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网站公告:为了给家人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股票复盘网V3.0正式上线,新版侧重股市情报和股票资讯,而旧版的复盘工具(连板梯队、热点解读、市场情绪、主线题材、复盘啦、龙虎榜、人气榜等功能)将全部移至VIP复盘网,VIP复盘网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每日涨停复盘工具龙头复盘神器股票复盘工具复盘啦官网复盘盒子股票复盘软件复盘宝,持续上新功能,目前已经上新至V6.2.7版本,请家人们移步至VIP复盘网 / vip.fupanwang.com,另外,每周一、周三晚上20:00~21:00举办VIP复盘网线上实战课,由具有15年私募基金实战经验,精通龙头、短线、中长线等各种模式,熟悉游资操作的竹炜老师给家人们实战复盘,并讲解操盘技巧,每期只开放100个名额,请家人们快速联系客服报名!!!

扫码VIP小程序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财经 “溟渊计划”让中国深海科技从追赶者变为领跑者”

股市情报: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九方金融研究所;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溟渊计划”让中国深海科技从追赶者变为领跑者”

时间:2025-03-27 17:05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九方金融研究所;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深海科技兼具国家安全和经济资源双重战略价值。国家安全方面,全球范围内,深海已成为军事与资源竞争的重要领域。

海洋一直是各国的战略发展领域,海洋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71%,其中水深在3000米以上的大洋面积约占89%。

深海资源之丰富,95%却因复杂海况而未被开发——深海环境面临高水压、能见度低、复杂环境等不利因素,需要多部门学科结合、采用机械化手段进行作业。

深海经济包括深海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利用和深海技术开发等。

1)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等,其商业化开发需要深海探测、采矿等技术的研发。

深海已发现且具备开采前景的镍、钴、锰资源价值高达数十万亿元,仅我国太平洋3个矿区的多金属结核价值就突破万亿元。(海工与海底资源开发板块)

2)深海生物具有独特的基因资源,可用于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领域,深海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可能成为新型药物的来源。(华大集团)

3)深海开发需要一系列高端技术的突破,如深海潜水器技术、深海通信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发将推动整个海洋科技的进步,助推深海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UUV等特种装备为代表的深海科技具备较大发展空间,顶层规划支持下深海科技等新兴领域有望加速发展。

从行业分类看,深海科技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行业。

1、深海装备:包括海工装备及零部件。亚星锚链(船用锚链、海工油气平台系泊链全球龙头,漂浮式风电系泊链打开成长空间);振华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防务中集集团神开股份海锅股份南山智尚克莱特等。

2、深海信息技术:包括海底数据中心及相关配套。中天科技东方电缆海兰信亨通光电等。

3、深海勘探:包括探测装备、深海机器人。中国海防(水声电子和水下装备龙头)、微光股份时代电气申昊科技天海防务天和防务中科海讯等。

4、深海材料:宝钛股份西部材料西部超导等。

5、深海资源开发与技术服务: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深水海纳东方海洋等。

6、深海计算机:中远海科海兰信超图软件索辰科技盛邦安全盛视科技中科星图等。

7、深海科技:中天科技(海底光缆)、亨通光电(海底光缆)、华测导航(高精度导航定位)、长盈通(深海装备导航的光纤器件)、海兰信(海底数据中心);

索辰科技(子公司麦思捷主营海洋电子信息装备技术领域)、中科星图(子公司星图深海主要从事深海感知装备研制等服务)、华大基因(深海生物资源开发与碳汇)。

8、海洋油气资源开发:

资源类企业:中国海油

油服类企业:中海油服海油发展石化油服海油工程潜能恒信

装备类企业:惠博普博迈科等上市公司。

单位投资随水深大幅增长,深海装备制造业有望受益。

以中石油油田投资为例,浅水油田的单位产能投资不到1000美元/年;而在水深100-150米的深水油田,单位产能投资一般在3-4千美元/年;

300-500米的深水项目,单位产能投资一般在1-1.5万美元/年左右;超深水油田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较高,对应的单位产能投资一般较大,以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为例,其超深水油田单位产能投资约为数万美元/年。

未来随着深海科技应用场景不断延展,深海装备制造企业有望打开盈利空间。

水下装备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原材料加工、中游系统配套、下游总装三环节。

1)上游:

①深海材料需具备耐高压、耐腐蚀、轻量化特征,宝钛股份等;

②关键设备基础件环节要求高精度且耐极端环境,中密控股江苏雷利等;

③基础技术与软件需要具有自主可控的通信、导航、数据处理能力,海兰信等。

2)中游:

①勘探装备涉及载人/无人潜水器(HOV/ROV/AUV)、深海传感器、声呐系统等,中国船舶等;

②资源开发装备核心产品主要有深海采矿系统、可燃冰试采平台、海底钻机等,中集集团等;

③能源开发装备核心产品包括深远海风电安装平台、漂浮式光伏设备、深海温差发电装置等,中天科技等。

3)下游:

①深海资源开发场景主要有多金属结核开采、可燃冰试采等,中国海油中矿资源等;

②生物资源开发重点领域在极端环境酶制剂、深海基因库以及深海渔业,蔚蓝生物等;

③蓝碳与海洋碳汇环节属于新兴领域,涉及上市公司较少,中环环保等。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产业链:


一、从“溟渊计划”说起

事件:2025年3月7日,《细胞》期刊以封面专辑形式刊载的“溟渊计划”成果,彻底颠覆了人类对深渊的想象。

中国科学家主导的“溟渊计划”在《细胞》期刊上发表的四项突破性成果,不仅改写了生物学教科书,更向世界宣告:在深海科研的赛道上,中国已从追赶者蜕变为领跑者。

3月7日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华大集团联合发起并执行的“溟渊计划”(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英文简称“MEER计划”)第一阶段成果发布会在海南三亚召开。

在2020年之前,只有9人曾到达过海洋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底部。

2020年底,成功完成工程海试的中国第一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凭借其独特的采样能力和超长海底作业时间,成为当今全球唯一具备深渊系统调查采样能力的载人潜水器。

2021年10月至12月期间,肖湘带领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华大集团等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参加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渊航次。

科学家团队对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和菲律宾海盆6000米-11000米水深区域进行系统采集,获得水体、沉积物、宏生物等样本2000余份,其中雅浦海沟最深点为人类首次到达。

溟渊计划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华大集团联合发起,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系统探索马里亚纳海沟等深渊区域的环境与生态系统‌。

2021年10月至12月,研究团队首次跟随“奋斗者”号潜入马里亚纳海沟,采集样本并启动系统性科考‌。溟渊计划旨在破解极端环境下生命适应机制,揭示深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并建立全球深渊生物大数据库。

‌2021年底至2025年初‌:完成第一阶段研究,共进行33次“奋斗者”号潜航,采集1648份沉积物、622个钩虾样本及11种深海鱼类样本‌。

团队顶着5次超强台风的冲击,经过33次科学例会的灵感碰撞,攻克了深渊极端高压环境下的采样与实验技术难题,建立了“深海采样-基因测序-数据分析-实验室验证”全链条科研模式。

科研团队利用华大集团的基因测序技术,构建了92-Tbps基因数据集,涵盖7564种深渊原核微生物,其中89.4%为未报道新物种。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科学家们揭示了深渊微生物的生存策略和生态系统的奥秘。在深渊的极端环境中,微生物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

科学家们发现,深渊微生物主要通过“精简型”和“多能型”两种适应策略,在高压、低温、寡营养的环境中异常繁盛,支撑了深渊生态系统的繁荣。

“精简型”策略是指部分微生物通过基因精简,仅保留必需功能,如抗氧化、压力响应等,将能量集中于高压环境下的生存刚需。

以芳香族化合物为唯一营养源,在寡营养环境中高效代谢,甚至将有毒物质转化为能量。微生物在资源匮乏的深渊中,以最小能量消耗维持生存,舍弃部分在普通环境中可能有用,但在深渊环境中成为负担的基因和功能,提高生存能力。

“多能型”策略则是微生物间跨越物种界限,形成“共适应”网络。噬菌体为宿主提供关键基因,不同菌群共享代谢通路,共同应对极端环境。几种不同的微生物通过相互协作,共享代谢产物,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微生物跨界合作,不仅增强了极端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也为人类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开发出更加有效的环境治理技术和药物。

这些生存策略展示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和韧性。生命在地球的深渊中以如此独特的方式演化和生存,那么在宇宙的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生命形式。

研究发现钩虾基因组达13.92GB,是人类基因组的4倍多,这刷新了端足目的基因组纪录。

‌2025年3月‌:在《细胞》期刊发表4篇封面文章,宣布首次系统性绘制深渊生态系统图‌。

‌核心研究成果‌

‌全球首次突破‌:人类首次到达雅浦海沟最深点,首次系统研究深渊生态系统,首次建立全球深渊生物数据库并开放共享‌。

‌极端生命发现‌:揭示深渊存在89.4%新微生物物种,发现钩虾基因组达13.92GB(人类4.3倍),其脂类代谢通路支撑深渊食物链能量转化‌。

‌关键技术支撑‌:“奋斗者”号突破1100个大气压极限环境,实现万米深海高清影像记录与样本采集‌。

持续完善全球深渊生物数据库,推动深渊生命共适应机制、基因演化等基础研究,并呼吁国际联合攻关。

‌生物资源开发‌:深渊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如石油泄漏治理)、低能耗工业酶制剂、新型抗生素研发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技术产业化‌:深海科技被纳入国家战略核心领域,推动水下装备、耐压材料、深海通信等产业链发展,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超20%。

中国通过开放共享数据和装备技术,引领深海科研国际合作,推动深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深渊科研2.0时代:“溟渊计划”的成功,只是我国深海探索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挑战。展望未来,“溟渊计划”将迈向2.0时代,继续引领全球深渊科研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驱动的深渊生态模拟系统也将成为未来科研的重要设想之一。

利用AI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结合“溟渊计划”积累的海量数据,科学家们可以构建出高度逼真的深渊生态模拟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模拟深渊生态系统的各种动态变化,预测气候变化对深海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了解深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至关重要。通过AI模拟系统,科学家们可以提前预测深渊生态系统可能面临的挑战,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政策驱动从深海科技走向深海经济

深海科技兼具国家安全和经济资源双重战略价值。国家安全方面,根据金融界,全球范围内,深海已成为军事与资源竞争的重要领域。

美国在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虎鲸无人潜航器等装备上投入超千亿美元,而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实现7062米深潜能力,深海探测与装备技术跻身国际前列。

经济资源方面,深海经济正是以深海资源开发与科技应用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涵盖矿产、能源、生物资源开发及配套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等领域。

根据财联社,海洋一直是各国的战略发展领域,海洋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水深在3000米以上的大洋面积约占89%。

深海资源之丰富,95%却因复杂海况而未被开发——深海环境面临高水压、能见度低、复杂环境等不利因素,需要多部门学科结合、采用机械化手段进行作业。

《工作报告》首提"加快深海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标志着我国海洋战略正式进入深水区。据测算,2025年深海科技相关产业的在占比将超过25%将撬动3.25万亿市场空间,成为13万亿海洋经济总盘中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

我国四大海域深海面积:

渤海: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最深86米,几乎没有深海区域。

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4米,最大深度140米,深海区域面积较小。

东海:面积77万多平方公里,多为200米以下的大陆架,但东部存在冲绳海槽等深海区域,最深处达2719米,深海面积相对较大。

南海: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深海面积广阔。

2025年出台过与深海相关政策或在海洋经济政策中涉及深海领域的地方:

上海:上海海洋局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年)》,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

提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聚焦海上新能源、深海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深远海养殖等新兴领域;谋划海洋经济创新示范2.0版,提升临港新片区和长兴岛“两核”发展能级等。

山东: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高地,推动海洋科技与港口群建设。

青岛: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发布2025年工作要点,出台《关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加快海洋经济立法进程,制定出台《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

优化完善《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聚焦“4 4 2”海洋重点产业方向,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烟台:市委海洋委印发实施2025年工作要点,制定出台《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实施意见》,启动“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广东:提出要加快海洋产业提质升级,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加强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

江苏:《江苏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全国首批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实施方案(2025—2030年)》。

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成10个深远海大型养殖渔场,建设2个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深远海养殖产量达到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

到2030年建成20个深远海大型养殖渔场,建设5个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深远海养殖产量达到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达250亿元,将浙江打造成深远海养殖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省份。

舟山在浙江《2025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被提及,要打造舟山深海装备制造基地,浙江还设立500亿元专项基金;

重点支持深海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海底数据中心等关键技术攻关,建设“东海实验室”深海技术中试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向工程化应用转化。

同时,舟山还聚焦深海传感器、光纤通信技术,推动海洋碳汇、海洋牧场与文旅融合。

海南:2024年发布《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目标海洋经济占比提升至40%,聚焦深海油气开发、海洋清洁能源产业链延伸,吸引大型油气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期待2025新政策

广西:2023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布《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期待三沙,湛江,阳江,北海,连云港,大连,威海,天津,汕尾,台州,丹东,厦门,宁德等诸多地区政策落地。

海洋经济驱动经济提速,深海科技为其注入新质内涵。海洋经济有效拉动GDP增长,产业空间具备规模。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对GDP的拉动作用达11.5%,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占比2.4%,约为2530亿元。

政府报告在新质生产力部分首次提及“深海科技”,为海洋经济注入新内涵。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有望获得较高速发展,尤其是在深海装备、深海探索等核心科技领域。

自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以来,低空经济指数已经历三轮主升浪行情,其中第一波的延续时间是27个交易日(第二波32个交易日、第三波48个交易日),而从3月12日算起,至今深海科技指数仅持续了8个交易日。

深海是由海洋物理场、海洋化学场、海洋生态、海洋目标与深层海洋环境复合作用的极端环境空间,比其他任何空间都更复杂、更难探明。

瞄准深海高技术和智能科技发展趋势,推动深海领域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加强“国家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攻关,抢占国际深海科学前沿制高点。

力争在深海装备、深海探测、深海通信导航、深海动力能源和深海装备材料等重大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带动我国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从产业链来看,深海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和新基建有望成为先行赛道。

海洋新基建方面,海底数据中心(IDC)节能方案、漂浮式风电平台等技术应用逐步落地;

深海装备方面,AUV(自主潜航器)、ROV(遥控潜航器)和UUV(无人潜航器)等水下航行装备、水下机器人有望成为开发海洋资源的核心装备,代替或辅助人类进行极限作业。

深海装备分为:机动装备、固定装备以及基础设施。

机动装备:主要包括以潜艇为主的有人装备、以无人潜航器为主的水下无人装备以及鱼水雷为主的水中兵器。

固定装备:以水下无人预置系统为主,可分为水下预置武器系统和水下预置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下监听网络系统、水下声学通信网络、水下导航网络等基础设施

水下无人装备:超大型潜航器察打一体,智能化海战时代来临美海军十分重视无人潜航器的研发与应用,大型无人潜航器是美海军当前重点发展型号。UUV开始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水下有人装备:潜航器补齐进攻端火力,深潜器拓展体系纵深。根据“战斗兵力2045”,美军对攻击型潜航器需求数量极为迫切。

数据中心有望迁入深海。1000m以下海水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相比于陆上数据中心,海底数据中心以海洋作为自然冷源,省电、省水、省地、高安全、高可靠、低时延。

2025年2月18日,数智高速智算中心(陵水)有限公司的海底智算舱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清水湾海域完成下水,该项目运行PUE低至1.1,处于数据中心行业领先水平,较传统数据中心节能30%以上;无需蒸发散热,不消耗淡水;

数据舱安放于海底,土地占用极小,较陆上数据中心省地90%。AI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大幅提升数据中心需求,深海海底为数据中心的大批量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优势,未来数据中心有望迁入海底,进而提升海底线缆、光纤需求。

从行业分类看,深海科技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行业。

1、深海装备:包括海工装备及零部件。亚星锚链(船用锚链、海工油气平台系泊链全球龙头,漂浮式风电系泊链打开成长空间);振华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防务中集集团神开股份海锅股份南山智尚克莱特等。

2、深海信息技术:包括海底数据中心及相关配套。中天科技东方电缆海兰信亨通光电等。

3、深海勘探:包括探测装备、深海机器人。中国海防(水声电子和水下装备龙头)、微光股份时代电气申昊科技天海防务天和防务中科海讯等。

4、深海材料:宝钛股份西部材料西部超导等。

5、深海资源开发与技术服务: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深水海纳东方海洋等。

6、深海计算机:中远海科海兰信超图软件索辰科技盛邦安全盛视科技中科星图等。

7、深海科技:中天科技(海底光缆)、亨通光电(海底光缆)、华测导航(高精度导航定位)、长盈通(深海装备导航的光纤器件)、海兰信(海底数据中心)、索辰科技(子公司麦思捷主营海洋电子信息装备技术领域)、中科星图(子公司星图深海主要从事深海感知装备研制等服务)。

深海装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超深水环境需承受高压,同时面临低温、高温交替、海底沉积物侵蚀等多重环境压力,深水装备制造壁垒较高,高端设备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

以深水采油树为例,国外设备已广泛应用于300米以上深水环境,国际市场90%以上份额被欧美企业垄断,我国深水采油树国产化率不足30%,关键部件如深水密封件、深海压力传感器仍依赖进口。

随着深海科技战略持续推进,国内技术领先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广阔。深海装备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原材料加工、中游系统配套、下游总装三环节。

1)上游:

①深海材料需具备耐高压、耐腐蚀、轻量化特征,宝钛股份等;

②关键设备基础件环节要求高精度且耐极端环境,中密控股江苏雷利等;

③基础技术与软件需要具有自主可控的通信、导航、数据处理能力,海兰信等。

2)中游:

①勘探装备涉及载人/无人潜水器(HOV/ROV/AUV)、深海传感器、声呐系统等,中国船舶等;

②资源开发装备核心产品主要有深海采矿系统、可燃冰试采平台、海底钻机等,中集集团等;

③能源开发装备核心产品包括深远海风电安装平台、漂浮式光伏设备、深海温差发电装置等,中天科技等。

3)下游:

①深海资源开发场景主要有多金属结核开采、可燃冰试采等,中国海油中矿资源等;

②生物资源开发重点领域在极端环境酶制剂、深海基因库以及深海渔业,蔚蓝生物等;

③蓝碳与海洋碳汇环节属于新兴领域,涉及上市公司较少,中环环保等。


三、海洋油气资源储量较大,发展前景广阔

深海科技涵盖广泛,深海资源开发技术与石化关联较大。深海科技囊括了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以及研究深海环境的一系列先进技术。

主要包括深海探测技术、深海资源开发技术、深海通信与导航技术和深海工程技术四个方面。其中深海资源开发技术与石化关联较大,深海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开发这些资源需要特殊的技术和装备。

以深海油气开发为例,需要建设超深水钻井平台,在深海恶劣环境下进行油气钻探作业。在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我国在多金属结核开采装备等技术上也已进入试点阶段。

深海能源开采资本支出有望保持强劲。海洋蕴含地球上超过34%的石油和天然气其中有44%深埋于水深超过300米的深海之下。

我国南海平均水深超过1000米,55%的油气资源存在于海底。能源安全大战略下,我国不断出台加大能源勘探力度的相关政策,能源开采相关资本支出有望保持强劲。

单位投资随水深大幅增长,深海装备制造业有望受益。以中石油油田投资为例,浅水油田的单位产能投资不到1000美元/年;而在水深100-150米的深水油田,单位产能投资一般在3-4千美元/年;

300-500米的深水项目,单位产能投资一般在1-1.5万美元/年左右;超深水油田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较高,对应的单位产能投资一般较大,以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为例,其超深水油田单位产能投资约为数万美元/年。

未来随着深海科技应用场景不断延展,深海装备制造企业有望打开盈利空间。

海洋油气资源储量较大,发展前景广阔。从全球油气勘探开发趋势看,深海已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贡献来源。根据国际石油经济微信公众号,近年来,深海油气发现占全球油气新发现的一半以上,深海油气可采资源量为1560亿吨,占全球可采资源量的15%以上。

近10年以来,中国海域新增探明油气储量接近过去30年总和,累计生产原油约4.8亿吨、天然气约2000亿立方米,原油产量增长18%,天然气产量实现翻番。

2018年以来,海域原油产量增长超过1600万吨,占全国原油增量的60%以上。

中国在深海油气开发领域技术积累较多,未来有望实现突破。在深海油气开发领域,中国研发制造了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深水导管架平台、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等海洋油气工程重器,实现了作业能力从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突破,支撑“深海一号”等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

资源类企业:中国海油

油服类企业:中海油服海油发展石化油服海油工程潜能恒信

装备类企业:惠博普博迈科等上市公司。


股票复盘网
当前版本: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