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川崎推出概念产品氢动力四足仿生机器人“CORLEO”

近日,川崎推出了一款名为“CORLEO”的氢动力四足仿生机器人概念产品,引发行业关注。与人形机器人不同,CORLEO依靠四条独立机械腿行走,每条腿配有橡胶“蹄子”,可抓附岩石山丘、泥泞小路等物体。它摒弃轮子,通过步行或跳跃移动,利用人工智能检查地形并保持平衡。该机器人采用150cc氢发动机提供动力,为腿部供电,仅排放水蒸气,对环境友好,尤其适用于越野场景。用户可通过倾斜身体控制它,传感器能感知动作实现轻松转向。其外观类似摩托车,配备头部形状护罩、夜间骑行灯及显示氢气剩余量、目的地等信息的屏幕。川崎将CORLEO定位为“感官越野移动机器”,强调其能像身体一部分般与用户互动。不过,目前该产品仍处于概念阶段,速度、行驶距离、续航时间等细节尚未确定。川崎预计其可能在2050年左右问世,但部分人对此存疑,认为展示视频类似CGI,且实现跳跃大间隙等功能难度较大;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个绿色且功能强大的旅行创意,令人期待。

2、美国网红“甲亢哥”与众擎人形机器人共舞、后空翻秀活力

近日,美国网红IShowSpeed(中文昵称“甲亢哥”)开启中国之旅,自3月24日起,先后到访上海、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深度探索中国活力文化。旅途中,“甲亢哥”参观了中国长城等标志性地标,还在长城上以后空翻展现冒险精神。此外,他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如功夫和舞狮,令观众着迷。值得关注的是,“甲亢哥”近日到访众擎,并与其人形机器人展开互动。一段视频显示,在周围热情粉丝的簇拥下,“甲亢哥”被介绍给该机器人,他表现出震惊神情。期间,机器人展示了跳舞等技能,“甲亢哥”也做出后空翻动作。两人还进行模拟拳击比赛,最终机器人“跌倒”,仿佛“受伤”。此次互动吸引众多粉丝跳舞、拍摄。

3、Dexterity推出世界首台工业超级人形机器人Mech

近日,加州机器人和人工智能(AI)公司Dexterity推出世界首台工业超级人形机器人Mech,或将变革物流和制造业。据悉,Mech双臂装于探测车,可在仓库和工业现场灵活移动,臂展17.72英尺,能举起132磅重物,用于处理易致伤的重复性任务。其搭载“物理人工智能”系统,机载超级计算机运行数百个AI模型,能以人类适应性和超人力量执行复杂任务。该机器人特性突出:可举重130磅、将箱子放至8英尺高;能在32至122华氏度环境中运行;配16个摄像头感知环境;可执行卡车装载、码垛等多种任务。在提升生产力与安全性上,一名工人可同时管控10台Mech,降低受伤风险。Dexterity设计注重可扩展性,软件可升级学习新任务,适应行业变化。Mech融合力量、灵活性与AI,为提升效率和安全性带来新可能,其对就业市场影响待观察,未来重塑行业格局值得期待。
4、马斯克称未来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远超人类

近日,埃隆·马斯克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言论引发广泛关注。这位特斯拉机器人的策划者在社交平台X上分享了对机器人革命未来走向的看法。特斯拉于2021年推出第一版机器人,并承诺到2025年底生产10000台。马斯克表示,从长远来看,人形机器人数量会远超人类,“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一比一,可能会有两个或更多,也许有10个,对于每个人来说”,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远远超过100亿。同时,马斯克还分享了最新版本擎天柱(Optimus)的视频,其行走方式更接近人类。Optimus被描述为“一种通用机器人助手,旨在执行重复性、危险性或人类不愿意完成的任务。在先进人工智能支持下,它能行走、爬楼梯、举起和携带物体以及自主操纵物品”。据悉,此前早在2024年的一次活动中,马斯克谈到Optimus时便称,它是有胳膊和腿的机器人,并非带轮子的。特斯拉为汽车开发的一切,如电池、电力电子设备、先进发动机、变速箱、软件、人工智能推理计算机等,都适用于人形机器人。他此前还透露,普通人很快就能以2万至3万美元的起售价拥有一台自己的Optimus。不过,马斯克关于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远超人类并“入侵地球”的言论,也引发了部分人的担忧。

5、北京交大管道巡检机器人落地雅砻江水电基地

近日,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自治运行控制系统研究中心研发的管道巡检机器人在雅砻江水电基地等实际场景成功落地应用。该机器人形似拥有8只触角的机械“蜘蛛侠”。其研发项目由北交大运输学院博士生陈俊熙团队负责。团队设计的柔性八轮结构,使机器人在作业时8个轮相互支撑,能精准抓握管壁,实现水平和竖直方向360度全方位行走,保障运行稳定。
针对管道密闭、路况复杂、光线昏暗及定位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团队独创导航定位方法和视觉识别算法。机器人搭载激光雷达,利用柱坐标系快速建图定位实现自主导航;配备的可见光摄像头,可对管道内异物遗洒、焊缝质量、传感器状态等全面巡检,1毫米宽裂缝也能精准识别。历经近4年、四次迭代升级,最新一代机器人长、宽、高均不足30厘米,可轻松穿梭管道。在侯涛刚副教授及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支持下,团队依托项目成立公司。目前,该巡检机器人系列产品已在国家能源、国家电网等单位落地,应用于雅砻江水电基地、济南黄河大桥等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