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草甘膦:供给优化、需求稳增,国内反内卷 海外供给扰动有望助力景气反转
草甘膦是最大的除草剂品种,也是全球第一大农药品种。(1)供给端: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约118万吨/年,其中海外孟山都37万吨/年(占比31.4%)、中国产能81万吨/年(占比68.6%),主要集中在兴发集团、福华化学、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公司,全球前四大企业CR4产能占比70.7%,行业产能集中度较高。国内已将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列为限制类项目,预计未来草甘膦新增产能有限。(2)需求端:草甘膦的下游领域包括农用市场和非农用市场,其中农用市场占90%以上,主要为转基因作物,非农用可用于草坪、森林、苗圃及一些灌木防除杂草等。中国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29314990)(主要是草甘膦)主要出口至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2025年5月以来,南美地区制剂订单大量下发,主流企业接单良好。中长期来看,伴随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及百草枯等禁用,草甘膦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3)价格复盘:2020年以来,需求端俄乌地缘冲突等影响全球农作物价格波动上涨,成本端黄磷、液氯、烧碱等价格大幅上涨,加上草甘膦供给相对刚性,多种因素交叉作用促使草甘膦价格在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上半年期间大幅上涨;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草甘膦主要厂商产量的逐步恢复,海外终端市场消化前期库存导致采购需求减少,草甘膦价格开始步入下行周期。2025年5月以来,主流企业排单充足,行业库存持续下降,供应端保持挺价态度,新单成交价格持续上涨。(4)关注草甘膦行业供给优化,或助力景气反转:2023年,草甘膦欧盟续展进一步对草甘膦产品的纯度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2025年3月13日,草甘膦行业反内卷现象的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两会提出的关于综合整治内卷竞争的精神,聚焦草甘膦行业现状,旨在全面探讨并切实解决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过度竞争、资源重复投入以及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等“内卷”问题,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据财联社2025年5月16日报道,拜耳正准备一份计划,或就密苏里州“农达”(Roundup)除草剂的部分大规模诉讼达成和解,如果和解失败,拜耳还可能寻求让子公司孟山都(Monsanto)破产。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短期来看,2025年5月以来,草甘膦主流企业排单充足,行业库存低位,新单成交价格持续上涨,我们看好草甘膦景气上行助力企业经营业绩改善。中长期来看,供给端,草甘膦欧盟续展批准决定包含草甘膦使用条件和限制,海外孟山都草甘膦产能存在不确定性,加上国内草甘膦行业反内卷会议召开,有望助力草甘膦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和龙头公司市占率的提升;需求端,伴随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及百草枯等除草剂禁用,草甘膦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我们看好草甘膦供需格局向好,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受益标的】新安股份、江山股份、广信股份、润丰股份、和邦生物等。

01
草甘膦行业:供给优化、需求稳增,国内反内卷 海外供给扰动有望助力景气反转
草甘膦,化学名称为 N-(膦酸甲基)甘氨酸,商品名为农达、镇草宁、膦甘酸,是甘氨酸的膦酰甲基衍生物,分子式为C3H8NO5P,纯品为白色无味固体,一种有机膦类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芽后除草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特性。根据 IHS Markit数据,2021年全球草甘膦销售额为61.50亿美元,占全球农药销售额的 8.32%,是最大的除草剂品种,也是全球第一大农药品种。
1.1、 供给端:全球供给集中,国内以甘氨酸法产能为主,新增产能受限
生产工艺:草甘膦的制备包括甘氨酸法、IDA 法两种工艺路线,国内以甘氨酸法产能为主。

供给端:全球草甘膦CR4产能占比达到70.7%,中国草甘膦产能全球占比68.6%,国内新增草甘膦产能受政策限制。
2013-2015年期间,国内基本完成对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的全面环保核查,公告3批符合环保要求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名单。2016 年国内供给侧改革和 2019 年的“三磷”整治,促使草甘膦落后产能逐渐退出市场,优势企业加快了兼并重组步伐。随着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逐渐退出,草甘膦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据我们统计,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约118万吨/年,其中甘氨酸法产能54万吨/年(产能占比46.1%)、IDA法产能64万吨/年(产能占比53.9%);海外孟山都37万吨/年产能(产能占比31.4%)、中国产能81万吨/年(产能占比68.6%),主要集中在兴发集团、福华化学、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公司,全球前四大企业产能合计达到83.3万吨,CR4产能占比70.7%,行业产能集中度较高。据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1-6月,国内草甘膦产量30.8万吨,同比-0.9%,年化开工率达到76%。
新增产能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为限制类项目,该举措起到了维持草甘膦行业供需平衡及有序保护的作用,预计未来草甘膦新增产能有限。我们统计新建产能包括32.5万吨/年草甘膦、55万吨/年双甘膦(按照1.5吨双甘膦生产1吨草甘膦,折合36.7万吨草甘膦),主要是江山股份和瓮福集团合资建设10万吨/年草甘膦,和邦生物规划在国内建设50万吨/年双甘膦、在印尼建设20万吨/年草甘膦。



1.2、 需求端:国内草甘膦80%左右出口,转基因作物推广 百草枯等禁用助力草甘膦需求稳步扩容
草甘膦的下游领域包括农用市场和非农用市场。其中农用市场占90%以上,草甘膦可应用于传统作物、转基因作物、果蔬等防除各种常见杂草,具体包括谷物和麦类、油料作物和豆类、水果和蔬菜、甘蔗、种植园作物和牧场。农用市场中主要市场为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种子主要由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组成,目前在主要的转基因种植国家,其转基因作物的渗透率已经达到 90%以上,构成了草甘膦使用的主要市场,需求刚性强。草甘膦非农用市场多年持续稳定,非农用可用于草坪、森林、苗圃及一些灌木防除杂草,具体包括草皮和花园等。
进出口:国内草甘膦出口为主,主要出口至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29314990)出口数量60.2万吨(主要是草甘膦),同比增加14.0万吨,增幅30.4%;出口金额18.1亿美元,同比 3.0%;对应出口均价3,015美元/吨,同比-804美元/吨。2025年1-5月,出口数量27.2万吨,同比 13.3%;出口金额7.9亿美元,同比 10.5%;对应出口均价2,914美元/吨,相较2024年出口均价-3.3%。
贸易伙伴方面,中国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29314990)主要出口至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从出口国家来看,巴西、阿根廷等都处于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春耕开始时间存在差异,春耕之时制剂使用量较大,制剂企业需提前采购原药,一般每年年末至次年4月为国内除草剂出口到美国的旺季,6-8月为出口到南美的旺季。
短期来看,据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5月以来,草甘膦需求端始终表现坚挺,南美地区制剂订单大量下发,主流企业接单良好,排单充足。中长期来看,伴随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及百草枯等除草剂禁用,草甘膦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

1.3、 价格复盘:受供给端影响较大,2025Q2以来供需向好,价格上涨、价差扩大
价格:受供给、需求、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2025Q2以来价格震荡上涨。
2006年之前,全球草甘膦产能供应不足。2006年,受飓风影响,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商孟山都公司(现属拜耳)10万吨生产线停产,同时大豆、玉米等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加之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提升成本,导致全球草甘膦供需矛盾加剧,价格一度推涨至10万元/吨。2008年下半年起,金融危机引发原油跌价,草甘膦原材料成本降低,加上此前草甘膦的高利润引发投资热潮,草甘膦价格开始下滑,至2008年底达到2.2万元/吨。2009-2012年,中小企业迫于成本压力普遍停工,草甘膦价格维持低位震荡。2012年之后,伴随下游应用消化库存,行业开工率偏低导致供给紧张,草甘膦价格震荡上行,至2013年9月达到4.5万元/吨;期间,2013年5月发布的《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57号)要求,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对草甘膦行业全面环保核查;而首批10家申请核查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中,只有江南化工、江山股份、优士化学和泰盛化工4家符合环保要求。之后,草甘膦利润增长吸引中小企业复工、生产商扩产,2016年7月草甘膦市价顺势下滑至1.7万元/吨。随后,经历2015年以来的4轮高压环保核查、督察以及安全检查,我国开启了草甘膦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集中度和规模产能提高明显,政策效益明显。
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欧美及北美异常气候及草甘膦致癌风波等诸多因素影响,全球草甘膦需求受挫,国内草甘膦出口量价齐跌,期间“三磷”排查行动导致草甘膦价格小幅反弹至2.5万元/吨,随后国内草甘膦价格下跌。2020年下半年四川地区洪水导致草甘膦供应紧张,2021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草甘膦价格开启上行通道。2020年8月,四川水灾导致草甘膦行业厂家停产,加上供应商检修,供给端出现较大缺口,叠加9月份南半球春耕需求旺盛,草甘膦价格逐渐攀升,加上2021年以来化工原材料黄磷、醋酸等价格上涨的推动,2022年初俄乌冲突带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草甘膦等农药化肥价格加速上涨,到2022年1月草甘膦(95%原粉)市场均价8.03万元/吨。2022-2024年,2022年开始,伴随草甘膦供需、成本逐步恢复正常,草甘膦价格震荡回落至2023年6月的2.4万元/吨,2023年6-7月,受原料黄磷价格上涨导致成本面支撑增强,行业持续低负荷生产导致库存有效消化,国内货源供需趋紧,叠加草甘膦三季度海外销售旺季预期等因素影响,7月底草甘膦市场价格上涨至3.8万元/吨左右。此后草甘膦价格再次回落。
2025年上半年草甘膦市场先弱后强,价格整体呈“V”型走势。据百川盈数据,1月至3月初,草甘膦价格持续下跌,主要是下游需求偏淡;3月中旬至4月,草甘膦市场需求回暖,价格缓慢上涨,主要是3月中旬起草甘膦行业反内卷专题会议、上海CAC展会相继召开,下游询单气氛尚可,新单成交量增加,价格反弹。
截至7月21日,草甘膦供应商多谨慎报价,95%原粉主流成交参考2.58-2.61万元/吨,港口FOB 3680-3700美元/吨;97%原粉主流成交参考2.67-2.68万元/吨,港口FOB 3780-3800美元/吨。我们测算草甘膦价格处于49.7%的历史分位(2018年6月以来,下同),较2025年初 9.7%、同比 5.3%;甘氨酸法、IDA法、草甘膦-双甘膦价差分别为13,544、13,744、4,151元/吨,较2025年初分别 35.4%、 24.2%、 59.2%,分别处于54.2%、53.2%、65.4%的历史分位。目前行业开工良好,供应端订单充足,现货供应偏紧。需求端,下游询单、成交情况良好,工厂以完成前期订单为主。



1.4、草甘膦欧盟续展批准决定包含草甘膦使用条件和限制,国内召开草甘膦行业反内卷会议,拜耳或寻求就除草剂致癌案达成和解并探讨让子公司孟山都破产,关注草甘膦供给优化或迎底部反转
欧盟再评审授权草甘膦10年期续展登记,续展批准决定包含草甘膦使用条件和限制。根据欧盟官网报道,2023年11月16日,欧盟各成员国对草甘膦续展的问题进行了第二次的投票,投票结果与上次结果一致:未获得“合格多数”的支持。此前,10月13日欧盟机构就使用草甘膦的批准期限延长10年(2023年12月16日至2033年12月15日)的草案进行投票,由于没有拿到合格多数(qualified majority)票,未在会议上得出通过或否决该草案的意见。按照欧盟相关法律要求,本次投票失败则欧盟委员会有权对此续展进行最终决定,欧盟委员会依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和欧盟化学品监管局(ECHA)的共同安全评价结果,即未发现有效成分存在关键安全缺陷(critical area of concern),因此授权了草甘膦10年期的续展登记。欧盟同时对一些重要关注点进行回复,比如:一是欧盟各国对此决定的自主权,欧盟表示各成员国仍然对含有草甘膦的制剂产品在本国的登记负责。根据欧盟法规,作物保护产品引入市场有两个步骤的程序。第一,在欧盟层面批准原药。第二,每个成员国对在本国的制剂登记进行评估和授权。也就是说各国仍然可以不批准含草甘膦的农药产品在本国的销售。二是草甘膦的续展批准决定是否包含使用条件和限制,欧盟表示根据欧盟作物保护产品法规规定,委员会可以在批准活性物质时施加必要的使用条件或限制。作为草甘膦续审提案的一部分,委员会包含了几项新条件,包括禁止用作脱水剂、在草甘膦中设定5种杂质的最大限值等。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公众号报道,2025年3月13日草甘膦行业反内卷现象的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两会提出的关于综合整治内卷竞争的精神,聚焦草甘膦行业现状,旨在全面探讨并切实解决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过度竞争、资源重复投入以及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等“内卷”问题,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会上江山股份、福华化学、兴发集团以及新安股份等草甘膦领军企业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根据当前形势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与会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提出的提议表示赞同,并达成初步共识:
一是构建一套科学的长效机制,旨在有效应对当前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确保草甘膦行业的稳定发展;
二是建立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市场机制,以强化对市场供需关系的精准调控。通过引导资源向高效、环保的生产环节流动,有效替代当前低效无序的市场竞争模式,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
三是深化行业自律与行政监管的有机结合,形成多方协同的市场监管体系。具体而言,将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市场机制和技术手段,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督与管理,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积极借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对产能结构进行优化升级,解决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难题。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与排放,实现产能结构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为草甘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拜耳或寻求就除草剂致癌案达成和解并探讨让子公司孟山都破产。据财联社2025年5月16日报道,拜耳正准备一份计划,或就密苏里州“农达”(Roundup)除草剂的部分大规模诉讼达成和解,如果和解失败,拜耳还可能寻求让子公司孟山都(Monsanto)破产。这家德国制药和生物技术集团已经支付了大约100亿美元来解决有关“农达”致癌的争议。孟山都是一家美国农化公司,旗下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为全球畅销的除草剂品种,此前被拜耳收购。
我们认为,草甘膦欧盟续展批准决定包含草甘膦使用条件和限制,进一步对草甘膦产品的纯度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海外孟山都草甘膦产能存在不确定性加上国内草甘膦行业反内卷,有望助力草甘膦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和龙头公司市占率的提升,将增强草甘膦生产企业的产业链议价能力,以及提高草甘膦生产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02
我们选取国内草甘膦行业公司主要包括兴发集团、福华化学、新安股份、江山股份、扬农化工、广信股份等,根据各公司披露数据,我们进行如下对比分析:
(1)兴发集团:公司是国内磷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产品包括磷矿石、黄磷及精细磷酸盐、磷肥、草甘膦、有机硅、二甲基亚砜及湿电子化学品等。
公司拥有草甘膦原药产能23万吨/年,配套制剂产能10.10万吨/年;甘氨酸产能10万吨/年,主要用于草甘膦生产,富余部分对外销售。公司草甘膦及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子公司湖北泰盛化工及其子公司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形成了“磷硅盐协同”的循环产业链,具有原材料保障优势。草甘膦的主要原材料甘氨酸、黄磷和盐酸主要来自公司内部供给,包括自身配套10万吨/年甘氨酸产能、公司本部及子公司规模化的黄磷产能,以及湖北兴瑞有机硅装置副产盐酸;同时,有机硅装置可以消耗泰盛化工草甘膦副产的氯甲烷,有助于降低草甘膦环保风险,并提升其综合经济效益。此外,泰盛化工、湖北兴瑞处于同一个化工园区,有助于提升其原料运输成本优势。
(2)福华化学:公司是一家集矿产资源开发、基础化学品与精细化学品应用研究开发的全球综合性化学品企业,公司精细化学品主要包括草甘膦及其制剂、草铵膦及其制剂、一氯甲烷、甲缩醛、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等。公司基础化学品主要包括烧碱、双氧水、甘氨酸、液氯、多聚甲醛、盐酸、三氯化磷等。
根据公司招股书,截至2022年度,公司草甘膦原药产能15.3万吨/年,配套4 万吨/年甘氨酸(配套6.2万吨/年氯乙酸)、6万吨/年多聚甲醛和1万吨/年乌洛托品的生产装置。此外,公司拥有0.6万吨/年草铵膦、16.06万吨/年一氯甲烷、19.20万吨/年十二水磷酸氢二钠、7.81万吨/年甲缩醛、5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12万吨/年双氧水等。2023年11月1日,深交所终止对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截至2025年5月24日,福华化学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司法拍卖方式等合计占尚纬股份总股份数的25.35%,为尚纬股份第一大股东和控股股东;7月17日,尚纬股份公告拟向控股股东福华化学发行股票,本次发行完成后,福华化学持有股份比例将超过30%。
(3)新安股份:草甘膦原药与制剂市场占有率均处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主营作物保护、硅基新材料两大产业,作物保护形成了“中间体-原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模式;硅基新材料拥有从上游硅矿开采冶炼、有机硅单体合成、下游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公司拥有草甘膦原药产能8万吨/年,通过技改创新提升产量与外购原药生产制剂,年销售量折合草甘膦原药约10万吨,制剂转化率在70%以上,产销率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现有遍布全球包括美洲、欧洲、非洲、澳洲、亚太及国内 30 个省区的销售网络,草甘膦原药与制剂市场占有率均处行业领先地位。
(4)江山股份:公司主要从事以除草剂、杀虫剂为主的农药产品,以特种化学品、化工中间体、氯碱、新材料为主的化工产品,以及热电联产蒸汽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拥有草甘膦原药产能7万吨/年,其中甘氨酸路线产能3万吨/年,IDAN 路线产能4万吨/年。2023年12月,公司公告拟与瓮福(集团)合作,在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白泥坝片区发展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共同打造磷化工循环一体化产业链。项目总投资约220亿元人民币,投资所需资金由双方自筹资本金,并通过项目融资解决。项目按不同产品分2-3 期分步实施建设,主要产品包括10万吨草甘膦、10万吨黄磷、100万吨团球矿、30万吨烧碱、10万吨磷系阻燃剂、30 万吨双氧水、10万吨五氯化磷等,其中5万吨/年草甘膦预计2025年底前试生产,建成后公司草甘膦总产能为12万吨/年。
(5)和邦生物: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化工、农业、光伏三大领域。公司拥有草甘膦原药产能5万吨/年、双甘膦产能20万吨/年,是全球双甘膦最大供应商,公司草甘膦项目采用 IDA 法,公司双甘膦装置是全球唯一采用全流程一体化、大规模装置制造的企业,草甘膦产品纯度高,产品质量分数≥97%,同时杂质和副产物较少,是全市场为数不多能达到欧盟最新草甘膦标准的产品。此外,公司规划新建广安50 万吨/年双甘膦项目和印尼20万吨/草甘膦项目。
(6)扬农化工:公司为全球拟除虫菊酯原药核心供应商,核心品种拟除虫菊酯品种,先后开发了多个农药创制新品种,包括氯氟醚菊酯、氟吗啉、乙唑螨腈、四氯虫酰胺等,均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产品。公司拥有草甘膦原药产能3万吨/年。
(7)广信股份:公司主要从事以光气为原料的农药原药、制剂及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产品包括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噁唑菌酮等,除草剂:敌草隆、草甘膦、环嗪酮等,精细化工中间体:氨基甲酸甲酯、异氰酸酯、邻苯二胺、对(邻)硝基氯化苯等。公司拥有草甘膦原药产能2万吨/年。


0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短期来看,2025年5月以来,供给端主流企业接单良好,排单充足,行业库存低位的情况依旧存在,供应端保持挺价态度;需求端表现坚挺,南美地区制剂订单大量下发,新单成交价格持续上涨,我们看好草甘膦景气上行助力企业经营业绩改善。
中长期来看,供给端,草甘膦欧盟续展批准决定包含草甘膦使用条件和限制,进一步对草甘膦产品的纯度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海外孟山都草甘膦产能存在不确定性加上国内草甘膦行业反内卷,有望助力草甘膦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和龙头公司市占率的提升;需求端,伴随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及百草枯等除草剂禁用,草甘膦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我们看好草甘膦供需格局向好,增强草甘膦生产企业的产业链议价能力,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受益标的】新安股份、江山股份、广信股份、润丰股份、和邦生物等。


04
风险提示
行业产能政策变化:草甘膦全球产能主要集中在我国和海外孟山都,全球产能集中度较高,并且我国将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列为限制类目录,该举措避免了国内的草甘膦行业过度竞争,使供应端呈现出刚性特征。如上述政策发生变化,将导致草甘膦行业新增产能投放,新增产能的消化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草甘膦生产主要原材料包括黄磷、甘氨酸、甲醇、醋酸等。黄磷、甘氨酸、甲醇等原材料的价格受石油化工行业波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国家环保标准提升以及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近年来也经历了周期性的波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不利于行业公司成本控制,导致草甘膦产品价格的波动,且下行周期会对行业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安全环保风险:草甘膦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了部分危险化学品,对存储、运输、加工和生产都有着特殊的要求,若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威胁生产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因安全事故造成财产、人员损失或者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整改、停产等将对行业日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草甘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及固定废弃物,环境保护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