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
600150 |
-0.81%
|
最新:29.28
开盘:29.55 昨收:29.52 |
开盘%:0.1%
振幅%:1.25% 换手%:0.66% |
最高:29.61
最低:29.24 量比:1.15 |
总市值:1310 亿
流通值:1310 亿 成交额:45 亿 |
企业概况
中国船舶是中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涵盖船舶设计与制造、船舶修理与改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地位
中国船舶在全球船舶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高效的生产体系,公司在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等主流船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技术实力
中国船舶在船舶设计与制造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国防工业贡献
作为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船舶积极参与国防建设,为海军提供先进的舰艇和装备。
海洋经济前景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船舶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公司将继续深耕船舶制造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总结:
中国船舶股票是中国船舶制造业的重要代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企业发展,理性投资,共享海洋经济发展的红利。
中国船舶:一季度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长180.99%
【全球首艘15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在青岛交付运营】4月17日电,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4月17日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交付运营,被正式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7”。
【我国科学家实现空芯光纤陀螺历史性突破】4月14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〇七研究所和暨南大学等构建的深度合作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Navigation-grade interferometric air-core anti-resonant fibre optic gyroscope with enhanced thermal stability”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空芯光纤陀螺领域的全球性里程碑式突破。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创新实现了两大技术跨越。一是精度突破:首次将空芯光纤陀螺提升至导航级精度;二是环境稳定性:验证出温度灵敏度较传统光纤陀螺降低一个数量级。这一里程碑式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空芯光纤陀螺技术领域实现从理论创新到工程应用研究的完整跨越。(中国船舶报)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亿元-12亿元,同比增加约149.35%至199.21%。
【日本造船工业协会到访中国船协】4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会见日本造船工业协会(SAJ)副总经理SAITO一行,双方就2025年日欧中韩造船企业高峰会(JECK TEM 2025)的准备、全球造船业发展形势以及未来两国行业间继续深入交流等话题交换意见,并对2025年的高峰会议议程和未来方向达成共识。
邮储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定增募资不超过1300亿元
【特朗普拟对中国船只收费 全美多行业警告:不符合国家利益 只会适得其反】3月25日电,据报道,全美多行业高管当地时间24日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举行的听证会上警告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要“重振美国造船业”计划可能会适得其反,该计划依赖对与中国有关联的船舶征收费用,这一做法将对美国本土船舶运营商、出口商以及相关就业等造成冲击。上述计划已在美国海运业引发强烈反弹。因为它威胁到的正是那些能为特朗普“重振美国造船业”计划带来订单的航运公司及其客户。美国最大国际海运公司Seaboard Marine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冈萨雷斯在听证会上直言,“如果振兴美国造船业的努力无意中摧毁了美国本土的航运企业,那将不符合国家利益。”美国航运协会首席执行官凯西·梅特卡夫表示,替换航运过程中使用的中国船舶并不像“拨动电灯开关那么简单”,她警告称,“惩罚中国的同时也惩罚了美国的海运系统,这是难以接受的结果。”
【中国船舶集团投资公司60亿元小公募债项目获上交所受理】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显示,中国船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60亿元小公募债项目状态更新为“已受理”,受理日期为2025年3月4日。募集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本次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45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13亿元用于股权投资,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中国船舶:全资子公司江南造船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某船东签订了一批18000TEU 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合同金额180亿元至190亿元人民币之间。
【贾海英已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2月16日电,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日前更新后显示,贾海英已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董事。
【中国重工等在青岛投资成立船舶科技公司】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青岛海西共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周沫,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船舶设计;船舶自动化、检测、监控系统制造;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电子产品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重工旗下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逝世 享年99岁】2月7日电,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今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中国船舶:2024年净利同比预增11.58%—35.25%】中国船舶公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33亿元至40亿元之间,同比增加约11.58%至35.25%。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船舶行业保持良好态势,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联营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步改善。
中国船舶:预计2024年净利润在33亿元至40亿元之间,同比增加约11.58%至35.25%
【美对华造船业启动301调查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声明: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关于美对华造船业301调查的严正声明。声明称,拜登政府不负责任地启动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并基于错误的调查得出错误的结论,其中充满了谎言和歪曲,是对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无端指责和恶意抹黑,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希望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确看待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及时纠正错误行为,避免对全球海事工业造成更大损害。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全船主船体贯通 计划2026年交付】今天上午(1月15日),我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全船主船体贯通,标志着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进入快速建造阶段,计划2026年交付。在中国船舶上海外高桥造船的船坞中,长341米,宽37.2米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全船主船体实现贯通。从入坞总装搭载到全船贯通,仅用时9个月,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缩短了2个多月。(央视新闻)
【中国船舶:重大资产重组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批复意见】1月7日电,中国船舶公告,拟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出具了有关批复意见,原则同意本次交易的总体方案。
【徐鹏任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12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官网更新信息显示,徐鹏现已担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此前,徐鹏担任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澎湃)
【徐鹏任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12月30日电,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官网显示,徐鹏现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上海三大船企2024年完工交船69艘 新接订单128艘】12月28日电,年终岁末,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三大船企——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和外高桥造船的接单、交船、出坞、试航等生产经营活动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依然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图景。据统计,2024年,上海三大船企累计交船69艘,新接订单128艘,同比增长19%和70%,中高端船型占比达到98%以上,实现效率效益双增长目标,携手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三大船企全年新接订单128艘 同比增长70%】12月27日电,记者从中国船舶集团处获悉,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三大船企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和外高桥造船2024年累计交船69艘,新接订单128艘,同比增长19%和70%,中高端船型达到98%以上。(记者 胡皓琼)