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成两会热词 “国补先锋”雅迪解码两轮出行“新质生产力”样本
时间:2025-03-14 07:01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财联社;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每天有7亿人次骑着电动两轮车出行”,这个惊人的数字背后,既是中国城镇化的鲜活注脚,更是绿色出行趋势的鲜明写照。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通过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并将绿色消费与新质生产力作为双引擎,推动产业升级与内需扩容。这一政策犹如春潮涌动,在汽车、家电等领域已显成效的以旧换新模式,正加速向电动两轮车行业延伸。电动车国补时代来临,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以雅迪为代表的众多电动车企业积极响应,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为绿色出行注入新动能。在政策杠杆撬动下,以旧换新政策早已在多领域验证其拉动效应,成为激活内需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汽车领域,2024年全国汽车置换补贴直接带动超680万辆旧车淘汰,比亚迪等头部车企通过 "旧车抵扣 电池回收" 模式,不仅让消费者享受到智能驾驶、超长续航等技术红利,更推动锂电池、芯片等关键领域国产化发展;家电领域同样风生水起,海尔智家不断加码“以旧换新”绿色行动,推出场景化焕新解决方案,将产品与智慧家庭系统深度融合,为用户换新绿色智慧家电,也焕出了家电市场的新机遇。如今,这一政策的春风吹到了电动两轮车行业。1月,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截至2月24日,已有21个省市积极响应。《通知》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延续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对个人消费者交售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合格新车的,给予以旧换新补贴。对于消费者来说,2025年是购买电动两轮车的好时机。多地政府现已将电动两轮车纳入补贴范围,叠加企业让利,形成 "政策 市场" 的双重杠杆效应。以雅迪为例,其推出的“国补直降 品牌补贴”双重让利方案,让消费者实现了真正的“0门槛换新”,用户凭旧车最高可享受千元置换补贴。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电动车销量的增长,还能有效提升绿色出行的普及率,实现政策与市场双赢。对于行业而言,这场由国补驱动的绿色革命不仅改变着居民出行方式,更推动行业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让“7亿骑行者”的每日出行更高效、更低碳。电动车国补的深层价值,在于培育了全球最大的绿色出行市场,为双碳目标提供了可复制的“民生样本”。消费促进政策的拉动效应正在显现。从乡村市集的家电促销、家具以旧换新到新能源车市占率攀升,通过定向消费激励、手续便捷化及覆盖范围拓宽等组合拳,多个领域迎来销售额井喷式增长,同步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在电动车行业,2025年国补启动后,以雅迪为代表的企业多地门店换新业务量显著增加。政策与市场需求协同,加速存量市场更新,产品长续航、智能化等功能升级,吸引了大量新用户。“有没有王鹤棣同款?国补什么优惠?”,有消费者到雅迪线下门店直奔近期上新发布的摩登系列,期待入手性能与颜值兼具的Dream car。而雅迪亦拿出最大诚意助力国人换新,摩登系列已率先加入2025国补行动,同时还有更多在性能、品质和价格上都极具性价比的车型供消费者选择,真正做到了让消费者切实享受国补优惠。从优惠力度来看,以南京为例,雅迪补贴标准按新车剔除各环节优惠的最终销售价格30%予以补贴,最高可叠加补贴1000元/辆。南京新街口雅迪门店内,消费者正在排队体验摩登系列新车。“旧车抵了800元,加上国补1000元,到手价不到3000元,比普通款还划算!”市民李女士表示,这款车“复古美学设计”和“10重安全防护”让她果断下单。据雅迪南京负责人透露,“目前门店日均客流量达500人次,部分热门车型需预约提货”,国补政策叠加产品创新,让技术红利真正触达消费者。产品热销背后,是市场对"中国智造"技术含金量的深度认可。雅迪的国补实践,本质上是一场“技术普惠”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通过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可触达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作为国补政策首批响应企业,其正将技术势能转化为惠民动能。国补政策的落地,正加速中国电动出行领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2025年全国两会将 "新质生产力"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为行业指明技术驱动型发展路径。在电动车行业,头部企业纷纷通过材料创新、智能制造、生态协同等维度的系统性突破,构建起 "技术 - 标准 - 生态" 三位一体的产业升级体系,推动电动出行产业开启价值跃迁新航线。比如,电动两轮车行业龙头雅迪,率先将石墨烯材料应用于铅酸电池,显著延长了电池寿命并提升快充效率,同时布局钠电技术研发,让用户彻底摆脱续航焦虑,更为城市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城市充电互联网络发展提供全面助力,实现低温续航能力的革命性突破。这种技术创新与宁德时代在磷酸锰铁锂电池领域的突破形成共振,共同推动电动车续航能力跨越临界点。在产业协同层面,以长城、吉利、雅迪等品牌为代表的行业巨头,通过海外建造智造基地,将中国标准与本地化生产深度融合,以 "技术出海 标准输出" 模式重塑了全球电动出行产业格局。这种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技术创新和深耕,正在重塑电动出行行业的价值逻辑,更推动行业不断迈向 "技术红利" 的新纪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崛起,更是中国从 "制造大国" 迈向 "智造强国" 的直观呈现。与此同时,电动车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也在技术与政策的双利好下加速推进。据了解,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雅迪,是行业首个成立废旧铅酸电池绿色回收联盟的品牌,助力减少碳排放累计超过630亿千克,相当于种植环保树超31.5亿棵,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技术普惠与生态责任的深度融合,使绿色出行从政策倡导转化为全民实践,同时也助力全球生态绿色低碳循环。3000亿特别国债激活万亿存量市场,让旧车回收成为绿色转型的起点。当政策红利遇见技术普惠,当国家战略照进个体生活,绿色车轮正演绎着行业的进化论,演绎着新质生产力的深层逻辑。正如雅迪智能产研基地智能机械臂下线一辆辆电动车的节奏,中国智造正在用“技术普惠 民生关怀”的双轮驱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绿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