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Neuralink联合创始人Max Hodak创立的Science公司宣布推出患者临床报名,这一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在将脑机接口(BCI)技术应用于视力恢复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旨在让更多患有特定眼部疾病的患者受益于其先进的医疗技术。
Science公司推出的患者临床登记,核心目标是将患者与该公司基于Pixium Vision开发的Prima视力恢复视网膜植入物建立联系。该登记处专门针对三种常见的致盲性眼部疾病设计了BCI技术,分别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色素性视网膜炎(RP)和Stargardt病。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中央视觉,导致阅读、面部识别和日常活动等变得困难。

Prima System作为一种光电感受器的替代品,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突破性设备称号。它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组合方式,同时利用中央假肢和周边自然视觉来恢复患者的视力。当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丢失时,Prima能够直接激活视网膜,绕过受损的感光细胞,重新建立视觉信号的传递。
该系统由放置在视网膜下方的小型光动力植入物和一副特殊的眼镜组成。眼镜上配备了嵌入式摄像头和红外投影仪,摄像头负责捕捉外界的视觉信息,红外投影仪则将这些信息以光信号的形式发送给植入物,不仅为植入物提供电力,还传输数据,从而实现视觉的恢复。
Science公司于今年6月提交了Prima在美国和欧洲的商业可用性申请。在计划将该系统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公司致力于识别和治疗最有可能从BCI技术中受益的患者群体。通过患者登记处,Science公司希望能够跟踪患者中央视觉的功能方面,如阅读、面部识别和移动性等指标的变化,以便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和优化技术。
Science公司对未来有着清晰的愿景,公司代表表示:“我们设想未来患者有多种治疗选择——下一代PRIMA植入物——以最好地匹配他们的特定疾病状况。”这意味着公司将继续投入研发,不断改进和升级Prima技术,为不同病情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注册参与患者登记处的患者在进入临床测试时将享有优先权,能够率先体验这些新兴疗法。这一举措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早获得先进治疗的机会,也有助于Science公司加快临床研究的进程,收集更多的数据以支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除了Prima视网膜植入技术,Science公司于2022年推出了Science Eye BCI平台。Science Eye是一种视觉假体,专门针对色素性视网膜炎(RP)和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这两种导致严重失明的疾病。这进一步体现了Science公司在利用BCI技术治疗眼部疾病方面的全面布局和深入探索。
Science公司推出患者登记处及其在BCI视力恢复技术领域的一系列举措,为医疗科技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眼部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有效治疗手段的需求也日益迫切。Science公司的技术有望为众多患者带来光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这一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的长期安全性、成本效益以及大规模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等。未来,Science公司需要与监管机构、医疗机构和科研团队密切合作,共同攻克这些难题,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视力恢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