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不是空中楼阁,其基石由透明的安全证明与对法治的切实遵循浇筑而成。
2025年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约谈英伟达公司,要求其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存在“漏洞后门”“追踪定位”及“远程关闭”等安全风险问题提交技术说明及证明材料。
“这不是漏洞,是故意预埋的后门”,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的技术报告直指核心。拆解分析报告显示,H20芯片通过硬件唯一标识符结合网络通信,可精准定位设备至城市街区级别。某中国云服务商在测试中发现,当服务器在新疆启动时,芯片竟自动向新加坡数据中心发送加密数据包,内含IP地址、运行状态甚至能耗曲线。
更令人警惕的是隐藏在电源管理单元中的特殊电路——接收特定加密指令后可瞬间切断核心供电。模拟实验表明,千片级H20集群同时触发该功能将导致区域级AI服务全面瘫痪。
这些指控并非空穴来风。2025年5月,美国国会议员汤姆·科顿等人公开呼吁:“所有出口中国的芯片必须配备追踪模块”。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蒂姆·菲斯特更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宣称:“我们已掌握让芯片‘自杀’的技术”

人民日报发声:
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
面对国家网信办的约谈与公众质疑,英伟达虽以“芯片不存在后门”回应,却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安全证明。在网络安全领域,信任的建立绝非依赖公关话术,而是植根于透明的安全验证体系与切实的合规行动。正如人民网评论犀利指出:“企业唯有按照约谈要求,拿出令人信服的安全证明,才能消除中国用户的后顾之忧,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人民日报评论: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原文
网络安全是数字时代不可妥协的生命线。安全一旦失守,一切皆可归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绝不允许“带病”芯片上岗。芯片安全既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言:“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始终确保遵守法律,并尽最大努力服务各个市场的客户。”此承诺掷地有声,但行动胜于雄辩。外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尊重法律、严守安全红线是基本前提与生命线。中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法治正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唯有将承诺转化为透明的安全验证与切实的合规行动,才能在信任重建中赢得市场空间。
芯片安全这道题,英伟达需用行动作答——拿出经得起检验的安全证明,恪守中国法律的安全红线。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用户真正安心,让共赢发展的数字未来成为可能。
黄仁勋“双面外交”还能走多远?
黄仁勋精心构建的“双面外交”策略正面临严峻考验。2025年他三次访华,从参加英伟达中国年会,到用华为手机自拍,再到身着唐装登台演讲,一系列充满文化亲和力的举动背后,实则是其平衡地缘政治与商业利益的精密计算。然而,当商业行为触及国家安全红线时,没有任何企业能长久地在博弈中 “骑墙”。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AI芯片国产化率已从2023年的14%跃升至34.6%,预计2027年将突破50%大关。这场由安全需求驱动的技术替代浪潮,正在深刻重构千亿级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