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国内有多家公司在环烯烃共聚物投入研发,但是阿科力应该是国内上市公司第一家实现批量供货能力的。
阿科力(603722)的COC项目终于迎来了重大进展。
6月30日晚间,阿科力(603722)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司年产2万吨脂肪胺、年产1万吨高透光材料项目顺利通过评审,正式迈入生产阶段,且已成功产出合格产品。
这个高透光材料就是公司寄予厚望的COC项目,这种材料之前全部为国外厂商垄断,阿科力也是苦研多年,此前一些技术难题迟迟未能攻克。
但是从这则公告的表述看,阿科力显然已经解决这些难题,具备了批量供货能力,只要后续客户下单,就能生产供货。
由于公司原有的聚醚胺产品价格低迷,所以COC/COP项目成了阿科力翻盘的希望,特别是在日前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中,激励对象和业绩考核目标几乎都围绕这一项目的研发和生产,足以看出公司对这个项目的无比重视。

什么是COC呢?
简而言之,COC和COP统称为环烯烃聚合物,是一种无定形、纯度极高的透明树脂,具有出色的光学性能,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分为环烯烃共聚物(COC)和环烯烃聚合物(COP),具体的解释可以问问AI。
COC材料作为一种高性能聚合物,具有高透明度、低双折射率、低吸水性、高耐热性等诸多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光学镜头、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高端领域。
然而,其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发展一直面临技术瓶颈。
阿科力在环烯烃聚合物方面是苦心耕耘了很多年,也确实 遇到很多技术难题,这几年投资者非常关注这个项目的研发进展。
资料显示,阿科力的COC千吨级产线已于2024年三季度试生产,此前一直处于稳定性测试阶段。2024年9月,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千吨级高透光材料(环烯烃共聚物COC)生产线已完成主体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直到5月份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还回复称,公司COC测试中还有些微黄现象和批次的稳定性问题。
但是仅仅一个多月后,即6月30日晚上阿科力“低调”地发了一个公告称,邀请专家组对“年产20000吨脂肪胺扩建项目、年产10000吨高透光材料新建项目(二期,年产5000吨高透光材料)”进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审。
公告还称,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专家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审并在政府部门备案。
该建设项目前期已经完成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以及试生产方案审查,至此,该项目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并有合格产品成功产出。
阿科力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就在最后一句话表述,这说明之前制约量产的技术难题已经全部解决,并且形成了批量生产供货能力。
目前国内有多家公司在环烯烃共聚物投入研发,但是阿科力应该是国内上市公司第一家实现批量供货能力的。
据5月份公司在交易所互动平台上称,COC在下游认证比较顺利,主要对标用于镜片生产指标,已经开展批量稳定性测试。
这意味着公司已经向客户送样,后续如果公司产品与进口产品性能一致,那么就要争取进入供应商梯队,后续如果能够成为主供应商,公司产品就能够实现稳定销售。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深水财经社关注到,阿科力日前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与此次新项目深度绑定。激励对象大部分是公司研发和生产团队成员。
由于公司原有的聚醚胺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严重拖累业绩,短期也很难看到根本好转迹象。
所以环烯烃共聚物也成为阿科力必须全力以赴的必赢之战。所以这次股权激励计划直接跟COC业务进度挂钩,并且研发生产团队分到的激励份额最多。
具体来看,这次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5—2027年,并分别以公司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高耐热树脂等核心产品的业务进展以及归母净利润作为考核目标。

其中,2025年的考核目标为:千吨级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量产合格产品并在HUD 领域、医药包装领域和镜头领域三个领域中至少有两个领域取得客户验证通过,2025年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的销售量达到50吨以上;高耐热树脂在潜江基地正式投产并在航空航天领域实现销售。2025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不低于4.80亿元。
2026年的考核目标为:年内公司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的销售量达到1000吨以上,26年年底年产1万吨光学材料(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项目完成主体设备安装。
2027年的考核目标为:2027年年内公司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的销售量达到3000吨以上,2027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到5000万元以上。
从激励对象看,副总尤卫民拿到了95万股份额,他是公司分管生产的负责人;另一位副总张文泉拿到30万股份额,他是分管研发的负责人。这两人份额合计占到激励计划总额的61.58%。
其他核心技术(生产)人员、子公司核心人员共16 人拿到30.05%的份额,而其他董事、高管成员拿到的份额合计不到9%。

公告显示,这次激励计划授予价格只有22.17元/股,只有当前市场价的不到一半,也就是说,只要这个COC项目搞定了,他们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光大证券发布的研报也认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将有效地激发公司核心成员的工作动力,同时考核目标的确立也预示着公司COC产品将有望于2025年年内实现批量化销售,并于后续年度快速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