2024年的649MWh增至2028年的919MWh;工商业储能在电力削峰和能源套利的机会带动下,预计从2024年的150MWh增至2028年的1.7GWh。

2.4 亚非拉:2024年下半年开始大型储能项目规划明显加速

我们预计,资金支持、光伏成本下降带动经济性、弱电网带来用电保障性问题,亚非拉光储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1)发达国家资金支持的逐步落地。2021年七国集团(G7)提出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ETPs),旨在帮助伙伴国加速向公正能源系统的转型,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其中包括2021年南非JETP计划支持资金总额85亿美元、22年11月印尼JETP计划支持资金总额200亿美元、22年12月越南JETP计划支持资金总额155亿美元等;随各国准备接受投资的具体项目逐步落地,预计资金支持将带动亚非拉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加速推进,进而带动光伏、储能的需求增长。

2)光伏投资成本下降刺激下游需求。典型如印度,根据MercomIndiaResearch发布的《印度光伏市场2024年第一季度更新报告》,24Q1印度大型光伏项目平均成本同比下降28.2%,成本下降幅度大于分布式,因而带动24Q1大型光伏项目安装量急剧增加。往后看24Q1印度光伏系统招标量超过30GW,yoy 122%;己招标或待拍卖的光伏电站项目达到93GW,预计印度光伏系统需求将持续高增长。

3)弱电网 高光伏经济性,带来分布式光伏及配储需求。亚非拉部分国家及地区(典型如东南亚各国、巴基斯坦、南非、巴西等)电网建设基础较差,大规模停电事故时有发生,带来了居民、工业用户为保障用电安全而自建分布式光伏的需求;叠加光伏投资成本的大幅下滑、部分地区优越的光照条件、部分地区电价上升(巴西、巴基斯坦等),光伏经济性凸显,分布式光伏及配储需求得到释放。

4)政策支持 主权基金推动,以沙特为典型的中东国家光储需求有望加速增长。以沙特为例,沙特政府在“2030愿景”推动下,预计2030年之前将实现130GW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其中沙特主权投资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将提供主要经济支持。

在光伏项目的持续推进下,2024年下半年开始亚非拉相关储能项目规划明显加速,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4年7-12月已公告的亚非拉储能项目规划已超35GWh,且地区分布呈现多点开花趋势,项目所属国包括沙特、乌兹别克斯坦、埃及、菲律宾、马来西亚等。

图表24:2024年7-12月已公告亚非拉储能项目(不完全统计)

资料来源:国际储能网,SaudiGulf Projects,碳索储能网,集邦储能公众号,天合储能TrinaStorage公众号,interfax,天风证券研究所

3. 公司情况:深耕储能集成技术,24年海外市场开拓取得突破

公司已有产品包括储能系统产品,主要包括功率型储能系统、能量型储能系统、用户侧储能系统和系统控制类产品,主要应用于火电机组联合调频、可再生能源并网、独立储能电站,以及移动充储和工商业储能等场景。

在产品优势方面,公司在能量密度与成熟上市公司阳光电源保持同一水平,在防护等级、BMS相关指标、直流充放电效率(额定功率)、系统内电芯温差、电网响应速度等方面指标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且公司为行业内少数具备电池预制舱上下堆叠能力的厂商,并已在华东某储能项目实际应用。

除电芯外,公司应用于储能系统集成的关键零部件均系自主研发生产,公司掌握了该等产品的核心技术,且核心技术关键指标在行业内具有领先性。针对不同储能应用场景,公司通过系统校准关键部件的各项指标参数,使得储能系统产品具有最优的性能。凭借核心技术的领先水平以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公司产品技术逐步形成了一定技术壁垒。

图表25:产品性能对照表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3.1. 看点1-产品:积极自研储能PCS,深入布局构网型技术、碳化硅应用技术、并网仿真技术等

公司布局储能变流器产品及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组建专业的电力电子团队,同时支撑储能变流器产品研发和相关电力电子技术创新研究;建立电力电子实验室,满足储能变流器产品的模拟仿真、功能性测试、性能测试、环境/EMC/电气等适应性测试;同时还能满足模拟电网应用的测试,充分支撑产品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应用需要。

公司在储能变流器产品(PCS)的研发上选取了组串式PCS产品路线,相较于传统集中式PCS产品,在功能上通过直接控制电池组充放电进行交直流转换,确保电池安全的同时,提升了转换效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适配大、中、小不同类型储能系统,配置更加灵活;具备自耗电低、故障影响小、维护方便等特点,且能够融合电池舱的高压盒功能以降低成本,具有较好的优势。

同时,在应用上,组串式PCS可适配公司除户用储能产品外的已推出全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随着公司对储能系统分簇管理及交直流一体化技术路线的进一步应用,组串式PCS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比例会逐渐升高。

图表26:储能变流器产品(PCS)特征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截至目前,公司已研发完成215kW风冷组串式PCS产品,该产品取得了GB/T34133、GB/T34120认证,可满足用户侧、电网侧、电源侧等不同场景储能系统应用要求,可以适配公司当前多种不同型号的储能系统产品,该产品已经在公司山东项目和新疆项目上进行应用,目前运行状态良好。

公司正在研发液冷组串式PCS产品,计划申请国标、欧标、美标等不同国家标准的认证,可以同时适配国内和海外市场应用的需要。液冷组串式PCS产品系对风冷组串式PCS产品的补充及冷却方式的改进,其使用液体冷却剂进行散热,通常冷却效率更高、占用空间更小,可根据客户需求及应用场景需要灵活使用。两者在功率大小、基础功能、适配产品等方面不存在差异。

与此同时,公司深入布局构网型技术、碳化硅应用技术、并网仿真技术等电力电子相关创新技术,并将逐步应用到自研储能变流器产品中,以保证储能变流器产品的技术先进性。

图表27:公司在研或已完成产品列表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在生产能力方面,公司新建的PCS生产线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该生产线运用了智能化工具,并且通过MES系统实时采集物料信息和生产过程数据,以实现精细化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的全流程追溯,保证了从零件装配到成品的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公司PCS的日产能可达到22MW,一年的产能预计可达6GW。该产线成熟稳定,在产能需要的情况下,具备短周期内在公司生产基地进行产线复制的条件。

此外,公司在前期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稳定的PCS合作伙伴,如上能电气禾望电气、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等市场主流PCS供应商,即储能变流器供应商供货充足、价格相对稳定,公司供应商选择具备一定空间,确保公司的商业交付安全,能够满足公司对该部件产品的使用需求。

3.2. 看点2-市场:2024年以来,公司在欧洲、美国、亚太地区均取得明显突破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中国境内市场,其中西北地区占比最多、24H1华北收入占比增长明显。

图表28:公司主营业务分区域收入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伴随海外储能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公司加速海外市场布局,不断拓展境外业务,实现境外业务订单的持续落地,2024年1-6月已实现境外储能系统收入904.2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25%。

公司境外发展战略聚焦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掌握从电芯应用到关键核心零部件、从集成设计到系统控制、从产品研发到验证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具备规模化智能制造,拥有快速交付能力及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公司针对海外市场特点推出了海外产品系列,且均已通过海外产品认证。

在境外市场,公司虽然晚于国内许多储能系统厂商开拓市场,但公司得益于上述和境外市场需求的契合点,已取得良好的进展,具备迅速打开市场局面的能力。2022年底,公司组建了境外储能业务拓展团队、设立销售服务中心,专注于境外业务拓展,未来将进一步扩建境外销售渠道,持续完善提升境外销售服务区域与市场占有率。2023年以来,公司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区域同步开展市场开发活动,根据区域化市场制定境外战略及开发策略,实现境外业务开发首年突破性发展,已取得部分西欧和北欧的订单。

图表29:2023-2024年欧洲储能市场新增装机及各细分领域占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分地区看,公司2024年以来在欧洲、亚太、美国市场均取得有效突破:

1)欧洲市场:2024年10月,公司与法国独角兽公司NW签署了合作协议,包含在2025年底之前供货500MWh的储能产品、在2026年底之前交付总计超过1GWh的储能产品意向订单。NW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独立运营商,以储能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为主营业务,目前已安装超过600MW的电池储能容量和超过130个高功率电动汽车充电站。2024年,NW获得4.3亿欧元(4.672亿美元)的无追索权银行融资,公司计划将新资金用于在法国和芬兰安装更多JBox锂离子储能系统,实现2GWh储能的宏伟目标。

产品认证方面,公司5MWh储能系统获得了TÜV莱茵颁发的NFPA69:2024和68:2023标准评估报告,产品满足储能行业最高安全和性能标准。

2)亚太市场:2024年10月21日,公司亚太地区新总部落地澳大利亚悉尼。目前公司已与该区域多家客户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项目谅解备忘录,多个项目合作协议和采购订单也在同步洽谈签订中。

3)美国市场:公司与全球储能行业领先企业Fluence达成长期合作,双方将合力研发前沿储能技术,未来将实现批量产品合作。

在项目开发方面,公司与全球领先的开发商LuminousEnergy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在北美投资开发储能项目,为北美储能市场提供更安全、高效和智能的储能解决方案。

在运维服务方面,公司与美国CleanEnergyServices(CE

S)清洁能源服务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将在工程运维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探索储能工程运维技术与模式创新。

4)国内协同:2025年2月7日,公司与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建立2025-2027年度电芯产品战略采购合作关系,预计采购总量为50GWh,旨在开拓海外市场业务。

图表30:2024年以来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合作与发展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为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龙头,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统计,海博思创在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储能装机排名中位居前三,其中功率规模排名第二,能量规模排名第三。根据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统计,2021年度、2022年度中国企业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出货量排行榜以及2023年度中国企业国内直流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出货量排行榜中,海博思创连续排名首位。

基于公司在国内储能系统集成产品的市场地位,以及考虑公司2024年在海外主要储能市场取得明显突破,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营收分别达82.35/114.60/142.83亿元,yoy 17.9%/ 39.2%/ 24.6%,归母净利润分别6.40/8.62/10.63亿元,yoy 10.73%/ 34.71%/ 23.23%

其中,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储能系统,我们预计公司储能系统业务:2024-2026年出货量分别为13.5、20.0、25.4GWh,考虑储能系统市场竞争压力及公司海外市场的逐步突破,我们预计2024-2026年出货价格分别为0.60、0.57、0.56元/Wh,毛利率分别为18.8%、18.5%、18.0%。

图表31:公司2024-2026年盈利预测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我们选取国内储能系统集成排名前列的阳光电源,主要产品包括光伏逆变器及储能双向变流器的上能电气,及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有较强技术储备的南网科技作为可比公司,根据WIND一致预期,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17.02X;考虑公司国内储能系统市场地位前列、海外市场逐步开拓,给予公司2025年17.02X PE,对应目标价82.5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图表32:可比公司EPS、PE(2025年4月15日,可比公司数据来自WIND一致预期)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随着市场参与者的逐渐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储能系统市场价格下行,进而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

电芯采购单一供应商的风险:公司供应商集中度仍然相对较高,未来若出现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或公司主要供应商业务经营发生不利变化、产能受限、与公司合作关系发生变化等不利因素,可能导致公司无法按时按需采购相关原材料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产业政策变化风险:鉴于我国大型储能系统的应用当前主要由国家政策驱动,如果未来电化学储能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毛利率下滑风险:近两年来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价格整体下行,公司的储能系统毛利率同比降幅较大,若未来国内储能系统市场价格仍持续下行,公司的储能系统产品将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股票复盘网
当前版本: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