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是在三维无机钙钛矿的表面形成了稳定的二维层。这次,二维层终于粘附上了,形成了坚固的异质结构,即使在高温下也能保持稳定,”Rakštys 博士强调。
这一成就是从基础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直到现在,人们一直认为在全无机钙钛矿中实现这样的结构是困难的。成功创建稳定的2D/3D异质结构为材料化学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并为开发更可靠的太阳能技术的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
通过将这种钝化策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该团队实现了迄今为止最高的效率之一——超过21%。此外,当构建具有比标准实验室测试的钙钛矿电池大300多倍有效面积的钙钛矿太阳能迷你模块时,这些迷你模块的效率达到了近20%。他们还展示了在连续光照下于85°C下稳定运行超过950小时——这一成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根据KTU的研究人员的说法,这是基于全无机钙钛矿的设备中记录到的最好的结果之一。“虽然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太阳能电池通常不会达到如此高的温度,但这些标准化的稳定性测试用于评估它们的长期耐用性,而这种高稳定性在实际上可与商业硅电池的要求相媲美,”他补充道
“结果是在三维无机钙钛矿的表面形成了稳定的二维层。这次,二维层终于粘附上了,形成了坚固的异质结构,即使在高温下也能保持稳定,”Rakštys 博士强调。
这一成就是从基础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直到现在,人们一直认为在全无机钙钛矿中实现这样的结构是困难的。成功创建稳定的2D/3D异质结构为材料化学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并为开发更可靠的太阳能技术的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
通过将这种钝化策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该团队实现了迄今为止最高的效率之一——超过21%。此外,当构建具有比标准实验室测试的钙钛矿电池大300多倍有效面积的钙钛矿太阳能迷你模块时,这些迷你模块的效率达到了近20%。他们还展示了在连续光照下于85°C下稳定运行超过950小时——这一成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根据KTU的研究人员的说法,这是基于全无机钙钛矿的设备中记录到的最好的结果之一。“虽然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太阳能电池通常不会达到如此高的温度,但这些标准化的稳定性测试用于评估它们的长期耐用性,而这种高稳定性在实际上可与商业硅电池的要求相媲美,”他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