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体验VIP
网站公告:为了给家人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股票复盘网V3.0正式上线,新版侧重股市情报和股票资讯,而旧版的复盘工具(连板梯队、热点解读、市场情绪、主线题材、复盘啦、龙虎榜、人气榜等功能)将全部移至VIP复盘网,VIP复盘网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每日涨停复盘工具龙头复盘神器股票复盘工具复盘啦官网复盘盒子股票复盘软件复盘宝,持续上新功能,目前已经上新至V6.4.1版本,请家人们移步至VIP复盘网 / vip.fupanwang.com

扫码VIP小程序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财经 【国盛通信】光模块下一步看什么?——交付

股市情报: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宋嘉吉/黄瀚;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国盛通信】光模块下一步看什么?——交付

时间:2025-09-14 19:54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宋嘉吉/黄瀚;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摘要

当前光模块行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全球数据中心加速升级扩容,800G光模块已大规模部署,1.6T光模块也开始进入市场,行业面临的挑战已经从“需求在哪里”转变为“如何按时交付”,我们需要从交付能力出发重新评估公司的竞争力。


需求不是问题:AI数据中心扩张带来光模块需求


  • 算力需求爆发:AI规模化应用促使全球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251亿美元,并有望在2028年增长至2227亿美元。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推动了数据中心内部和数据中心之间对更高带宽和更低延迟的光通信需求。

  • 高速光模块加单成常态,供给缺口存在:800G/1.6T光模块需求增加,根据LightCounting报告,800G 光模块2023年开始应用,2024年起量约750万支,2025年需求量预计达到1800万支,2026年之后保持较高需求;1.6T光模块2025年开始应用,约270万支。高速光模块仍有供给缺口,麦肯锡预测,到2027年,800Gbps光收发器的产能将低于市场需求40%至60%;而到2029年,1.6Tbps收发器的供应缺口可能也将达到30%至40%。


【瓶颈在于交付:光模块制造的快速迭代、供应链、海外产能】


光模块生产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涉及光学耦合、封装、可靠性测试等多个精密环节,客户下单到出货之间周期长:


  • 光电芯片:高端光芯片和电芯片是光模块的核心,目前高端芯片国产化率能力不足,以住友电工、马科姆、博通为代表的欧美日综合光通信企业在高速率光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 光学耦合:耦合是光模块封装中工时最长、最容易产生不良品的步骤。光学耦合的目的就是将光高效、高质地耦合进入光纤,其中多模光纤光路简单、容差大、工艺相对简单;单模光纤耦合较为复杂,需要透镜进行聚焦耦合。

  • 封装:完成光路耦合后,光模块已形成雏形,外壳封装将使之完整。为了实现封装的可靠密封,封装外壳上电通路所使用的电介质一般为非有机材料,如玻璃或者陶瓷。

  • 可靠性测试:成品光模块为保证产品的质量,要经过多个步骤的测试方可出货。首先测发射光功率、接收灵敏度、眼图、消光比和误码;然后进行高低温老化测试,检验产品稳定性;接着上交换机测试,检测产品兼容性,保证兼容性;最后在光纤端面检仪上进行端面检测。


核心挑战:产能、良率与认证


光模块厂商要兑现订单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 产能扩充节奏:光模块的产能扩张是资本和技术密集的过程,高端设备采购、厂房建设、人员培训等需要时间,如果产能扩充速度跟不上订单增长节奏,会形成“有单接不了”的局面。尤其在当前地缘环境下,海外产能规模尤为重要。

  • 良率爬坡过程:提高良率是降低成本和满足需求的关键。共封装光学(CPO)等技术仍处于发展早期,800G、1.6T可插拔面临量产良率和工程化的挑战。

  • 客户认证周期:客户认证流程严格且漫长。光模块的客户认证通常伴随着一代产品的研发周期,具体时长会因客户要求和产品类型等因素有所不同,大客户(如大型互联网公司或设备商)的认证周期会较长。


我们认为,当前光模块行业正经历由AI算力驱动的黄金发展期行业核心矛盾已从"需求是否存在"转向"交付能力能否跟上"。光模块生产涉及多个精密环节,认证周期长,且交付面临产能、良率与认证三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投资逻辑转向"交付能力定胜负",光模块龙头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因凭借技术创新领先优势、快速量产交付能力、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规模和品牌优势等企业竞争优势,在兑现订单方面更具确定性,强者恒强的局面将继续。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五小”天孚通信 仕佳光子/太辰光/长芯博创/德科立/东田微,建议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如其中的液冷环节如英维克东阳光等。


建议关注: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东田微铜链接:沃尔核材精达股份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海光信息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卫星通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海格通信IDC: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科华数据润建股份母线:威腾电气等。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风险提示:AI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1.  投资策略:

光模块下一步看什么?——交付

本周建议关注: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东田微

铜链接:沃尔核材精达股份

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

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

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

卫星通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华力创通电科芯片海格通信

IDC: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科华数据润建股份

母线:威腾电气等。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本周观点变化:


本周海外算力板块势头强劲。OpenAI 与英伟达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于英国数据中心项目,英伟达本周累计上涨 4.94%。甲骨文 9 月 9 日发布 FY26Q1 财报,其中 OCI 业务的剩余履约收入达到 4550 亿美元,同比增加 359%,远超市场预期,9 月 10 日股价单日增长近 36%,本周累计上涨 23.87%。Nebius 9 月 8 日公告称获微软 197 亿美元 AI 算力大单,将在 5 年内为向微软提供其在新泽西州文兰德数据中心的专用 GPU 基础设施容量,次日 Nebius 盘前飙升超 46%,本周累计上涨 36.85%。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五小”天孚通信 仕佳光子/太辰光/长芯博创/德科立/东田微,建议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如其中的液冷环节如英维克东阳光等。

2. 行情回顾:通信板块上涨,量子通信表现最优

本周(2025 年 9 月 8 日-2025 年 9 月 12 日)上证综指收于 3870.60 点。各行情指标从好到坏依次为:中小板综>万得全 A(除金融,石油石化)>万得全 A>创业板综>上证综指>沪深 300。通信板块上涨,表现优于上证综指。



从细分行业指数看,量子通信、卫星通信导航、通信设备、物联网、区块链、移动互联、光通信、云计算、运营商上涨 11.8%、7.0%、4.2%、3.2%、2.9%、2.1%、2.0%、1.9%、1.2%。


本周受益于 CPO,金信诺上涨 31%,领涨板块。受益于算力租赁,科华数据上涨 26%;受益于通信服务概念,三维通信上涨 22%;受益于芯片概念,春兴精工上涨 17%;受益于网络安全概念,东方通信上涨 17%。



3.周专题:

光模块下一步看什么?——交付

当前光模块行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随着 AI 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全球数据中心加速升级扩容,800G 光模块已大规模部署,1.6T 光模块也开始进入市场,行业面临的挑战已经从“需求在哪里”转变为“如何按时交付”。


【需求不是问题:AI 数据中心扩张带来光模块需求】


  • 算力需求爆发:AI 规模化应用促使全球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IDC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 AI 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1251 亿美元,并有望在 2028 年增长至2227 亿美元。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推动了数据中心内部和数据中心之间对更高带宽和更低延迟的光通信需求。

  • 高速光模块加单成常态,供给缺口存在:800G/1.6T 光模块需求增加,根据LightCounting 报告,800G 光模块 2023 年开始应用,2024 年起量约 750 万支,2025年需求量预计达到 1800 万支,2026 年之后保持较高需求;1.6T 光模块 2025 年开始应用,约 270 万支。高速光模块仍有供给缺口,麦肯锡预测,到 2027 年,800Gbps光收发器的产能将低于市场需求 40%至 60%;而到 2029 年,1.6Tbps 收发器的供应缺口可能也将达到 30%至 40%。


【瓶颈在于交付:光模块制造的复杂工序】


光模块生产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涉及光学耦合、封装、可靠性测试等多个精密环节,客户下单到出货之间周期长:


  • 光电芯片:光模块的产能扩张是资本和技术密集的过程,高端设备采购、厂房建设、人员培训等需要时间,如果产能扩充速度跟不上订单增长节奏,会形成“有单接不了”的局面。尤其在当前地缘环境下,海外产能规模尤为重要。

  • 光学耦合:耦合是光模块封装中工时最长、最容易产生不良品的步骤。光学耦合的目的就是将光高效、高质地耦合进入光纤,其中多模光纤光路简单、容差大、工艺相对简单;单模光纤耦合较为复杂,需要透镜进行聚焦耦合。

  • 封装:完成光路耦合后,光模块已形成雏形,外壳封装将使之完整。为了实现封装的可靠密封,封装外壳上电通路所使用的电介质一般为非有机材料,如玻璃或者陶瓷。

  • 可靠性测试:成品光模块为保证产品的质量,要经过多个步骤的测试方可出货。首先测发射光功率、接收灵敏度、眼图、消光比和误码;然后进行高低温老化测试,检验产品稳定性;接着上交换机测试,检测产品兼容性,保证兼容性;最后在光纤端面检仪上进行端面检测。


【核心挑战:产能、良率与认证】

光模块厂商要兑现订单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 产能扩充节奏:光模块的产能扩张是资本和技术密集的过程,高端设备采购、厂房建设、人员培训等需要时间,如果产能扩充速度跟不上订单增长节奏,会形成“有单接不了”的局面。

  • 良率爬坡过程:提高良率是降低成本和满足需求的关键。共封装光学(CPO)等技术仍处于发展早期,800G、1.6T可插拔面临量产良率和工程化的挑战。

  • 客户认证周期:客户认证流程严格且漫长。光模块的客户认证通常伴随着一代产品的研发周期,具体时长会因客户要求和产品类型等因素有所不同,大客户(如大型互联网公司或设备商)的认证周期会较长。


我们认为,当前光模块行业正经历由AI算力驱动的黄金发展期行业核心矛盾已从"需求是否存在"转向"交付能力能否跟上"。光模块生产涉及多个精密环节,认证周期长,且交付面临产能、良率与认证三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投资逻辑转向"交付能力定胜负",光模块龙头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因凭借技术创新领先优势、快速量产交付能力、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规模和品牌优势等企业竞争优势,在兑现订单方面更具确定性,强者恒强的局面将继续。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五小”天孚通信 仕佳光子/太辰光/长芯博创/德科立/东田微,建议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如其中的液冷环节东阳光等。

4.马斯克进军电信业?将利用EchoStar频谱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

据C114报道,9月11日,SpaceX的所有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透露了公司计划如何使用从EchoStar获得的AWS-4频谱,其中可能包括其自身的卫星直连设备(D2D)服务。


马斯克在All-InPodcast节目中解释说,该频谱将使SpaceX能够直接从“星链(Starlink)”卫星向手机提供高带宽连接。


他指出,一些设备硬件需要更换。“由于当前的手机不支持这些频率,芯片组必须加以调整以添加这些频率,这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能使用此次购得的频谱的手机,大概会在大约两年后开始出货。”“然后,我们还需要建造能在这些频率上进行通信的卫星。”


他还表示,SpaceX正在与手机制造商合作,将这些频率添加到手机中。


“届时,卫星和手机将能很好地握手以实现高带宽连接,最终效果是,你应该能够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视频。”

5. 星地融合、绿色智简、体验至上:中信科移动全面参与6G标准化工作

据C114报道,3GPP在印度班加罗尔成功召开首次6G无线接入网(RAN)工作组会议。此次会议标志着3GPP在6G标准化进程上迈出实质性一步,成为全球范围内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国际标准正式启动的里程碑事件。与会各方围绕6G标准框架、技术路线与协同机制达成初步共识,为后续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与阶段路线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科移动全面、深度参与了本次会议研讨,将前期6G预研成果与当前标准设计紧密衔接,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目标,提出了包括超维度天线、无线 AI 空口、网络终端联合节能、调制与编码扩展、星地融合统一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方案,为6G设计带来了闪耀的火花,系统性地阐述了如何把6G的理念构想具象为系统性的标准技术。


此次会议讨论的无线空口技术标准制定,将直接塑造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底层架构,对网络容量、硬件设计与商用部署产生决定性影响。3GPP 6G 无线空口技术研究项目面向全栈展开,覆盖6G底层技术与空口协议设计,倡导“至简实用、绿色节能、智能内生”的标准理念,促进通信产业与垂直行业的协同创新与全面发展。


信科移动在所有议题均提交了标准提案。中信科移动在提案中提出6G网络设计以“用户为中心”为核心,锚定提升用户体验、满足业务 QoS 需求、最大化频谱效率与降低运维成本的目标。通过创新的以用户中心频率复用技术,实现全频谱动态分配与智能干扰管理;依托多基站协同完成动态链路选择适配,显著提升系统与用户吞吐量;网络侧按需接入控制结合唤醒机制,兼顾快速响应与节能降耗。同时,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资源调度、干扰管理等全流程,赋能网络自学习优化的能力。


6.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459.8万个千兆端口数达3053.2万个

据C114报道,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近几年,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成效显著,5G应用已融入千行百业,算力规模居全球第二。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详细介绍了我国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成就以及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张云明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主要从“广覆盖、促协同、强赋能”三个方面,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进而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广覆盖”方面,建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网络能力迈入“双千兆”。支持开展千兆城市建设,全国三分之二的地级市达到千兆城市标准。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完成超过24万个重点场所移动网络的深度覆盖。网络覆盖通达“县、乡、村”。联合财政部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累计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5G基站建设,架起农村地区共享数字红利“信息桥”“致富桥”。加快“宽带边疆”建设,助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459.8万个,千兆端口数达3053.2万个,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


“促协同”方面,统筹各类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深化算网协同,实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我国在用算力设施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


“强赋能”方面,加快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转型。组织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生产领域,全国“5G 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2万个,一批“无人矿山”“黑灯工厂”“智慧港口”等新模式、新业态逐步壮大。消费领域,智能终端、电商直播、沉浸式购物、数字文旅等新型信息消费产品和模式蓬勃发展。公共服务领域,全国中小学实现100%互联网接入率。5G、千兆光网应用在500多家三甲医院落地推广,覆盖院前急救、住院治疗、康复出院等各个流程。


下一步,工信部将扎实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进一步巩固基础网络全球引领优势,推进重点城市、热点地区5G-A网络覆盖,引导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走向部署应用;进一步提高算力设施综合供给水平,引导算力设施布局优化,强化算力和网络协同发展,打造算力生态圈;进一步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打造新型工业网络,推进蜂窝车联网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7.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据C114报道,按照《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


随着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将有利于形成适度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格局,推动卫星移动通信服务更易触达普通用户。同时,基础电信企业与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协同联动将更加紧密,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优化卫星通信市场准入,强化全链条监管与安全保障,促进我国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网络强国、航天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8.3000 亿美元历史级大单:消息称 OpenAI 与 Oracle 甲骨文达成重磅云计算交易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 已与 Oracle 甲骨文签订了一份价值 3000 亿美元(注:现汇率约合 2.14 万亿元人民币)的算力购买订单,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云计算合同之一。


这笔交易将于 2027 年正式生效,为期约为 5 年,平均每年金额规模达到 60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4272.96 亿元人民币)。


Oracle 在今年 6 月的时候在一份披露文件中表示已达成一份从 2027 年起每年可创造 300 亿美元收入的交易;OpenAI 和 Oracle 今年 7 月表示美国境内的“星际之门”项目电力容量将新增 4.5GW。这两项信息指向的均是该笔 3000 亿美元交易。


如此大规模的订单对于交易双方而言都是一场豪赌:这意味着 OpenAI 认为其在实现盈利前有足够多的资金来支付 Oracle 的账单;而 Oracle 的未来收入将与单一客户强绑定。


9. OpenAI 收购 AI 编程助手 Alex Codes,强化 Codex 在苹果 macOS / iOS 平台 Xcode 辅助能力

据IT之家报道,Alex Codes 创办人 Daniel Edrisian 发布博客,宣布该公司正式加入 OpenAI 的 Codex 团队。


Alex Codes 于 2024 年推出,是一款专为苹果 Xcode 打造的 AI 编程助手插件,旨在提升 iOS 与 macOS 开发者的效率。该工具可集成在 Xcode 侧边栏中,提供 AI 自动补全、错误自动修复、图片转代码、模拟器控制以及语法搜索等功能,月订阅费用分为 30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13.9 元人民币)和 200 美元(现汇率约合 1426 元人民币)两档,按使用量计费。


目前,Alex Codes 团队计划继续为现有用户提供服务,但将停止引入新功能,同时 10 月 1 日起将停止新用户注册使用。


目前,Alex Codes 和 OpenAI 均未披露此次交易的金额或具体细节。不过外媒 TechCrunch 透露,这是一笔“收购   雇用”(Acqui-Hire)交易,OpenAI 看中的核心是“人才”,而非产品或业务。这与谷歌当年斥资 24 亿美元收购WindSurf技术与团队的操作类似。预计相应举动将提升 Codex 在 macOS / iOS 平台的编程辅助能力。

10.剑指LinkedIn!OpenAI将推出AI招聘平台

据C114报道,9月8日,OpenAI宣布,计划打造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招聘平台,该平台可能会成为微软(Microsoft)旗下领英(LinkedIn)的直接竞争对手。


有意思的是,微软是OpenAI的独家云服务提供商,自2023年以来已向这家ChatGPT的创造者投资了超过130亿美元,而领英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也是OpenAI的投资者。


OpenAI应用程序首席执行官菲吉·西莫(Fidji Simo)上周在一篇博文中宣布了一项名为“OpenAI Jobs Platform”的新服务。该招聘平台是OpenAI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创建新应用程序,将AI的触角扩展到聊天机器人之外的最新举措。


在博文中,西莫承认AI可能会导致一些工作岗位消失,但反驳称,OpenAI将“利用AI来帮助企业找到企业需求与员工能力之间的完美匹配”。


“在OpenAI,我们无法消除这种干扰。但我们能做的是帮助更多人熟练掌握AI技能,并将他们与需要这些技能的公司联系起来,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经济机会。”她解释道。


西莫表示,该招聘平台“将设有专门帮助本地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板块,同时帮助地方政府找到所需的AI人才,以更好地服务民众”。


为确保人们对AI熟练掌握度的信任,OpenAI还在扩展其免费的OpenAI ,提供从基础AI工作技能到高级提示工程的各种认证,相关学习内容已被整合到ChatGPT中,其目标是到2030年为1000万美国公民提供认证。


她表示,OpenAI正在与全球最大的私营雇主之一沃尔玛(Walmart)以及农业和重型设备制造商约翰迪尔(John Deere)合作,推出其认证计划。

11.  GTI发布全球“人工智能 ”产学研生态合作倡议:深化融合创新,共促AI普惠

据C114报道,2025年9月9日,第二届GTI数智香江国际论坛进行期间,GTI联合中国移动、南方电网、中国建筑等10余家中央企业,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东北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学者共同发布“全球‘人工智能 ’产学研生态合作倡议”。


本倡议旨在依托GTI平台推动全球产学研深度协同,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各行业应用融合进程:一是技术共创。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网智融合、跨行业融合等领域,通过设立联合专项工作组、全球揭榜挑战等方式,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人工智能 ”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场景开放。共建开放实验室等,开放一批覆盖能源、制造、交通、医疗等行业场景,打造可复制推广的行业应用标杆项目,提升“人工智能 ”技术融合和场景落地能力。三是成果共享。落实“GTI 5G-AxAI百大商用计划”,构建AI应用成果案例库;依托开放MaaS平台,汇聚开源模型数据,推动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跨区域共享,让“人工智能 ”发展成果惠及全球。四是生态共筑。依托GTI 等国际组织拓展全球创新合作网络,通过国际产业大会、国际论坛、研讨会、大赛等促进产学研各方常态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公平互信、多元共赢的“人工智能 ”开放生态。


本次倡议的发布,是GTI推动全球产学研协同、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化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倡议通过汇聚国内外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多元力量,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协作的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对接与能力共建,助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 ”创新成果惠及全球。

12.  风险提示

AI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股票复盘网
当前版本: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