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受益于AI,游戏板块最近的走势、明显不如算力“风光”。
可从“先知先觉”的ETF资金动向来看,大资金还是非常看好游戏。以赛道规模最大的游戏ETF(159869.SZ)为例,已经连续十多个交易日净流入、持续在布局,近20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超20亿元(目前总规模近百亿)。
图表:游戏ETF(159869.SZ)近日资金流向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7.30)
那么,游戏板块最近有什么催化吗?可以抄大资金的作业吗?
短期催化:游戏盛会将至,情绪或有提振
一年一度的游戏行业盛会ChinaJoy本周五要开幕了,各大游戏厂家都将参展,同期还有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全球电竞大会等数十场峰会论坛,以及cosplay嘉年华、潮玩生活展等互动项目。
预期这场盛会对板块情绪会有较大提振。像去年7月底ChinaJoy举办后,游戏板块就有一波反弹行情。
本周五(8月1日)下午两点,华夏ETF视频号带大家去上海的Chinajoy展会现场,一同体验国知名游戏企业的最新款游戏。记得预约哦!

政策扶持:版号供给增加,新款游戏层出不穷
游戏受政策的影响一直比较大。
游戏版号发放在2021~2022年期间一度被叫停,但目前已经从之前的严监管、向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向了。
自2023年四季度游戏版号的发放恢复正常,当年发放版号1076个,去年发了1416个、创近五年新高。而今年上半年累计共812款新游戏获批,同比增长20%。
和其他消费板块不同、游戏是供给驱动,只有厂商出品优质的游戏,玩家才会蜂拥而至去玩,进而为游戏厂家提供新的利润来源。这也是大家为什么这么关注版号的原因。
游戏也出海:头部厂商的海外收入占比甚至超三成
除了版号,去年还有一个行业大事件、堪称里程碑,就是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出海。
其实在出海逻辑上,国内企业的成绩远不止这一款游戏!
去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是186亿美金,同比增长13%,创历史新高。且规模已连续5年超过千亿元。2025年1 - 6月,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
美国市场TOP100产品中,就有16家中国公司。
从全球视角看,亚太市场主要以中日韩为主,北美主要以美国、加拿大为主,欧洲市场主要以德法英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主,整个海外市场大约是中国本土市场的三倍多。
国内游戏厂商在资金、技术和玩法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头部企业,拥有自研出海实力。像三七互娱,去年的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30%。
(注:不作为个股推荐,三七互娱为游戏ETF持仓股)
AI产业浪潮也在赋能游戏:降本增效,体验升级
AI对游戏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研发效率提升
AI技术渗透至游戏开发全流程,包括概念设计、内容生成、风险控制等环节。例如米哈游通过AI系统实现素材高效生产,开发周期缩短50%以上,人力成本显著降低。
二是玩家体验升级
AI赋能的智能NPC、动态剧情生成等技术,使游戏内容更具互动性。 例如,网易《逆水寒》 的AI竞技场对话系统、育碧的载具AI应用,均提升了游戏真实性和沉浸感。
此外,与文旅、短剧等结合的AIGC业务也成为游戏厂商新增长极。
游戏又到击球时刻?业绩 估值双击预期
综上:国内游戏产业在政策扶持 出海增量 技术赋能的多重逻辑下,已经走出趋势行情。
回到开头的问题:资金为何在此时布局游戏ETF?
答案是:业绩和估值到了双击临界点,或只差一个催化剂。
从数据看:
今年1~5月,国内游戏市场同比增长17%,移动游戏同比增长20%,端游同比增长5%,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3%,游戏基本面增长强劲。
从龙头业绩看:
游戏ETF持仓股完美世界7月预披露:上半年业绩大幅扭亏。

从估值看:
目前中证游戏指数的PE-TTM市盈率还处在近五年50%的位置,估值性价比相对合理。
部分成长性强的游戏厂商研发投入高,因此可以结合市销率(PS)来评估。

从指数特征看:
游戏ETF(159869.SZ)跟踪中证动漫游戏指数,成分股少而精,权重股还不乏创业板±20%涨跌幅限制的高弹性标的。
从以往游戏ETF的走势也能发现、一旦行情发动,甚至出现单日封涨停板的现象。因此更适合左侧逢低分批布局、并且设置好止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