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军工机械】中国聚变公司正式在沪挂牌,央企中字头国家队出炉
时间:2025-07-24 22:24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方正证券,李鲁靖等 ;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事件: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变公司)挂牌成立大会在沪举行,上海市长龚正与中核集团董事长申彦锋共同揭牌。当日盘后中国核电发布公告显示聚变公司获超百亿投资。
据中国核电公告显示,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落实中国核能“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巩固央企在我国聚变产业的核心主导地位,其拟参股投资聚变公司。本次交易将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向聚变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其中中国核电投资10亿元。本次交易后,中核集团对聚变公司持股比例从100%变为50.35%,中国核电持股比例达6.65%,浙能电力持有聚变公司5%股权。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据悉,对此次增资额,各增资方在1年内、2年内和3年内出资达到实际出资金额总额的60%、80%和100%。未来,中国聚变公司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的任务目标。谷歌购电协议敲定,CFS三步走技术路径
谷歌宣布从英联邦聚变系统(CFS)首座商业聚变电厂(ARC)购买200MW电力(占该厂一半产能),预计2030年代初投运。该协议是继微软与Helion合作后,全球第二笔大型企业聚变电力采购项目,旨在满足数据中心因AI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电力需求(预计十年内翻番)。CFS技术路线分三步:2026年完成示范堆SPARC建设;2027年实现净能量增益(Q>1);2030年代初在弗吉尼亚州投运ARC电厂。聚变能源的优势在于不受地理气候限制、零碳排放、燃料丰富(氢同位素),且单厂发电量(400兆瓦)堪比天然气电厂。全球托卡马克领军企业CFS融资进展喜人,托卡马克商业化进入倒计时
谷歌本轮对CFS追加投资(金额未公开),但CFS CEO Bob Mumgaard表示与其2021年参与的18亿美元B轮融资金额“相当”。CFS累计融资超20亿美元,居聚变初创企业之首,本轮资金将加速ARC研发。Mumgaard强调,谷歌的购电协议是"强烈需求信号",推动商业化进程。CFS正构建产业生态:联合国家实验室优化技术;建立高温超导体供应链;推动监管框架落地。目前全球仅两家聚变企业获大额订单(CFS与Helion),凸显CFS技术路径(托卡马克装置 高温超导磁体)的可行性优势。短期:2024年谷歌采购8吉瓦可再生能源(同比翻倍),重点部署光伏、风电及配套储能,尤其在风光资源富集区(如美国中西部/西南部)。
中期:投资地热能(Fervo Energy)和小型模块化核裂变堆(Kairos Power),弥补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短板。
长期:押注核聚变,虽商业化尚需十年,但谷歌认为其能解决地域问题产生的电力问题。能源主管Terrell指出,聚变虽单兆瓦时成本较高,但通过"组合降本"逻辑——搭配风光储过度建设方案,可降低整体零碳电网成本。
能源费用是算力中心的主要运营成本,谷歌、亚马逊、Open AI、甲骨文、微软等海外AI巨头先后布局聚变堆及新型核能技术锁定首批聚变商业化发电功率(为获得全球首批廉价能源,形成强成本优势),或推动国内AI企业追赶布局中国聚变商业化发电企业。全球核聚变时间点提前,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6月4日,日本内阁府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聚变能源创新战略》文件,作为下一阶段核聚变科研与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3年4月,日本制定了首个以核聚变为主题的国家战略——《聚变能源创新战略》,计划在2050年前后实现发电实证。本次修订将这一时间节点正式提前至2030年代,仅隔2年,就将这一时间点较此前大幅提前了近20年。 而作为全球瞩目的ITER项目,2024年,ITER理事会表示ITER最初设定的初步运行时间为2025年。而2025年6月5日ITER组织联合国际众多科研机构正式发布的新基线表明,ITER将在2033-2034年进入综合调试阶段,随后于2034年启动运行,2036年实现全磁能运行,并于2039年开始氘-氚聚变实验运行。此外,美国Helion与微软签订协议,微软将从2028年开始从Helion的核聚变发电厂购买电力,这标志着核聚变能源的首个商业协议。而5月1日,我国BEST项目也启动总装,较此前计划提前2个月。这表明,当前聚变产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期,各国进入竞赛阶段。另外,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EC)已正式启动为期4周的意见征询(Call for Evidence)。此次征询旨在为欧盟制定首个聚变能源战略广泛收集各方建议。根据规划,该战略将于2025年底前正式发布,将助力欧盟确立全球核聚变发展领先地位,并加速推进聚变能源的商业化进程。本次意见征询将持续至2025年7月1日。
可控核聚变或为人类能源终极解决方案,未来商业化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内外可控核聚变项目持续推进,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建议关注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场反直线型装置、惯性约束聚变混合堆等相关配套供应商。2)真空室/堆内构件等部件:合锻智能(真空室扇区、窗口延长段、重力支撑,同时拓展其他堆内构件)、安泰科技(钨铜偏滤器、钨铜限制器、包层第一壁、钨硼中子屏蔽材料),派克新材(聚变金属结构锻件),上海电气(杜瓦、真空室、TF线圈等),斯瑞新材(耐高温高强高导原材料)3)燃料、检测、辅助系统:国光电气(传输分系统、涉氚燃料各类设备及零部件)、皖仪科技(检测设备)风险提示: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不及预期;ITER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国内项目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