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车:孚能更新固态进展,重庆积极规划电池回收;2)工控:英伟达芯片出口将恢复,继续看好AIDC线条;3)储能:甘肃出台容量电价,看好国内储能盈利模式完善;4)光伏:反内卷政策驱动产业链价格环比上涨;5)风电:英国放宽海上风电准入门槛,推动清洁能源项目加速落地。
风险提示:新能车产销增长低于预期,产业链盈利低于预期;光伏装机增速低于预期,原材料供给释放不及预期,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电装机不达预期、弃风限电改善不达预期。

本周观点
新能源车-增持:孚能更新固态进展,重庆积极规划电池回收
孚能科技更新固态电池进展,固态产业化进程加速。孚能科技研发副总裁、研发院院长于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提及,今年8月孚能科技将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硫化物体系全固态电池,其采用高硅负极与全固态技术,经剪切、加热、针刺测试均不起火。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规划上,孚能科技并行推进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硫化物路线。其中,硫化物路线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400Wh/kg,第二代采用富锂/高镍正极、金属锂负极,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后续引入无负极技术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超过500Wh/kg 。
重庆目标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区县覆盖率达90%,加强电池回收建设力度。7月14日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工作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全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初步建成西部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区县覆盖率达90%。重点任务包括切实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溯源能力建设、不断健全标准体系、加速完善回收网络、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重庆有望成为全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标杆城市,其经验或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行业景气上行,关注Q2业绩较好的产业链环节,以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方向。受益于下游动力端与储能端的双重需求共振,电池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头部企业7月排产表现亮眼。随着中报业绩期临近,建议关注Q2业绩表现较好的环节,看好电池、结构件等环节盈利能力稳中有升。新技术主题方向,看好固态电池板块。
工控-增持:英伟达芯片出口将恢复,继续看好AIDC线条
英伟达宣布将恢复H20在中国的销售,并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全新且兼容的GPU。据英伟达公众号,英伟达正在提交重新销售NVIDIA H20 GPU的申请;根据黄仁勋发言,美国政府已向英伟达保证将授予许可证,并且英伟达希望尽快启动交付。我们认为英伟达H20恢复销售与新款GPU发布有望改善国内缺卡问题,利好国内AIDC线条,看好柴油发电机组、服务器电源、HVDC、UPS等环节需求增长。
储能-增持:甘肃出台容量电价,看好国内储能盈利模式完善
甘肃出台首个省级容量电价,看好国内储能盈利模式完善。7月14日,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明确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标准暂按每年每千瓦330元执行,执行期限2年,我们认为容量电价的推出将明确储能盈利模式,利于储能从强制配置逐步向市场化需求转换。此外,储能的有效容量根据满功率放电时长/6×额定功率并扣除厂用电后后确定,长时储能在获得容量电价补贴时或将更具备优势。
国内储能招中标规模同比高增,需求侧具有稳定支撑。1)国内: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25H1国内储能并网规模达51.2GWh,同比 46%,此外本周四川公布25年新型储能项目清单,合计规模达8.2GWh,我们认为国内装机需求存在较强支撑;2)美国:本周中国批准英伟达对华销售H20芯片,美商务部宣布对华石墨征收93.5%关税,中美关系有所摇摆,注意关税等贸易政策反复风险;3)欧洲:欧洲高温推动用电需求,高温趋势下多座火力发电厂被迫降负荷运行,能源紧缺下储能需求有望释放;4)新兴市场:7月起澳大利亚启动“家用电池降价计划”,为家用储能系统提供至高372澳元/度电的补贴,有望刺激户储需求。夏季旺季下各国缺电现象趋于严重,新兴市场光储需求向好。
光伏-增持:反内卷政策驱动产业链价格环比上涨
反内卷政策驱动产业链价格上涨。根据InfoLink统计,本周国内多晶硅致密料、颗粒料价格均价37/40元/kg,环比上涨5.7%/17.6%,主要系硅料企业响应反内卷,采取 “不低于全成本”报价;本周N型M10/G12R/G12硅片均价1.00/1.15/1.35元/片,环比 13.6%/ 15.0%/ 14.4%,主要系硅片厂家开工率下滑,叠加硅料价格上行对硅片价格形成一定支撑。考虑到产业链上游已实现有效价格传导,我们预计后续电池片、组件等环节有望实现价格上涨。
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名信要求对印度、印尼及老挝征收双反关税。7月17日,美国太阳能制造与贸易联盟正式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请愿,要求对印度尼西亚、印度和老挝的太阳能电池板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请愿方称三国企业以低于成本价倾销产品,并接受政府补贴,损害美国本土产业,指控印尼产品倾销幅度达89.65%,老挝为245.79%-249.09%,印度为213.96%。考虑到多家中资企业在印尼、老挝设厂,或对光伏产品出口经济性造成不利影响。
甘肃发布136号文征求意见稿,增量项目机制电量比例不高于上网电量的80%。7月14日,甘肃省发改委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于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前投产):1)电量规模:154亿千瓦时。2)机制电价:0.3078元/千瓦时。3)执行期限:按照2025年5月底项目剩余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对应年份与投产满20年对应年份两者较早者确定。对于增量项目(2025年6月1日起投产):1)电量规模:单个项目申请纳入机制的电量,应不高于其全部上网电量的80%。2)机制电价:竞价获得。3)执行期限:12年。
继续看好光伏板块,建议关注硅料、玻璃及新技术。硅料与玻璃环节为供给侧改革主要抓手,建议关注成本曲线左侧龙头;新技术导入提速,推动落后产能出清,建议关注BC产业链、TOPCon领先企业,以及辅材龙头。
风电-增持:英国放宽海上风电准入门槛,推动清洁能源项目加速落地
英国政府放宽AR7海上风电准入门槛,推动清洁能源项目加速落地。7月15日,英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允许尚未获得规划许可的固定式海上风电项目参与今年夏季启动的第七轮(AR7)差价合约(CfD)拍卖。我们认为此举或将支持尚未取得全部审批的项目提前获得合同,从而加速项目建设,有助于缓解项目储备不足和并网排队拥堵的问题。
多个海上风电项目推进中标流程。根据龙船风电网,7月18日,三峡上海院成功中标浙江温州平阳1号海上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标段二;7月14日,中国三峡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三峡广东阳江青洲五、六、七海上风电场项目海上辅助平台EPC总承包工程重新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7月14日,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广西钦州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中国平安股权投资1.9GW海上风电项目。根据平安信托消息,近日中国平安以37.26亿元成功中标中广核汕尾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中广核新能源(惠州)有限公司两个公司的部分股权,底层资产为汕尾甲子、惠州港口2个海上风电电站,合计装机容量1.9GW。项目投运至今运行稳定,预期收益良好。
国内外海风装机高增可期,建议关注整机、塔桩、海缆环节。国内外海风近几年由于审批等原因装机不及预期,近年来各国政府加大对海上风电支持力度,我们看好海风招标放量,驱动产业链业绩高增,建议关注整机、塔桩和海缆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