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商务部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公布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和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

2025年8月22日,工信部、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三部门也已经联合发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旨在规范稀土行业生产秩序,强化总量调控管理。

一系列的管制措施,标志着我国稀土行业进入更严格的规范化监管阶段,这对保障资源安全、促进稀土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天重点拆解下 稀土行业。
稀土产业梳理
稀土元素,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因其独特的电子层结构与优异的磁、光、电等物理化学特性,被誉为“21世纪的战略元素”和“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稀土元素通常分为轻稀土、中稀土和重稀土三类。其中,轻稀土包括镧(La)、铈(Ce)、镨(Pr)、钕(Nd)等元素,而中重稀土则包括钆(Gd)、铽(Tb)、镝(Dy)、钇(Y)等。这种分类不仅基于原子序数和离子半径的差异,还反映了它们在资源分布、提取工艺及终端应用上的显著区别。

中国稀土行业是指围绕稀土资源勘探、开采、选矿、冶炼分离、深加工及终端应用所形成的完整产业链,涵盖从上游原矿采选到下游高科技产品制造的全过程。

该行业以内蒙古白云鄂博矿为代表的轻稀土资源和南方七省(如江西、广东等)特有的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资源为基础,形成了“北轻南重”的资源分布格局。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17种稀土元素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并在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和技术水平上均居世界前列。根据202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中国探明稀土资源储量为4400万吨REO(稀土氧化物),占全球总储量的49%,位居世界第一。

稀土元素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轻稀土中的钕(Nd)是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核心成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和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铈(Ce)则用于抛光粉、催化剂和玻璃着色剂;铕(Eu)是红色荧光粉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电视屏幕和医疗诊断系统。

中重稀土元素如镝(Dy)和铽(Tb)被用于提升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高温性能,钆(Gd)是核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的重要成分,而钇(Y)则广泛应用于激光、高温超导体和航空航天领域。

稀土行业的核心技术贯穿于整个产业链,主要包括采选、冶炼分离、精深加工和下游应用四大环节。

在采选环节,我国南方地区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全球重稀土资源的主要来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冶炼分离环节,轻稀土矿通过焙烧、浸出、萃取等工艺获得单一稀土氧化物,而中重稀土矿则需采用溶剂萃取法或离子交换法进行高效分离。这一过程对技术要求极高,尤其是重稀土元素的分离提纯涉及复杂的多级萃取流程。

在精深加工环节,稀土元素被制成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等功能材料。例如,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的制备工艺包括合金熔炼、制粉、取向成型、烧结等多个步骤,要求精确控制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以实现高性能指标。在下游应用环节,稀土材料广泛服务于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国防军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在全球地缘政治和科技竞争中,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尤为突出。中国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储备、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技术优势,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稀土行业的管控,包括实施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控制制度、推进资源整合、组建大型稀土集团等。

2021年底,中国正式成立“中国稀土集团”,整合了中铝公司、五矿稀土、赣州稀土等资源,进一步强化了对中重稀土资源的控制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目前,全国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配额主要由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集团主导,合计占比超过90%。

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稀土供应短缺的局面。在此背景下,稀土已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

总体来看,中国稀土行业不仅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资源基础。
稀土市场规模
世界稀土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近93%的稀土探明储量集中在中国、巴西、俄罗斯、越南、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

(数据时间 2025.2)
据USGS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约为1.1亿吨,其中我国储量达到4400万吨,占比40%,居于全球首位;从稀土矿产量上来看,2023年全球稀土矿产量为35万吨,其中我国矿产量达到24万吨,占比69%。

(数据时间 2025.8)
中国稀土储量、产量优势明显,为国家战略资源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

(数据时间 2025.7)
稀土产业链解析
当前稀土产业链在上游资源开采环节,呈现出以国有企业主导的稳定格局,中国主要由北方稀土、中国稀土、厦门钨业和广东稀土等国企掌控稀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供给,由于国家对稀土开采实施严格的准入资质管理,新企业难以进入该领域,形成了高度集中且受政策调控影响显著的市场结构。

轻稀土资源主要集中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而中重稀土则多分布于江西、广东等南方省份的离子型矿床,形成“北轻南重”的地理分布特征。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提升以及国家加强战略资源管控,原矿采选过程更加注重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成为行业标准。

在中游分离冶炼环节,技术成熟度较高但竞争激烈,主要任务是将稀土精矿通过湿法或火法冶金工艺转化为高纯度的单一稀土氧化物、金属或盐类产品,如氧化镨钕、金属镝铽等关键中间体,这一阶段附加值高于初级采选,但仍受限于上游原料配额分配机制。

目前中游加工企业数量较多,市场化程度高,尤其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所需的镨、钕、镝、铽等元素的提纯方面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导致部分高端产品仍依赖少数龙头企业供应。此外,中重稀土(如铽、镝)因离子型矿资源稀缺且提取成本高,其分离产能布局相对集中,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的区域性风险。

下游应用环节则展现出多元化、高增长的发展态势,稀土功能材料整体占据产业链价值最大比重。其中,稀土永磁材料是最核心的应用方向,占功能材料总产值70%以上,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节能变频空调压缩机、机器人伺服系统等领域。除永磁外,其他细分领域也保持稳步发展:催化材料主要用于石油裂化和机动车尾气净化,抛光粉用于光学玻璃、显示屏制造;发光材料应用于LED照明和显示器件,储氢材料用于镍氢电池及氢能储存。

从各细分领域的增长驱动力看,永磁材料的增长主要来自新能源车、工业自动化、智能机器人和高效电机替代传统设备的趋势,尤其是高性能钕铁硼作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具备高矫顽力和强磁能积优势,在电动汽车电机中的不可替代性日益凸显。催化剂领域的增长得益于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三元催化剂中需添加镧、铈等轻稀土元素以提高转化效率,叠加全球汽车保有量上升,催化材料需求保持刚性增长。抛光粉市场则受益于半导体晶圆制造、高清显示面板(OLED/QLED)和精密光学镜头的扩产,高铈抛光粉在亚微米级表面处理中具有独特优势。

行业供应链安全还受到国际竞争格局变化的影响。美国、澳大利亚、缅甸等地正在加快非中国稀土供应链建设,如MP Materials在美国芒廷帕斯恢复轻稀土开采与初加工能力, Lynas公司在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布局中重稀土分离项目,试图削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同时,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配额管理和加工品限制(如禁止出口稀土金属镝、铽),也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反制,增加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不确定性。因此,未来稀土产业需在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构建更加韧性、绿色和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稀土重点公司
第一梯队
北方稀土(中国):全球最大轻稀土供应商,掌控白云鄂博矿绝大部分储量,构建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中国稀土集团(中国):中重稀土整合的核心平台,控制国内约70%的中重稀土配额,业务涵盖全产业链。

MPMaterials(美国):美国最大稀土矿商,拥有MountainPass矿,正建设稀土磁铁制造厂,供应稀土精矿等。

LynasRareEarths(澳大利亚):全球最大中重稀土生产商之一,在澳大利亚有矿,在马来西亚有分离厂,产品供应全球。

盛和资源(中国):全球一流的稀土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供应企业,实控人为财政部,国内外资源丰富,产业链完整。

第二梯队
厦门钨业(中国):中国顶级稀土企业集团之一,以钨为主业,积极发展稀土等能源新材料,涵盖稀土全产业链业务。
广晟有色(中国):广东唯一合法稀土采矿权人,稀土分离工艺先进,产品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业等领域。
有研稀土(中国):专注于稀土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在高端稀土金属研发方面实力较强,技术领先。
中科三环(中国):中科院控股企业,全球第二大钕铁硼生产商,高磁能积产品占比超50%,专利数量位居行业第一。
金力永磁(中国):全球风电永磁材料领域佼佼者,掌握晶界渗透等核心技术,是特斯拉、金风科技等的供应商。
宁波韵升(中国):消费电子磁材领域龙头,在苹果TWS耳机马达市场占有率超30%,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
正海磁材(中国):国内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种类最全的生产企业,是特斯拉、比亚迪核心供应商,适配新能源车800V高压平台。
英洛华(中国):业务涵盖稀土永磁材料、电机系列产品,以新能源汽车与工业电机双轮驱动,全产业链布局,成本优势显著。
大地熊(中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企业,高性能产品占比超70%,风电领域订单占比较大,受益于全球风电装机量增长。
Solvay(比利时):比利时化工集团,在稀土精炼技术方面有优势,正在扩大其法国工厂的稀土加工业务。


VIP复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