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此次新印发的《意见》提出,目标到2027年,我国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信建投证券医药研究团队推出【脑机接口行业投资机遇】:
看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投资机会:近年来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驱动行业发展。外骨骼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以往在人机协同、自重问题、安全性与鲁棒性、产品成本、续航等方面存在技术痛点,近年来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驱动行业发展;随着AI技术日趋成熟,算法对外骨骼机器人的动作控制更加精细化。
医用外骨骼机器人已率先实现规模化商用,工业消费等领域应用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提供力量辅助增强人类行走运动及重物负荷等能力,在工业、消费等场景应用具有较大潜力,C端市场空间广阔。五一期间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外骨骼机器人助力登山,带动产品“出圈”。
脑机接口 外骨骼机器人,增强人机智能协同。脑机接口可以通过直接解析脑电信号以实现“意念驱动”,实现对外骨骼的精准控制、帮助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建立“意念-动作”的神经反馈环路。海外和国内多家公司正在研发集成脑机接口技术的外骨骼产品。
海外企业:医疗产品放量受益于医保报销,积极拓展多场景应用。复盘海外知名外骨骼企业的发展历程发现,头部企业需要具备以下特征:产品持续迭代解决客户痛点需求;通过综合布局医疗版 消费/工业版,在建立品牌专业度的同时拓宽受众;持续出海实现市场扩容。2024年4月美国Medicare将外骨骼产品纳入报销,多数企业受益于此实现产品放量。
脑机接口:布局下游解决方案为主,技术革新和政策红利双重催化
脑机接口上中游技术进步带动下游应用突破,上市公司以布局下游解决方案为主。脑机接口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器件、中游工具软件、下游解决方案等,目前上中游技术进展相对更快,例如脑虎科技、阶梯医疗等在电极和芯片方面的研发;相关上市公司以布局下游解决方案为主,例如爱朋医疗、诚益通、翔宇医疗、创新医疗、瑞迈特在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方面的产品布局,以及三博脑科在临床端的手术应用。尽管脑机接口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研发和应用潜力巨大,产品未来3-5年有望逐步商业化。
脑机接口需要解决技术瓶颈、临床验证漫长、投入成本高等方面的挑战。1)信号采集精度与稳定性的取舍:非侵入式设备受微弱脑电信号与大脑复杂神经活动干扰,侵入式设备在生物相容性、长期稳定性等方面存在难点;2)编解码信号:神经信号读写背后涉及的解码和编码机制仍然是“黑箱”;3)临床验证:植入设备的长期生物相容性及术后免疫反应等仍需长期验证;4)投入成本:脑机接口产业的临床试验成本、车间建设成本和研发成本较高,投资回收期较长。
技术革新和政策红利是脑机接口的双重催化:1)技术革新:神经编解码算法、新型神经接口、高通量芯片、柔性电极、临床试验等多维度技术实现突破,清华大学洪波教授表示,由其团队研发、博睿康生产并商业化的脑机接口设备NEO今年将在国内10个中心开展临床试验,计划在年底前入组30至50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植入;海外Synchron宣布与苹果的BCI HID协议集成,未来植入Synchron脑机接口的用户可以直接用他们的思想控制iPhone、iPad和AppleVision Pro。2)政策红利:在国家层面政策基础上,各地陆续发布具体政策以扶持鼓励脑机接口产业的落地,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的迭代进步和伦理规范的健全完善,脑机接口有望快速实现突破。
脑机接口产业链上中游的技术进步带来下游应用端不断突破,近年来国内外在运动恢复、语言沟通、听力重建等医疗领域的研究不断出现里程碑式成果。国家层面和各地区推出多项政策利好行业加速发展,近期国家医保局发文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其进入临床应用的服务收费路径已经铺好。在技术革新和政策红利催化下,国内脑机接口公司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
脑机接口应用场景广泛丰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脑机接口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术,主要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个发展方向,在医疗、康养、教育、娱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已成为全球各国科技竞逐的重要赛道。医疗健康是最早被应用并最接近实现商业化落地的细分领域之一,老龄化推动市场持续扩容,行业长期增长确定性高。
技术革新和政策催化叠加,我国脑机接口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叠加AI算法与硬件技术进步,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快速发展。同时,国家和地方层面高度重视、政策设计不断完善,从顶层设计和具体落地方面培育产业发展,企业有望加速技术转化、加快产品商业化落地。我国“十四五”规划已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国家重点前沿科技项目,今年以来,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药监局、医保局等牵头,频频推出鼓励发展脑机接口技术、建立行业标准、加速临床应用等多方面政策。2025年1月份,北京、上海相继发布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相关五年规划方案,对各地后续政策规划具有较强的标杆示范效应。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脑机接口产品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服务收费路径已经铺好。
国内外研究进展加速,产品未来有望逐步商业化。各国脑机接口在运动恢复、语言沟通、听力重建、精神疾病诊疗等医疗细分领域不断出现里程碑式成果。截至2025年3月,马斯克旗下Neuralink脑机产品已成功植入3例人类患者,通过植入脑机接口意念控制电子设备、移动辅助设备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国内部分康复肢体运动障碍诊疗领域产品已率先进入临床阶段,2019年8月,浙大二附院脑机接口团队国内首次对高位截瘫志愿者脑内置入电极,实现通过意念控制机械手臂的三维运动,完成进食、饮水和握手等一系列上肢功能运动。截至2025年3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通过脑脊接口技术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目前已完成全球首批第4例患者植入。尽管脑机接口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研发和应用潜力巨大,产品未来3-5年有望逐步商业化。
各公司在脑机接口产业链中的布局各有侧重,上中游技术进步带动下游应用端突破。脑机接口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器件、中游工具软件、下游解决方案等,目前上中游技术进展相对更快。Mindmaze、阶梯医疗等电极类公司研发柔性材料降低创伤程度;Intan Technologies、芯动神州等芯片类公司产品越发高通量、高精度、高稳定性;Neuro Vigil、博瑞康等脑电记录分析/放大器公司的模型表现更优;侵入式应用公司Neuralink已完成3例脑机接口植入;美敦力、品驰医疗等公司的DBS产品广泛应用于帕金森治疗。
脑机接口相关上市公司以布局下游解决方案为主。疼痛管理和鼻腔护理器械公司爱朋医疗主业布局脑电采集设备,参控股脑机公司;神经专科医院集团三博脑科已将DBS成熟地应用于旗下医院临床手术,旗下福建三博医院正在开展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公司积极开展脑机接口合作研究;康复器械和智能制造公司诚益通诚益通依托子公司综合布局非侵入式和侵入式脑机接口;康复医疗器械公司翔宇医疗较早布局脑机接口领域,目前以非侵入式为主;医疗服务公司创新医疗参股博灵医疗,博灵脑机进入工程样机研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