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龙头中红医疗(300981.SZ)近日披露其全资子公司中红香港与控股孙公司恒保国际拟以合计6.97元人民币现金,收购东南亚SEA3公司75%股权。这一近似“奶茶价”的交易金额,与标的公司超1.4亿元总资产形成强烈反差。
根据公告,截至2024年10月31日,SEA3总资产达1.41亿元,但净资产为-120.19万元,且2023-2025年一季度累计亏损超4500万元。资产评估报告显示,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的SEA3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80.23万元,75%股权对应价值60.17万元。交易双方以该评估值为基准,经协商确定最终对价为6.97元,其中中红香港支付4.88元,恒保国际支付2.09元。

此次交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股权收购,而是采用“控制权获取 后续增资”的组合策略。中红医疗明确表示,在完成股权交割后,将向SEA3增资超7567万元,远超评估值本身。这一安排旨在:
规避资不抵债风险:通过小额初始对价锁定控股权,避免一次性承担标的公司历史负债;
激活存量资产价值:SEA3虽处亏损状态,但已取得欧盟CE认证、美国FDA 510(k)认证等关键资质,具备直接出口欧美市场的合规基础;
实现战略协同:中红医疗可依托自身管理经验与资金实力,对SEA3进行投后整合,助力其扭亏为盈。
交易背后凸显中红医疗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度研判。2024年美国对中国一次性防护手套加征超100%关税,导致行业订单骤减。数据显示,中国PVC手套对美出口占比达47%,丁腈手套达33%,关税壁垒迫使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
中红医疗此前已投资16.49亿元在东南亚建设SEA1、SEA2生产基地,此次收购SEA3可快速补充产能:
资质壁垒突破:SEA3已具备欧美认证资质,相较从零开始申请可节省1-2年时间;
成本结构优化:东南亚人力及原材料成本较国内低15%-20%,有助于提升产品毛利率;
供应链稳定性:通过“东南亚生产 欧美直销”模式,可有效对冲关税风险。
此次案例为跨境并购提供新思路。对处于初创期、亏损状态但拥有核心资质的标的,资产基础法较收益法更能反映实际价值;通过“低对价 高增资”分阶段投入,可平衡控制权获取与资源整合效率;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具备合规资质的海外标的成为稀缺资源。
公告发布后,中红医疗股价微跌0.91%,反映市场对交易落地仍持观望态度。机构观点认为,若SEA3整合顺利,其欧美渠道优势可推动中红医疗海外收入占比提升,打开估值空间。数据显示,中红医疗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显示主业经营已现改善迹象,此次并购或成为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落子。

中红医疗6.97元并购案表面看似“低价捡漏”,实则暗含对资产价值、行业趋势与地缘政治的深度考量。通过创新交易结构设计,企业得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快速获取海外产能与资质,为应对贸易壁垒、拓展全球市场提供有力支撑。这一案例为特殊资产并购提供了新的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