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下午临近收盘,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该《实施意见》围绕技术攻关、产业生态、应用场景、标准体系、伦理治理五大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
1.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高精度神经信号采集(如柔性电极、微创植入技术)、脑信号解码算法(如深度学习 脑电模式识别)、双向交互技术(脑控 反馈刺激);支持非侵入式(EEG/fNIRS)和侵入式(皮层电极、脑深部刺激)两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2. 拓展应用场景。医疗健康:优先发展瘫痪康复、癫痫监测、抑郁症治疗等临床需求迫切的领域。消费电子:探索脑控智能家居、VR/AR交互等民用场景。工业与国防:研究脑控机器人、军事脑机协同等高端应用。
3. 构建标准与安全体系。加快制定脑机接口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安全规范等国家标准。建立医疗级脑机接口产品的注册审批绿色通道。
不同于以往侧重科研或医疗单点突破的政策,此次《实施意见》覆盖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商业化落地、标准制定、伦理治理全流程,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总体来看,这是国内脑机接口领域首次国家级系统性政策,填补了产业政策空白。此前中国的脑机接口政策多分散于脑科学计划、医疗器械监管、人工智能规划等领域,缺乏专门针对BCI的顶层设计。此次七部门联合发文,标志着中国正式将脑机接口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幅提升。
此前十五五科技产业政策预期时指出,十四五期间,脑科学主要强调“脑认知原理解析,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绘制,脑重大疾病机理与于预研究”,十五五可能会强调脑机接口,高带宽双向接口(如马斯克Neuralink竞争方向)、瘫痪患者运动功能重建;脑疾病治疗,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的神经调控技术;类脑计算,模拟人脑的低功耗AI芯片,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瓶颈。
今天的七部门政策也进一步提升了脑机接口十五五规划的政策预期。
目前全球脑机接口市场由美国(Neuralink、Synchron)、欧洲(NeuroPace)主导。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可扶持本土企业突破核心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脑机产业链简介:
上游——核心硬件与软件:主要包括神经信号采集设备(电极技术、芯片、传感器)、信号处理与算法(脑电信号解码、脑控交互软件)、神经刺激技术等。
中游——系统集成与产品开发:包括医疗级BCI设备,比如瘫痪康复系统、癫痫监测设备、抑郁症治疗仪等;消费级BCI产品,比如脑控头戴设备、睡眠监测耳机等。
下游——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包括医疗、消费电子、工业与军事等应用场景,比如天坛医院“脑机接口康复中心”、飞行员脑控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