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模块协同共生:OCS 成数据中心新蓝海
时间:2025-09-26 07:28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电子发烧友网;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在光通信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光学电路交换(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 OCS)技术正成为行业战略升级的关键支点。作为光网络从传统 “连接” 功能向智能 “交换” 功能的战略演进方向,OCS 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电交换面临的带宽瓶颈与高功耗问题,更为光通信产业开辟了全新竞争格局。国盛通信团队研报指出,OCS 与光模块存在协同共生关系,龙头企业在 OCS 领域依旧掌握核心发展机会。传统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正面临难以逾越的物理极限。随着 AI 集群规模扩大至万卡级,传统电交换架构中 “光 - 电 - 光” 的转换过程产生的延迟,已成为算力释放的主要障碍。这种类似快递中转仓式的繁琐流程,在需要实时交互的 AI 训练场景中,导致数据传输效率极低,如同 “卡成 PPT”。OCS 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于实现了光信号的直接交换。通过 MEMS(微机电系统)微镜阵列、数字液晶(DLC)或压电陶瓷直接光束偏转(DBS)等技术路径,OCS 能在光层面对信号进行快速路由与切换,彻底消除了耗时费能的光电转换环节。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当前呈现多种方案并行发展的格局:MEMS 方案凭借端口可拓展性优势,已获得谷歌等头部客户的大规模应用;Coherent 公司主导的 DLC 方案正逐步导入超大规模云厂商供应链;而 Polatis 的 DBS 方案虽尚未完全成熟,但在特定场景中已展现出独特潜力。这种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为光模块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协同创新空间。随着 OCS 技术逐渐成熟,其将带来三重核心价值:首先,突破传统电交换的带宽天花板,满足数据中心、5G/6G 网络对超高带宽的需求;其次,大幅降低网络功耗,契合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最重要的是,为光网络智能化奠定基础,推动网络从被动连接向主动调度转变。根据 LightCounting 预测,2025 年全球 OCS 市场规模将达 4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0%;更有乐观预测显示,OCS 交换机市场规模未来可能从当前的 1.2-1.5 万台,增长至 30 万台,存在 20-25 倍的增长空间。OCS 与光模块的协同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技术性能的相互依赖与市场需求的同步增长上:OCS 交换机要实现低延迟、高带宽的核心优势,必须依赖高性能光模块提供的信号传输能力;而光模块的技术升级,也需要 OCS 创造的应用场景来实现商业价值闭环。在 OCS 技术布局的初期阶段,行业龙头已展现出明显优势。这些企业凭借多年在光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不仅掌握了 OCS 的核心算法与协议,更通过整合光模块等关键部件,构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这种技术整合能力,使其在 OCS 这一新兴领域中占据先发优势,形成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随着全球数据流量持续爆发式增长,OCS 技术的价值将日益凸显。龙头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不仅在 OCS 领域掌握核心机会,更在光通信产业的未来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这种协同共生的生态正在重塑光通信产业格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目前,国内 OCS 产业链已形成从上游核心器件到下游整机系统的完整布局,部分环节技术突破显著,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具体来看:上游聚焦于光信号处理的核心元件,包括光开关、调制器、光学组件等,其技术精度直接决定系统性能。光开关环节:赛微电子、科毅光通信、光库科技等是代表性厂商。其中,赛微电子旗下赛莱克斯北京已量产 MEMS-OCS 光链路交换器件,该器件已通过谷歌、华为等客户验证,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其光损耗小于 0.5dB、切换速度小于 1ms,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瑞典 Silex 长达 7 年的技术壁垒。光学组件环节:腾景科技、炬光科技、天孚通信等为代表厂商。腾景科技为谷歌、Coherent 供应 WSS(波长选择开关)滤光片,市占率超 60%;其武汉子公司已完成 800G/1.6T 光引擎样品开发,CPO(共封装光学)相关组件进入送样阶段。天孚通信为英伟达 CPO 光引擎提供 FAU(光纤阵列单元)光纤阵列等核心组件,目前已进入 OCS 测试环节,可适配万卡级 GPU 集群互联需求。光模块与光引擎环节:中际旭创、德科立、新易盛等是代表性厂商。其中,中际旭创 2025 年全球 1.6T 光模块出货量预计突破 500 万只,硅光技术渗透率将达 45%;在客户合作方面,中际旭创占据谷歌 70% 的相关订单,产品良率达 98%。中际旭创、华工科技主要从事光模块封装业务:中际旭创在苏州、铜陵、泰国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合计月产能超 50 万只 800G 模块;其泰国工厂构建了全球化供应链,可满足北美客户 48 小时紧急交付需求。华工科技则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光模块,年产能超 3000 万只;其硅光芯片实现全自研,CPO 方案可适配 3.2T 以上速率需求,泰国工厂同样为全球交付提供保障。下游整机厂商包括华为、紫光股份(新华三)、锐捷网络、中兴通讯等。其中,华为在光交换机领域布局全面,覆盖数据中心、算力网络等场景,其 OCS 产品与 AI 集群深度融合。以华为 OptiXtrans DC808 全光交换机为例,该设备支持 256×256 无阻塞全光交换,具备超高集成度(6U 高度)、超低功耗(整机小于 200W)、超高可靠性(电信级可靠性)三大优势。在应用层面,其支持大规模弹性组网,可基于数据中心中长期规划目标,按 PoD(Point of Delivery,数据中心规划最小业务单位)颗粒度分期建设;同时支持算力资源分钟级灵活分割与租售,并通过灵活可变拓扑提升计算集群算效。OCS 与光模块的协同共生关系,正在重新定义光通信产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在这场技术革命中,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壁垒、生态卡位与规模优势,将持续掌握核心机会,引领光子通信时代的产业变革。对于整个数字经济而言,OCS 技术的普及不仅意味着更高的算力效率与更低的能耗成本,更将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开启一个更高效、更绿色的数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